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脑波控制平台移动的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18285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利用脑波控制平台移动的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脑波控制平台移动的装置及方法,其将脑波的特征值进行运算,并将运算结果储存于智能型芯片内,从而能配合接收器来传递脑波的信息,以移动平台。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已经慢慢趋向高龄化及少子化,未来将面对一个子女扶养2个老人的困境,因此,社会大众越来越重视对老人的照护,照护的方式包括外籍看护、日间照护中心等,这些都是为了方便对年长者或行动不便者进行照护。除此之外,为监控管理及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许多养护中心会搭配穿戴式的生理装置,以实时管理院内的老人。

然而,大部分照护都需要专人陪同,以应对突发状况,但其成本甚高,加上常有语言沟通不畅,有时无法满足被照护人的需求,因此更加凸显出照护人员的专业性。

本案发明人有鉴于传统专人照护虽然能陪伴在受照顾者身边,却不能对受照顾者发生的状况进行及时处理,于是对被照顾者的脑波进行研究,以进一步分析出受照顾者的心理状态,使平台能自动移动至行动不便者身边,以提供适时的帮助,且平台亦具有跟随及开启环境内的电器设备的功能,以便于行动不便者利用脑波来操控平台及启动环境内的电器设备,为一理想的多功能移动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脑波控制平台移动的装置及方法,特别是指一种以脑波进行平台的移动的装置,能为需长期照护、行动不便者或独居老人提供实时性的帮助。其主要将脑波产生的波纹特征值进行演算,人体的脑波随着意识行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波纹,再将各种波纹组合运算后的结果植入智能型芯片内,以作为平台移动的参考数据,并将红外线z-wave信号指令一并写入智能型芯片内,即能通过脑波来控制平台的移动及启动环境内的电器设备,其中,使用者必须穿戴接收器,才能将脑波传送至平台的芯片内,该接收器套戴在头部,用以接收脑波的信号。

其中,脑波的波纹相当复杂且细微,为了将大量的波纹记录并演算,必须先通过训练取得各种脑波的波纹,包括有:β波、α波、θ波、δ波等,再将这些波纹经过公式演算而产生一庞大数据库,接着将这些数据全部植入智能型芯片内,并将智能型芯片置放在平台内,使平台能依据智能型芯片所接收的指令产生移动;此外,为提升平台的功能性,同时将脑波的信号与红外线z-wave信号相对应,并一并写入智能型芯片内,亦能利用脑波来启动环境内的电器设备,使得平台具有移动、跟随及启动电器设备等多种功能。

使用时,将接收器穿戴在使用者的头部,以侦测并记录用户的脑波,当脑波发出较大压力、处于紧绷或需要协助时,就会将该求助信号传送至平台,该平台就会移动至使用者身旁,以提供实时的帮助,例如传递药物、手机或呼叫器等,且当使用者移动时,该平台亦能产生跟随的功能,其伴随着使用者身后,如同看护般的陪伴使用者,能机动性的提供帮助。

此外,除了脑波控制平台外,亦可穿戴智能手表,系能以口语指令来控制平台及启动环境内的电器设备,当使用者戴上智能手表时,就可对智能手表输入口语指令,该智能手表收到口语指令后,再将口语指令传送至平台上,即能使平台移动至使用者身旁,且该口语指令同样能通过红外线z-wave信号来启动环境内的电器设备。

因此,本发明经由穿戴式的接收器来侦测脑波,以启动平台的移动或环境内的电器设备,能作为行动不便者的居家照护小帮手,尤其该脑波侦测比一般的仪器更为精准,能立即得知使用者的状态,其危机处理上更快速,从而具极佳的照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平台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脑波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红外线z-wave信号指令的运算说明图;

图5为本发明运用脑波使平台移动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运用脑波使平台跟随的示意图;

