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空间温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70015发布日期:2019-12-31 18:49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空间温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智能家居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小型空间温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扇是一种家用电器,空调扇结合了空调与电扇的优点,比如空调吹出的是机器风,并且需要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容易让人有不适的感觉,但是空调扇却能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使用;电扇虽然是自然风,但如果所处的环境非常脏那吹出的风也一样很脏,但是大部分的空调扇都有除尘网可以过滤空气,若除尘网上再有一层光触媒还可以起到杀菌的效果,所以对环境的要求并没有风扇那么苛刻。同时,空调扇在启动制冷时只有60-80w的功率,其功率大小与冰箱近似,所以使用空调扇并不费电。

基于上述的各项优点,使得空调扇逐渐的为人们所接受,其使用量也逐步的增大。但是,现有的空调扇的智能性并不高,在使用时设备无法对外界环境的温度做出判断,不能智能的根据外界温度环境来调节自身的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小型空间温度控制系统,能够很好的保证产品在主供电电源无法正常供电时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以完成供电,还能够根据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自动实现设备的启动与关闭,使得设备的使用更加智能与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小型空间温度控制系统,包括空调扇壳体、导风板、开关、控制电路、控制开关、电源插头、通风管、风扇叶、电机和加水槽,所述空调扇壳体的前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导风板安装于出风口,所述开关和控制开关安装于空调扇壳体的顶部,并与电源插头和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设置于空调扇壳体内并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连接风扇叶,所述风扇叶设置于通风管内,所述通风管与出风口连接,所述通风管局部设置有散热片,所述的散热片一端外露散热,另一端浸泡于加水槽,所述加水槽设置于空调扇壳体的底部,所述空调扇壳体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空调扇壳体两侧的下方;所述空调扇壳体设置有后盖板,所述后盖板位于空调扇壳体的下方;所述空调扇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控制电路中还包括与电源相连接的自敏感电源控制电路。

