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401768阅读:来源:国知局
吞吐率的分析。
[0085]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质量电荷比(m/z)和电荷量(Z),但也可以根据m/z和z计算质量m,因此也可以是使用质量m和电荷量z的组合的方法。
[0086]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控制部18的存储装置中,存储有使质谱分析结果信息(m/z,z)和与尚子迀移率分尚有关的分析条件(分尚电压和补偿电压)关联起来的表,从表中读出与测定对象离子的质谱分析结果信息(m/z,z)对应的分析条件,将其决定为测定对象离子的分析条件。根据该结构,能够短时间地决定适合于测定对象离子的分析条件,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分析处理。另外,在数据库19中预先存储有适合于测定对象离子的分析条件,因此能够根据该分析条件进行高精度的分析。
[0087]特别在本实施例中,能够根据测定对象离子的质谱分析结果信息决定对应的分析条件,因此不需要如现有技术那样以窄的电压间距细致地进行测定或大幅度地测定广范围的电压,而能够以更短的测定时间进行测定对象离子的分析。因此,能够实现高吞吐率的分析处理。
[0088]接着,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例子。在图5的例子中,是使用质量电荷比(m/z)和电荷量(Z)这2个搜索数据库19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还说明将LC的保持时间(洗脱时间)用于与数据库19的对照的方法。
[0089]在具有m/z相同的2种不同分子种类的离子的情况下,由于分子的构造不同,离子迀移率也不同,因此很有可能FA頂S的分析条件不同。在上述例子中,以相同的分析条件测定该2种离子。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使用LC的保持时间将m/z相同的2种分子种类进行分离。这利用了由于化学性质不同,LC的保持时间不同的情况。因此,作为搜索FAIMS的分析条件的条件而追加LC的保持时间,由此即使是m/z相同的离子,也能够通过对于各个离子来说最佳的FAIMS的分析条件进行动作。
[0090]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第二例子的分析的流程的图。分析的流程与图4的流程相同。另外,图8是说明图7的流程的图。以下,使用图7和图8说明作为例子的分析的流程,特别说明与图4不同的部分。
[0091]作为本例子的特征,在步骤703中,在判定质谱上的离子的峰值而生成峰值列表时,追加LC保持时间⑴的信息。如图8A所示,生成由LC的保持时间、m/z以及z的3个信息构成的峰值列表。对每个LC的保持时间取得质谱,因此对每个LC的保持时间生成峰值列表。
[0092]在步骤704中,如上述那样,作为一个例子,选择信号强度最强的离子作为测定对象离子。作为测定对象离子的信息而追加LC保持时间,因此测定对象离子的信息是LC保持时间、m/z、z以及信号强度,即为(T,J,K,L)。以后,由于此后不需要离子的信号强度的信息(L)所以在该时刻删除,测定对象离子的信息成为(LC保持时间,m/z,z)即(T,J,K)。
[0093]在步骤705中,对照以及判定从质谱得到的测定对象离子的值(T,J,K)是否已登录在数据库19中。此外,如果测定对象离子(T,J,K)和数据库19的存储值之间的差在预先确定的允许范围内,则判定为一致。LC的保持时间的允许值为数毫秒?数秒左右,m/z的允许值为0.0OlDa?IDa左右即可,理想的是设为适合于各质谱分析装置的各分析方法的允许值。
[0094]根据本例子,在控制部18的存储装置中存储有使质谱分析结果信息(LC的保持时间,m/z,z)和与尚子迀移率分尚有关的分析条件(分尚电压和补偿电压)关联起来的表,从表中读出与测定对象离子的质谱分析结果信息(LC的保持时间,m/z, z)对应的分析条件,将其决定为测定对象离子的分析条件。根据该结构,通过追加LC的保持时间,即使是m/z相同的离子,也能够决定对于各个离子来说最佳的FA頂S的分析条件。
