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居防火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6700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具监控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家居防火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电子产品的产生大规模的使用于人们的日常家居生活之中,电子产品在方便了人们生活的同时因家居生活中使用种类过多,此时就会对楼宇的供电系统造成负压,长时间的使用难免会发生火灾隐患,特别是现代生活中由于电子产品过多,例如冰箱等必需品需要全天24小时接通电源外,其他一些如电脑等电子产品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只是随手关闭电源开关而没有拔下电源插座,此时电脑仍会低功耗的运行着,从而在人们外出时存在用电安全隐患;在现有防火监控系统只是简单的通过烟雾传感器检测火灾发生并第一时间对人们进行提醒,但却无法使得外出离家的人们及时第一时间远程控制火势的蔓延,给经济上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解决自动检测火灾发生却无法第一时间获取火灾信息进而自动控制火势继续蔓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家居防火监控系统,包括设置位于不同房间内部的检测设备、网络协调器、通信传输模块和手持终端,所述通信模块经网络协调器协调检测设备的信息生成通信信号并发送至手持终端,还包括有GSM模块和执行模块,执行模块包括喷淋装置,所述手持终端通过GSM网络与GSM模块连接并控制于喷淋装置。

进一步为,所述检测设备包括有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微型摄像头,所述网络协调器通过zigbee终端节点与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微型摄像头相连接。

进一步为,监控设备对应一个zigbee终端节点。

进一步为,网络协调控制器对应若干个zigbee终端节点。

进一步为,所述执行模块有GPS定位模块,所述GPS定位模块通过物联网处理器和物联网通信器与119消防网络中心相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当人们外出离家,家里发生火灾时,室内的检测设备可以对火情发生与否进行检测,当温度传感器与烟雾传感器检测到高温浓烟环境时,检测设备通过zigbee终端节点向网络协调器传输信号,网络协调器转换过信号后生成可以通通信传输模块传输的无线信号到手持终端,手持终端可以发射控制指令到GSM网络,控制指令经GSM网络发射到家里的GSM模块中并且传输到执行模块,执行模块中喷淋系统与GPS定位模块开始启动,喷淋系统可以喷洒液体浇灭火势,GPS定位模块会自动通过物联网处理器和物联网通信器向119消防网络中心发射求救定位信号,方便消防官兵定位到达熄灭火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家居防火监控系统,所述监控系统包括设置位于监控所在不同房间内部的检测设备、网络协调器和通信传输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经网络协调器协调检测设备的信息生成通信信号,所述监控系统还包括有用于接收通信信息的手持终端、GSM模块和执行模块,执行模块包括喷淋装置,所述手持终端通过GSM网络与GSM模块连接并控制于执行模块。

检测设备包括有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微型摄像头,所述网络协调器通过zigbee终端节点与检测设备相连接;同时监控设备中的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每个只对应一个zigbee终端节点,但一个网络协调控制器可以对应若干个zigbee终端节点,可以方便网络协调器对每个监控设备进行监控,无需多个网络协调器单独对每个检测设备进行控制,节约了生产成本。

当家里发生火灾时,室内的检测设备可以对火情发生与否进行检测,当温度传感器与烟雾传感器检测到高温浓烟环境时,检测设备通过zigbee终端节点向网络协调器传输信号,网络协调器转换过信号后生成可以通通信传输模块传输的无线信号到手持终端,手持终端可以发射控制指令到GSM网络,控制指令经GSM网络发射到家里的GSM模块中并且传输到执行模块,执行模块中喷淋系统与GPS定位模块开始启动,喷淋系统可以喷洒液体浇灭火势,GPS定位模块会自动通过物联网处理器和物联网通信器向119消防网络中心发射求救定位信号,方便消防官兵定位到达熄灭火灾。

同时当手持终端控制器控制喷淋系统启动的同时,会反向回传给通信传输模块和网络协调器一回传信号,回传信号经zigbee终端节点传输给GPS定位模块,GPS定位模块可以通过物联网自动传信于物联网处理器,物联网处理器和物联网通信器相互联通,物联网通信器能够与119消防网络中心物联网终端联通;物联网处理器收集到的信息可以通过物联网通信器传递到119消防网络中心与物联网连接的电脑上,通过GPS定位模块,119消防网络中心可以精准能够获得着火房屋的实时位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