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享主控系统的智能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5976发布日期:2018-11-27 22:2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共享主控系统的智能柜系统。



背景技术:

共享智能柜指的是在商场、学校、图书馆、公共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基于现代化物联网技术,通过对储物柜进行智能化设置,使物品能够在预设条件下被不同人寄存、领取,而无需人为干涉,并且对所述寄存和领取的信息和操作过程进行自动化管理的自助存取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智能柜可设为一个或多个,对于一个或多个智能柜通过各自设有的控制系统分别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方法虽然能够实现智能柜自动化管理的自助存取技术,但收到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不能方便快捷的共享智能柜内的存储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共享主控系统的智能柜系统,实现多个智能柜之间共享使用一个主控系统,提高智能柜智能化管理、控制的能力,使共享更加地方便、快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共享主控系统的智能柜系统,包括:

主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外部控制指令,根据所述外部控制指令输出第一控制指令;

存储器,与所述主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存储所述智能柜内存储物对应编号、存放位置和存储物的序列号;

第一通讯模块,与所述主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主控制模块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

智能柜,设有多台且设置在多地;

每台所述智能柜上安装有一个从控制模块和一个第二通讯模块,每个第二通讯模块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连接,用于接收主控制模块通过第一通讯模块发送过来的第一控制指令,并将接收到的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对应的从控制模块,从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控制指令控制该从控制模块所在的智能柜;

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包括:智能柜开门指令、提取物品指令、智能柜关门指令中的任一指令;

每个智能柜的每个储物格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读取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物内设的RFID芯片信息,与其所在智能柜上的从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RFID芯片信息包括存储物对应编号、存放位置、序列号以及所述存储物类型。

优选的,所述存储物的序列号包括:

根据所述存储物所属类型生成的代表类型数据的数字代码;

根据所述存储物生产日期生成的代表时间数据的数字代码;

根据所述存储物存放位置生成的代表位置数据的数字代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柜包括:

柜体,设为长方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储物格,设为多个,均匀设置于所述柜体内,每个储物格设有电子锁及与所述电子锁相适配的柜门;

RFID天线,设置与每个所述储物格内,与所述从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检测对应储物格内所述存储物的RFID芯片所存储的信息,并传输至所述从控制模块。

优选的,所述电子锁包括:电阻、二极管、延时继电器、电磁感应线圈和电源;

所述电阻与二极管串联连接后与所述延时继电器并联,并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串联连接到所述电源两端,用于在超过预设时间后自动将所述柜门关闭。

优选的,所述智能柜还包括:人机交互模块,设置于所述柜体上,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用于控制所述智能柜工作的控制指令,包括:显示屏和输入按键,所述显示屏和输入按键分别与所述从控制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柜体上还设有RFID读取器,用于读取已借出或已售出物品的RFID标签信息,与所述从控制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智能柜还包括:

移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柜体底面的多个滚轮和设置于所述滚轮上的刹车;

固定座,设为多个且设置于所述柜体底面四脚处,包括:

底座,与底面接触;

第一立柱,固定设于所述底座上;

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立柱套接;

安装底板,固定设于远离所述底座的第二立柱一端并固定于所述柜体底面;

升降踏板和还原踏板,与所述第一立柱铰接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底座的升起和将所述底座还原至原高度。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共享主控系统的智能柜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共享主控系统的智能柜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智能柜的的主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智能柜的侧视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升降踏板、还原踏板的关系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电子锁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共享主控系统的智能柜系统,包括:

主控制模块1,用于接收外部控制指令,根据所述外部控制指令输出第一控制指令;

存储器2,与所述主控制模块1连接,用于存储所述智能柜内存储物对应编号、存放位置和存储物的序列号;

第一通讯模块3,与所述主控制模块1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主控制模块1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

智能柜4,设有多台且设置在多地;

每台所述智能柜4上安装有一个从控制模块5和一个第二通讯模块6,每个第二通讯模块6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3连接,用于接收主控制模块1通过第一通讯模块3发送过来的第一控制指令,并将接收到的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对应的从控制模块5,从控制模块5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控制指令控制该从控制模块5所在的智能柜4;

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包括:智能柜开门指令、提取物品指令、智能柜关门指令中的任一指令;

每个智能柜的每个储物格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读取器7,用于读取所述存储物内设的RFID芯片信息,与其所在智能柜上的从控制模块5连接;

