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体前处理连接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72322阅读:来源:国知局
线86连接。将空架从检体处理系统2侧向分析系统3侧搬送的空架搬送线12b在左端与前处理系统2内的空架交付线87连接,并在右端与自动分析系统3内的空架接收线88连接。
[0035]接下来参照图2和图3对各线及旁路的作用和检体51的流向进行说明。
[0036]在上述的检体处理系统2中结束处理的检体51中的要在自动分析装置中进行分析的检体51被搬送到主搬送线Ila上。检体51在该线上被朝向箭头21的方向搬送而送到自动分析系统3。在该线Ila上有与空架搬送线12a连接的分支41,前处理失败的检体51或迷失路径的检体51能够使用分支41而中止向自动分析系统3的搬送,并在连接线13上取出。在取除检体51的情况下,架成为空架52,通过连接线13之后在空架搬送线12a上进行回收。
[0037]从自动分析系统3返回的检体51被搬送至主搬送线lib。检体51在该线上被朝向箭头22的方向搬送而回送到前处理系统,并在前处理系统中实施收纳处理等预定的处理。在主搬送线Ilb上也设置分支42。在需要再次检查的检体51返回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分支42将前进路线变为主搬送线连接旁路14b(箭头25),再次通过主搬送线Ila向自动分析系统13搬送。或者,对于在自动分析系统内处理失败的检体51能够同样地按照分支42、主搬送线连接旁路14b、主搬送线11a、分支41的顺序进行搬送,并且在将检体51从连接线13上取除的同时对空架52进行回收。
[0038]连接单元I在检体处理系统2与自动分析系统3之间传递检体51,此外还发挥使空架52循环的作用。当空架52向检体处理系统2或自动分析系统3的任一方集中地搬送而空架52移空时则存在作为系统的运转停止的可能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处于两者的中间位置的检体前处理连接系统中设置相互供给空架52的功能。具体而言,在与前处理系统2连接的区域31内和与自动分析系统3连接的区域33内,空架专用搬送线分别形成了环构造61、63ο
[0039]发挥该作用的是空架线连接旁路15和连接线13。前者朝向箭头26的方向搬送检体51。并且,和与前处理系统2的空架线87、85连接的空架搬送线12b、12a共同形成环构造61。后者也同样因连接线13的存在而形成环构造63。
[0040]在通常情况下,从前处理系统2的空架线87供给的空架52经由空架线连接旁路15返回前处理系统2的空架线85。后者也同样地,从自动分析系统3的空架线86供给的空架52经由连接线13返回自动分析系统3的空架线88。
[0041 ]在这里根据需要,将从检体处理系统2的空架线87供给的空架52经由空架专用搬送线(去程)12b向自动分析系统3的空架线88搬送。同样地,将从自动分析系统3的空架线86供给的空架52经由空架专用搬送线(回程)12a向前处理系统2的空架线85搬送。由此,实现两系统间的空架的相互供给而避免空架的移空。
[0042]并且,由于保持检体51的架必须能够在检体处理系统及分析系统内循环,因此对架设有检体51的架进行搬送的主搬送线也需要采用环构造。在本发明中,前处理系统区域中的主搬送线连接旁路14a、自动分析系统区域中的主搬送线连接旁路14b形成各自的环构造62、64。
[0043]在本发明中将连接单元I在概念上分割为两个区域。如果将一方设为与检体处理系统2连接的区域(虚线30左侧的区域31),而将另一方设为与自动分析系统连接的区域(虚线30右侧的区域33),则如前所述,各区域的线能够与检体处理系统2、自动分析系统3内的线形成合计两种的环构造61、62和环构造63、64。
[0044]接下来对连接单元I的控制进行说明。
[0045]如前所述,由于环构造61、62、63、64的存在,因此前处理系统连接区域31成为前处理系统2的右端,而自动分析系统连接区域33则成为自动分析系统的左端3。
[0046]在本发明中,能够对各区域分别进行控制。例如在复位处理中,前者作为最下端而成为复位处理的基准,相对地后者在最上端而能够接受来自下游线的指示而开始复位。并且,能够进行仅使其中一个区域停止的离线处理。
[0047]以复位处理为例并参照图5对具体的工作流程进行说明。