所述自敏感电源控制电路由芯片u1,一端与芯片u1的trig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4,正极与芯片u1的co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2,同时与芯片u1的vcc管脚、thres管脚和gnd管脚相连接的温度判断电路,同时与芯片u1的vcc管脚相、out管脚和gnd管脚相连接的智能控制电路,同时与温度判断电路和智能控制电路相连接的驱动增强电路,与智能控制电路相连接的两路供电电路,同时与电容c2和驱动增强电路相连接的驱动缓冲电路,以及同时与驱动增强电路和温度判断电路相连接的触发反馈电路组成;其中,芯片u1的型号为ne555,芯片u1的reset管脚与vcc管脚相连接,芯片u1的thres管脚与trig管脚相连接;所述两路供电电路由三极管vt101,正极进电阻r101后与三极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6后与三极管vt10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02,正极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2后与电容c102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103,正极与三极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电阻r105和二极管d102后与电阻r103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101,n极与电容c103的负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01,n极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07后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03,正极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8后与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05,一端与电容c105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09后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滑动端经电阻r104后与电容c103的负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01,正极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二极管d104后与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04,以及n极经继电器k101后与电容c104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5组成;其中,二极管d102的n极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104的n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105的p极与电容c104的正极组成该两路供电电路的第一电源输入端,电容c101的正极经继电器k101的常闭触点k101-1与电容c101的负极经继电器k101的常闭触点k101-2组成该两路供电电路的第二电源输入端,电容c104的负极与电容c104的正极组成该两路供电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且与智能控制电路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温度判断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单向晶闸管vs1,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单向晶闸管vs1的控制极相连接的温敏电阻rt1,串接在单向晶闸管vs1的控制极与阳极之间的电阻r1,一端与单向晶闸管vs1的阳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滑动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3,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组成;其中,单向晶闸管vs1的阴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芯片u2的thres管脚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智能控制电路由三极管vt3,n极经电阻r7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p极与芯片u1的out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1,n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9后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以及与二极管d2并联设置的继电器k组成;其中,电容c1的正极与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电容c1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p极组成该智能控制系统的输入端。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增强电路由三极管vt4,mos管q1,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顺次经电感l1、电阻r6和电阻r5后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13,正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电阻r13和电感l1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电容c4,一端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容c5后接地、滑动端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3,p极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5和滑动变阻器rp3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d3,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5的接地端相连接的电阻r14,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的电阻r10,正极与mos管q1的源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1后与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的电容c3,以及一端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滑动端经电阻r12后与mos管q1的源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2组成;其中,电容c5的负极接地,mos管q1的漏极与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电容c1的正极经继电器k的常闭触点k-1后与电容c5的正极组成该智能控制系统的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缓冲电路由三极管vt5,三极管vt6,负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5后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6,一端经电阻r16后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滑动端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4,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9,正极经电阻r18后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6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7,n极与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20后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以及一端与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17组成;其中,三极管vt5的基极作为该驱动缓冲电路的输入端,三极管vt6的发射极作为该驱动缓冲电路的输出端,三极管vt5的基极与滑动变阻器rp2的滑动端相连接,三极管vt6的发射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触发反馈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1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8,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22,一端与电容c8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4后与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23,正极经电阻r25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电阻r23和电阻r24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电容c9,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9的负极相连接、滑动端与电容c9的正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5,一端与电容c9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26,以及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9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27组成;其中,电容c9的负极接地,运算放大器p1的输入端作为该触发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作为该触发反馈电路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与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设置有两路供电电路,能够很好的确保产品在使用时不会因主供电电路损坏而受到影响,可以很好的提高产品的工作效果与工作稳定性,扩大产品的适应性,更好的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2)本发明能够在系统运行时进行缓冲,更好的保护系统内的各个元器件,可以延长系统2-3年的使用寿命,还能够根据外界的温度自行导通与断开对空调扇的供电,提高了设备的智能性,还通过对信号的反馈,提升系统的敏感度,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使用效果,在温度低于预设值时断开供电,避免使用者在温度过低时着凉,更好的保护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3)在空调扇出风时,通风管道里面的散热片能够把通风管里面的空气流降温,使空调扇吹出来的风更加凉快;夜晚关灯睡觉时,光敏电阻能够控制控制电路的电流,使电机减速,减少空调扇出风口的出风,提供给人们合适的温度,具有节能、防止晚上睡觉感冒着凉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智能空调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智能空调扇的外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智能控制系统的电路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驱动缓冲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触发反馈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双路供电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小型空间温度控制系统,包括空调扇壳体1、导风板2、开关3、控制电路、控制开关4、电源插头5、通风管7、风扇叶8、电机9和加水槽10,所述空调扇壳体1的前侧设置有出风口6,所述导风板2安装于出风口6,所述开关3和控制开关4安装于空调扇壳体1的顶部,并与电源插头5和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设置于空调扇壳体1内并与电机9连接,所述电机9连接风扇叶8,所述风扇叶8设置于通风管7内,所述通风管7与出风口6连接,所述通风管7局部设置有散热片,所述的散热片一端外露散热,另一端浸泡于加水槽10,所述加水槽10设置于空调扇壳体1的底部,所述空调扇壳体1设置有进风口11,所述进风口11位于空调扇壳体1两侧的下方;所述空调扇壳体1设置有后盖板12,所述后盖板12位于空调扇壳体1的下方;所述空调扇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滚轮13;控制电路中还包括与电源相连接的自敏感电源控制电路。

所述电源插头5设置于空调扇壳体1的底部。所述散热片的材质包括铝合金、黄铜或青铜。所述风扇叶8的叶片设置有五片或五片以上。所述空调扇壳体1设置有后盖板2,所述后盖板12位于空调扇壳体1的下方。所述进风口11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的开关3包括轻触开关;所述轻触开关的型号为kfc-801a。所述控制开关4能够调节风扇的转速。所述控制电路设置有光敏电阻,所述的光敏电阻能够控制控制电路的电流。所述空调扇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滚轮13。所述加水槽10能够后盖板12打开后,在加水槽10里面加水和/或冰块。

所述开关3起到控制空调扇的开启和关闭。所述控制开关4起到控制电机9的转速。所述电源插头5用于跟电源插座连接。所述的散热片能够把通风管7里面的温度降低,并能够把通风管7里面的温度散热到加水槽10内。所述过滤网能够过滤空气里面的灰尘。

