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传感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97810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振动传感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检验出地震现象等的一种全向性振动传感件。它可装在煤油取暖炉、气体燃烧装置以及其它设备的自动安全控制用信号处理装置上,用以测定诸如地震那样的震动,给所述信号处理装置提供检测信号。
近来社会上已要求使用这种振动传感件,给自动安全控制装置以其检测信号而使各种加热装置或供应燃料设备得以自动灭火等的恰当措施。
为达到此目的的检测异常震动的振动传感件,已周知有几项用例。这些振动传感件一般需要小型化。本发明振动传感件属于其中的常闭合开关型式,更详细地说,它是通过一个金属球遇到异常振荡时,其振动传感动作产生触点断开信号的型式。
从前,这些常闭触点形式的振动传感件,除了使用金属球的形式以外,也有使用水银的形式。但这种水银方式,虽有其满足小型化的要求且具有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功能的优点,但目前自在其废弃时注意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人们需要一种虽不使用水银,但仍具有和使用水银同样特性的敏振元件。对于这些要求,本申请人也已在日本国的未审定的《特开平8-50055号公报》、中请专利号各为特愿平7-23404号、特愿平7-218221号及特愿平7-329595号上揭示了各一种使用金属球而实现与水银方式同样小型化的常闭触点型振动传感件。
尽管如此,在如上介绍的振动传感件的实际使用时,除了遇到地震以外,它也可能会受到特殊的干扰振荡,例如,因人或汽车等往来而引起的,或者,因在附近工地施工中的打击等而发生的一种类似地震的震动也传来,因此,虽然它并不检测真正的地震振荡,并且其只不过出现大约千分之一的稀罕次数,亦可能会有发出电路“断”的信号的误差。这时的电路“断”的误动作现象,虽说本来就是属于若在其一排电路上给予的电压是几十伏以上则并不会发生的性质,但在一般微电子电路上使用的5伏左右的电压或1毫安左右的微电流下可能存在不击穿的电绝缘部分,因此,带来该现象。
对此,通过多次的实验以及用显微镜的观察,我们认为在给金属球表面加工的电镀层上残存有许多的高低不平,而且,在该高低不平处存在对如上叙述的低电压或微电流已失去导电性的不完全的电镀部分或不完全导电性物。为消除这种凹凸,已试验过滚研磨等的多种方法,但结果表明了将金属球的整个表面的高低不平清除极为困难,而且不可避免残存少许凹凸。
在此我们推测,在如上叙述的干扰振荡时,有时金属球没滚动而发生自转动作,由此,上部接头或下部接触件可能会接触于金属球的这些不完全的电镀部分等,并带来发生电路“断”的状态。其中,这种振动传感件结构中的上部接头本来就是始终靠其多个羽形部保持与金属球的接触,而且在多个接触下一齐发生电路断开的可能性近于零。对此,该振动传感件结构中的下部接触件,它只是在绝缘底板的中心处贯通过小通孔向上伸出一个触头片,而使其与金属球形成只一个的点接触,结果可能会在例如一千次中只有一次的稀罕频率下发生电路断开的状态。
根据这一点的理解,依靠将下部接触件的触头片设为多个的手段而来克服已叙述的问题,但这里还遗留有几个问题。由于敏振元件应于小型化的要求而使用很小尺寸的金属球,所以绝缘底板中心处的通孔直径也很小,结果在多个触头片的结构中还存在其尺寸方面的限制,并且,将对金属球作用的每个触头片的推上弹力成为相同不容易,以及使全品特性整齐也很难等等。
