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电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0391发布日期:2018-09-14 22:4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可用手环控制的漏电保护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家庭中,想要房间内的温度达到自己的理想温度,需要手动通过空调遥控器调节空调参数。这样虽然也能达到使人体感到舒适的目的,但是需要频繁手动调整,不够智能,费时费力,容易误操作。遥控器一旦丢失,则会造成无法调整的窘境。有的时候,人员离开后,一旦忘记关闭空调,则会造成资源浪费,同时,长期开启空调也会对空调本身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手环控制的漏电保护器,智能控制用电器的动作,可利用手环实现对空调开关及温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漏电保护模块、温感控制模块、红外模块、数据分析与检测模块和手环;所述漏电保护模块的输入端与市电相连,漏电保护模块的输出端与用电器相连,用于对市电进行稳压及控制用电器动作;所述温感控制模块与漏电保护模块相连,用于检测室温及线路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提供给数据分析与检测模块;所述红外模块经一连接单元与温感控制模块相连,用于发射和接收红外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红外信号提供给数据分析与检测模块;所述红外模块还与手环配对,对已配对手环进行识别;所述数据分析与检测模块与漏电保护模块相连,处理来自温感控制模块和红外模块的信号并进行传输,控制各模块的工作方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漏电保护模块包括二极管D2和三极管Q1,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与市电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经电阻R1、二极管D1与市电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经电阻R1、二极管D1还与漏电保护器的外壳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一跳/合闸线圈Y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还与电阻R2相连,所述电阻R2与电容C1和电容C2分别相连,所述电容C1和电容C2分别与跳/合闸线圈Y相连,所述电容C1与电阻R4和电阻R3 串联,所述电阻R4的两端与跳/合闸线圈Y相连,所述电阻R3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跳/合闸线圈Y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与一熔断器FU相连,所述熔断器FU 还与一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跳/合闸线圈Y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还与一包括二极管D3和电阻 R5的串联电路相连,所述电阻R5与电容C2相连,所述电阻R5还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一蓄电池组 GB的负极端相连,所述蓄电池组GB的正极端与一开关S的动触点相连,所述开关S的静触点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红外模块包括红外发射二极管和红外接收二极管;所述红外接收二极管并联一电容C3,所述电容C3 与电阻R6相连,所述电阻R6与红外接收二极管相连,所述电阻R6 还与电阻R7和一控制芯片μC分别相连,所述电阻R7与红外接收二极管和控制芯片μC分别相连,所述控制芯片μC与红外接收二极管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红外模块与温感控制模块的连接单元,包括三极管Q3、控制电路和与控制电路分别相连的增益控制器、带通滤波器和调节器;所述红外模块的接收端与自动增益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自动增益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调节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调节器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和漏电保护器的外壳,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温感控制模块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还经一电阻R8与高电平VS相连,所述高电平VS接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数据分析与检测模块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与红外模块相连,所述单片机与PC机标准的RS-232 接口相连,所述单片机外接一储存器,所述单片机由供电单元供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MSP430F149,所述供电单元的电源电压为1.8-3.6V或PC机供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LED屏,所述LED屏与红外模块相连,用于显示手环的指令。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漏电保护器的外壳采用红外不透明的黑色底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LED屏位于漏电保护器的中上方,所述温感控制模块位于LED屏的一侧,所述红外模块位于温感控制模块的下方,所述温感控制模块和红外模块位于同一电路板并且内置于漏电保护器,所述漏电保护模块和数据分析与检测模块集成于所述电路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手环可以监测佩戴人员的心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漏电保护器与空调相连,与手环配对,当人员佩戴手环进入房间,可实现对空调的智能控制;若人员佩戴手环离开房间,到达设定时间时,空调将自动关闭,节能环保;手环可实时佩戴,无惧丢失风险;本实用新型的漏电保护器也适用于对其他用电器的智能控制;