所述光敏电阻能够在灯光变暗时,减少控制电路电流,使电机9转速降低,所述光敏电阻能够在灯光变亮时,增加控制电路电流,使电机9的转速增加。

所述光敏电阻包括光敏电阻器,所述光敏电阻器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电导效应制成的一种电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弱而改变的电阻器,又称为光电导探测器;包括入射光强,电阻减小,入射光弱,电阻增大,和另一种入射光弱,电阻减小,入射光强,电阻增大。

光敏电阻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内光电效应。在半导体光敏材料两端装上电极引线,将其封装在带有透明窗的管壳里就构成光敏电阻,为了增加灵敏度,两电极常做成梳状。用于制造光敏电阻的材料主要是金属的硫化物、硒化物和碲化物等半导体。通常采用涂敷、喷涂、烧结等方法在绝缘衬底上制作很薄的光敏电阻体及梳状欧姆电极,接出引线,封装在具有透光镜的密封壳体内,以免受潮影响其灵敏度。入射光消失后,由光子激发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将复合,光敏电阻的阻值也就恢复原值。在光敏电阻两端的金属电极加上电压,其中便有电流通过,受到一定波长的光线照射时,电流就会随光强的增大而变大,从而实现光电转换。光敏电阻没有极性,纯粹是一个电阻器件,使用时既可加直流电压,也加交流电压。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取决于半导体导带内载流子数目的多少。

用户在使用本发明时,将水或者冰块加入到加水槽中,由水或冰块将空调壳体里面的温度降低,再将电源插头安置在电源插座上,打开开关既可使用,通过控制开关来调节电机的转速,使风扇叶转速上升或下降,风扇叶转动时,在通风管内产生空气流,空气流在经过通风管和散热片与水或冰块接触的通道再送入到出风口,从而达到控制空调扇出风口的出风大小;在白天使用时,光敏电阻入射光线强,电阻增大,使控制电路控制电机加速,使出风口的风力增加;当夜晚由于温度与白天想当较大,用户在关灯睡觉时,控制开关上面的光敏电阻在入射光线弱的时候电阻减小,通过控制电路使电机的转速下降,从而使空调扇出风口的冷风减弱,防止用户在晚上睡觉时着凉。

如图3-6所示,所述自敏感电源控制电路由芯片u1,一端与芯片u1的trig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4,正极与芯片u1的co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2,同时与芯片u1的vcc管脚、thres管脚和gnd管脚相连接的温度判断电路,同时与芯片u1的vcc管脚相、out管脚和gnd管脚相连接的智能控制电路,同时与温度判断电路和智能控制电路相连接的驱动增强电路,与智能控制电路相连接的两路供电电路,同时与电容c2和驱动增强电路相连接的驱动缓冲电路,以及同时与驱动增强电路和温度判断电路相连接的触发反馈电路组成。

所述两路供电电路由三极管vt101,继电器k101,电阻r101,电阻r102,电阻r103,电阻r104,电阻r105,电阻r106,电阻r107,电阻r108,电阻r109,稳压二极管d101,二极管d102,稳压二极管d103,二极管d104,二极管d105,滑动变阻器rp101,电容c101,电容c102,电容c103,电容c104,电容c105组成。

连接时,电容c102的正极进电阻r101后与三极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6后与三极管vt101的基极相连接,电容c103的正极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2后与电容c102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101的正极与三极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电阻r105和二极管d102后与电阻r103的正极相连接,稳压二极管d101的n极与电容c103的负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稳压二极管d103的n极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07后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105的正极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8后与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滑动变阻器rp101的一端与电容c105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09后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滑动端经电阻r104后与电容c103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104的正极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二极管d104后与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二极管d105的n极经继电器k101后与电容c104的负极相连接。

其中,二极管d102的n极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104的n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105的p极与电容c104的正极组成该两路供电电路的第一电源输入端,电容c101的正极经继电器k101的常闭触点k101-1与电容c101的负极经继电器k101的常闭触点k101-2组成该两路供电电路的第二电源输入端,电容c104的负极与电容c104的正极组成该两路供电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且与智能控制电路相连接。

