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电源智能温控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14862阅读:688来源:国知局
电脑电源智能温控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脑电源智能温控电路,其包括:一风扇;一电源开机控制电路,包括:相互串联的电阻R70和第一充电电容C60及三极管Q7,三极管Q7的发射极和电阻R70分别连接+12V电源,该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风扇后接地;一分压电路,包括热敏电阻TH2和电阻R69;一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其具有八个引脚,其第一、二、三引脚和第四、五、六引脚分别构成两个独立的第一、二比较器,第二引脚与第五引脚连接,并通过检测电阻R38连接于热敏电阻TH2和电阻R69之间,第一引脚通过三极管Q8与风扇及三极管Q7连接,第七引脚通过连接二极管D2和三极管Q9与风扇及三极管Q7连接。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控制风扇转速自动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以致可有效对电脑电源进行散热。
【专利说明】电脑电源智能温控电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电源控制电路领域,特指一种能够有效控制风扇工作,以致可有效对电脑电源进行散热的电脑电源智能温控电路。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脑普及率的大幅度提高,电脑在日常生活、办公、娱乐等方面随处可见,人们对电脑使用时的方便、快捷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0003]电脑电源是把220V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专门为电脑配件配件如主板、驱动器、显卡等供电的设备,是电脑各部件供电的枢纽,是电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电脑电源处必须安装有用于对其自身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包括有散热片及与散热片配合的散热风扇,在电脑开机后,该散热风扇就立即转动,以致时刻对电脑电源进行散热,直至电脑关机后,散热风扇才停止工作。故此,散热风扇在电脑开机后一直转动,需要耗费电量,不符合节能的要求。再者,散热风扇的转速为固定的,其不能够满足电脑电源散热要求。另外,散热风扇长时间转动,极大可能会产生噪音,甚至会影响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控热风扇工作,以致可有效对电脑电源进行散热的电脑电源智能温控电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电脑电源智能温控电路包括:一用于散热的风扇;一电源开机控制电路,包括:相互串联的电阻R70和第一充电电容C60以及通过基极连接于电阻R70和第一充电电容C60之间的三极管Q7,该三极管Q7的发射极和电阻R70分别连接+12V电源,该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的风扇后接地;一分压电路,其包括:串联连接于+12V电源与地之间的热敏电阻TH2和电阻R69 ;—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其具有八个引脚,其第一、二、三引脚和第四、五、六引脚分别构成两个独立的第一、二比较器,第二引脚与第五引脚连接,并通过一检测电阻R38连接于热敏电阻TH2和电阻R69之间,第一引脚通过一个三极管Q8与风扇及三极管Q7连接,第七引脚通过连接一个二极管D2和三极管Q9与风扇及三极管Q7连接。
[0006]所述的+12V电源与地之间还连接一由电阻R76和电阻R77构成的第一串联电路,所述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的第三引脚连接于电阻R76和电阻R77之间。
[0007]所述的+12V电源与地之间还连接一由电阻R74和电阻R73构成的第一串联电路,所述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的第六引脚连接于电阻R74和电阻R73之间。
[0008]所述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的第六引脚与第五引脚之间连接有一电容C62 ;所述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的第二引脚与第三引脚之间连接有一电容C61。
[0009]所述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的第一引脚还连接一电阻R71后连接+12V电源,该电阻R71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
[0010]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一电阻R75后连接+12V电源;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于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风扇之间,且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12V电源。
[0011]所述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的第七引脚还连接一电阻R72后连接+12V电源,该电阻R72与二极管D2阴极连接。
[0012]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三极管Q9的基极与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还通过一电阻R37连接与所述热敏电阻TH2和电阻R69之间;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一电阻R36后接地。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控制散热风扇工作,风扇转速自动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以致可有效对电脑电源进行散热,同时可做到节能、环保的效果,且可有效风扇产生的噪音,提高风扇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6]参见图1所示,为一种电脑电源智能温控电路,其包括:一用于散热的风扇1、电源开机控制电路2、分压电路3、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所述风扇I与电源散热片配合安装。
[0017]所述电源开机控制电路2包括:相互串联的电阻R70和第一充电电容C60以及通过基极连接于电阻R70和第一充电电容C60之间的三极管Q7,该三极管Q7的发射极和电阻R70分别连接+12V电源,该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的风扇I后接地。
[0018]所述分压电路3包括:串联连接于+12V电源与地之间的热敏电阻TH2和电阻R69。热敏电阻TH2为30ΚΩ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它是阻值会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热敏电阻TH2位于电源散热片旁侧,以便检测电源散热片的温度。
[0019]所述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具有八个引脚,其第一、二、三引脚和第四、五、六引脚分别构成两个独立的第一、二比较器,第二引脚与第五引脚连接,并通过一检测电阻R38连接于热敏电阻TH2和电阻R69之间。所述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的第六引脚与第五引脚之间连接有一电容C62 ;所述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的第二引脚与第三引脚之间连接有一电容C61。
[0020]所述的电容C61和电容C62是为了防止干扰影响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错误动作。
[0021]所述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的第一引脚通过一个三极管Q8与风扇I及三极管Q7连接。具体而言,所述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的第一引脚连接三极管Q8的基极,该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的第一引脚还连接一电阻R71后连接+12V电源,其中,该电阻R71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一电阻R75后连接+12V电源;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于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风扇之间,且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12V电源。
