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PAC城市下凹式立交桥主排水泵远程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7506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排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PAC城市下凹式立交桥主排水泵远程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道路性能持续提高,城市下凹式立交桥不断增多,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特别是暴雨过后,下凹式立交桥底下经常会有大量积水,目前常见的排水方式是消防人员手动排水,既耗费人力又不能有效而及时的控制排水,降低了排水效率,从而给城市市容造成了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PAC城市下凹式立交桥主排水泵远程监控系统,解决了现有城市下凹式立交桥排水效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PAC城市下凹式立交桥主排水泵远程监控系统,包括排水控制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所述排水控制系统包括综合信息检测模块,所述综合信息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入接口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输入接口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PAC自动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PAC自动控制器分别双向电连接对比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所述PAC自动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出接口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输出接口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节点单元的包括控制节点一、控制节点二、控制节点三和控制节点四,所述控制节点一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电磁阀,所述控制节点二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电磁阀的输入端,所述控制节点三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三电磁阀的输入端,所述控制节点四的输出端电连接第四电磁阀的输入端,所述排水控制系统双向信号连接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双向信号连接远程控制系统,所述远程控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报警模块、打印模块和显示屏的输入端,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面板模块的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综合信息检测模块包括液位传感器、超声波流量计、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包括液位信息采集模块、流量信息采集模块、电压信息采集模块和电流信息采集模块。

优选的,所述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液位信息采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超声波流量计的输出端电连接流量信息采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压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电压信息采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电流信息采集模块的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对比模块包括第一对比模块、第二对比模块、第三对比模块和第四对比模块。

