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压自动切换电路及电吹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831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电吹风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压自动切换电路及电吹风。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双电压电吹风在使用的过程中,大多数都是手动调整机械开关选择输入电压来完成电吹风电压转换,这种采用机械开关完成电压切换,往往会因为消费者的疏忽,造成电压使用不当而烧掉电吹风的马达及其它风险。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压自动切换电路及电吹风,以解决电吹风不能自能且而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压自动切换电路及使用该电压自动切换电路的电吹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一种电压自动切换电路,所述的电压自动切换电路包括:电源电压输入端、双联继电器、整流单元、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控制单元;所述双联继电器还包括六个触点,分别为触点K1、触点K2、触点K3、触点K4、触点K5和触点K6,其中,所述触点K2和所述触点K3短路连接;所述双联继电器的触点的连接状态包括:所述触点K3与所述触点K1或触点K5接通,所述触点K4与所述触点K2或触点K6接通;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触点K3和所述电源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触点K5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分别与零线和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为电压输出端,用于给负载提供电压;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触点K4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触点K6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源电压输入端和所述双联继电器连接,用于检测电源电压输入端的电压,并根据所述电压生成控制信号,以及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所述双联继电器的触点的连接状态。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电压识别模块、电压比较判断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电压识别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均与所述电压比较判断模块连接;所述电压识别模块与所述电源电压输入端连接,用于识别所述电源电压输入端的电压;所述电压比较判断模块输入预设电压,用于比较判断所述电源电压输入端的电压是否大于所述预设电压,若是,则向所述驱动模块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所述驱动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驱动所述触点K3和所述触点K1接通,所述触点K4和所述触点K2接通;若否,则向所述驱动模块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所述驱动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驱动所述触点K3和所述触点K5接通,所述触点K4和所述触点K6接通。进一步地,所述整流单元包括四个整流二极管,所述四个整流二极管组成桥式整流电路为负载提供直流电压。优选地,所述电压自动切换电路还包括一温度保险丝,所述温度保险丝分别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和所述第四电阻的阻值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为发热电阻丝。优选地,所述负载具体为DC马达。优选地,所述电压自动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三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的一端与所述DC马达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电压输出端连接。优选地,所述预设电压为170VAC。优选地,所述DC马达还并联一电容。第二方面,一种电压自动切换电路,包括电源电压输入端、双联继电器、交流负载、第一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控制单元;所述双联继电器还包括六个触点,分别为触点K1、触点K2、触点K3、触点K4、触点K5和触点K6,其中,所述触点K2和所述触点K3短路连接;所述双联继电器的触点的连接状态包括:所述触点K3与所述触点K1或触点K5接通,所述触点K4与所述触点K2或触点K6接通;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触点K3和所述电源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交流负载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触点K5连接,其中,所述交流负载的第二端与零线和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触点K4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触点K6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源电压输入端和所述双联继电器连接,用于检测电源电压输入端的电压,并根据所述电压生成控制信号,以及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所述双联继电器的触点的连接状态。