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绿化智慧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8666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城市绿化灌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绿化智慧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城市道路绿化越来越受重视,道路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还可以分割非同向车辆、车辆与行人,防止炫光、诱导视线,提高交通安全性。

现有许多绿化采用了自动灌溉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节省人力、按需均匀灌溉、节约水资源等好处,适用于大面积连成一片的绿地。然而,现有的这些自动灌溉系统也有不足之处,一是在设置绿化时需要提前铺设灌溉装置,这对于现有一些已经成型的道路来说,改造成本太大;二是不适用与道路中间绿化带,中间绿化带的特点是长而狭窄,如果喷头的洒水半径小了,那么整条绿化带的喷头数量就会明显增多,最后成本增加,后期维护维修也麻烦;如果洒水半径大了,那么显然会将水洒到道路上,造成水资源的无端浪费。

对于未采用或不适合采用自动灌溉系统的中间绿化带,通常还是会采用传统的洒水车,定期每隔几天安排工作人员开洒水车沿道路对中间绿化带进行洒水。但是使用洒水车进行浇灌洒水的方式缺点也很明显:1、只能按期进行浇灌;2、无法得知绿植的缺水程度,植被只能一视同仁的被浇灌差不多的水量,出现部分区域灌溉不足,部分区域灌溉过量的尴尬状态;3、部分植被无需灌溉或灌溉过量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花费了大量的水资源;4、管理复杂,无法自动记录历史灌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避免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绿化智慧管理系统,使采用洒水车灌溉的城市道路中间绿化带能够更合理、均匀的被灌溉,节约水资源,同时还可以节省灌溉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城市绿化智慧管理系统,包括设置于绿化带的土壤湿度传感器、与土壤湿度传感器连接的无线信号收发装置、大数据平台、手持或车载用户终端,土壤湿度传感器用于周期性采集土壤湿度信息并将土壤湿度信息发送至无线信号收发装置;无线信号收发装置周期性将预定数据传输到大数据平台,预定数据包括从土壤湿度传感器接收的土壤湿度信息、无线信号收发装置唯一识别码;大数据平台接收无线信号收发装置传输的数据,根据唯一识别码确定该唯一识别码关联的无线信号收发装置的所在地理位置,根据土壤湿度信息分析并计算绿化带的植被缺水程度;用户终端从大数据平台下载预定区域的地图数据以及预定区域内的植被缺水程度数据,并根据用户给出的起始点计算最优的洒水路线。

进一步的,包括具备定位功能的手持信息输入装置,手持信息输入装置用于在近处与无线信号收发装置通信,输入或修改该无线信号收发装置关联的地理位置信息;预定数据还包括无线信号收发装置所在位置的地理位置信息。

进一步的,包括手持信息输入装置,手持信息输入装置用于在近处与无线信号收发装置通信,输入或修改该无线信号收发装置关联的植被种类信息以及植被种植时间;预定数据还包括无线信号收发装置所在位置的植被种类信息以及植被种植时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随身佩带的身份信息识别装置,身份信息识别装置用于周期性对外发送包括身份识别信息的无线射频信号,无线信号收发装置接收信号范围内的身份信息识别装置的无线射频信号并将其传输到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根据无线信号收发装置的所在地理位置以及无线射频信号的接收时间确定身份信息识别装置的历史位置和移动轨迹。

进一步的,用户终端显示预定区域的地图时,地图中代表绿化带的线条还设有颜色渐变变化,根据植被缺水程度不同标记红黄绿渐变颜色,以绿色代表植被缺水程度一般,以红色代表植被缺水程度严重。

优选的,本发明中的无线信号收发装置为网关或基站。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使道路中间绿化带能够更合理、均匀的被灌溉,按需浇灌、节约水资源,同时还可以节省灌溉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城市绿化带灌溉系统的系统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照附图1,一种城市绿化智慧管理系统,包括设置于道路中间绿化带土壤中的土壤湿度传感器1、与土壤湿度传感器1连接的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大数据平台3、手持或安装在洒水车内的用户终端4,土壤湿度传感器1周期性采集土壤湿度信息并将土壤湿度信息发送至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将从土壤湿度传感器1接收的土壤湿度信息以及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唯一识别码传输到大数据平台3;大数据平台3接收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传输的数据,根据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唯一识别码确定该唯一识别码关联的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的所在地理位置,根据土壤湿度信息分析并计算绿化带植被的缺水程度;用户终端4从大数据平台3下载预定区域的地图数据以及预定区域内的植被缺水程度数据,并根据用户给出的起始点计算最优的洒水路线。

本实施例中,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在道路中间绿化带中以平均50米左右的距离分布设置,每个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所在位置的土壤中,连接有至少一个土壤湿度传感器1,优选为3个,每个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传输的土壤湿度信息以平均土壤湿度信息为准。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每隔半小时或一小时一次将数据传输到大数据平台3。