优选的,所述报警模块包括报警器一、报警器二和报警器三。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PAC城市下凹式立交桥主排水泵远程监控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综合信息检测模块、PAC自动控制器、对比模块、控制节点单元、通信模块、中央处理器、控制面板模块和报警模块,通过综合信息检测模块可以检测到水位的高低、水的流量大小以及排水泵的工作电压及电流,信息经过信号采集模块集中采集再由输入接口模块传给PAC自动控制器,PAC自动控制器将信息传给对比模块,对比模块判断水位的高低情况后将信息反馈给PAC自动控制器,PAC自动控制器驱动控制节点单元驱动相应的电磁阀进行排水,并且对比模块还能判断排水泵的工作电压及电流是否正常,若不正常,则换用备用排水泵进行排水,保障排水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作人员通过通信模块可以远程控制排水,从而提高了排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水控制系统、2综合信息检测模块、21液位传感器、22超声波流量计、23电压传感器、24电流传感器、3信号采集模块、31液位信息采集模块、32流量信息采集模块、33电压信息采集模块、34电流信息采集模块、4输入接口模块、5PAC自动控制器、6对比模块、61第一对比模块、62第二对比模块、63第三对比模块、64第四对比模块、7输出接口模块、8控制节点单元、81控制节点一、82控制节点二、83控制节点三、84控制节点四、9第一电磁阀、10第二电磁阀、11第三电磁阀、12第四电磁阀、13通信模块、14远程控制系统、15中央处理器、16报警模块、161报警器一、162报警器二、163报警器三、17打印模块、18显示屏、19控制面板模块、20数据存储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PAC城市下凹式立交桥主排水泵远程监控系统,包括排水控制系统1和远程控制系统14,排水控制系统1包括综合信息检测模块2,综合信息检测模块2包括液位传感器21、超声波流量计22、电压传感器23和电流传感器24,综合信息检测模块2内的液位传感器21、超声波流量计22、电压传感器23和电流传感器24,可以分别检测出液位的高低数据、流水的流量大小、排水泵的工作电压和电流,综合信息检测模块2的输出端电连接信号采集模块3的输入端,信号采集模块3包括液位信息采集模块31、流量信息采集模块32、电压信息采集模块33和电流信息采集模块34,液位传感器21的输出端电连接液位信息采集模块31的输入端,超声波流量计22的输出端电连接流量信息采集模块32的输入端,电压传感器23的输出端电连接电压信息采集模块33的输入端,电流传感器24的输出端电连接电流信息采集模块34的输入端,信号采集模块3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入接口模块4的输入端,输入接口模块4的输出端电连接PAC自动控制器5的输入端,综合信息检测模块2将检测到的信息通过信号采集模块3进行采集后通过输入接口模块4传给PAC自动控制器5,PAC自动控制器5分别双向电连接对比模块6和数据存储模块20,对比模块6包括第一对比模块61、第二对比模块62、第三对比模块63和第四对比模块64,第一对比模块61内设置有两个标准液位值,第一标准液位值为30厘米,第二标准液位值为50厘米,当实际液位值大于第一标准液位值时,通过报警器一161进行报警,工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模块19控制PAC自动控制器5驱动第一电磁阀9打开第一排水泵进行排水,当实际液位值大于第二标准液位值时,通过报警器二162进行报警,工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模块19控制PAC自动控制器5驱动第一电磁阀9和第二电磁阀10同时打开,使第一排水泵和第二排水泵共同进行排水;第二对比模块62内设置有标准流量值,当实际流量大小值大于标准流量值且液位值大于第二标准液位值时,通过报警器三163进行报警,工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模块19控制PAC自动控制器5驱动第三电磁阀11使排水闸打开进行排水;第三对比模块63和第四对比模块64内分别设置有标准工作电压值和标准工作电流值,当实际电压值或电流值与标准工作电压值或标准工作电流值不符时,说明排水泵有被烧坏,此处的不符不是绝对的不符合,而是指超出允许的误差范围,因为电网或电路系统的不稳定,出现一定的电压偏差或电流偏差均是正常现象,此处采取的误差范围为±7%,工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模块19控制PAC自动控制器5驱动第四电磁阀12打开,使备用排水泵进行排水,保障排水工作的顺利进行,PAC自动控制器5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出接口模块7的输入端,输出接口模块7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节点单元8的包括控制节点一81、控制节点二82、控制节点三83和控制节点四84,控制节点一81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电磁阀9,控制节点二82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电磁阀10的输入端,控制节点三83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三电磁阀11的输入端,控制节点四84的输出端电连接第四电磁阀12的输入端,第一电磁阀9控制第一排水泵的开关,第二电磁阀10控制第二排水泵的开关,第三电磁阀11控制排水闸的开关,第四电磁阀12控制备用排水泵的开关,排水控制系统1双向信号连接通信模块13,通信模块13双向信号连接远程控制系统14,远程控制系统14包括中央处理器15,中央处理器15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报警模块16、打印模块17和显示屏18的输入端,报警模块16包括报警器一161、报警器二162和报警器三163,中央处理器15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面板模块19的输出端,通过控制面板19可以远程控制排水,通过显示屏18,可以将液位信息、流水流量大小信息以及排水泵的工作电压与电流值进行显示出来,供工作人员参考,通过打印模块17可以打印出相关的电压及电流数据,以便为后期修复被烧坏的排水泵的维修工作提供依据。

使用时,通过综合信息检测模块2可以检测到水位的高低、水的流量大小以及排水泵的工作电压及电流,信息经过信号采集模块3集中采集再由输入接口模块4传给PAC自动控制器5,PAC自动控制器5将信息传给对比模块6,对比模块6判断水位的高低情况后将信息反馈给PAC自动控制器5,PAC自动控制器5驱动控制节点单元8驱动相应的电磁阀进行排水,并且对比模块6还能判断排水泵的工作电压及电流是否正常,若不正常,则换用备用排水泵进行排水,保障排水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作人员通过通信模块13可以远程控制排水,从而提高了排水效率。

综上可得,该基于PAC城市下凹式立交桥主排水泵远程监控系统,通过设置综合信息检测模块2、PAC自动控制器5、对比模块6、控制节点单元8、通信模块13、中央处理器15、控制面板模块19和报警模块16,解决了现有城市下凹式立交桥排水效率低的问题。

本系统中涉及到的相关模块均为硬件系统模块或者为现有技术中计算机软件程序或协议与硬件相结合的功能模块,该功能模块所涉及到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或协议的本身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其不是本系统的改进之处;本系统的改进为各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或连接关系,即为对系统的整体的构造进行改进,以解决本系统所要解决的相应技术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