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系统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401768阅读:来源:国知局
时间,在某测定对象离子的分析结束后,能够马上将分析转移到下一个测定对象离子。例如,在实际的分析中存在测定对象离子彼此重叠的情况等,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下一个测定对象离子的分析时间变短,可高效地进行多个测定对象离子的分析。
[0115]接着,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第六例子。在上述例子中,是从质谱中选择一个测定对象离子的方法,但也有选择和决定2个以上的多个(N个)测定对象离子的方法。
[0116]图14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分析的流程的图。分析的流程与图4的流程相同。图14的步骤1401?1403、1406?1408、1410是与图4的步骤401?403、405?408相同的处理,因此省略说明。以下,特别说明与图4不同的部分(步骤1404、1405、1409)。
[0117]在步骤1404中,一次决定N个测定对象离子(在以下的例子中,使选择数N = 3)。用选择3个测定对象离子的例子进行说明,但选择的离子数只要是2个以上,就能够采用同样的测定方法。选择出的离子数(选择数N)是预先设定的值或用户从输入部20指定的值。
[0118]在步骤1404中,使用从离子的信号强度强的离子中选择3个测定对象离子的方法来进行说明(N = 3)。除此以外,还有选择S/N(信噪比)高的3个峰值的方法。另外,作为选择测定对象离子时的制约条件,还存在只将某电荷量z的离子或只将某m/z的范围的离子作为测定对象的方法。并且,在知道目标离子的m/z的情况下,限制为仅目标离子的m/z的周边,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目标离子的测定。并且,还能够使用从测定对象中排除已测定的离子的方法。由此,能够避免重复地进行相同离子的测定。上述的404、704虽然离子的选择数不同,但决定方法可以相同。
[0119]在步骤1405中,首先设定3个测定对象离子中的第一个测定对象离子。S卩,设η=I然后前进到下一个步骤。然后,在步骤1406中,确认第一个测定对象离子的信息是否与数据库19的存储值一致。在与数据库19的存储值不一致的情况下,即在数据库19中不存在分析条件的信息的情况下,不进行本测定,前进到步骤1409。
[0120]另一方面,在步骤1406中,如果第一个测定对象离子的信息与数据库19 一致,即在数据库19中存在分析条件的信息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1407、1408,进行本测定。在进行本测定后前进到步骤1409。
[0121]在步骤1409中,重复进行步骤1406?1408,或者进行是否结束的判定。在本例子中,在N = 3、即3个测定对象离子的测定结束的时刻(步骤1409的是),前进到步骤1410。另一方面,如果是第一个离子(η = I)、第二个离子(η = 2)的测定结束的阶段(步骤1409的否),返回到步骤1406。S卩,到η成为3,选择的3个离子的测定结束为止,流程重复。
[0122]根据本实施例,在步骤1402中质谱分析数据取得的频度减少,因此进行本测定的时间增加,由此分析的吞吐率提高,能够进行高效的分析。
[0123][第二实施例]
[0124]说明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以下的方法,即在测定对象离子的信息没有存储在数据库19中的情况下,即,在数据库19中没有FA頂S的分析条件的情况下,生成该呙子的FAIMS的分析条件。
[0125]在本实施例中,公开以下的方法,即在第一次的LC/MS分析中进行分析条件的条件生成和向数据库19的存储,在第二次以后的LC/MS分析中进行本测定。图15Α表示第一次的LC/MS分析中的某测定对象的离子i的色谱。在第一次的LC/MS分析中,如图15A那样在检测出离子i的期间只进行FA頂S的分析条件的生成。
[0126]图15B表示第二次以后的LC/MS分析中的某测定对象的离子i的色谱。在第二次以后的LC/MS分析中,能够在本测定中使用全部的分析时间。在第二次以后的LC/MS分析中,能够这样通过本测定测量离子i的几乎全部离子量。因此,本实施例能够正确地测定离子量,因此适合于定量分析。
[0127]图16A是用于生成第一次的LC/MS分析中的FA頂S的分析条件的流程。此外,以下的处理的主体是控制部18。控制部18 —边控制离子迀移谱分离部13、质谱分析部14和离子检测部15,一边执行以下的处理。步骤1601?1604与图4的401?404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0128]在步骤1605中,对照和判定测定对象离子是否已登录在数据库19中。在此,在测定对象离子与数据库19的存储值一致的情况下,即在数据库19中已经登录了 FA頂S分析条件的情况下为是,返回到步骤1602。然后,再次取得质谱分析频谱,此后搜索其他的测定对象离子。
[0129]在步骤1605中在测定对象离子与数据库19的存储值不一致的情况下,即,在数据库19中没有登录FA頂S分析条件的情况下为否,前进到步骤1606。在以下的步骤1606?1608中,搜索和决定FAIMS的分析条件并存储到数据库19中。
[0130]在步骤1606中,根据测定对象离子的信息(m/z,z)决定FA頂S的分离电压(SV)。作为高频电压的分离电压与离子的重量、离子的m/z具有相关性。一般当离子在一定强度的电场强度中经过的情况下,使用质量m和电荷量z,如以下的关系式那样表示通过电场对离子施加的加速度a。
[0131]公式(2)
[0132]加速度a -(电荷量zX电场E) /质量m 公式(2)
