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器用ptc陶瓷的使用环境模拟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651768阅读:来源:国知局
述结构中,可通过改变冷却剂的流量改变对密封腔内的冷却速率。
[0049]根据本实用新型,为更好的对密封腔内的温度进行监控,保证温度的稳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密封腔内的温度进行调整。优选情况下,所述模拟装置还包括用于测试密封腔内温度的测温探头,所述测温探头设置于箱体上。具体的,测温探头的感应部位于密封腔内。
[0050]为模拟加热器中PTC陶瓷的工作气氛,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箱体侧壁上设有可连通密封腔和箱体外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可通过上述进气口向密封腔内通入惰性气体或还原性气体。
[0051 ] 通过调节从进气口通入气体的流量以及调节从出气口到处的气体的流量可对密封腔内的气氛环境进行调整,以达到所需的环境。上述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数量没有特殊限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均具有多个。
[0052]同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模拟装置还包括用于测试密封腔内气压的气压表,所述气压表设置于箱体上。通过上述气压表可监测密封腔内的气压。
[0053]为模拟真空环境,优选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模拟装置还包括用于对密封腔进行抽气的抽气口 ;所述抽气口设置于箱体上,并可连通密封腔和箱体外部。可通过抽气设备经上述抽气孔对密封腔内进行抽气。
[0054]本实用新型中,加热组件用于对PTC陶瓷进行通电使其发热,从而模拟其工作状态。具体的,上述加热组件包括固定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于固定板上,并同时电连接至电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用于分别与PTC陶瓷的两极接触,从而形成加热通路,使PTC陶瓷负载发热。
[0055]为提高效率,优选情况下,上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数量相同。此时,可同时对多个PTC陶瓷进行处理,大大提高效率。
[0056]下面结合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器用PTC陶瓷4的使用环境模拟装置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0057]参见图1和图2,该加热器用PTC陶瓷4的使用环境模拟装置包括箱盖201、箱体101和加热组件3。
[0058]具体的,箱盖201为板状结构,其前侧边缘固定有两个卡勾202。同时箱盖201中部设置有透明的视窗203。
[0059]箱体101为长方体结构。其底部四角设置有活动轮。箱体101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腔体。箱体101前方侧壁上固定有两个固定钳102和一个用于监测腔体内气压的气压表103。气压表103的感应部穿过箱体101侧壁延伸至箱体101内部的腔体内。
[0060]箱体101后方侧壁上设置有三个用于监测腔体内温度的测温探头8。
[0061]同时箱体101后方侧壁上还设置有电源接口 104。
[0062]箱体101左方侧壁上具有两个进气口 701和一个冷却剂入口 501。箱体101右方侧壁上具有两个出气口 702、一个冷却剂出口 502和一个抽气口 6。
[0063]上述两个进气口 701、两个出气口 702均连通至箱体101内部的腔体。通过上述两个进气口 701可向腔体内通入目标气氛所需的还原性气体或惰性气体。通过上述两个出气口 702可将腔体内的气体排出。通过进气口 701和出气口 702的配合,可实现腔体内部气体的流动及气氛的改变。
[0064]箱体101侧壁的夹层内设置有冷却管(途中未示出)。冷却管的入口连通至冷却剂入口 501,冷却管的出口连通至冷却剂出口 502。通过上述冷却剂入口 501可向冷却管内通入冷却剂,同时,冷却剂可沿冷却管流动至冷却剂出口 502,并从冷却剂出口 502流出。
[0065]箱体101上表面设置有密封圈9,密封圈9相对于箱体101上表面突出。并且箱体101内的腔体位于密封圈9内部的区域。
[0066]箱盖201的后侧边缘铰接于箱体101的后侧边缘,箱盖201可在箱体101上转动实现开启和闭合的动作。并且当箱盖201处于关闭状态时,箱体101上的固定钳102可与箱盖201上的卡勾202卡接,使箱盖201牢牢压设于密封圈9上,从而将箱体101内的腔体封闭,形成闭合的密封腔。
[0067]参见图3和图4,加热组件3设置于上述密封腔内。
[0068]具体的,加热组件3包括固定板301和多个第一电极302、多个第二电极303。第一电极302数量与第二电极303数量相同。每个第一电极302和一个第二电极303相配合,用于与PTC陶瓷4的正负极接触。并且上述第一电极302和与其相配合的第二电极303电连接至电源接口 104,并通过上述电源接口 104电连接至电源。多个第一电极302相互之间独立的电连接至电源接口 104。
[0069]使用时,将PTC陶瓷4置于第一电极302和第二电极303之间,并使第一电极302和第二电极303分别与PTC陶瓷4的正负极接触。盖上箱盖201,并将固定钳102与卡勾202卡接。关闭进气口 701和出气口 702,采用真空泵经抽气口 6对箱体101内的密封腔进行抽气,通过气压表103监测直至密封腔内处于真空状态。关闭抽气口 6。
