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动校时功能的数字时钟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55101阅读:1166来源:国知局
具有自动校时功能的数字时钟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校时功能的数字时钟电路,解决现有的数字时钟无法自动校时、且需要近距离手动控制操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时钟表主体,设置在该时钟表主体外部的时间显示屏,以及设置在该时钟表主体内部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蜂鸣器电路、广播信号接收电路、显示电路、单片机以及具有万能红外接收头IR1838的红外线接收电路,其中,红外线接收电路、广播信号接收电路、显示电路以及蜂鸣器电路均与单片机连接。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达到了自动校时、且可以远程控制时钟操作的目的。
【专利说明】具有自动校时功能的数字时钟电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时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校时功能的数字时钟电路。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数字时钟大多都存在一定的误差,且都需要人工对其进行校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资生活的提高,人们对于时间准确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人们对于时钟的校时也越来越频繁,这样不但增加了人们的负担,而且人工校时会对钟表产生一定的损坏,并且要时常近距离手动的去校时也令使用者相当的恼火。
[0003]因此,针对上述缺陷,有必要设计出一种能够自动校时、不需要近距离手动校时且成本低廉的数字时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校时功能的数字时钟电路,主要解决现有的数字时钟无法自动校时、且需要近距离手动控制操作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具有自动校时功能的数字时钟电路,包括时钟表主体,设置在该时钟表主体外部的时间显示屏,以及设置在该时钟表主体内部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蜂鸣器电路、广播信号接收电路、显示电路、单片机以及具有万能红外接收头IR1838的红外线接收电路,其中,红外线接收电路、广播信号接收电路、显示电路以及蜂鸣器电路均与单片机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AT89S52,其中,单片机的第二引脚与蜂鸣器电路连接,第四引脚与广播信号接收电路连接,第五引脚与红外线接收电路的万能红外接收头IR1838 连接。
[0008]具体地说,所述蜂鸣器电路包括发射极连接有电源+Vcc连接、基极连接有电阻R1、集电极连接有音量控制模块的三极管Q3,以及与音量控制模块连接的蜂鸣器;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引脚与电阻Rl连接。
[0009]具体地说,所述广播信号接收电路包括电源+Vcc、电源+Vee、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可变电容VC、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三极管Q1、三极管Q2、线圈L、LM358芯片以及型号为7642的集成块;所述LM358芯片的第四引脚与单片机的第四引脚相连,LM358芯片的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分别接地,第五引脚与电源+Vcc相连并串联电容C4接地,第二引脚与三极管Ql的发射极相连,并且该发射极还串联电阻RlO接地,三极管Ql的集电极接电源+Vee,三极管Ql的基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并且该集电极还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源+Vee,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串联电阻R9接地,电容C6和电阻R6分别并联于三极管Q2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三极管Q2的基极还串联电容C7并连接集成块的第三引脚,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源+Vee与三极管Ql的集电极之间的节点,另一端串联电阻R5并连接集成块的第三弓丨脚,同时该电阻R4串联电阻5的一端还串联电容C5并接地,集成块的第三弓I脚串联电容C9并接地,第一引脚也接地,第二引脚则串联可变电容VC和电容C8并接地,线圈L并联在可变电容VC的两端,电阻R8的一端连接可变电容VC和电容C8之间的节点,另一端则连接集成块的第三引脚和电容C9之间的节点。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 I)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简单,设计巧妙,且实现方便。
