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测量单元及应用该惯性测量单元的可移动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10264329阅读:来源:国知局
主体201顶面凹槽103内的传感器102为第一陀螺仪,第二陀螺仪可以嵌置于所述导热保温主体201上与所述第一加速度计所在侧壁相对的侧壁上的凹槽103内。由于所述传感器102所在的侧面与所述两个相对的加热侧面相邻,可以保证所述多个加热源203所产生的热量高效且均匀地传导至容置所述传感器102的凹槽103的侧壁内。通过将所述传感器102设置于所述凹槽103内,可以使的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0的结构更为紧凑,有助于减小体积。
[0059]利用所述导热件202可以将所述多个加热源203所产生的热量经由导热件202传导至所述导热保温主体201,经由所述导热保温主体201传导至所述传感器102所嵌置的侧壁,再经由导热件202将热量传导至所述传感器102。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0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0内部的温度小于一预设温度阈值时,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0的控制器控制所述多个加热源203产生热量,并通过“加热源-导热件-导热保温主体-导热件-传感器”这样的热量传导路径,最终将所述多个加热源203产生的热量高效均匀地传导至所述传感器102,以为所述传感器102营造一个恒定的温度环境,以在此单一恒温点下进行温度校正后,可以使传感器102在任何外界环境下都能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006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完善,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0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第一隔热板304a、第二隔热板304b、第三隔热板304c以及第四隔热板304d。上述多个隔热板用于包覆所述传感器102、所述多个加热源203、所述导热保温主体201以及电路板组件101的主体部1lO0
[0061]应说明的是,所述多个隔热板的数量是针对所述主体部1010为矩形框体的结构而设置。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隔热板的数量可以根据所述主体部1010的形状进行相应设置。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热板304a、第二隔热板304b、第三隔热板304c以及第四隔热板304d作为外围保温层,用来包覆所述导热保温主体201与所述电路板组件101,以进一步地保证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0内部温度的恒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热板304a与第二隔热板304b沿第一方向设置(如图所示沿y方向设置),相互配合以在第一方向上夹持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0的所述电路板组件101。所述第三隔热板304c与第四隔热板304d沿第二方向设置(如图所示沿X方向设置),相互配合以在第二方向上夹持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0的所述电路板组件101,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利用所述第一隔热板304a、第二隔热板304b、第三隔热板304c以及第四隔热板304d对所述电路板组件101的夹持,可以完全包覆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0的主体部1010。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上述隔热板能够隔绝外部热量的侵入;当外界温度较低时,上述隔热板起到保温的作用,避免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0内部热量的散失。
[006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热板304a包括一个矩形底板及自该矩形底板的两个相对侧边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侧壁305a和第二侧壁306a。该第一侧壁305a的宽度与所述第二侧壁306a的宽度相同。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侧壁305a的宽度也可以与所述第二侧壁306a的宽度不同。所述第二隔热板304b包括一个矩形底板及自该矩形底板的两个相对侧边垂直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三侧壁305b和第四侧壁306b。该第三侧壁305b的宽度与所述第四侧壁306b的宽度相同。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三侧壁305b的宽度也可以与所述第四侧壁306b的宽度不同。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305a、第二侧壁306a、第三侧壁305b及第四侧壁306b的宽度可以相同。
[0063]所述第三隔热板304c包括一个矩形底板及自该矩形底板的两个相对侧边的中部垂直向右延伸形成的第一止挡部305c和第二止挡部306c。该第一止挡部305c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止挡部306c的宽度相同。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止挡部305c的宽度也可以与所述第二止挡部306c的宽度不同。所述第四隔热板304d包括一个矩形底板及自该矩形底板的两个相对侧边的中部垂直向左延伸形成的第三止挡部305d和第四止挡部306d(图中由于被遮挡未示出)。该第三止挡部305d的宽度与所述第四止挡部306d的宽度相同,以及所述第三止挡部305d的宽度与所述第四止挡部306d的长度相同。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三止挡部305d的宽度/长度也可以与所述第四止挡部306d的宽度/长度不相同。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挡部305c、第二止挡部306c、第三止挡部305d及第四止挡部306d的宽度可以相同。
[0064]其中,所述第一侧壁305a的宽度、所述第三侧壁305b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一止挡部305c或第三止挡部305d的宽度之和大致等于或略大于所述主体部1010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以及所述第一止挡部305c的长度与第三止挡部305d的长度之和大致等于或略大于所述主体部1010沿第二方向上的长度,这样可以更好地包覆所述电路板组件101。
[0065]参见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惯性测量单元的装配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利用多个紧固件501将所述第一隔热板304a与第二隔热板304b与第三隔热板304c与第四隔热板304d与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0的电路板组件101及所述导热保温主体201紧固为一体。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紧固件501可以为锁紧螺丝。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紧固件501可以为其他紧固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0的锁紧件。
[0066]应说明的是,利用锁紧螺丝将所述多个隔热板、电路板组件101及所述导热保温主体201锁固时,所述各隔热板的矩形底板上设置有两个或多个螺孔,对应地,所述电路板组件101及所述导热保温主体201相对应的侧面上也具有相应的两个或多个螺孔,使得所述锁紧螺丝穿过螺孔进行锁固。参阅图1及图2所示,所述两个螺孔可以设置于所述各隔热板的矩形底板的一对角线上。
[0067]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惯性测量单元100可以应用于可移动设备上,例如汽车、轮船、无人飞行器等。
[0068]参阅图4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惯性测量单元的分解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第二实施例中的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0中进一步地包括罩体401及减振套402。在所述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0也可以省略所述导热保温主体201、所述导热件202、及所述多个加热源203。
[006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套402由质地柔软但韧度高的材料制成,可以提高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0的减振效果。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套402可以包括第一胶套402a及第二胶套402b。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套402a包括一个矩形的胶体基板及自该胶体基板的四个侧边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的四个侧壁,即形状类似于一个矩形盖体。所述第二胶套402b包括一个矩形的胶体基板及自该胶体基板的四个侧边垂直向上延伸形成的四个侧壁,其形状也类似于一个矩形盖体。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套402a和所述第二胶套402b的胶体基板的形状可以根据所述主体部1010的实际形状而设置成能够套设于所述主体部1010上的形状即可。所述第一胶套402a可以套设在所述第一隔热板304a上。所述第二胶套402b套设在所述第二隔热板304b上。
[007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罩体401可以套设于所述第一胶套402a及所述第二胶套402b上,以将所述第一胶套402a、所述第二胶套402b以及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0套在一起以整合为一个整体。利用所述第一隔热板304a、第二隔热板304b、第三隔热板304c、第四隔热板304d、所述罩体401、所述第一胶套402a及所述第二胶套402b可以完全包覆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0的所述电路板组件101,隔绝外部热量的侵入以及避免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0内部热量的散失。
[007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胶套402b内壁底部以及所述第一胶套402a内壁顶部均呈网格状,网格比较柔软,且网格之间可形变。所述罩体401包括一个矩形基板及自该矩形基板的四个侧边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的四个侧壁。该四个侧壁均设置有一个缺口 404以更方便地将所述罩体401套设于所述减振套402上或将所述罩体401从所述减振套402上取下。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罩体401的其中一个侧壁设有一开口403以使得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0的延伸部1011由该开口 403伸出。利用所述第一隔热板304a、第二隔热板304b、第三隔热板304c、第四隔热板304d、所述罩体401、所述第一胶套402a及所述第二胶套402b不仅可以保证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0内部温度的恒定,还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0的减振效果。
[0072]应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所述第一胶套402a和所述第二胶套402b在振动的过程中不与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0相脱离,以及更好地定位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00,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