[0070]若需模拟真空环境,则直接经电源接口 104通电,PTC陶瓷4通电而发热,并使环境温度上升,同时,通过冷却剂入口 501向冷却管内通入冷却剂,对密封腔内进行冷却。同时通过测温探头8监测密封腔内的温度,使密封腔内形成温度恒定的真空环境。在上述状态下对PTC陶瓷4进行处理。
[0071]若需模拟低氧气氛,例如还原性气氛或惰性气氛。在密封腔处于真空状态时,依次打开进气口 701和出气口 702,并通过控制气体的流量形成所需的气氛环境。同时经电源接口 104通电,PTC陶瓷4通电而发热,并使环境温度上升,同时,通过冷却剂入口 501向冷却管内通入冷却剂,对密封腔内进行冷却。同时通过测温探头8监测密封腔内的温度,使密封腔内形成温度恒定的低氧气氛环境。在上述状态下对PTC陶瓷4进行处理。
[0072]最后将经过上述处理的PTC陶瓷4进行测试即可。
[007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器用PTC陶瓷4的使用环境模拟装置极大程度上还原了加热器中的PTC陶瓷4使用时的环境和自身状态,对通过该模拟装置模拟后的PTC陶瓷4进行测试可极大程度上降低误差。
[007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加热器用PTC陶瓷的使用环境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盖(201)、箱体(101)、冷却组件和加热组件(3); 所述箱盖(201)设置于箱体(101)上,并可与所述箱体(101)共同形成密闭的密封腔;所述箱体(101)侧壁上设有可连通密封腔和箱体(101)外部的进气口(701)和出气口(702); 所述冷却组件设置于箱体(101)内,对密封腔进行冷却; 所述加热组件(3)位于所述密封腔内;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固定板(301)、第一电极(302)和第二电极(303);所述第一电极(302)和第二电极(303)设置于固定板(301)上,并分别连通至电源以用于与PTC陶瓷(4)的正负极接触而形成加热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1)侧壁上还设有冷却剂AP (501)和冷却剂出口 (502); 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设置于箱体(101)内;并且所述冷却管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连通至所述冷却剂入口(501)和冷却剂出口(502); 所述模拟装置还包括用于测试密封腔内温度的测温探头(8),所述测温探头(8)设置于箱体(1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装置还包括用于测试密封腔内气压的气压表(103),所述气压表(103)设置于箱体(10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装置还包括用于对密封腔进行抽气的抽气口(6);所述抽气口(6)设置于箱体(101)上,并可连通密封腔和箱体(101)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701)和出气口(702)均具有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0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电极(302)和多个第二电极(303);所述第一电极(302)和第二电极(303)的数量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201)铰接于所述箱体(10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201)上还设置有卡勾(202),所述箱体(101)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勾(202)配合以将箱盖(201)和箱体(101)固定的固定钳(10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201)上还设置有视窗(203),所述视窗(203)正对所述密封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2、4、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装置还包括密封圈(9),所述密封圈(9)设置于箱体(101)的朝向箱盖(201)的表面上,所述密封腔位于所述密封圈(9)内部。
【专利摘要】为克服现有技术中测试方法测试PTC陶瓷性能的误差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器用PTC陶瓷的使用环境模拟装置,包括箱盖、箱体、冷却组件和加热组件;所述箱盖设置于箱体上,并可与箱体共同形成密闭的密封腔;箱体侧壁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冷却组件设置于箱体内,对密封腔进行冷却;加热组件位于密封腔内;加热组件包括固定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于固定板上,分别用于与PTC陶瓷的正负极接触以形成加热通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器用PTC陶瓷的使用环境模拟装置可真实模拟PTC制作成为加热器后的工作环境,利于减小后续测试的误差。
【IPC分类】G01N33-38, G01R31-26
【公开号】CN204359786
【申请号】CN201420814389
【发明人】林信平, 任茂林, 温怀通, 邓天有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