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矫直机智能模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75930发布日期:2018-06-12 21:29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矫直机智能模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技术特征:

1.一种热矫直机智能模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材料机械性能输入模块、模型系统输入模块、模型系统计算模块、模型系统输出模块;

所述材料机械性能输入模块通过材料机械性能人机输入界面输入各钢种在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到材料库,所述材料库通过信号线与模型系统计算模块相连;

所述模型系统输入模块接收来自上层的来料信息、来自操作画面的板形信息和塑区比以及设备固有参数,模型系统输入模块通过信号线与材料库、模型系统计算模块相连;

所述模型系统计算模块主要以数据表的形式表示,包括模型关键工艺参数数据库、入口辊缝偏移量数据库、出口辊缝偏移量数据库、弯辊数据库,关键工艺参数数据库存储了入口和出口辊辊缝以及力能参数,入口辊缝偏移量数据库、出口辊缝偏移量数据库存储入口辊缝偏移量、出口辊缝偏移量,弯辊数据库存储了弯辊量、倾斜量,模型系统计算模块的计算结果传递给模型系统输出模块;

所述模型系统输出模块,输出关键工艺参数,并发送给下层L1,实现在线控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矫直机智能模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系统输入模块接收来自上层的来料信息包括钢种、厚度、宽度。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矫直机智能模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系统输入模块中设备固有参数包括辊间距、辊径、辊数、许用矫直力、电机额定功率。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矫直机智能模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系统输出模块输出关键工艺参数包括入口辊缝、出口辊缝、弯辊量、倾斜量。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矫直机智能模型系统,其特征在于:热矫直机的前端安装有测温仪,测温仪的温度信号传递给模型系统输入模块。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矫直机智能模型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输入接口,接收来自上层的来料信息、来自下层的板形信息、塑区比和来自测温仪的板带实测温度;

S2、将来料浪形分为操作侧单边浪、传动侧单边浪、双边浪、C翘、L翘五种,浪形等级分为轻微、严重和中等三个等级,模型机根据接收的来自板型仪或操作工操作画面的板形信息,查询弯辊数据表,获取弯辊量;

S3、根据来料钢种牌号、厚度和温度,查找材料机械性能数据表,获得材料的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

S4、确定塑区比:系统中设置塑区比的极限范围为0.5-0.85,缺省塑区比为0.85,模型系统接收来自操作画面的塑区比和板形信息后,首先判断来自操作画面的塑区比是否为缺省值0.85,若是,则根据厚度和屈服强度查询塑区比表,获取该规格所需的塑区比,并判断该塑区比是否越界,若未越界则选用此值,若超越上界则塑区比取值0.85,若超过下界,则取值为0.5;若来自操作画面的塑区比不是0.85,则判断该值是否越界,若未越界,则选用此值;若越界,则根据厚度和屈服强度查询塑区比表,获取塑区比,并判断该塑区比是否越界,若未越界则选用此值,若越上界则塑区比取值0.85,若越下界则取值为0.5;

S5、根据步骤S3的查找结果以及板带厚度,查询出口辊缝偏移量数据表,获取对应的出口辊缝偏移量;

S6、根据步骤S3的查找结果以及塑区比、厚度,查询计算模型表,获取入口辊缝与出口辊缝、弯辊量、总矫直力、功率、扭矩;

S7、根据步骤S3的查找结果以及塑区比、厚度,查询入口辊缝偏移表,获取对应的入口辊缝偏移量;

S8、将步骤S6与步骤S5的查询结果相加,得到实际出口辊缝,步骤S6与步骤S7的查询结果相加,得到实际入口辊缝;

S9、将步骤S2与步骤S6的弯辊量相加即为最终输出弯辊量;

S10、判断步骤S6所得总矫直力与电机功率是否超过设备许用矫直力与许用扭矩,若未超过,则继续向下执行;若超过设备许用极限,则判断当前塑区比是否为0.5,若当前塑区比为0.5,则输出给L1做过载提示;若当前塑区比大于0.5,则降低塑区比,并重新判断降低后的塑区比值是否大于0.5,若是,则选用当前塑区比,若否,则取当前塑区比为0.5,并重复执行步骤S6至步骤S10;

S11、通过输出接口将模型计算值传递给L1,实现在现控制,同时将相关数据存入历史数据库中;

S12、定周期接收来自L1反馈的实际工艺参数和力能参数,并将相关数据存入历史数据库中,以供后期查询和下载。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