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程式温度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5152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实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程式温度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冷凝水的实验设备通常采用普通LED显示的温度控制器,当冷凝是实验完成后,不能够自动开起通风实验,只能靠人工根据设定的实验时间。当冷凝试验完成后,手动打开上盖通风,比较浪费人的时间。如果时间掌控不好容易造成试验的失败,而且具有局限性,不能够连续的循环实验,功能单一,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对试验条件更加苛刻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可程式温度控制电路,该可程式温度控制电路可实现循环式实验控制,实验完成后自动开启通风打开上盖,或者自然冷却至室温,完成温度上升的线性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程式温度控制电路,包括主控电路、温控电路、风机电路和温控输出电路;所述主控电路、温控电路、风机电路和温控输出电路均并联于火线和零线之间;所述主控电路由启动按钮和第一设备启动继电器串联组成;所述温控电路包括温度控制器,且温控电路和火线的连接结点与主控电路和火线的连接结点之间连接有第二设备启动继电器;所述风机电路包括排气风机;所述温控输出电路由温度控制输出点和电磁阀串联组成。

主控电路控制整个电路的工作,在程序设置时,在每一段程式动作完成时增加一个控制信号,选择开启或关闭,当该段程序完成后,信号开启,把信号传送到电磁阀上,电磁阀控制开关盖,实现上盖的开启与闭合。采用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各式的实验方式组合。

优选地,该可程式温度控制电路还包括报警继电器电路和报警电路,所述报警继电器电路和报警电路并联于火线和零线之间,所述报警继电器电路包括超温保护开关、第一故障报警继电器、第二故障报警继电器、气缸下降位置传感器和气缸上升位置传感器,所述超温保护开关与第一故障报警继电器串联于火线和零线之间,所述第二故障报警继电器、气缸下降位置传感器和气缸上升位置传感器均并联于超温保护开关的两端。

电磁阀可控制开关盖的气缸,而气缸下降位置传感器和气缸上升位置传感器用来感应气缸位置,从而一起实现开关盖的开闭。

优选地,所述报警电路包括第三故障报警继电器和报警器,所述第三故障报警继电器和报警器串联于火线和零线之间。

优选地,所述报警器为蜂鸣器。

报警电路用于发生故障时进行报警,选择经济实惠的蜂鸣器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实现冷凝实验的自动化控制,从而解放了人力资源,可以根据设定完成实验;

2、可以通过程序化的控制模式,实现多重实验模式,自动循环,(包括开关盖的不同种类的冷却模式循环)让设备更加好的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冷凝水线性温度的控制模式对于更加严苛的冷凝实验提供支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L-动力线入线端,R-火线,N-零线,F-保险丝,PB1-启动按钮,TEMI-温度控制器,FAN-排气风机,V-电磁阀,EGO-超温保护开关,B-蜂鸣器,R1-温度控制输出点,K1-第一设备启动继电器,K2-第二设备启动继电器,K3-第一故障报警继电器,K4-第二故障报警继电器,K5-第三故障报警继电器,S1-气缸下降位置传感器,S2-气缸上升位置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可程式温度控制电路,包括主控电路、温控电路、风机电路和温控输出电路;所述主控电路、温控电路、风机电路和温控输出电路均并联于火线R和零线N之间;所述主控电路由启动按钮PB1和第一设备启动继电器K1串联组成;所述温控电路包括温度控制器TEMI,且温控电路和火线R的连接结点与主控电路和火线R的连接结点之间连接有第二设备启动继电器K2;所述风机电路包括排气风机FAN;所述温控输出电路由温度控制输出点R1和电磁阀V串联组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可程式温度控制电路还包括报警继电器电路和报警电路,所述报警继电器电路和报警电路并联于火线R和零线N之间,所述报警继电器电路包括超温保护开关EGO、第一故障报警继电器K3、第二故障报警继电器K4、气缸下降位置传感器S1和气缸上升位置传感器S2,所述超温保护开关EGO与第一故障报警继电器K3串联于火线和零线之间,所述第二故障报警继电器K4、气缸下降位置传感器S1和气缸上升位置传感器S2均并联于超温保护开关EGO的两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报警电路包括第三故障报警继电器K5和报警器,所述第三故障报警继电器K5和报警器串联于火线和零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报警器为蜂鸣器B。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