本发明的目的即是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供进一步改进的振动传感件。以下概括地说明其手段。敏振元件具有在一个密闭容器里容纳一个转动自如的以金属构成的导电质惯性球的结构。该密闭容器是以掩盖体与具有底部的导电质的圆筒形壳体而形成,其中,掩盖体构成为在一个导电质圆板的略中心处穿设的贯通孔处,借助绝缘填料,将一个金属质引线销密闭地贯穿而固定于该圆板上,在密闭容器内的上部装设有围绕引线销的绝缘盖盘,其在上端侧穿设有一个通孔而使引线销插通该孔,而且,其下端部分能顶住惯性球的转动。导电质的上部接头与金属质的支持板一起固定于引线销的位于密闭容器内的一端上。该上部接头具有以引线销为中心放射状伸开的具有足够弹性的羽形部,而使其接触惯性球。在掩盖体与上部接头之间,绝缘盖盘被支持板夹住而达到与引线销的固定。在密闭容器内底部基本上固定绝缘底板,其具有从略中心处向外同心逐渐抬高的倾斜面,以及在该中心处穿设通孔。在该倾斜面上载置惯性球,其在平常没有受振荡时停留在该中心通孔上。在绝缘底板下边与壳体内底面之间装设导电质的下部接触件,而使其与壳体电导通。该下部接触件的一端形成触头片,该触头片插通绝缘底板的中心通孔内,而且其尖头接触惯性球而与该球电导通。由此,在壳体保持正规的直立状态的静态时,惯性球由本身的重量和上部接头予以的弹力的向下按住力胜过下部接触件使触头片推上的弹力,它止住在绝缘底板倾斜面中心孔上且保持与触头片的电通。在该球滚动时,它就成为与下部接触件的触头片断开的状态,但它保持与上部接头羽形部的接触状态。下部接触件与绝缘底板之间的相互把握的结合结构基本上能够避免发生相对位移。在具有如上所述的构成部件的振动传感件结构中,本发明的特征即是上述的下部接触件具有在其各个可动端上各有触头片的复数个弹簧部分,在上述的惯性球不转动而在绝缘底板中央的通孔上作自转动作的状态下,该触头片与弹簧部分都能互相非干涉地动作。该触头片能在该绝缘底板的通孔中不接触其内壁面而上下移动,而且,在其接触于静止中的惯性球时相互具有所定的间隔。该弹簧部分也在惯性球不转动而在绝缘底板的通孔上作自转动作的状态下,互相非干涉地具有所定的间隔,而且,能各独立地依靠触头片对惯性球发挥推上力。
以下根据附图进行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2为沿图1中的线P-P剖切的横向剖视图;图3为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下部接触件的未加工且组装之前形状的平面图;图4乃至图7为将该下部接触件的加工工序图解的其一部分的纵向剖视图,其中,图4示出为开始弯曲加工将其载置在夹具台上状态;图5示出其弯曲加工的第一段工序,则表示先将其以钳具夹住的状态;图6示出其弯曲加工的第二段工序,则表示将其触头片尖头部分依冲压动作进行折弯的状态;图7示出本实施例的该下部接触件的刚刚折弯成的状态;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9为沿图8中的线Q-Q切剖的横向剖视图;图10为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下部接触件的未加工且组装之前形状的平面图;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12为沿图11中的线R-R剖切的横向剖视图;图13为示出在第三实施例中使用的一个下部接触件的未加工且组装之前形状的平面图;图14为与图13类似而示出另一个下部接触件的同样的平面图;图15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16为沿图15中的线S-S剖切的横向剖视图;图17为示出在第四实施例中使用的下部接触件的未加工且组装之前形状的平面图。
