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双延时时间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9156发布日期:2018-12-05 19:16阅读:813来源:国知局
新型双延时时间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时间可调节的新型双延时时间继电器,属于电气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电气控制行业大部分使用的是传统的线圈触点式双延时时间继电器,该继电器主要有如下缺点:时间调节为表盘式,时间的设置和显示都不直观,因此时间控制精度不高;触点在高频率长时间工况下易烧毁以致继电器寿命较短;传统双延时时间继电器价格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相对于传统双延时时间继电器成本更低,控制精度更高且使用寿命更长的新型双延时时间继电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新型双延时时间继电器,包括单片机(1)、按钮(2)、数码管(3)、光耦(4)、场效应晶体管(5)、输入接线口(7)、输出接线口(6)和电源接口(8),所有元件用锡焊固定在PCB板上。其特征是,按功能,继电器分为时间设置显示模块和输入输出模块。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所述的时间设置显示模块,包括单片机(1)、按钮(2)和数码管(3)。时间设置通过相应的按钮调节,按钮“+”每按动一次,延时时间增加,按钮“-”每按动一次延时时间减少,设置的时间由单片机保存,并发送到数码管显示。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所述的输入输出模块,包括单片机(1)、光耦(4)、场效应晶体管(5)、输出接线口(6)和输入接线口(7)。输入接线口通过光耦将信号传递到单片机,经单片机处理后通过光耦将信号传递给场效应晶体管执行,由输出接线口驱动负载。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所述的输入输出模块,其输入输出端均加入光耦,以隔离外部信号,保证继电器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输出采用场效应晶体管驱动,提高继电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时间设置显示采用电子元件的按钮、单片机和数码管,操作简单方便、显示直观,对延时时间控制精度较高。输入输出均采用光耦隔离,保证继电器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输出用场效应晶体管替代传统的线圈触点,使得继电器寿命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成本为目前市面上的双延时时间继电器价格的五分之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三维实体图。

图中:1-单片机,2-按钮,3-数码管,4-光耦,5-场效应晶体管,6-输出接线口,7-输入接线口,8-电源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新型双延时时间继电器包括单片机(1)、按钮(2)、数码管(3)、光耦(4)、场效应晶体管(5)、输入接线口(7)、输出接线口(6)和电源接口(8),所有元件用锡焊固定在PCB板上。其中单片机(1)、按钮(2)和数码管(3)组成时间设置显示模块;单片机(1)、光耦(4)、场效应晶体管(5)、输出接线口(6)、输入接线口(7)及电源接口(8)组成输入输出模块。

时间设置显示模块:数码管显示用户设置的延时时间,按钮“+”每按动一次,延时时间增加0.1S,按钮“-”每按动一次延时时间减少0.1S,设置的延时时间保存在单片机内部存储器中。

输入输出模块:电源接口接入直流5V电源;输入接线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端,如启动、停止按钮;输出接线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负载端,如电磁阀、电磁铁等。启动本实用新型后,单片机根据用户设置的延时时间控制场效应晶体管的通断,从而驱动负载。

本实施例中显示采用三位数码管,时间设置范围0.1S-99.9S,以上所述仅为更为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