优选地,所述电压自动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交流负载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方面,一种电吹风,所述电吹风包括:上述中的电压自动切换电路。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压自动切换电路,包括双联继电器、整流单元、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控制单元;该电压自动切换电路可自动识别插头输入的电压,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双联继电器工作,选择不同的电阻组合方式给电吹风的马达供电,使用该电压自动切换电路的电吹风,可避免人为因素而烧掉电吹风的马达及其他元器件,从而提高用户使用方便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压自动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吹风的电压自动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吹风的电压自动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吹风的电压自动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压自动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压自动切换电路包括电源电压输入端、双联继电器J1、整流单元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开关1、第二开关2和控制单元Q1。电源电压输入端包括火线L和零线N,双联继电器J1包括六个触点,分别触点K1、触点K2、触点K3、触点K4、触点K5和触点K6,其中,触点K1、触点K3和触点K5设置在双联继电器J1同一侧,触点K2、触点K4和触点K6设置在双联继电器J1另一侧,并将触点K2和触点K3短路连接。双联继电器J1连接状态包括:触点K3与触点K1或触点K5接通;触点K4与触点K2或触点K6接通。双联继电器J1连接状态可以通过其内部的电感线圈L控制,假设,双联继电器J1默认触点K3与触点K5接通、触点K4与触点K6接通,通过向其内部的电感线圈L发送控制信号,使得触点K3与触点K1接通、触点K4与触点K2接通。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分别与触点K3和电源电压输入端的火线L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一开关1的第一端和触点K5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整流单元Q2的第一端连接,整流单元Q2的第二端接分别与零线N和第二开关2的第一端连接,整流单元Q2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为电压输出端,用于给负载提供电压;第一开关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其中,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触点K4连接;第二开关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和触点K6连接;其中,第一开关1和第二开关2组成开关单元SW2,开关单元SW2闭合即第一开关1和第二开关2同时闭合,开关单元SW2闭合打开即第一开关1和第二开关2同时打开。控制单元Q1分别与电源电压输入端和双联继电器J1连接,控制单元Q1与电源电压输入端连接是指分别与电源电压输入端的火线L和零线N连接,控制单元Q1用于检测电源电压输入端的电压,并根据该电压生成控制信号,以及根据该控制信号驱动双联继电器J1的触点的连接状态,即是触点K3与触点K1或触点K5接通;触点K4与触点K2或触点K6接通。如图2所示,控制单元20即是图1中的控制单元Q1,控制单元20包括:电压识别模块21、电压比较判断模块22和驱动模块23,电压识别模块21和驱动模块23均与电压比较判断模块22连接;电压识别模块21与电源电压输入端连接,用于识别电源电压输入端的电压;电压比较判断模块22输入预设电压,用于比较判断电源电压输入端的电压是否大于该预设电压,若是,则向驱动模块23发送第一控制信号,驱动模块23根据第一控制信号驱动触点K3和触点K1接通,触点K4和触点K2接通;若否,则向驱动模块23发送第二控制信号,驱动模块23根据第二控制信号驱动触点K3和触点K5接通,触点K4和触点K6接通。例如,预设电压为170VAC,V为电压单位伏特,AC表示交流电。当电源电压输入端的电压Vin不小于170VAC时,电压识别模块21会识别出该Vin,同时经过电压比较判断模块22和预设电压比较判断,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将第一控制信号发送给驱动模块23,驱动模块23根据第一控制信号通过双联继电器的电感线圈L驱动触点K3和触点K1接通,触点K4和触点K2接通,则整流单元Q2与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串联,用于给负载提供电压,从而实现将高电压自动降低的目的。