图7为发明运用脑波启动电器设备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运用口语指令启动电器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a-心理状态;b-脑波特征值;c-脑波数据库;1-平台;10-红外线z-wave信号指令;101-移动功能;102-跟随功能;103-程序语言;11-智能型芯片;12-滑轮;13-控制台;131-镜头;14-传感器;2-使用者;20-接收器;201-头部;21-脑波;22-口语指令;3-智慧手表;4-电器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流程图,人体的脑波随着意识行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波纹,使得各种波纹能显示人体的心理状态a处在紧张、焦虑、放松、睡眠等状态,本案发明人将其称之为脑波特征值b,并通过特定公式演算将各种脑波特征值b进行组合运算,经由公式运算后而产生一脑波数据库c,再将脑波数据库c的数据植入智能型芯片11内,以作为平台1移动的参考数据,并将红外线z-wave信号指令10一并写入智能型芯片11内,即能通过使用者2的脑波21来控制平台1的移动功能101、跟随功能102及启动环境内的电器设备4,该平台1具有滑轮12及控制台13(如图2所示),以便进行平台1的移动及手动控制,其中,该使用者2必须穿戴接收器20,才能将脑波21传送至平台1的智能型芯片11内,该接收器20套戴在头部201,用以接使用者2的收脑波20信号(如图5所示)。

其次,如图1及图2所示,脑波的波纹相当复杂且细微,为了将大量的波纹记录并演算,必须先通过训练取的各种脑波21的波纹(如图3所示),包括β波、α波、θ波、δ波等,再将这些波纹经过公式演算,从而产生一庞大脑波数据库c,接着将这些脑波数据库c全部植入智能型芯片11内,接着,该智能型芯片11置放在平台1内,使平台1能依据智能型芯片11所接收的指令产生移动;此外,为提升平台1的功能性,同时将脑波21的信号与红外线z-wave信号指令10相互对应(如图4所示),其代入公式,辅以程序语言103,并一并写入智能型芯片11内,即能将脑波21产生的波纹提供接收器20传送至平台1内的智能型芯片11,再通过智能型芯片11的指令来启动环境内的电器设备4(图中未显示),使得平台1具有移动、跟随及启动电器设备4等多种功能。

关于平台1的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由智能型芯片11、滑轮12及控制台13配合传感器14组成,该平台1内具有活动式的容置空间,供放置物品,且于平台1底部设有滑轮12,以进行移动,并将智能型芯片11装设在平台1内,使平台1可以依据智能型芯片11收到的脑波21信号来进行移动(如图3所示),且该智能型芯片11主要具有精细的电路板及电池,能接收脑波21发出的信号以启动平台1开始进行移动,并配合控制台13上的镜头131来辅助平台1的移动,位于平台1侧边设有传感器14,其为双红外线侦测器,能侦测前方及侧边的障碍物,使移动平台1于前进时避开障碍物,该平台1能通过脑波21的信号来进行移动,有效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

使用时,如图5所示,使用者2将接收器20穿戴在头部201,以侦测并记录用户的脑波21,当脑波21发出较大压力、处于紧绷或需要协助时,就会将该需要求助的脑波21状态传送到平台1,该平台1就会自动移动至使用者2身旁,以提供实时的帮助,例如传递药物、手机或呼叫器等,且当使用者2移动时,该平台1亦能产生跟随的功能,如图6所示,其伴随在使用者2身后,如同看护般的陪伴使用者2,能机动性的提供帮助。

有关脑波21的应用,如图7所示,使用者2穿戴接收器20在头部201,除了利用脑波21控制平台1的移动外,更能由脑波21发出欲开启电器设备4的信号,并将此信号传送至平台1,即可通过平台1的智能型芯片11(图中未显示)对应红外线z-wave信号来启动环境内的电器设备4,使平台1具有多样化的功能。

此外,如图8所示,本发明除了以脑波21控制平台1外(图中未显示),亦可穿戴智能手表3,其以口语指令22来控制平台1的移动及启动环境内的电器设备4,当使用者2戴上智能手表3时,就可对智能手表3输入口语指令22,则该智能手表3收到口语指令22后,再将口语指令22传送至平台1上,即能使平台1移动至使用者2身旁,且该口语指令22同样能通过红外线z-wave信号来启动环境内的电器设备4,该智能手表3亦能将用户2身上的生理数据传送至平台1,再通过平台1将数据数据传送至远程数据库,供对用户2的健康状态进行监控,以便定期追踪使用者2的身体状态,以提升照护上的帮助。

综上所述,本发明经由穿戴式的接收器来侦测脑波,以启动平台的移动及跟随机制,或启动环境内的电器设备,能作为行动不便者的居家照护小帮手,尤其该脑波侦测比一般的仪器更为精准,能立即得知使用者的状态,使危机处理上更快速,从而具极佳的照护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