下面按照图1乃至图4来说明第一实施例。振动传感件1作成将掩盖体3通过环形凸焊等的方法固定于带有底部的圆筒形状的金属质壳体2的开口端而形成密闭容器的密封结构。当封装之时,最好是先抽出容器中的空气再封入氦等的惰性气体,依该调换气体使后述的各个接触部件和惯性球的表面避免发生污染或腐蚀等,并具有长期稳定特性。掩盖体3是在一个金属质圆板3A靠近中心处设有一个通孔,将贯穿该通孔的一个导电质引线销5,借助绝缘填料4(如玻璃等)密闭地固定于该圆板3A。
在密闭容器内的后述的绝缘盖板与绝缘底板之间的空间里,容纳转动自如的惯性球6,它可以以铁或其合金的不锈钢等的金属制成。其使用的材料,若是铁、铜等,则有在空气中易氧化而产生阻碍电导的薄膜之可能,最好是使用金、银等贵金属加工电镀,或者选择其他的表面防护处理,以防止腐蚀,使其适于使用目的。但附带说,只要是具有适于目的导电性的固体球不限于上述的几种材质或加工方法。
在引线销5位于密闭容器内的一端上固定以金属制成的支持板7,在其与后述的绝缘盖盘之间夹持上部接头8。上部接头8本身具备放射状分开的多个具有弹性的羽形部。在各种实施例中该羽形部以引线销5为中心每隔60°的方向均向延伸。惯性球6的质量若是0.7乃至1.5克时,作为上部接头8适于使用的材料,则最好是厚度0.01乃至0.02毫米的磷青铜板。该羽形部的各个头端部,在假定除掉惯性球6的状况下,都形成偏向内侧的总体布局,在本实施例中,其先形成为从圆板3A垂直地下降,从而能始终接触惯性球6,加之,该上部接头羽形部制成宽度约0.3毫米且具足够弹性,由此,在惯性球6滚动时也能够使其至少两根始终跟随且保持与惯性球6的接触。该羽形部的数目及其每一根的复原弹力,须考虑到其给惯性球6开始滚动的加速度带来的影响以及电阻等的因素而决定。
绝缘盖盘9以合成树脂等的电绝缘材料制成为略像一个杯状的形态,而且,在其杯状底部的中心处穿设一个通孔,而使引线销5贯穿该孔。如图1示,在其装设于密闭容器内的正常情形下,其杯状缘向下,其杯状内部形成多个台阶,而且,其杯状缘里面形成多个凹沟9A。由此,在振动传感件1受到强烈的冲击或反复冲击等惯性球6转动到图1中的虚线6A所示位置等时,凹沟9A接纳被该球推压的上部接头羽形部,而使其避免被夹住于该球与杯状缘之间面发生塑性变形。
在绝缘盖盘9的杯状底部嵌装以金属制成的其形状与该底部一致的支持板7。在其嵌装时,该支持板7即将上部接头8的中央部分夹住于其与该杯状底面之间,其后,将该板的中心处通过对头焊接等的方法固定于引线销5上。为了回避该焊接加工可能会产生的支持板7中央的焊接处的突出现象,在上部接头的中心处,事先穿设座孔,以便于减轻焊接的加热带来使上部接头8变形的影响,并且上部接头8牢固地被夹住在引线销5的下端面与支持板7之间。如上叙述已与圆板3A一起组装成的上部接头8及绝缘盖盘9,由于都被支持板7夹住在其与圆板3A之间,所以以后不会发生相互位移。
将以塑料等的电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底板10嵌入并固定于壳体2内底部。其周围形成的筋条起辅助固定的作用。绝缘底板10具有多个底托10B,在底托10B形成的空隙里装设下部接触件11。在绝缘底板11的上面形成由中心处向周围同心地逐渐抬高的倾斜面,而且,在其周缘上形成盘缘部,以顶住且限制惯性球如虚线6B所示的转动时的最大位移,因而,保持该球不接触壳体2内周面的电路不通状态。在倾斜面的中心处穿设一个贯通孔1 0A,下部接触件11的触头片11A从下向上插入该孔中。倾斜面的形状不限于将一个拟定斜度的直线旋转而形成的一种圆锥形,例如,在其中间有变化斜度的圆锥面,或者,以上方凸状或凹状弯曲的曲线旋转而形成的凸曲面或凹曲面等也都可以。再者,若这个曲面只要保持向周围逐渐抬高而不变化其倾斜方向,就是中途销有变化曲率的曲面也可以。
