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粒状物料自动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35764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粉粒状物料自动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称量重量的自动秤,尤其是一种用于称量粉粒状物料的自动秤。
在现有技术中,称量粉粒状物料一般采用容积法定量和称重法定量两种计量方法。容积定量法结构简单造价低,由于是靠容杯中物料的多少来定量的,所以其计量速度较快,但其计量的准确度较低,一般为±3-5%,仅适用物料密度较均匀,且计量准确度要求不高的场合。称重定量法可有较高的计量准确度,可达到±0.1%的准确度,但由于微给料器供料与传感器应答时间的限制,供料不可能太快,故使其计量速度较慢,适用于要求计量准确度高,物料密度不均匀的定量称重。多数粉粒状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受原料、配方以及工艺操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产品密度很难稳定,定量包装采用容积法定量,速度随快,但其计量精度太差,若采用称重法定量,重量的计量精度可有保证,可其计量的速度又实在太慢,这是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矛盾,而提供一种计量速度较快,而又能保证计量精度要求的粉粒状物料自动秤技术方案。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部分剖视示意图。
在附图中可以看出,本方案的粉粒状物料自动秤,有一个储料斗7并向给料盘8供料,再由称重装置进行计量,然后将计量好的物料输给过渡斗1输出,进入下道工序。所述的称重装置是由两个相同的容杯9和两个相同的计量斗12组成,所述的两个容杯9与一个给料盘8固定连接,其下则是一带有一个活门10的托盘15,两相同的容杯9是容积可调的可调容杯,由其进行物料的容积法定量,并给出粗略的定量。所述的两个计量斗12与各自的称重传感器4连接,用以进行称重法定量,并给出精确的计量。在计量斗12上还有计量斗门13,在两计量斗12的上开口处则各有一个微供料器6,并由储料斗7供料,由微供料器6给计量斗12提供微量供料。在所述的计量斗12上的计量斗门13,是通过开门拉杆14与开门顶杆11连接,在开门顶杆11的一侧有开门气缸3,用以顶开计量斗门13,另外,在开门顶杆11上有关门拉簧2用来关闭计量斗门13。此外,所述的给料盘8的转轴16,是通过连杆与一转轴气缸5连接,使转轴16带动给料盘8作往复转动,以保证向两容杯9给料。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清楚地得知本方案是由容杯来进行容积法定量,用容积计量法来对物料作粗略的计量,然后,物料进入计量斗,由微供料器给料调整,由称重传感器进行精确地称重计量法进行计量,并可获得较为准确地定量。计量斗除与称重传感器是与外界存在的连接外,其它计量斗门的开关零件均是在计量斗上,与外界没有连接关系,用来顶开计量斗门的开门气缸也只有在计量完成后开门时才与开门顶杆接触,所以,计量斗的定量计量是十分精确的。另外,本方案是由两套相同的计量装置组成,粗计量与精确计量交叉进行,在一套装置进行粗计量时,另一套装置则在进行精确计量,而在粗计量时,可快速完成大量的给料过程,到精确计量时,则只需完成剩余极少的物料补充,故而大大提高了计量速度,实现了使容积法定量与称重法定量的结合,利用了二者的优点,克服了二者的缺点,达到快速与精确的计量。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的,其实施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权利要求1.一种粉粒状物料自动秤,主要是由储料斗[7]、给料盘[8]、称重装置和过渡斗[1]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称重装置是由两个相同的容杯[9]和两个相同的计量斗[12]组成,所述的两个容杯[9]与一个给料盘[8]固定连接,其下则是一带有一个活门[10]的托盘[15]所述的两个计量斗[12]与各自的称重传感器[4]连接,在计量斗[12]上还有计量斗门[13],在两计量斗[12]的上开口处则各有一个微供料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粒物料自动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相同容杯[9]是容积可调的可调容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粒物料自动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给料盘[8]的转轴[16],通过连杆与一转轴气缸[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粒物料自动秤,其特征是在所述的计量斗[12]上的计量斗门[13],通过开门拉杆[14]与开门顶杆[11]连接,在开门顶杆[11]的一侧有开门气缸[3],另外,在开门顶杆[11]上有关门拉簧[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粉粒状物料进行定量计量的粉粒状物料自动秤技术方案。该方案的特点是由储料斗、给料盘、称重装置和过渡斗所组成,所述的称重装置是由两个相同的容杯和两个相同的计量斗组成,所述的两个容杯与一个给料盘固定连接,其下则是一带有一个活门的托盘。所述的两个计量斗与各自的称重传感器连接,在计量斗上还有计量斗门,在两计量斗的上开口处则各有一个微供料器。
文档编号G01G13/00GK2308083SQ9724520
公开日1999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18日
发明者刘方全, 陈成军 申请人: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