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气体监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14150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气体监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测量、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气体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各类石化企业多次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对区域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另外日益增多的环境信访问题也极大困扰着各级政府管理部门。采用传统的监测手段,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并且不能保证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稳定地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气体监测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气体监测装置所监测的气体含量准确性不够高的技术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气体监测装置,包括:
[0005]拼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匹配对接,所述第三部分内嵌于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上方的凹槽内;
[0006]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显示单元、传感器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设置有用于显示各气体浓度以及当前操作指令的显示屏、用于操作的按键和单片机,所述传感器单元设置传感器以及传感器仓,所述传感器置于所述传感器仓内,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电源单元和采集单元,所述采集单元包括气体采样泵和导气管,所述第三部分两侧分别为通讯模块和定位模块;
[0007]所述导气管一端连接所述气体采样泵,另一端连接所述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连接与所述单片机,所述显示屏、所述操作按键分别连接所述单片机,所述通讯模块和定位模块与所述单片机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部分的通讯模块与确定地理位置定位模块之间设置有提梁,所述提梁包括对称式结构的第一提梁和第二提梁,所述第一提梁和所述第二提梁可以分别水平放置与通讯模块与确定地理位置定位模块之间。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
[0010]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螺接,所述底座中间设置有螺扣。
[0011 ]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外壳材料铝材质,并且所述铝材质经阳极氧化处理。
[0012]进一步地,所述装置的长度为280mm、宽度为107.57mm以及高度为220mm。
[00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拼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前后匹配对接,第三部分内嵌于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上方的凹槽内,第二部分的采集单元设置气体采样泵以及导气管,第一部分的传感器单元包括传感器和传感器仓,所述传感器置于所述传感器仓内,各部分结构形成了多个封闭独立的空间,实现了气体监测,提高了气体监测的准确性,便于气体监测的携带,同时保证了设备的稳定性,有利于装置的拆卸以及维护。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体监测装置的侧视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体监测装置的主视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体监测装置的采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气体监测装置的俯视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气体监测装置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体监测装置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包括:
[0022]拼接的第一部分101、第二部分102以及第三部分103,所述第二部分102与所述第一部分101前后匹配对接,所述第三部分103内嵌于所述第一部分101与第二部分102上方的凹槽内。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体监测装置的主视图,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部分101包括显示单元104、传感器单元105,所述显示单元104设置有用于显示各气体浓度以及当前操作指令的显示屏106、用于操作的按键107和单片机,所述显示屏106、所述操作按键107分别连接所述单片机,所述第三部分103两侧分别为通讯模块108和确定地理位置定位模块109,所述通讯模块108和确定地理位置定位模块109与所述单片机连接。
[0024]无线通信产生的无线电波频率干扰(RFI)及电磁干扰(EMI)可使出现带有固定偏差或由于EMI或RFI引起的不稳定的读数,本实施例气体监测装置的结构采用多腔体金属隔离设计,使测量系统与射频干扰源隔离。
[00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拼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前后匹配对接,第三部分内嵌于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上方的凹槽内,第二部分的采集单元设置气体采样泵以及导气管,第一部分的传感器单元包括传感器和传感器仓,所述传感器置于所述传感器仓内,各部分结构形成了多个封闭独立的空间,实现了气体监测,提高了气体监测的准确性,便于气体监测装置的携带,同时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有利于装置的拆卸以及维护。
[0026]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体监测装置的采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采集单元105设置气体采样泵110以及导气管111,所述导气管111 一端连接气体采样泵110,另一端连接所述传感器112,所述传感器连接与所述单片机,单片机与传感器以及定位模块与通讯模块之间的连接可以由集成电路工艺制程实现或由印刷电路板实现。本实施例中装置外壳材料为铝材质,并且所述铝材质经阳极氧化处理。所述装置的长度为280mm、宽度为107.57mm 和高度为 220mm。
[0027]本实施例,采用经阳极氧化处理后的铝材质,具有强度高、耐腐蚀的特性,有利于气体监测的恶劣工作环境,采用该尺寸以及该材质的装置总重量约为9Kg,保证了装置的良好便携性。
[0028]图4为本实用新型气体监测装置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本装置的所述第三部分的通讯模块与定位模块之间设置有提梁116,所述提梁116包括对称式结构的第一提梁117和第二提梁118,所述第一提梁117和所述第二提梁118可以分别水平放置与通讯模块与定位模块之间。
[0029]本实施例,设置于通讯模块与定位模块之间的提梁,第一提梁和第二提梁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合并在一起用于提携本装置,也可以分别水平放置在通讯模块与定位模块之间,从而与通讯模块与定位模块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0030]图5为本实用新型气体监测装置的仰视图,如图5所示,本装置还包括:底座119,所述底座设置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螺接,所述底座中间设置有螺扣120。
[0031]本实施例,设置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底部的底座,不仅有加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连接的作用,还可以使装置与放置面间隔一段距离。其中,中间设置的螺口还可以用于固定于支架。
[00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便携式气体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拼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前后匹配对接,所述第三部分内嵌于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上方的凹槽内; 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显示单元、传感器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设置有用于显示各气体浓度以及当前操作指令的显示屏、用于操作的按键和单片机,所述传感器单元设置传感器以及传感器仓,所述传感器置于所述传感器仓内,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电源单元和采集单元,所述采集单元包括气体采样泵和导气管,所述第三部分两侧分别为通讯模块和确定地理位置定位模块; 所述导气管一端连接所述气体采样泵,另一端连接所述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连接与所述单片机,所述显示屏、所述操作按键分别连接所述单片机,所述通讯模块和所述定位模块与所述单片机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的通讯模块与确定地理位置定位模块之间设置有提梁,所述提梁包括对称式结构的第一提梁和第二提梁,所述第一提梁和所述第二提梁可以分别水平放置在通讯模块与确定地理位置定位模块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螺接,所述底座中间设置有螺扣。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材料为铝材质,并且所述铝材质经过阳极氧化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的长度为280mm、宽度为.107.57mm以及高度为22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气体监测装置,包括:拼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匹配对接,第三部分内嵌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上方的凹槽内;第一部分包括显示单元、传感器单元,显示单元设置有用于显示各气体浓度以及当前操作指令的显示屏、用于操作的按键和单片机,传感器单元设置传感器以及传感器仓,第二部分包括电源单元和采集单元,采集单元包括气体采样泵和导气管,第三部分两侧分别为通讯模块和确定地理位置定位模块;导气管一端连接气体采样泵,另一端连接传感器,传感器、显示屏、操作按键、通讯模块和定位模块分别与单片机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现高分辨率监测气体,并且该结构便于携带。
【IPC分类】G01N33/00
【公开号】CN204666606
【申请号】CN201520371885
【发明人】宋维民, 丁超, 王日东, 李强, 徐辉
【申请人】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