[0133]这样,加速度a与质量m成反比,因此在恒定的电场下,质量大的离子通过电场受到的加速度小,质量小的离子加速度大。例如,有时质量小的离子受到电场的影响而与电极碰撞,难以进行质谱分析。因此,在FA頂S中,还需要针对每个离子的质量、即针对每个m/z改变电场即分离电压而进行最优化。分离电压的决定方法使用预先存储在数据库19中的记载了 m/z和分尚电压的关系的分尚电压表(第二信息)。
[0134]图17A是说明分离电压表的内容的图。在分离电压表中存储有使质量电荷比(m/z)和分离电压关联起来的信息。如上述那样,理想的是电场强度,即分离电压与m/z对应地施加电压。例如,在将公式⑵的加速度设为恒定的情况下,需要使m/z与电场(分离电压)为线性。即,如图17A那样,用一次函数描绘m/z和分离电压之间的关系(分离电压表)。该分离电压表预先记载了 m/z和分离电压之间的关系,根据测定对象离子的m/z唯一地决定最优的分离电压。在图17A的例子中,将测定对象离子的分离电压决定为与m/^关联的分尚电压SVlc3
[0135]在本例子中,用直线表示出分离电压表,但也有时m/z和分离电压之间的关系由在每个m/z的范围内具有不同的2个斜率的直线构成。另外,也有时m/z和分离电压之间的关系是曲线、多次函数、指数函数等函数。
[0136]此外,分离电压表与离子的电荷量(Z)具有相关性,因此还有可能针对每个电荷量存在不同的表。这是因为如公式(2)所示那样,离子受到的加速度a与质量m成反比,与电荷z成正比。
[0137]另外,也可以生成分离电压表。分离电压表的生成方法是设定数点的分离电压,对各个分离电压中的每个分离电压扫描补偿电压来取得信号强度的数据。补偿电压使用信号强度最大的地方。这样,对每个分离电压取得离子的信号强度,根据信号强度和FAMS的分离能力(=补偿电压值/半值宽度)这2个,也能够决定最优的分离电压。信号强度高,另外分离能力高的电压最适合为分离电压。进而,理想的是与离子迀移谱分离部13的温度对应地改变分离电压表。这是因为由于FA頂S的温度,离子轨道上的气体的温度也变化,离子迀移率变化。例如在100°C、200°C、300°C下,使用不同的分离电压表。除了温度以外,由于压力、流过FA頂S的气体流速等环境,也可能改变分离电压表。
[0138]在步骤1607中,在步骤1606中决定的分离电压的条件下决定补偿电压(CV)。具体地说,控制部18 —边施加在步骤1606中决定的分离电压,一边扫描针对测定对象离子的多个补偿电压,根据这些多个补偿电压下的离子的信号强度决定补偿电压。
[0139]在广范围内进行扫描,将补偿电压决定为最优值。补偿电压的扫描范围例如是一1V?10V、一 50V?50V、或一 100V?10V0电压的扫描间距例如可以是0.01V、0.05V、0.1V,0.2V、0.3V、0.5V中的任意一个或其他间距。决定补偿电压的最优值的一个方法是决定为测定对象离子的信号强度为最大的补偿电压。
[0140]图17B是用于说明补偿电压的决定的图。如图17B所示,在预定的补偿电压的扫描范围内,以某间距测定测定对象离子的信号强度。在图17B的例子中,决定为测定对象离子的信号强度为最大的补偿电压CV113
[0141]另外,关于其他方法还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将得到的信号强度针对补偿电压的曲线例如近似为高斯函数或珀松分布或其他函数,决定成为该函数的最大值的补偿电压来作为最优值。
[0142]接着,在步骤1608中,将分离电压SV1和补偿电压CV1的信息存储在数据库19中。例如,将(m/z,^SV1,CV1)的信息的组存储在数据库19中。也可以包含LC的保持时间。在第二次以后的LC/MS分析的本测定中使用该存储的数据。
[0143]接着,说明第二次以后的LC分析。图16B是第二次以后的LC/MS分析的流程。在第二次以后的LC/MS分析中,对在第一次生成的数据库19中的一个或多个离子进行本测定。
[0144]在步骤1611中,针对某测定对象离子从数据库19中读出FAIMS的分析条件。然后,在从数据库19取得的分析条件下,向FAIMS的第一电极I和第二电极2施加电压,进行本测定。例如在第一次的LC/MS分析中记录了测定对象离子的LC的保持时间的信息,如果达到该测定对象离子的LC的保持时间,则重复进行该离子的本测定。直到成为其某规定值以下的信号强度、或达到其他测定对象离子的LC保持时间为止,重复进行该离子的本测定。
[0145]然后,在步骤1612中,判定分析流程的结束。在保持时间(测定时间)达到预先决定的设定值的情况下,分析流程结束。
[0146]根据本实施例,在测定对象离子的质谱分析结果信息(m/z,z)与数据库19的质谱分析结果信息(m/z,z)不一致的情况下,即在数据库19中没有存储测定对象离子的分析条件(分离电压和补偿电压)的情况下,能够决定该测定对象离子的分析条件并存储在数据库19中。特别在第一次的LC/MS分析中将分析条件存储在数据库19中,在第二次以后的LC/MC分析中进行本测定,因此在第二次以后的LC/MS分析中,能够测量测定对象离子的几乎全部尚子量。
[0147]另外,通过使用使质量电荷比(m/z)和分离电压关联起来的分离电压表,能够唯一地决定对测定对象离子最优的分离电压。另外,在施加了该分离电压的状态下广范围地扫描补偿电压,因此能够决定对测定对象离子最优的补偿电压。
[0148]图19是第二次以后的LC/MS分析的其他流程。在该例子中,取得质谱的数据,如果检测出测定对象离子,则进行本测定。图19的步骤1901?1903、1905?1908分别与图4的401?403,405?408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0149]在步骤1904中,使用在步骤1902、1903中取得的质谱的数据判定是否检测出测定对象离子。在步骤1905中,如果在数据库中存在该测定对象离子的分析条件,则进行该离子的本测定,因此前进到步骤1905 (1905的是)。另一方面,如果不存在,则再次从1901开始进行流程。在该例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