当电源电压输入端的电压Vin小于170VAC时,电压识别模块21会识别出该Vin,同时经过电压比较判断模块22和预设电压比较判断,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并将第二控制信号发送给驱动模块23,驱动模块23根据第二控制信号通过双联继电器的电感线圈L驱动触点K3和触点K5接通,触点K4和触点K6接通,则整流单元Q2与第二电阻R2串联,用于给负载提供电压。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当电源电压输入端的电压过高时,该电压自动切换电路通过控制单元Q1控制双联继电器J1实现电压自动切换的目的,给适用多种电压的电器提供了电路设计需要,相比机械的切换,更加方便和安全,同时该电压自动切换电路的元器件使用较少,连接关系简单,因此又可以节约成本。图3示出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吹风的电压自动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电压自动切换电路包括电源电压输入端、双联继电器J1、整流单元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开关1、第二开关2和控制单元Q1,其中,整流单元包括四个整流二极管,即二极管D1-D4,四个整流二极管组成桥式整流电路为负载提供直流电压,负载在本实施中为DC马达M。电源电压输入端包括火线L和零线N,双联继电器J1包括六个触点,分别触点K1、触点K2、触点K3、触点K4、触点K5和触点K6,其中,触点K1、触点K3和触点K5设置在双联继电器J1同一侧,触点K2、触点K4和触点K6设置在双联继电器J1另一侧,并将触点K2和触点K3短路连接。双联继电器J1连接状态包括:触点K3与触点K1或触点K5接通;触点K4与触点K2或触点K6接通。双联继电器J1连接状态可以通过其内部的电感线圈L控制,假设,双联继电器J1默认触点K3与触点K5接通、触点K4与触点K6接通,通过向其内部的电感线圈L发送控制信号,使得触点K3与触点K1接通、触点K4与触点K2接通。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分别与触点K3和电源电压输入端的火线L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一开关1的第一端和触点K5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整流单元Q2的第一端连接,整流单元Q2的第二端接分别与零线N和第二开关2的第一端连接,整流单元Q2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为电压输出端,用于给DC马达M提供电压,其中,DC马达M还可并联一电容,用于滤波;第一开关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其中,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触点K4连接;第二开关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和触点K6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三电阻R3的阻值和第四电阻R4的阻值相同,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均为发热电阻丝;电压自动切换电路还包括一温度保险丝T,温度保险丝T分别与整流单元Q2的第二端和第二开关2的第一端连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电压自动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三开关(图3未示出),第三开关的一端与DC马达M串联连接,另一端与整流单元Q2的电压输出端连接,用于控制DC马达M启动。控制单元Q1分别与电源电压输入端和双联继电器J1连接,控制单元Q1与电源电压输入端连接是指分别与电源电压输入端的火线L和零线N连接,控制单元Q1用于检测电源电压输入端的电压,并根据该电压生成控制信号,以及根据该控制信号驱动双联继电器J1的触点的连接状态,即是触点K3与触点K1或触点K5接通;触点K4与触点K2或触点K6接通。结合图2进行说明,控制单元20是图3中的控制单元Q1,控制单元20包括:电压识别模块21、电压比较判断模块22和驱动模块23,电压识别模块21和驱动模块23均与电压比较判断模块22连接;电压识别模块21与电源电压输入端连接,用于识别电源电压输入端的电压;电压比较判断模块22输入预设电压,用于比较判断电源电压输入端的电压是否大于该预设电压,若是,则向驱动模块23发送第一控制信号,驱动模块23根据第一控制信号驱动触点K3和触点K1接通,触点K4和触点K2接通;若否,则向驱动模块23发送第二控制信号,驱动模块23根据第二控制信号驱动触点K3和触点K5接通,触点K4和触点K6接通。例如,预设电压为170VAC,V为电压单位伏特,AC表示交流电。其中,第一开关1和第二开关2组成开关单元SW2,开关单元SW2闭合即第一开关1和第二开关2同时闭合,开关单元SW2闭合打开即第一开关1和第二开关2同时打开,该开关单元SW2用于控制发热电阻丝R3和R4发热状态,用于电吹风的冷暖风控制。当电源电压输入端的电压Vin不小于170VAC时,电压识别模块21会识别出该Vin,同时经过电压比较判断模块22和预设电压比较判断,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将第一控制信号发送给驱动模块23,驱动模块23根据第一控制信号通过双联继电器的电感线圈L驱动触点K3和触点K1接通,触点K4和触点K2接通,则整流单元Q2与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串联,用于给DC马达M提供电压,同时,开关单元SW2闭合,即第一开关1和第二开关2均闭合,发热电阻丝R3和R4串联加热,从而实现将高电压自动降低的目的。