下部接触件11由例如以厚度0.03乃至0.1毫米的磷青铜板制作成具有足够弹性的一种弹簧组件制成,其形状是,如图3示,在其内侧具有各略螺旋状且具有对称布局的一对弹簧部分11B而约呈环形。在弹簧部分11B的位于壳体2底面略中心处的头端上形成的就是上述触头片11A。其则在弹簧部分11B的头端处向上弯立,以使其头端穿入绝缘底板贯通孔10A内。在各个该头端都接触于静止中的惯性球6的状态下,如图1示,互相离开所定的间隔,而且,在各个头端升降的所定行程范围内,互相不干涉,并都能与该孔内壁非接触地且各独立地作升降动作。该触头片11A的根部附近具有横向宽度比贯通孔10A的孔径宽的档块11C,使其发挥对弹簧部分11B引起的触头片11A的向上位移加以限制的作用。触头片11A最好是用金、银等贵金属加工电镀或施加其他适当的表面防护处理,以免发生氧化膜等。
下部接触件11穿设有多个通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示,它有三个通孔11D,而且,绝缘底板10具有的底托10B以及结合栓10C都贯穿于该通孔11D。贯通该孔后的结合栓10C的头端部分,通过用电软焊工具或超声波焊的加热,使其扩幅变形,以使绝缘底板10与下部接触件11相互结合固定。在下部接触件11的缘边上形成有接触片11E。在绝缘底板10与下部接触件11一起嵌入壳体2中时,接触片11E被夹住在绝缘底板10外周面与壳体2的中间,由此它牢固地接触壳体而达成稳定的电导通。
在将下部接触件装设的绝缘底板10上载有转动自如的惯性球6,它在正常状态的静态时停留在倾斜面中央的贯通孔10A上而压住触头片11B,并与其保持接触。在规定以上的加速度的振动未到来期间,它保持自身不转动的如上的接触状态。敏振元件1若因地震等而受到规定以上的振荡时,惯性球6就离开贯通孔10A而滚动在倾斜面上,由此它就断开与触头片10B的接触。在图1所示的敏振元件1的构成上,惯性球6要开始滚动的加速度α可以以下面的公式表示α=r·GR2+r2]]>但在该公式中,G是重力的加速度,R是惯性球6的半径,r是贯通孔10A的半径。
在此,若惯性球6开始转动的加速度假定为150伽,并将其半径R为3.0毫米,那么贯通孔10A的半径就成了很小的得数0.45毫米。但在实际上,由于惯性球6被上部接头8往下压住并且被下部接触件11举起,所以调整到于比该数式给予的数值稍有不同的数值。然而,由此,下部接触件的触头片11A的尺寸,为了其在这么小的孔中还是升降自如,可以理解其幅度约在0.2乃至0.5毫米左右。
先将已相互固定后的绝缘底板10与下部接触件11嵌入于壳体2内的底部,其后,在将经过已叙述的组装工序而与掩盖体3结合后的绝缘盖盘9从上方插入时,使上部接头8的羽形部张开而夹抱惯性球6,如图1示,在使圆板3A与壳体2相互成为同心的状态下,进行调换气体以及用环形凸焊等的焊接而达成密闭,来完成敏振元件1。
下面参照图4乃至图7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使用的下部接触件11的触头片11A的折弯加工方法。先将未加工的平板状的下部接触件11载置在未示出的冲压机的夹具台G1上。左图5示的第一工步中,将在其头端形成触头片11A的弹簧部分11B的先端近旁依靠在夹具台61上配备上下一对的钳具G2、G3来夹住。该钳具夹住弹簧部分11B的各个端面具有所拟定的倾斜度,其中,上钳具G2的端面形成凸形状,而下钳G3形成凹形状,由此,如本图所示,各个触头片11A的根部被其扭屈,触头片11A的各个先端向上以所拟定的角度举起。
接着在图6示的第二工步中,一对模具G4沿钳具G2、G3下降,使触头片11A塑性变形而形成所定的折弯形状。在模具G4与上钳具G2向上退回后,从夹具台G1上卸下来的下部接触件11的形状,如图7示,被钳具G2、G3扭屈的弹簧部分11B的先端部分,从一时的弹性变形状态回复到原来的水平状态,即完结将触头片11B从其平面以所拟定的角度折弯的加工工序。在此,依靠将钳具G2、G3的端面的凹凸倾斜度变化,以能使触头片11B的对下部接触件11平面的折弯角度成为所求的倾斜度。加之,虽然本实施例的说明只表示触头片11B向下折弯的方法,但将其上下倒转而向上折弯也可以,这一点也是不言而明的。