两路供电电路可以在主电源断电或者损坏无法进行正常供电时自动的切换供电电源,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同时还能够在断电后支持产品的正常使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应急能力,提高了产品的功能性。第一电源输入端一般与市电电源相连接,而第二电源输入端则与空调扇内置的蓄电池进行连接,如此便可以很好的保证两个电源输入端不会同时断电。

其中,芯片u1的型号为ne555,芯片u1的reset管脚与vcc管脚相连接,芯片u1的thres管脚与trig管脚相连接。

温度判断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单向晶闸管vs1,温敏电阻rt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以及滑动变阻器rp1组成。

连接时,温敏电阻rt1的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单向晶闸管vs1的控制极相连接,电阻r1串接在单向晶闸管vs1的控制极与阳极之间,滑动变阻器rp1的一端与单向晶闸管vs1的阳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滑动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

其中,单向晶闸管vs1的阴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芯片u2的thres管脚相连接。

智能控制电路由三极管vt3,电容c1,电阻r7,电阻r8,电阻r9,二极管d1,二极管d2,以及继电器k组成。

连接时,二极管d1的n极经电阻r7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p极与芯片u1的out管脚相连接,电容c1的正极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二极管d2的n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9后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继电器k与二极管d2并联设置。

其中,电容c1的正极与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电容c1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p极组成该智能控制系统的输入端。

驱动增强电路由三极管vt4,mos管q1,电感l1,电阻r5,电阻r6,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二极管d3,滑动变阻器rp2,滑动变阻器rp3,电容c3,电容c4,以及电容c5组成。

连接时,电阻r13的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顺次经电感l1、电阻r6和电阻r5后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4的正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电阻r13和电感l1的连接点相连接,滑动变阻器rp3的一端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容c5后接地、滑动端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二极管d3的p极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5和滑动变阻器rp3的连接点相连接,电阻r14的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5的接地端相连接,电阻r10的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电容c3的正极与mos管q1的源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1后与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滑动变阻器rp2的一端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滑动端经电阻r12后与mos管q1的源极相连接。

其中,电容c5的负极接地,mos管q1的漏极与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电容c1的正极经继电器k的常闭触点k-1后与电容c5的正极组成该智能控制系统的输出端。

驱动缓冲电路由三极管vt5,三极管vt6,滑动变阻器rp4,二极管d4,电容c6,电容c7,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以及电阻r20组成。

连接时,电容c6的负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5后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滑动变阻器rp4的一端经电阻r16后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滑动端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19的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电容c7的正极经电阻r18后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6集电极相连接,二极管d4的n极与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20后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17的一端与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

其中,三极管vt5的基极作为该驱动缓冲电路的输入端,三极管vt6的发射极作为该驱动缓冲电路的输出端,三极管vt5的基极与滑动变阻器rp2的滑动端相连接,三极管vt6的发射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

触发反馈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滑动变阻器rp5,电容c8,电容c9,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以及电阻r27组成。

连接时,电容c8的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1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22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电阻r23的一端与电容c8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4后与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9的正极经电阻r25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电阻r23和电阻r24的连接点相连接,滑动变阻器rp5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9的负极相连接、滑动端与电容c9的正极相连接,电阻r26的一端与电容c9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电阻r27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9的负极相连接。

其中,电容c9的负极接地,运算放大器p1的输入端作为该触发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作为该触发反馈电路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与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

使用时,温敏电阻能够根据外界的温度改变自身的阻值,在外界温度低于预设值时文明电阻的阻值降低至临界值,从而使得系统发出触发信号并最终导通继电器k使得继电器k的常闭触点断开,进而停止了对空调扇的供电,从而达到了关闭空调扇的作用;而当外界温度超过预设值时,则断开继电器k,使得系统对空调扇进行供电。

本发明能够在系统运行时进行缓冲,更好的保护系统内的各个元器件,可以延长系统2-3年的使用寿命,还能够根据外界的温度自行导通与断开对空调扇的供电,提高了设备的智能性,还通过对信号的反馈,提升系统的敏感度,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使用效果,在温度低于预设值时断开供电,避免使用者在温度过低时着凉,更好的保护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