[0048]当通过控制部4指示复位处理的开始时(步骤101),则空架搬送线12、自动分析系统连接区域33、处理系统连接区域31分别独立地开始复位处理。
[0049]空架搬送线12作为机构而言相当于空架搬送线12b、空架搬送线12a、空架线连接旁路15、连接线13。这些线能够与检体处理系统2、自动分析系统3的在线、离线无关地进行复位控制,因此进行常规的复位(步骤106)而结束复位处理。
[0050]在自动分析系统连接区域33中,根据自动分析系统3的在线或离线而复位控制方法有所不同。另外,在线状态是指自动分析系统3处于操作中的状态,而离线状态是指自动分析系统3为非操作中的状态。对于从自动分析系统3接收架52或将其送入自动分析系统3的机构,在自动分析系统3为离线状态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复位动作。另一方面,对于在线的情况,则需要进行复位动作,因此判定自动分析系统3是在线还是离线(步骤103),如果判断为在线则实施掌控连接部位的区域复位(步骤105)。如果判断为离线则跳过该处理。接下来实施常规复位(步骤107)而结束。
[0051]检体处理系统侧也同样地判定是在线还是离线(是否处于操作中)(步骤102),然后实施各复位处理。
[0052]最后取得分成三个的复位处理的同步而结束复位(步骤109)。
[0053]这些设定能够从操作部进行设定,检体处理系统的离线和自动分析系统的离线能够分别进行设定。用图6表示具体例。图6是设定所需的画面201的一个例子。
[0054]设置用于使检体处理系统2、自动分析系统3分别为离线的选择框202、203。在想要使检体处理系统2为离线的情况下,就选取选择框202。而在想要使自动分析系统3为离线的情况下,就选取选择框203。其后,通过按压确认按钮204将设定的内容登录于控制系统4。
[0055]通过以上这样,即使在将检体处理系统与自动分析系统连接的系统中,也能够提供不必使各系统物理地分离便能够对前处理系统区域和自动分析系统区域分别进行控制而指定各区域的在线、离线来运行的高效率的系统。
[0056]对检体51的控制进行说明。与检体处理系统2及自动分析系统3各自的状态(离线或在线)有关的信息在控制系统4中进行管理。
[0057]在检体处理系统2及自动分析系统3都作为在线而登录于控制系统4的情况下,控制系统4以能够在检体处理系统2及自动分析系统3之间搬送检体51的方式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开放主搬送线Ila上存在的两个分支点(41、43),直接将在主搬送线Ila上被朝向箭头21的方向搬送过来的检体51向自动分析系统3搬送。并且,开放主搬送线Ilb上存在的两个分支点(42、44),直接将在主搬送线Ilb上被朝向箭头22的方向搬送过来的检体51向检体前处理系统2搬送。对于空的检体架52也同样地以开放分支点45、46而检体51能够在该系统之间移动的方式进行控制。
[0058]另一方面,在检体处理系统2为离线而自动分析系统3为在线并分别登录于控制系统4的情况下,控制系统4以使检体51留在自动分析系统3内的方式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关闭主搬送线Ilb的分支点42而防止从自动分析系统3返回的检体51进入前处理系统连接区域31。检体51通过旁路的箭头25的方向并经由主搬送线Ila返回自动分析系统3。对于空的检体架52也同样地以关闭分支点46而使空的检体架52经由12b返回自动分析系统3的方式进行控制。
[0059]在检体处理系统2为离线而自动分析系统3为在线并分别登录于控制系统4的情况下,控制系统4以使检体51留在检体前处理系统2内的方式进行控制。
[0060]上述发明举出了在连接单元I的左侧设置前处理系统并在右侧设置自动分析系统的实施例,但是即使将左右的连接颠倒过来在本质上也没有变化。
[0061 ]接下来参照图7A、图7B对其它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7A、图7B是表示本发明的前处理系统的分割配置的概念的图。根据设置本发明的连接单元I的位置,能够增加系统300布局的变化。
[0062]这里,对记述系统300布局变化所需的工位概念进行简单说明。受理工位210例如是由投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