现在进行说明振动传感件1的动作过程。它在正常安装状态的静态时,惯性球6停留在绝缘底板10的倾斜面的贯通孔10A上,依靠惯性球6本身的重量以及上部接头8的弹力接触且能压住下部接触件11的触头片11A。在此,从引线销5依次经过上部接头8的羽形部、惯性球6、触头片11A、下部接触件的接触片11E以及壳体2到圆板3A的一排电路形成“通”的状态。
振动传感件1受到规定以上的加速度的振荡,例如,遇到周期为0.2至1秒的150伽以上的水平振动时,作为动触点的惯性球6就离开贯通孔10A滚动在倾斜面上,即惯性球6离开触头片11A,因此,将上述一排电路断开到规定以上的时间。由此,振动传感件1连接的信号处理装置接到该检测震动的信号,若是煤油取暖炉或气体燃烧装置,即通过控制装置的动作,它能进行自动灭火的适时处置。其后,敏振元件1回到原静态,惯性球6就回归到倾斜面中央的贯通孔10A上,重新接触触头片11A又形成“通”的电路。在此,由于上部接头8羽形部始终维持与惯性球6的接触状态,所以回归原状态时惯性球6就立即接触触头片11A而使一排电路恢复通电。
在如上叙述的实施例中,下部接触件11具有配成一对的两个触头片11A,其各个头端能各自独立地升降动作,面且,在其与停留在贯通孔10A上的惯性球6接触时,该两个头端相互隔开所定的间隔,即本实施例的该触头片11A,在已叙述的半径0.45毫米的贯通孔10A中,其两个头端之间以相当于该孔径的1/9乃至1/3左右的大约0.1至0.3毫米的间隔而都接触该球面。因此,在如已叙述因惯性球6遇到特殊的干扰振动而其在贯通孔10A上做自转动作时,即使在例如一千分之一的极小的概率下两个触头片11A中的任一个片接触到该球表面的不完全电镀部分,另一个触头片也在已叙述的低电压下能够保持与该球的导电状态。通过实验我们达到如上证实。
下面参照图8乃至图10说明第二实施例。但是,在以下依次叙述的各实施例中,以同样的标号来表示与已叙述的实施例中的相同部位,且省略了其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的振动传感件21构成中的下部接触件31,如图10所示,形成为在其内侧部具有两条弹簧部分31B的大略环形。该两条弹簧部分31的布局则是大约相同幅度的狭条均具螺旋形状并互相配成并列状态。在本实施例中,该并列布局具有0.2乃至0.4毫米左右的拟定的间隔,以免发生相互间的动作干扰。在弹簧部分31B的可动端上形成触头片31A,而使其接触惯性球6保持电导通,并且该触头片31A的根部附近具有横向宽度比贯通孔10A的孔径宽的挡块31C,使其发挥对弹簧部分31B引起的触头片31A的向上位移加以限制作用。下部接触件31的通孔31D及接触片31E的构成各相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的通孔11D及接触片11E,并且其功能与效果也同样。
两个触头片31A都在其根部从平面略直角地向上弯立,其从上方往下看的布局,如图9所示,成为像日本的假名文字的“ハ”字那样的安排,而且向上插入绝缘底板10的贯通孔10A。该触头片31A的两个头端部,在其均接触静止状态的惯性球6时,在两个接触点之间具有所定的间隔,在本实施例中其有0.1及至0.3毫米左右。该两个触头片31A与其近旁部分形成对称形状,而且,在贯通孔10A内其能够沿各个升降行程独立地上下动作,以并不相互干涉。
和具有对称的一对大略螺旋形弹簧部分的第一实施例比起来,在本实施例中不相同的地方则在于大略螺旋状的二条弹簧部分配成为具有略相同幅度的并列布局,由此,本例能够实现尺寸更长的弹簧部分而使其更发挥作为弹簧的效果。