[0095]接着,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三例子。如果跨较长的天数取得质谱数据,则由于温度等环境的变化,有时质谱的质量轴(m/z)发生若干变化(偏移)。结果,有时即使是相同的分子种类也作为不同m/z的分子而取得了数据。在该情况下,即使在数据库19中存储有该分子种类的分析条件,也有可能错误判定为没有存储。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修正通过分析得到的实测的m/z的值。在本例子中,说明修正m/z的方法。此外,以下的修正处理的主体是控制部18。
[0096]关于质量轴(m/z)的修正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以下那样的方法进行修正。即为以下的方法:预先将知道m/z的已知的修正用试样混合到分析试样或LC的送液溶剂中,使用该修正用试样的峰值的m/z修正质量轴。修正用试样可以是一种,但通过加入2种以上,能够更正确地进行质量修正。例如,如果加入m/z小和m/z大的修正用试样,则能够正确地修正宽m/z范围的质量轴。
[0097]图9是说明修正m/z的方法的图。图9A在质谱上描绘出混合的2种修正用试样的理论值。实际上,出现图9(B)那样的包含修正用试样的峰值的各种试样的峰值。在其中找到修正用试样的峰值,将该峰值(a,b)的实测值修正为理论值的m/z。在本例子的修正方法中,求出理论值的m/z针对修正用试样的实测的m/z的函数(直线、曲线等),依照该函数,修正全部的由试样产生的峰值。图9(C)表示依照求出的函数对(B)所示的峰值的实测值进行修正后的图。除了上述以外,还可以是已知的修正方法。
[0098]根据本例子的修正处理,在由于温度等环境的变化而使质谱的质量轴(m/z)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同一数据库19决定分析条件。
[0099]接着,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第四例子。对于LC的保持时间,与m/z同样地,也可能随时间地变化或由于环境而发生变化。因此,需要修正通过测定得到的LC的保持时间。在本例子中,说明修正LC的保持时间的方法。以下的修正处理的主体是控制部18。
[0100]LC的保持时间的修正方法也与m/z的修正同样地是以下的方法,即预先在试样中混合LC的保持时间已知的修正用试样,使用该修正用试样的峰值的保持时间,修正质量轴(m/z)。S卩,是以下的方法,即预先将保持时间已知的修正用试样混合到分析试样或LC的送液溶剂中,使用该修正用试样的峰值的保持时间修正质量轴。修正用试样可以是一种,但通过加入2种以上,能够更正确地进行修正。例如如果加入保持时间小和保持时间大的修正用试样,则能够正确地修正广范围的保持时间。
[0101]图10是说明LC的保持时间的修正方法的图。图10(A)在色谱上描绘出混合的2种修正用试样的理论值。实际上,描绘出图10(B)那样的出现了包含修正用试样的峰值在内的各种试样的峰值的全部离子的色谱。在其中找到修正用试样的峰值,将该峰值(c,d)的实测值修正为理论值的保持时间。在本实施例的修正方法中,求出理论值的保持时间针对修正用试样的实测的保持时间的函数(直线、曲线等),依照该函数修正全部由试样产生的峰值。图10(C)表示依照求出的函数对(B)所示的峰值的实测值进行修正后的图。除了上述以外,也可以是已知的修正方法。
[0102]与因上述温度等环境的变化造成的偏差不同,由于在LC中使用的色谱柱(吸附或捕获分子试样的色谱柱)的种类变化,即使是相同的分子种类,LC的保持时间也不同。这样,对于色谱柱的每个种类,LC的保持时间变化,因此有可能与在数据库19中存储的信息不一致。但是,在色谱柱的长度变化的情况下,如果LC的保持时间单纯地与色谱柱的长度成比例或者用色谱柱的长度的函数来描述,则能够使用相同的FA頂S的分析条件的数据库19。例如,可以依照色谱柱的长度的函数修正LC的保持时间。
[0103]根据本例子的结构,即使在色谱柱的种类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数据库19通用化,不需要对每个色谱柱具有多个数据库,能够减少控制部18中的资源的使用。