[0012](2)本实用新型通过广播信号接收电路接收广播信号,并利用整点报时的信号,可以使得数字时钟自动校正为整点时刻并通过单片机对显示电路的控制将其进行显示,其具备自动校时的功能。
[0013](3)本实用新型以单片机为中心,通过蜂鸣器电路对蜂鸣器进行控制,并结合红外线接收电路,不仅可以设置闹铃,使其按时播报,而且还可以根据使用者接受声响的程度通过音量控制模块来对蜂鸣器播报的音量进行调节,从而全方面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0016]图3为图2中音量控制模块和蜂鸣器的连接示意图。
[0017]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0018]1-时钟表主体,2-显示屏,3-红外线遥控器,4-音量控制模块,5-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时钟表主体1,设置在时钟表主体外部的显示屏2,以及设置在时钟表主体I内部的电路板,显示屏2用于显示数字时钟的时刻,电路板则用于实现整个时钟的功能。另外,本实用新型还配置了一红外线遥控器3,方便用户远程对时钟进行控制。
[0020]如图2所示,具体地说,所述电路板上设有蜂鸣器电路FM、广播信号接收电路GB、显示电路XS、单片机以及红外线接收电路HW,其中,红外线接收电路HW、广播信号接收电路GB、显示电路XS以及蜂鸣器电路FM均与单片机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单片机型号为AT89S52,其自身电路的连接方式为:第一引脚串联电容Cl并接电源+Vcc,同时第一引脚还串联电阻R2接地,第十一引脚和第十二引脚之间并联一个频率为12MHZ的晶振,晶振的一端串联电容C2接地,另一端串联电容C3接地,第二十三引脚和第三十二引脚分别接电源+Vcc,第十二引脚接地。
[0021]红外线接收电路HW为现有技术,其安装有万能红外接收头IR1838,其与单片机的具体连接方式为:单片机的第五引脚与该接收头的第一引脚连接,电容ClO则并联在接收头的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之间,接收头IR1838的引脚串联电阻R3并接电源+Vcc,并且第二引脚接地。
[0022]进一步地,所述蜂鸣器电路FM包括发射极连接有电源+Vcc连接、基极连接有电阻R1、集电极连接有音量控制模块4的三极管Q3,以及与音量控制模块4连接的蜂鸣器5 ;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引脚与电阻Rl连接。这里的音量控制模块为现有技术,其主要由音量控制单元和放大器构成。本实施例中,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音量控制单元连接,蜂鸣器5与放大器连接,音量控制模块4的作用是:音量控制单元接收蜂鸣器电路传输的音源讯号后传输给放大器进行放大,然后放大器将放大后的讯号传递给蜂鸣器5进行播放,音量控制模块4和蜂鸣器5的连接关系如图3所示。
[0023]此外,显示电路XS也为现有技术,其与单片机的具体连接方式为:单片机的第二十六引脚至第三十一引脚分别与显示电路中的芯片Ui的第九引脚、第十一引脚、第十三引脚、第五引脚、第三引脚及第一引脚相连,芯片Ul的第二引脚、第四引脚、第六引脚、第十二引脚、第十引脚及第八引脚分别与共阴极两位一体数码管相连,从而对3个共阴极两位一体数码管进行段码控制,同时Ul的第二引脚、第四引脚、第六引脚、第十二引脚、第十引脚及第八引脚分别串联电阻排Rp中的电阻Rpl—Rp6,接电源+Vcc,芯片Ul的引脚14与电源+Vcc相连,芯片的引脚7接地,单片机的引脚25串联一个阻值为2千欧姆的电阻接三极管Q4的基极,Q4发射极串联电阻排Rp中的电阻Rp7,接电源+Vcc,Q4集电极与3个共阴极两位一体数码管相连,单片机的第十三引脚至第十八引脚分别与芯片U2的第一引脚、第三引脚、第五引脚、第十三引脚、第i^一引脚及第九引脚相连,芯片的第二引脚、第四引脚、第六引脚、第十二引脚、第十引脚及第八引脚分别与3个共阴极两位一体数码管相连,从而对3个共阴极两位一体数码管进行位码控制,芯片U2的第七引脚接地,第十四引脚接电源+Vcc,芯片Ul和芯片U2均为74LS06芯片。
[0024]再进一步地,所述广播信号接收电路GB包括电源+Vcc、电源+Vee、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可变电容VC、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三极管Q1、三极管Q2、线圈L、LM358芯片以及型号为7642的集成块;其中,LM358芯片的第四引脚与单片机的第四引脚相连,LM358芯片的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分别接地,第五引脚与电源+Vcc相连并串联电容C4接地,第二引脚与三极管Ql的发射极相连,并且该发射极还串联电阻RlO接地,三极管Ql的集电极接电源+Vee,三极管Ql的基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并且该集电极还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源+Vee,