当电源电压输入端的电压Vin小于170VAC时,电压识别模块21会识别出该Vin,同时经过电压比较判断模块22和预设电压比较判断,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并将第二控制信号发送给驱动模块23,驱动模块23根据第二控制信号通过双联继电器的电感线圈L驱动触点K3和触点K5接通,触点K4和触点K6接通,则整流单元Q2与第二电阻R2串联,同时,开关单元SW2闭合,即第一开关1和第二开关2均闭合,发热电阻丝R3和R4并联加热,用于给负载提供电压。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当电源电压输入端的电压过高时,该电压自动切换电路通过控制单元Q1控制双联继电器J1实现电压自动切换的目的,给适用多种电压的电器提供了电路设计需要,相比机械的切换,更加方便和安全,同时该电压自动切换电路的元器件使用较少,连接关系简单,因此又可以节约成本。图4示出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吹风的电压自动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电压自动切换电路包括电源电压输入端(包括火线L和零线N)、双联继电器J1、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开关1、第二开关2和控制单元Q1。双联继电器J1包括六个触点,分别触点K1、触点K2、触点K3、触点K4、触点K5和触点K6,其中,触点K1、触点K3和触点K5设置在双联继电器J1同一侧,触点K2、触点K4和触点K6设置在双联继电器J1另一侧,并将触点K2和触点K3短路连接。双联继电器J1连接状态包括:触点K3与触点K1或触点K5接通;触点K4与触点K2或触点K6接通。双联继电器J1连接状态可以通过其内部的电感线圈L控制,假设,双联继电器J1默认触点K3与触点K5接通、触点K4与触点K6接通,通过向其内部的电感线圈L发送控制信号,使得触点K3与触点K1接通、触点K4与触点K2接通。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分别与触点K3和电源电压输入端的火线L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交流负载的第一端、第一开关1的第一端和触点K5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交流负载为交流马达AC-M,其中,交流马达AC-M的第二端与零线N和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其中,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触点K4连接;第二开关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和触点K6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三电阻R3的阻值和第四电阻R4的阻值相同,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均为发热电阻丝;电压自动切换电路还包括一温度保险丝T,温度保险丝T分别与交流马达AC-M的第二端和第二开关2的第一端连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控制单元Q1分别与电源电压输入端和双联继电器J1连接,控制单元Q1与电源电压输入端连接是指分别与电源电压输入端的火线L和零线N连接,控制单元Q1用于检测电源电压输入端的电压,并根据该电压生成控制信号,以及根据该控制信号驱动双联继电器J1的触点的连接状态,即是触点K3与触点K1或触点K5接通;触点K4与触点K2或触点K6接通。结合图2进行说明,控制单元20是图4中的控制单元Q1,控制单元20包括:电压识别模块21、电压比较判断模块22和驱动模块23,电压识别模块21和驱动模块23均与电压比较判断模块22连接;电压识别模块21与电源电压输入端连接,用于识别电源电压输入端的电压;电压比较判断模块22输入预设电压,用于比较判断电源电压输入端的电压是否大于该预设电压,若是,则向驱动模块23发送第一控制信号,驱动模块23根据第一控制信号驱动触点K3和触点K1接通,触点K4和触点K2接通;若否,则向驱动模块23发送第二控制信号,驱动模块23根据第二控制信号驱动触点K3和触点K5接通,触点K4和触点K6接通。例如,预设电压为170VAC,V为电压单位伏特,AC表示交流电。其中,第一开关1和第二开关2组成开关单元SW2,开关单元SW2闭合即第一开关1和第二开关2同时闭合,开关单元SW2闭合打开即第一开关1和第二开关2同时打开,该开关单元SW2用于控制发热电阻丝R3和R4发热状态,用于电吹风的冷暖风控制。另外,如图5所示,电压自动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电阻R2与交流马达AC-M的第一端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吹风,该电吹风包括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压自动切换电路,使用该电压自动切换电路的电吹风可自动识别插头输入的电压,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双联继电器工作,选择不同的电阻组合方式给电吹风的马达供电,使用该电压自动切换电路的电吹风,可避免人为因素而烧掉电吹风的马达及其他元器件,从而提高用户使用方便性和安全性,自动识别切换,也给客户提供了更加自动化和人性化的电吹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