下面参照图11及图14说明第三实施例的振动传感件41。在本实施例中的两个触头片结构,即是使用除了下述的稍微差异部分以外大略具有同一形状的两个下部接触件51、52而达成与惯性球的双电连接功能。如图13及图14示,下部接触件51、52各形成具有大略螺旋形弹簧部分51B、52B的大略环形状,而且,在其各个弹簧部分51B、52B的可动端上形成将其向上弯立于约90°的触头片51A、52A,而使其插入贯通孔10A内并保持接触惯性球6。触头片51A、52A的近旁具有挡块51C、52C,而使其发挥对弹簧部分51B、52B引起的触头片51A、52A的向上位移加以限制的作用。
下部接触件51、52各具有多个通孔51D、52D,在将其重叠时,各个通孔相互一致。如图13及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每个下部接触件51、52各穿设三个通孔51D、52D,而且,绝缘底板10具有的底托10B及结合栓10C都一起贯穿推叠状态的通孔51D、52D。贯通该孔群后的结合栓10C的头端部,通过用电软焊工具或超声波焊的加热,使其扩幅变形,以使绝缘底板10与该两块下部接触件51、52同时结合固定。在此,两块下部接触件51、52以紧贴重叠状态固定于绝缘底板10,但其弹簧部分51B、52B与触头片51A、52A构成预先设定于适当的尺寸而使各自能够相互不干涉地作上下动作,由此,在惯性球6滚动时,使各个触头片举起部分在贯通孔10A中沿各自的升降行程独立地作上下动作。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弹簧部分51B、52B与其触头片51A、52A的尺寸,即设定于下侧的下部接触件52的弹簧部分52B与触头片52A比上侧的弹簧部分51B与触头片51A稍大。由此,在两个触头片头端均接触静止中的惯性球6时,其间隔具有0.1乃至0.3毫米左右,而且,在该球6停留在贯通孔10A上而作自转时,两个触头片根部附近的弹簧部分51B、52B的上下相离的间隔具有0.1乃至0.3毫米左右,以使在贯通孔10A中的触头片51A、52A相互不干涉地达成上下动作。在下部接触件51、52的各个缘边上制成接触片51E、52E。在绝缘底板10与下部接触件51、52一起嵌入壳体2中时,两对接触件51E、52E各重叠地被夹住在绝缘底板10外周面与壳体2的中间,由此它牢固地接触壳体2而达成稳定的导电连接。
如上叙述在本实施例上,使用大约相同形状的各具有一个触头片的两块下部接触件51、52而达成双接头结构的这一点即不相同于第一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但由此,能够实现更自由地设计弹簧部分的长度及幅度等尺寸,以使其发挥更理想的弹簧性能。
下面参照图15乃至图17来说明第四实施例的敏振元件61。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三实施例同样,即使用两块下部接触件71而达成对惯性球6的双接头结构,但它形状是同一的。如图17所示,下部接触件71是以类似“C”字那样形状的弹簧部分71B与具有复数个通孔71D的基板部分而构成的。在弹簧部分71B的可动端上形成与惯性球6接触而电连接成的触头片71A。它从其平面直角地折弯而使其头端插入绝缘底板70中心的贯通孔70A中,而且,在其根部具有挡块71C,使其发挥对弹簧部分71B引起的触头片71A的向上位移加以限制的作用。