由于天气变化的影响、地理位置的不同等因素,导致同位置的土壤湿度变化也并不是规律的,更不用说不同位置的土壤。经过同样时间后,有些绿化带的土壤会更干燥,有些土壤会更湿润。通常采用洒水车进行灌溉时,都是以定期的方式,比如雨后经过预定天数,然后进行灌溉,这种方式未考虑土壤湿度因素直接进行洒水灌溉,往往会伴随着少部分绿化带植被灌溉不足而较大部分植被灌溉过量的情况,同时也加大了灌溉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在本实施例中,灌溉工作人员驾驶洒水车对道路中间绿化带进行洒水灌溉前,通过手持或安装在洒水车内的用户终端4连接大数据平台3下载数据,然后输入起始点,计算最优的洒水路线,沿着该路线,工作人员驾驶洒水车对绿化带植被进行洒水灌溉。进一步的,用户终端显示预定区域的地图时,地图中代表绿化带的线条还可以设置颜色变化,根据植被缺水程度不同标记红黄绿渐变颜色,以绿色代表植被缺水程度一般需普通水量灌溉即可,以红色代表植被缺水程度较重需要更多水量进行灌溉,没有颜色则代表暂时无需灌溉。本实施例系统可使灌溉工作人员直观的了解道路中间绿化带的植被缺水情况,使植被缺水程度以可视化显示出来,合理地对道路中间绿化带进行灌溉,有效解决洒水车灌溉的灌溉不均的问题、避免出现灌溉过量和灌溉不足,节约水资源。

本实施例中的用户终端4可以是车载电脑、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

由于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出厂时不自带地理位置信息,于是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关联的地理位置信息一般可由大数据平台3端由人工输入,具体步骤为:在安装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时记录该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唯一识别和安装地理位置信息,然后转交给大数据平台3的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输入大数据平台3。但是考虑到一个城市的绿化带的数量,每条绿化带可安装的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数量,这种做法无疑会加大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本实施例系统中,还包括具备定位功能的手持信息输入装置5;当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安装至绿化带时,手持信息输入装置5在近处先通过装置自带的定位功能确定地理位置,在与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通信进行测试的同时,将预先内置信息输入至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预先内置信息包括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所在位置的地理位置信息,这样以后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将数据传输至大数据平台3时,可以直接附带传输地理位置信息。

进一步的,预先内置信息还包括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所在位置的植被种类信息和植被种植时间;考虑到实际中道路中间绿化带的植被种类并非一成不变,而不同的植被种类对土壤湿度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在灌溉洒水时,仅根据土壤湿度判断植被的缺水程度,有点欠考虑;同时植被被植入绿化带后,其不同的生长阶段需水量也是会发生变化的。本实施例中大数据平台3在分析计算绿化带植被的缺水程度时,将绿化带植被种类和植被种植时间设为因素之一,可以更合理的根据绿化带植被的实际需求进行维护和灌溉。

本实施例系统中,还包括绿化管理工作人员随身佩带的身份信息识别装置6,身份信息识别装置6周期性对外发送包括身份识别信息的无线射频信号,身份识别信息包括与工作人员关联的唯一性质的识别编号;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接收信号范围内的身份信息识别装置6的无线射频信号并将其传输到大数据平台3;大数据平台3根据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的所在地理位置以及无线射频信号的接收时间确定身份信息识别装置6即工作人员的历史位置和移动轨迹。本实施例中,身份信息识别装置6优选工作人员可以佩带的工作牌,工作人员的个人基本信息、工种、所属部门等员工信息可以存储在工作牌中,在工作牌发送无线射频信号时将员工信息与工作牌编号一起发送出去;也可以将员工信息存储在大数据平台3,由大数据平台3根据接收到的工作牌编号识别该工作牌编号关联的工作人员。

本实施例系统中,身份信息识别装置6可以使大数据平台3记录工作人员的历史工作数据,比如树木修剪工,根据修剪工每天的修剪位置和移动轨迹就可以大致知道某区域绿化带的修剪进度情况,记录每条绿化带的修剪时间,从而更好的对道路中间绿化带进行养护工作。

本实施例中,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优选为网关或基站,申请人曾于2016-09-27申请了一件专利号为:2016108538702,专利名称为:一种城市车辆追踪防盗系统的发明专利,其中车辆的追踪基于安装于道路一侧的接收器模块,该接收器模块相当于网关或基站。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网关或基站作为无线信号收发装置2,设置于道路中间绿化带,进一步丰富城市网关的数量,利于车辆的定位追踪防盗。

再进一步,网关或基站上可安装温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pm传感器等传感器检测道路空气状况。道路中间绿化带正好位于道路中间,左右往来车辆,在网关或基站上添加这些传感器,可第一时间监测城市车辆污染物排放情况,收集大量宝贵数据。

虽然本发明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可以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