所述RFID芯片信息包括存储物对应编号、存放位置、序列号以及所述存储物类型。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共享主控系统的智能柜系统,通过在每台智能柜上各设置一个从控制模块5和一个第二通讯模块6,接收主控制模块1通过第一通讯模块3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并将所接收到的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智能柜所对应的从控制模块,从控制模块5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控制指令控制对应智能柜的开关及其物品的提取,其中所述所述第一通讯模块3与所述第二通讯模块6连接,用于控制信息的互通。这种控制方法实现多个智能柜之间共享使用一个主控系统,提高智能柜智能化管理、控制的能力,使共享更加地方便、快捷。

另外所述智能柜内设读取器7用于读取所述存储物内设的RFID芯片信息,便于对存储物的规划管理。

为方便对智能柜内存储物进行分类管理,优选的,所述存储物的序列号包括:

根据所述存储物所属类型生成的代表类型数据的数字代码;

根据所述存储物生产日期生成的代表时间数据的数字代码;

根据所述存储物存放位置生成的代表位置数据的数字代码。

如所述存储物的序列号为“01201805030405”则表示该存储物对应类型为“1”;存储物归档或者生产日期为“2018年5月3日”;存储物存放位置对应第4排第5列,其中类型数据的数字代码为两位数字构成;时间数据的数字代码为八位数字构成;位置数据的数字代码则由四位数字构成。由于每个代码的不一致性,使所述存储物的序列号具有唯一性,更加地便于对存储物进行分类管理。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根据存储物的序列号对所述存储物进行分类管理,优选的,所述智能柜4包括:

柜体4-1,设为长方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储物格4-2,设为多个,均匀设置于所述柜体4-1内,每个储物格4-2设有电子锁8及与所述电子锁相适配的柜门;

RFID天线4-3,设置于每个所述储物格4-2内,与所述从控制模块5连接,用于检测对应储物格4-2内所述存储物的RFID芯片所存储的信息,并传输至所述从控制模块。

如图6所示,为了避免用户遗忘关闭所述智能柜的柜门,给智能柜内的存储物安全埋下隐患,优选的,所述电子锁8包括:电阻R1、二极管Q1、延时继电器KT1、电磁感应线圈L1和电源;

所述电阻R1与二极管Q1串联连接后与所述延时继电器KT1并联,并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L1串联连接到所述电源两端,用于在超过预设时间后自动将所述柜门关闭。

上述实施例中,用户打开所述智能柜柜门的电子锁,取走柜内存储物后,如果忘记关闭所述柜门,等过了所述延时继电器KT1预设定的延时时间后,所述延时继电器KT1自动打开,所述电源通过所述延时继电器KT1为所述电磁感应线圈L1供电,从而自动将所述智能柜柜门关闭。利用延时继电器和电磁感应线圈延时接通电源,从而解决了用户遗忘关闭柜门的问题,提高了智能柜的使用安全性。

为了实现人工智能化,优选的,所述智能柜4还包括:人机交互模块9,设置于所述柜体上,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用于控制所述智能柜4工作的控制指令,包括:显示屏和输入按键,所述显示屏和输入按键分别与所述从控制模块连接。

为了方便对已售出或已借出物品进行管理,同时便于对借出物品的归还,优选的,所述柜体上还设有RFID读取器,用于读取已借出或已售出物品的RFID标签信息,与所述从控制模块连接。

如图2至图5所示,为了便于对所述智能柜的移动以及固定安装,优选的,所述智能柜4还包括:

移动装置11,包括设置于所述柜体底面的多个滚轮和设置于所述滚轮上的刹车;

固定座12,设为多个且设置于所述柜体底面四脚处,包括:

底座12-1,与底面接触;

第一立柱12-2,固定设于所述底座12-1上;

第二立柱12-3,与所述第一立柱12-2套接;

安装底板12-4,固定设于远离所述底座12-1的第二立柱12-3一端并固定于所述柜体底面;

升降踏板12-5和还原踏板12-6,与所述第一立柱12-2铰接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底座12-1的升起和将所述底座12-1还原至原高度。

为了使智能柜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仅仅依靠刹车踏板和滚轮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制动,避免当摩擦力不足时,出现打滑现象,从而危害到搬运人员的人生安全,同时避免了智能柜在长时间固定不移动或者柜内存储物过多导致重量过大的情况下,影响所述滚轮的使用寿命,所述固定座12具有顶高的作用,分别包括与地面接触的底座、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一立柱套接的第二立柱,固定设于所述第二立柱一端并固定于所述柜体底面的安装底板。其中所述第一立柱还设有控制底座升起和还原至原高度的还原踏板,通过螺栓连接并固定于柜体地面,踩下升降踏板可使立柱伸长至地面,起到支撑作用。如需要再次移动智能柜只需要轻踩升降踏板就可以升高并固定智能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