下部接触件71各具有多个通孔71D,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它穿设两个通孔71D。将绝缘底板70下边形成的与其它实施例布局不同的底托70B与结合栓70C都嵌装于该通孔71D后,通过用电软焊工具或超声波焊等的加热,将其头端部分扩幅变形,以使绝缘底板70抓住每个下部接触件71而达成相互结合固定。在此,虽说本实施例的下部接触件71各设有两个通孔71D,但该通孔不必限于两个,若容许尺寸等的条件,它可以成为两个以上,或反之,成为一个也可以。但若采用只有一个通孔的下部接触件的构成,作为回避下部接触件71发生对绝缘底板70转变方向的手段,例如,绝缘底板70的结合栓70C形成为四角柱等,并且使该通孔形状也与其合为一致,以达成在绝缘底板70与下部接触件71之间不发生位移的由抓住而固定的相互结合。
在下部接触件71的基板部分缘边上形成接触片71E,在绝缘底板70与该下部接触件71一起嵌入壳体2内时,该接触片71E被夹住在绝缘底板70外周面与壳体2的中间,由此它牢固地接触壳体2而达成稳定的电导通。本实施例的绝缘底板70的其它构成部分及功能,除底托70B与结合栓70C的布局不同以外,都相同于既述的各实施例的绝缘底板10。
在本实施例中,同一形状的两块下部接触件71置于以壳体2的大略中央的基准的相互180°旋转的对称位置上,而且,都被绝缘底板70抓住而固定。其两个触头片71A的头端均接触于静止中的惯性球6时,在其两个头端间具有0.1乃至0.3毫米左右的所定的间隔。从而,在惯性球6转动时,在贯通孔70A内两个触头片71A能沿各个升降行程各独立地且互相非干涉地作上下动作。
如上叙述的从第二到第四实施例的各个振动传感件的动作,都相同于第一实施例的敏振元件1。在其正常安装状态的静态时,从引线销5到壳体2的串联电路保持“通”的状态。在其受到规定以上的加速度的震动时,惯性球6与壳体2之间电连接就断开而产生“断”的信号,将其给未示出的各种控制对象装置提供作为检测震动的信号,在此,通过依靠该“断”信号的幅度及周期等判定其是否地震,若判定属于地震,则使各种装置进行自动灭火等的适时处置。
还有,在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中,为解决已叙述的由于干扰振荡而带来的问题,提示了用可相互非干涉地动作且独立地接触惯性球的两个触头片而达成保持与该球电连接的技术手段。然而,若在此容许尺寸条件,为其使用三个或更多的触头片的手段也可以。
依靠本发明的方法,在因振动传感件受到非地震的特殊干扰振荡,虽然惯性球未滚动,但其位于绝缘底板贯通孔上而发生自转动作,而使一个触头片接触到该球表面的不完全电镀部分时,另一个触头片仍能独立地发挥保持导电状态的功能,而使其避免发生“断”信号。加之,本发明克服了惯性球因小型并且静止状态时该球位于的绝缘底板贯通孔孔径也是很小而带来的限制,由此,能够提供具有高度可靠性的小型且性能良好的振动传感件。
权利要求
1.一种振动传感件,以一个掩盖体与一个装有底部的圆筒状导电质壳体形成一个密闭容器;在该密闭容器里容纳一个转动自如的导电质惯性球,贯穿上述掩盖体的中心部而电绝缘且密闭地固定一个导电质引线销,具有以该引线销为中心而放射状散开的多个具有足够弹性的羽形部的导电质上部接头固定于该引线销的上述密闭容器内的侧端上,在该上部接头与上述掩盖体之间一个电绝缘质的绝缘盖盘依靠支持板固定该引线销,将具有从中心处向外同心地逐渐抬高的倾斜面且其中心处穿设贯通孔的绝缘底板基本上固定于上述壳体内底部附近,在该壳体内的底面与该绝缘板之间装设与该壳体形成电连接的导电质下部接触件,而使其一部分的触头片插入上述绝缘底板贯通孔中,在上述倾斜面上正常状态时静止的上述惯性球依着自身的重力及从上述上部接头羽形部接受的弹力顶住上述下部接触件触头片给予的推上力而位于该倾斜面中心处的贯通孔上接触该触头片形成电导通状态,该电导通状态由该惯性球转动而断开,但该球仍保持与上述上部接头羽形部的接触状态,上述绝缘底板与上述下部接触件的相互结合构成为基本上不发生相互位移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下部接触件具有使其各个头端形成的触头片在上述惯性球位于上述绝缘底板贯通孔上的状态下互相非干涉地升降动作的多个弹簧部分,该触头片构成为所定的相互间隔与静止中的惯性球接触并使该触头片能在上述绝缘底板贯通孔中与该孔壁面不接触地上下位移,所述的多个弹簧部分具有在惯性球位于上述绝缘底板贯通孔上的状态下使各个触头片能独立地动作的相互非干涉的布局,以使该触头片各独立地发挥对该球的推上力。