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销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38655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剖面图;
[0045]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再一变形例的接触销的滑动部的剖面图。
[0046]标记说明
[0047]1:接触销
[0048]10:第一柱塞
[0049]11:前端部
[0050]12:凸缘
[0051]13:滑动部
[0052]15:凸台部
[0053]17:扇形部
[0054]19:狭缝
[0055]20:第二柱塞
[0056]21:前端部
[0057]22:凸缘
[0058]23:滑动部
[0059]25:凸台部
[0060]27:扇形部
[0061]29:结合部
[0062]30:螺旋弹簧
[0063]53:滑动部
[0064]54:基部
[0065]55:中段部
[0066]56:前部
[0067]63:滑动部
[0068]64:基部
[0069]65:中段部
[0070]66:前部
[0071]73、83、93、103:滑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72]以下,参照附图等对适用了本发明的接触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73]<第一实施方式>
[0074]参照图1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接触销的整体构造进行说明。图1 (a)是接触销的侧面图,图1 (b)是图1 (a)的b — b向视图。
[0075]接触销I具有第一柱塞10、相对于第一柱塞10沿规定的伸缩方向(柱塞的长度方向,也称为轴向)相对位移的第二柱塞20、根据使两柱塞10、20沿着伸缩方向的相对位移而产生反力的螺旋弹簧30 (弹簧元件)。
[0076]参照图2说明第一柱塞。图2(a)是第一柱塞的侧面图,图2(b)是图1 (a)的b —b向视图,图2(c)是图2(a)的c 一 c向视图。
[0077]第一柱塞10为形成轴状的部件,为被压靠在测定对象物上且电气导通的部分。
[0078]第一柱塞10具有前端部11、与第二柱塞20滑动的滑动部13。
[0079]前端部11及滑动部13为实质上同心地形成的轴状部分。滑动部13从前端部11的测定对象物侧的相反侧的端部附近突出而形成。
[0080]在前端部11与滑动部13之间形成有向外径侧凸缘状地扩展的凸缘12。
[0081]凸缘12的截面形状(与伸缩方向正交的面)为将圆的外周的一部分切掉的形状。该切掉部与在用于位置对齐。
[0082]在前端部11的前端形成的与测定对象物的抵接部成为形成有多个V形切口的皇冠状。
[0083]在滑动部13的、接近凸缘12的部分形成有外径比滑动部13的其他部分大的凸台部15。
[0084]如图1所示,在该凸台部15与凸缘12之间支承螺旋弹簧30的一端部。
[0085]凸台部15的前端部11相反侧的端部以容易将螺旋弹簧30的端部压入的方式形成外径从滑动部13的其他部起逐渐变化的锥形。
[0086]滑动部13在图2(b)所示的一侧面,凸台部15附近的区域形成为凸台部15侧扩展的锥形状,除此之外的部分实质上笔直地形成。滑动部13的前端进行倒角并形成尖细。
[0087]滑动部13的截面(与伸缩方向正交的面)形状如图2(c)所示地,以轴心为中心的实质上扇形的扇形部17为相对于轴心对称地配置有一对的形状。
[0088]各扇形部17的中心角作为一例为90°。
[0089]各扇形部17的侧面(滑动面)17a沿着包含第一柱塞10的轴心及半径的平面而形成。各侧面17a以实质上正交的方式配置。
[0090]另外,各扇形部17的外周面17b形成为在图2(c)所示的截面形状中,中心角为90°的圆弧状的凸曲面(参照图4进行后述)。
[0091]如图4所示,在滑动部13形成有通过两个扇形部17的中心(轴心)而延伸到凸台部15的跟前的狭缝19。
[0092]S卩,滑动部13构成为一对扇形部17夹着狭缝19而分支状地延伸的构成。
[0093]各扇形部17的两个侧面17a为与第二柱塞20的后述的滑动面部滑动接触的滑动面部。
[0094]参照图3说明第二柱塞。
[0095]图3(a)是第二柱塞的侧面图,图3(b)是图3(a)的b — b向视图,图3 (C)是图3(a)的c 一 c向视图。
[0096]第二柱塞20也为与第一柱塞实质上同径地形成的轴状部件。
[0097]第二柱塞20具有前端部21、与第一柱塞10滑动的滑动部23。
[0098]前端部21及滑动部23为实质上同心地形成的轴状部分。
[0099]滑动部23从前端部21的测定对象物侧的端部附近突出而形成。
[0100]在前端部21与滑动部23之间形成有在外径侧凸缘状地扩展的凸缘22。
[0101]凸缘22的截面(与伸缩方向正交的面)形状为将圆的外周的一部分切掉的形状。该切掉部用于位置对齐。
[0102]前端部21形成圆柱状,并且其前端为半球状。
[0103]前端部21为经由配线与检查基板连接的部分。
[0104]在滑动部23的接近凸缘12的部分形成有外径比滑动部13的其他部分大的凸台部25。
[0105]如图1所示,在该凸台部25与凸缘12之间支承螺旋弹簧30的另一端部。
[0106]凸台部25的前端部11相反侧的端部以容易将螺旋弹簧30的端部压入的方式形成为外径从滑动部13的其他部起逐渐变化的锥形状。
[0107]滑动部23在图3(b)所示的一侧面,凸台部25附近的区域形成为凸台部25侧扩展的锥形状,除此之外的部分实质上笔直地形成。滑动部23的前端被倒角且形成尖细。
[0108]滑动部23的截面(与伸缩方向正交的面)形状如图3(c)所示地,以轴心为中心的实质上扇形的扇形部27为相对于轴心对称地配置有一对的形状。
[0109]各扇形部27的中心角作为一例为90°。
[0110]各扇形部27的侧面(滑动面)27a沿着包含第一柱塞10的轴心及半径的平面而形成。各侧面27a实质上正交地配置。
[0111]另外,各扇形部27的外周面在图3(c)所示的截面形状中,成为中心角为90°的圆弧状的凸曲面。
[0112]如图4所示,在滑动部23形成有通过两个扇形部17的中心(轴心)而延伸到凸台部15的跟前的结合部29。
[0113]各扇形部27的两个侧面27a为与第一柱塞10的滑动面部滑动接触的滑动面部。
[0114]螺旋弹簧30为以与第一柱塞10、第二柱塞20实质上同心的方式卷绕线材而形成的压缩螺旋弹簧。
[0115]如图1所示,在接触销I的长度方向上伸缩自如,内径比第I及第二柱塞10、20的凸缘12、22的直径小,实质上与滑动部13、23的直径相同。
[0116]滑动部13、23如图4所示地以组合的状态插入螺旋弹簧30的内径侧,通过螺旋弹簧30而被保持。
[0117]再次参照图1,首先说明接触销I的整体构造。
[0118]第一柱塞10和第二柱塞20分别以前端部11、21为外侧而配置在直线上,各滑动部13、23彼此以各扇形部17、27的侧面部17a、27a彼此相互实质上面接触的方式组装。
[0119]在该区域,如图4所示,各扇形部17、27绕接触销I的中心轴交替地排列。
[0120]另外,侧面部17a、27a抵接的滑动面部实质上作为平面彼此的面接触而构成,并且绕接触销I的中心轴放射状地配置。
[0121]另外,第二柱塞20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