[0022]所述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的第七引脚通过连接一个二极管D2和三极管Q9与风扇I及三极管Q7连接。具体而言,所述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的第七引脚还连接一电阻R72后连接+12V电源,该电阻R72与二极管D2阴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三极管Q9的基极与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还通过一电阻R37连接与所述热敏电阻TH2和电阻R69之间;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一电阻R36后接地。
[0023]所述的+12V电源与地之间还连接一由电阻R76和电阻R77构成的第一串联电路,所述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的第三引脚连接于电阻R76和电阻R77之间;上述电阻R76和电阻R77为所述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的第三引脚(第一比较器的+端)提供基准偏压(约为1.1V)。
[0024]所述的+12V电源与地之间还连接一由电阻R74和电阻R73构成的第一串联电路,所述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的第六引脚连接于电阻R74和电阻R73之间。电阻R73和电阻R74为所述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的第6引脚(第而比较器的-端)提供基准偏压(约为 1.4V)。
[0025]本实用新型电路的工作原理为:
[0026]当电源开机时,+12V电源电压通过电阻R70对第一充电电容C60充电,开始时第一充电电容C60的电压远低于三极管Q7的发射极的电压,此时三极管Q7导通,+12V电源电压通过三极管Q7对风扇I供电,风扇I转动;当第一充电电容C60随着充电时间的增加,电压不断上升,当第一充电电容C60的电压上升到一定值时,三极管Q7截止,风扇I无电压,风扇不转。此外,开机时,风扇I转动时间长短可改变第一充电电容C60的容量大小来调节。
[0027]若电脑处于低功率运行,热敏电阻TH2侦测到电源散热片温度低于50°C时,电压低于1.1V(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的第五引脚的电压低于1.1V),此时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的第一引脚处于高电位,三极管Q8截止状态,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的第七引脚处于低电位,三极管Q9中基极的电压通过二极管D2被拉低,处于截止状态,三极管Q9中集电极处于高电位,因此三极管Q7也处于截止状态,此时C0N6端无电压,风扇I不转。
[0028]若电脑处于中功率运行,热敏电阻TH2侦测到电源散热片温度低于60°C时,分压电路3的电压高于1.1V,且低于1.4V时(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的第二引脚和第五引脚高于1.1V,且低于1.4V),此时,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的第一引脚处于低电位,三极管Q8导通,+12V电源电压通过电阻R75分压后,对风扇I供电(约为5V),此时,风扇进行低速转动,噪音很小。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的第七引脚处于低电位,三极管Q9中基极的电压通过二极管D2被拉低,处于截止状态,三极管Q9中集电极处于高电位,因此三极管Q7也处于截止状态,此通路不对风扇I供电,因此,此状态只通过电阻R75,三极管Q8对风扇I提供低电压,当风扇I转动后散热片温度会随着风扇转动散热而降低,当散热片温度降到50 V时又会返回到不转状态。
[0029]若电脑处于大功率运行,热敏电阻TH2侦测到电源散热片温度高于60°C时,分压电路3的电压高于1.4V时(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的第二引脚和第五引脚高于1.4V),此时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的第一引脚处于低电位,三极管Q8导通,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的第七引脚处于高电位,此时二极管D2不会影响三极管Q9状态,三极管Q9的导通状态取决于分压电路3电压的高低,随着散热片温度越高,分压电路3的电压越高,电压通过电阻R37供给三极管Q9基极,三极管Q9基极电压越高,则三极管Q9集电极的电压越低,三极管Q9集电极的电压越低,则三极管Q7中基极的电压越低,三极管Q7中基极的电压越低,则三极管Q7上网导通程度越大,三极管Q7的导通程度越大,则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压降越小,从而对风扇I的供电电压越高,风扇转速则越快,反之则转速越慢,从而达到风扇转速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目的。
[003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控制风扇工作,风扇转速自动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以致可有效对电脑电源进行散热,同时可做到节能、环保的效果,且可有效风扇产生的噪首,提闻风扇的使用寿命。
[0031]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电脑电源智能温控电路,其包括:一用于散热的风扇(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电源开机控制电路(2),包括:相互串联的电阻R70和第一充电电容C60以及通过基极连接于电阻R70和第一充电电容C60之间的三极管Q7,该三极管Q7的发射极和电阻R70分别连接+12V电源,该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的风扇(I)后接地; 一分压电路(3),其包括:串联连接于+12V电源与地之间的热敏电阻TH2和电阻R69 ; 一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其具有八个引脚,其第一、二、三引脚和第四、五、六引脚分别构成两个独立的第一、二比较器,第二引脚与第五引脚连接,并通过一检测电阻R38连接于热敏电阻TH2和电阻R69之间,第一引脚通过一个三极管Q8与风扇(I)及三极管Q7连接,第七引脚通过连接一个二极管D2和三极管Q9与风扇(I)及三极管Q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电源智能温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2V电源与地之间还连接一由电阻R76和电阻R77构成的第一串联电路,所述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的第三引脚连接于电阻R76和电阻R77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电源智能温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2V电源与地之间还连接一由电阻R74和电阻R73构成的第一串联电路,所述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的第六引脚连接于电阻R74和电阻R7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电源智能温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的第六引脚与第五引脚之间连接有一电容C62 ;所述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4)的第二引脚与第三引脚之间连接有一电容C6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脑电源智能温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⑷的第一引脚还连接一电阻R71后连接+12V电源,该电阻R71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脑电源智能温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一电阻R75后连接+12V电源;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于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风扇之间,且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12V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脑电源智能温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⑷的第七引脚还连接一电阻R72后连接+12V电源,该电阻R72与二极管D2阴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脑电源智能温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三极管Q9的基极与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还通过一电阻R37连接与所述热敏电阻TH2和电阻R69之间;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一电阻R36后接地。
【文档编号】G05D23/24GK203812184SQ201420216858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9日
【发明者】杨惊春 申请人:杨惊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