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传感件,其特征在于将上述下部接触件触头片的间隔成为上述绝缘底板贯通孔直径的九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一左右。
3.一种如权利要求1及2所述的振动传感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下部接触件具有螺旋形状的具有对称布局的两个弹簧部分及触头片,该触头片从该弹簧部分的平面以所定的角度向上弯立,而且,该触头片以所定的间隔而接触静止中的惯性球。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传感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下部接触件具有将大略螺旋形状的两条带以略同一幅度并列地布局的弹簧部分及以相互对称形状在其各个头端上形成的触头片,该触头片从该弹簧部分的平面以所定的角度向上弯立,而且,以所定的间隔而接触静止中的惯性球。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传感件,其特征在于由装设两个下部接触件而得以将上述弹簧部分及上述触头片各成为复数的构成。
6.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传感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下部接触件具有大略螺旋形状的弹簧部分及在其一端上形成的从该弹簧部分的平面约直角地起立的触头片,将除该弹簧部分与该触头片以外的部分都形成为略同一形状的复数个下部接触件重叠,而使该触头片近旁的弹簧部分在上述惯性球位于上述绝缘底板贯通孔上的状态下具有所定的上下间隔,以免该触头片动作的相互干涉。
7.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传感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下部接触件具有在其一端上形成的弹簧部分及被上述绝缘底板抓住而相互固定的基板部分,所述的多个下部接触件装设于以该绝缘底板的贯通孔为大略中心的对称布局上,从各个弹簧部分的平面以所定的角度起立的复数个触头片构成为其各个片以相互所定的间隔而接触静止中的上述惯性球,而且,在该球位于该绝缘底板贯通孔上的状态下,其与该弹簧部分都相互非干涉地动作。
全文摘要
一种振动传感件。在密闭容器内固定的绝缘底板上形成倾斜面且于其上装载惯性球,从其上方上部接头的具有弹性的羽形部始终保持接触该球,随着该球转动其与倾斜面中心孔中的触头片之间的接触就断开而发出检测震动信号。在传感件中,具有多个触头片,其与将其支持的弹簧部分构成为该触头片以相互所定的间隔而接触静止中的惯性球,而且在该球位于绝缘底板中心孔上的状态下,其各个片都能相互非干涉地动作。
文档编号G01V1/16GK1158426SQ9611013
公开日1997年9月3日 申请日期1996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1996年2月29日
发明者水谷靖和, 浦野充弘, 武田照之, 村田宽, 寺西敏, 藤田义文 申请人:株式会社生方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