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6032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娃娃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娃娃钟。
常规之娃娃钟其材料或结构之设计,大都使用陶瓷烧结,或用石灰材质灌注,或布质填充,其形体皆为一体成型之中空体,故于设计基嵌合结构时,所需考虑之装配位置或组装程序,皆为一大困扰,而其现场实际组装时,亦非常之繁杂,且一般之陶瓷器或石灰材质皆为高硬度,易碎之材料,故其整体之组装结构与组装方式皆非最佳之设计,而其保存性亦非最佳。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娃娃钟,其组装容易,耐用性好,不易破碎,而更能达到降低人工及材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娃娃钟的特征在于包括一头部,其头部之颈体恰可嵌入头部座内;一手部,嵌靠于头部座下端之手部座内;一前本体,上半部设有头部座与手部座,于下半部设有闹钟座,其底部设为底盘座并开设一电池孔,其底盘座与下半部形成一电池座,并于边缘设数个嵌合钮,于本体上设数个锁装柱;一后本体,其上半部设有头部座与手部座,下半部设一后闹钟座并具有一顶撑柱,边缘上设数个与前本体嵌合钮对称配合之嵌合孔,及本体上设数个与前本体锁装柱对称配合之锁装柱;其底部设底盘座并设一电池孔。其底盘与下半部形成一电池座;当前,后本体相互嵌合时,使嵌合钮嵌入嵌合孔内定位,前、后本体之锁装柱相互配合定位。再以螺钉将二者锁固定位。
为对本实用新型之结构特征及功效进一步了解,兹配合附图详细说明于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立体系统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平面组合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外观请参阅图1,系本实用新型之立体系统图;包括一头部10,其颈体恰可嵌入于头部座49、59之内,一手部15,嵌靠于头部座49、59之下端手部座60、61内,一前本体40,上半部设有可组装头部10与手部15之头部座49与手部座61,下半部为其扩大之圆柱体,其内部可装设各组装要件,于下半部之上端设有喇叭座25,可将喇叭20嵌入于内,一前凉风闹钟座36,可嵌靠闹钟30,其底部设为度盘座90,于盘座90之底面开设一电池孔96、95;并与下半部之间形成一电池座85,为组装电池盒80之用;于上半部与下半部之边缘两侧设数个嵌合钮45、46,于底盘座90之边缘两侧设数个嵌合钮47、48,并于上半部中央位置设置一锁装柱41,于下半部下端较适当处两侧设置锁装柱42、43;一后半体50,其外形及其内部结构均与前半体40对称设计,其上半部具有头部座59与手部座60,用以与前半体40嵌合头部10与手部15,一后闹钟座35上设一顶撑柱37,当闹钟30靠于前钟座时,顶撑柱37恰可将闹钟30顶持定位,底盘座91其设计与前本体40之底盘座90相对称,恰可套装电池盒80。
请参阅图2,系本实用新型之平面组合图;请先继续参阅图1,将头部10与手部15置放于头部座49、59与手部座60、61,将喇叭20置入喇叭座25内,将闹钟30置入前闹钟座36内,将电池盒80嵌入电池座85内;将前本体40与后本体50相互嵌合,而前半体40之嵌合钮45、46、47、48恰好嵌入后本体50之嵌合孔55、56、57、58内,使前、使本体40、50能受嵌合之设计嵌套配合完整,将所需之主要组件装配并前、后嵌合后;再将螺钉70、71、72,分别锁人锁装柱41与配合之锁装柱51,锁装柱42、52,锁装柱43、53,使其前本体40与后本体50嵌合定位后,再由螺钉70、71、72分别锁固定位,而使前、后本体40、50强力结合为一体。
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实施例,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组装后,只须再将娃娃之服装套于本体,便完成了一美观大方,且实用之娃娃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分为前后两本体,使其组合装配相当容易,再由螺钉加以锁固,使其整体之结合性更坚固。
权利要求一种娃娃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头部,其头部之颈体恰可嵌入头部座内;一手部,嵌靠于头部座下端之手部座内;一前本体,上半部设有头部座与手部座,于下半部设有闹钟座,其底部设为底盘座并开设一电池孔,其底盘座与下半部形成一电池座,并于边缘设数个嵌合钮,于本体上设数个锁装柱;一后本体,其上半部设有头部座与手部座,下半部设一后闹钟座并具有一顶撑柱,边缘上设有数个与前本体嵌合钮对称配合之嵌合孔,及本体上设数个与前本体锁装柱对称配合之锁装柱;其底部设底盘座并设一电池孔,其底盘与下半部形成一电池座;当前,后本体相互嵌合时,使嵌合钮嵌入孔内定位,前、后本体之锁装柱相互配合定位,再以螺钉将二者锁固定位。
专利摘要一种娃娃钟,其大体包括一头部、一手部、一前本体,一后本体,前、后本体对称设置有头部座与手部座,下半部设闹钟座、底部设电池孔与电池座,前本体边缘上设数个嵌合钮,后本体上设与前本体配合之嵌合孔,前、后本体上还分别设有对称配合之锁装柱,将前、后本体相互嵌合,并用螺钉将锁装柱锁固定位,而提供一种制造容易,装配简单,且降低材料成本之娃娃钟。
文档编号G04B45/00GK2158100SQ93215260
公开日1994年3月2日 申请日期1993年6月3日 优先权日1993年6月3日
发明者陈世雄 申请人:陈世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