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串联电阻R9接地,电容C6和电阻R6分别并联于三极管Q2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三极管Q2的基极还串联电容C7并连接ICI7642集成块的第三引脚,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源+Vee与三极管Ql的集电极之间的节点,另一端串联电阻R5并连接集成块的第三引脚,同时该电阻R4串联电阻5的一端还串联电容C5并接地,集成块的第三引脚串联电容C9并接地,第一引脚也接地,第二引脚则串联可变电容VC和电容C8并接地,线圈L并联在可变电容VC的两端,电阻R8的一端连接可变电容VC和电容C8之间的节点,另一端则连接集成块的第三引脚和电容C9之间的节点。
[002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工作过程为:
[0026]用户通过红外线遥控器3对本实用新型设置报时时段,例如设为7点到10点,红外线接收电路HW接收红外线遥控器3发出的红外信号,并将其放大、处理后传递至单片机,并寄存在单片机中,当广播信号接收电路GB接收到7点到10之间的整点时,首先对其进行隔离、整形,然后将其反馈给单片机,单片机确定广播信号的个数和宽度是否为整点报时信号,是,则将信号传递给显示电路XS,使时间在显示屏2上显示为整点,完成自动校时,然后通过蜂鸣器电路FM控制蜂鸣器5进行整点播报。
[0027]本实用新型结合了现有应用成熟的控制技术和电路结构,很好地实现了数字时钟的自动校时,其校时精度很高,而且便于控制和管理。
【权利要求】
1.具有自动校时功能的数字时钟电路,包括时钟表主体,设置在该时钟表主体外部的时间显示屏,以及设置在该时钟表主体内部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有蜂鸣器电路、广播信号接收电路、显示电路、单片机以及具有万能红外接收头IR1838的红外线接收电路,其中,红外线接收电路、广播信号接收电路、显示电路以及蜂鸣器电路均与单片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动校时功能的数字时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AT89S52,其中,单片机的第二引脚与蜂鸣器电路连接,第四引脚与广播信号接收电路连接,第五引脚与红外线接收电路的万能红外接收头IR183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自动校时功能的数字时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蜂鸣器电路包括发射极连接有电源+Vcc连接、基极连接有电阻R1、集电极连接有音量控制模块的三极管Q3,以及与音量控制模块连接的蜂鸣器;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引脚与电阻Rl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自动校时功能的数字时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信号接收电路包括电源+Vcc、电源+Vee、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可变电容VC、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三极管Q1、三极管Q2、线圈L、LM358芯片以及型号为7642的集成块;所述LM358芯片的第四引脚与单片机的第四引脚相连,LM358芯片的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分别接地,第五引脚与电源+Vcc相连并串联电容C4接地,第二引脚与三极管Ql的发射极相连,并且该发射极还串联电阻RlO接地,三极管Ql的集电极接电源+Vee,三极管Ql的基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并且该集电极还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源+Vee,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串联电阻R9接地,电容C6和电阻R6分别并联于三极管Q2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三极管Q2的基极还串联电容C7并连接集成块的第三引脚,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源+Vee与三极管Ql的集电极之间的节点,另一端串联电阻R5并连接集成块的第三引脚,同时该电阻R4串联电阻5的一端还串联电容C5并接地,集成块的第三引脚串联电容C9并接地,第一引脚也接地,第二引脚则串联可变电容VC和电容C8并接地,线圈L并联在可变电容VC的两端,电阻R8的一端连接可变电容VC和电容C8之间的节点,另一端则连接集成块的第三引脚和电容C9之间的节点。
【文档编号】G04R20/00GK204229126SQ201420578425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9日
【发明者】陈俊杰 申请人:陈俊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