振波传导谐振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89967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振波传导谐振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感器,特别是一种振波传导谐振传感器。
现有的传感器种类很多,用于检测各种物体受振动、冲击的传感器多采用机械结构和平板电容结构式;机械结构式的有线圈绕组,体积大且需要水平按装使用,电容式多采用原始的平板电容器的结构,存在着灵敏度低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灵敏度的振波传导谐振传感器,可用于制造电子仪器,检测各种物体受振动、冲击、移位及加速变化之用,也可用于测试发动机故障、监测地震及用于自动化控制设备,有较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实用价值。
本发明振波传导谐传感器是由振子[1]、正极板[2]、绝缘垫圈[3]、负极板[4]、空腔体[5]、小壳体[6]、屏蔽罩[7]、外壳体[8]、晶体管[9]、引出电极[10]、输出线[11]组成(参见图1)。振子[1]、呈到立的Y形,一端连接着正极板[2],另一端连接着小壳体[6],正极板与负极板中间有绝缘垫圈[3];使正负极板绝缘形空气隙组成电容器,负极板后面连接着空腔体[5],晶体管[9]装于空腔体内,空腔体的后端面上装有引出电极[10],输出线[11]连接于引出电极[10]上,正极板[2]与金属制成的小壳体相连接作为接地端,负极板[4]与晶体管[9]的输入端G极连接,晶体管的D极是输出端;也是传感器的电源输入端(参见图2)。正极板、绝缘垫圈、负极板、晶体管、空腔体均装于小壳体内,振子从小壳体前面的开孔引出,粘接于正极板及小壳体上,组成机芯,机芯的外面装有屏蔽罩,屏蔽罩的外面装有外壳体,信号输出线从屏蔽罩及外壳体的后面开孔处引出(见图1)。使用时传感器固定于被监测物体上,当被测物体受振动时,振波信号传导给传感器,使传感器的振子产生振荡,振子的振荡信号传送到正极板上,使正极板振动,引起正负极板间的气隙、空气介质系数发生变化,这个变化量经传感器中的晶体管变换、放大成交流电信号,由传感器的输出端输出信号。
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也是本发明的结构及原理示意图,由于它的谐振率与振子的长度、粗细、强度有关,所以传感器的频率范围可设计在0-1500HZ以上,由于振子的强度和正极板的强度与传感器的灵敏度有关,所以灵敏度可设计在0-1000MV以内,由于传感机芯外面装有屏蔽罩,外面又装有较厚的密封外壳,使传感器抗电磁波及声波性能强。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纵向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应用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1中振子[1]是用具有良好弹性的金属丝或金属片制成,振子的上端部是一金属重球,振子的下端根部分叉呈到Y形粘接在正极板[2]上和小壳体[6]的前端边上,正极板[2]用薄铜片制成,靠负极板面涂有绝缘柒,也可用塑料膜镀复导电膜的方法制造正极板,负极板[4]用较厚的金属材料制成,在负极板上开有2-6个小孔,小壳体[6]、屏蔽罩[7]均用铝板或铜板制成,外壳体[8]可用合金铝铸成或用ABS塑料铸成,空腔体[5]用绝缘材料制成,晶体管[9]选用耗尽型场效应管,输出线[11]选用单芯金属屏蔽线。
图2中ZX-J代表振波传导谐传感器,R代表电阻,C代表电容器,IC代表放大器,BG代表晶体管。
权利要求1.一种振波传导谐传感器,是由振子[1]、正极板[2]、绝缘垫圈[3]、负极板[4]、空腔体[5]、小壳体[6]、屏蔽罩[7]、外壳体[8]、晶体管[9]、引出电极[10]、输出线[11]组成,其特征在于振子[1]呈到立的Y形,一端连接着正极板[2]另一端连接着小壳体[6],正极板[2]与负极板[4]中间有绝缘垫圈[3],使正负极板绝缘形成空气隙组成电空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是负极板[4]的后面连接着空腔体[5],晶体管[9]装于空腔体内,空腔体的后端面上装有引出电板[10]、输出线[11]连接于引出电极上。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是正极板[2]与金属制成的小壳体[6]相连接作为接地端,负极板[4]与晶体管[9]的输入端G极连接,晶体管的D极是输出端;也是传感器的电源输入端。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是振子[1]是用具有良好弹性的金属丝或金属片制成,振子的上端部是一金属重球,振子的下端根部分叉呈到立Y形,粘接在正极板[2]上和小壳体[6]的前端边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振波传导谐振传感器,它是由振子、正极板、负极板、晶体管、屏蔽罩、外壳和输出线组成。振子呈倒立的Y形,一端连接着正极板;另一端连接着壳体,运用物体受振动冲击时所产生的振波传导作用,使传感器的振子谐振,实现对被监测物体的测试。这种传感器灵敏度高,适用于制造电子仪器检测各种物体受振动、冲出、移位及加速度变化之用,有较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实用价值。
文档编号G01H1/00GK2123066SQ92223250
公开日1992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1992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1992年5月26日
发明者赵习经, 赵学经 申请人:赵习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