[0104]另外,在使用了 LC的液体分离中,有时一边使2种送液溶剂的比例随着时间变化,一边进行LC/MS分析。这是因为通过改变溶剂的组成,在色谱柱保持试样的保持力变化,从而洗脱试样。如果将试样洗脱,则将试样离子化,进行质谱分析。
[0105]图11 (A)表示在LC中使用的送液溶剂的混合比例相对于时间的变化。在时间0,以水(+缓冲剂)为主的A液是80%,以甲醇、甲基氰为主的B液是20%。在每个小时逐渐提高B液的比例,在直线a中B液比例在时间t成为100%,在直线b中B液比例在时间2t成为100%,分析结束。在此,时间t是图4、图7的流程中的步骤408、708的设定值。
[0106]Bll⑶和图11 (C)分别表示与图11㈧内的溶剂(B液)的混合比例的变化a、b对应地得到的色谱。如果如直线a那样花费时间t来改变溶剂的混合比例,则如色谱a那样检测试样(图11(B))。
[0107]另一方面,如果如直线b那样花费时间2t来改变溶剂的混合比例,则如色谱b那样花费2倍的时间检测峰值。这时,图11⑶的“Cl”的峰值和图1l(C)的“c2”的峰值是相同分子种类。通过这样改变溶剂的混合比例,LC保持时间不同。因此,在LC的保持时间包含在数据库19中的情况下,如果混合比例变化,则需要使用不同的数据库。以下,说明即使在改变混合比例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相同的数据库的方法。
[0108]在本例子,说明以下的方法,即如图1UA)那样,用直线表示溶剂的混合比例相对于时间的变化,并且在它们的斜率不同的情况下,修正LC的保持时间。假设在数据库19中登录有通过a的直线取得时的LC的保持时间。在该情况下,对本次用直线b新取得数据的色谱b的LC的保持时间进行修正。在图11 (A)的例子的情况下,计算直线a和直线b的斜率。直线a是斜率2N,直线b是斜率N。因此,对色谱b的数据的LC保持时间进行斜率的比例即1/2倍修正。只要是混合比例线为相同类型的函数,该修正处理就能够进行修正,例如除了上述的直线(一次函数)以外,即使为二次函数等多项式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能够同样地进行修正。
[0109]根据本例子的结构,在一边随着时间改变2种送液溶剂的比例,一边进行LC/MS分析的情况下,通过修正LC的保持时间,能够使数据库19通用化。不需要具有多个数据库,能够减少控制部18的资源的使用。
[0110]接着,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五例子。在图4的例子中,步骤407中的本测定的质谱分析时间是预先决定的时间。在以下的例子中,说明根据所取得的质谱数据实时地决定本测定的质谱分析时间的方法。
[0111]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第五例子的分析的流程的图。分析的流程与图4的流程相同。图12的步骤1201?1207、1209是与图4的步骤401?408相同的处理,因此省略说明。与图4的不同在于追加了步骤1208。在步骤1208中,判定测定对象离子的信号强度是否为某规定值以下。
[0112]在离子的信号强度为某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209(步骤1209的是),结束该测定对象离子的测定。另一方面,在测定对象离子的信号强度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即在持续检测出测定对象离子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1207(步骤1208的否),继续进行本测定。
[0113]图13是说明步骤1208中的判定的图。例如如图13所示,假设作为测定对象离子的信号强度和分析时间的数据,在测定中得到了峰值的信号强度为O那样的色谱。在该情况下,如果信号强度为规定值(P)的线以下,则结束本测定。规定值P是预先设定的值、或用户从输入部20指定的值。典型的是规定值P是峰值的信号强度O的1%?80%的范围内的值(P/ο = 0.01?0.8)即可。
[0114]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取得的质谱数据实时地决定本测定的质谱分析时间。通过这样实时地决定质谱分析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