同时,手环和用电器的工作状态可以实时反馈在LED屏上;本实用新型采用红外不透明的黑色底壳,避免了红外光对人体的伤害;手环监测到佩戴人员心率偏低时,空调可自动调节至睡眠模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块连接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漏电保护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红外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红外模块与温感控制模块的连接单元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数据分析与检测模块的工作原理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漏电保护器的机械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优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漏电保护模块1、温感控制模块2、红外模块3、数据分析与检测模块4 和手环5;所述漏电保护模块1的输入端与市电相连,漏电保护模块 1的输出端与用电器相连,用于对市电进行稳压及控制用电器动作;所述温感控制模块2与漏电保护模块3相连,用于检测室温及线路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提供给数据分析与检测模块4;所述红外模块3经一连接单元与温感控制模块3相连,用于发射和接收红外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红外信号提供给数据分析与检测模块4;所述红外模块3还与手环5配对,对已配对手环5进行识别;配对方式多样,可以为蓝牙,或者WIFI结合云远程;所述数据分析与检测模块4与漏电保护模块1相连,处理来自温感控制模块2和红外模块3的信号并进行传输,控制各模块的工作方式。

参照图2,漏电保护模块1的供电源为交流220V的市电;二极管D2和三极管Q1构成光电耦合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和隔离性能;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与市电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经电阻R1、二极管D1与市电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经电阻R1、二极管D1还与漏电保护器的外壳相连,实现市电的输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一跳/合闸线圈Y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还与电阻R2相连,所述电阻R2与电容C1和电容C2分别相连,所述电容C1和电容C2分别与跳/合闸线圈Y相连,所述电容C1与电阻 R4和电阻R3串联,所述电阻R4的两端与跳/合闸线圈Y相连,所述电阻R3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跳 /合闸线圈Y相连,实现对交流220V的市电进行整流稳压,跳/合闸线圈实现电动跳/合闸动作;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与一熔断器 FU相连,所述熔断器FU还与一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跳/合闸线圈Y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还与一包括二极管D3和电阻R5的串联电路相连,所述电阻R5与电容 C2相连,所述电阻R5还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所述三极管 Q2的发射极与一蓄电池组GB的负极端相连,所述蓄电池组GB的正极端与一开关S的动触点相连,所述开关S的静触点与三极管Q1 的集电极相连,实现漏电保护器的空气开关功能,熔断器FU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参照图3,所述红外模块3的发射端采用TSAL62型的红外发射二极管,所述红外模块3的接收端采用HS0038B型的红外接收二极管;所述红外接收二极管并联一电容C3,所述电容C3与电阻R6相连,所述电阻R6与红外接收二极管相连,所述电阻R6还与电阻R7 和一控制芯片μC分别相连,所述电阻R7与红外接收二极管和控制芯片μC分别相连,所述控制芯片μC与红外接收二极管相连;电容 C3、电阻R6和电阻R7将接收的红外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控制芯片μC实现红外模块3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功能。

参照图4,所述数据分析与检测模块4包括单片机MSP430F149,所述单片机由1.8-3.6V电源供电或PC机供电;所述单片机与红外模块3相连,由控制芯片μC实现通信;单片机与PC机标准的RS-232 接口41相连,可以进行后续升级的程序和控制平台对接;所述单片机外接一储存器42,增加数据的存储空间。

参照图5,所述红外模块3与温感控制模块2的连接单元,包括三极管Q3、控制电路6和与控制电路6分别相连的自动增益控制器7,带通滤波器8和调节器9;所述红外模块3的接收端与自动增益控制器7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自动增益控制器7的输出端与带通滤波器8 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带通滤波器8的输出端与调节器9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调节器9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和漏电保护器的外壳,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温感控制模块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还经一电阻R8与高电平VS 相连,所述高电平VS接地;红外信号进入连接单元,控制电路6控制自动增益控制器7、带通滤波器8和调节器9的工作方式,红外信号经自动增益控制器7实现限幅输出,带通滤波器8进行滤波,调节器9调节电压后,输出的红外信号相对稳定,并有利于传输。

参照图6,LED屏10位于漏电保护器的中上方,所述温感控制模块2位于LED屏10的一侧,所述红外模块3位于温感控制模块2 的下方,所述温感控制模块2和红外模块3位于同一电路板11并且内置于漏电保护器,所述漏电保护模块1和数据分析与检测模块 4集成于所述电路板11;漏电保护器的外壳采用红外不透明的黑色底壳,避免了红外光对人体的伤害。

参照图7,所述漏电保护器与空调连接,可用手环5实现对空调的智能控制。当人员佩戴手环进入房间,红外模块3接收红外信号,并对手环进行识别,识别成功后,数据分析与检测模块4的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对红外信号进行处理;温感控制模块2随时处于工作状态,感知室内温度并判断室内温度是否超过设定温度,此处,令设定温度为27度;超过27度时,温感控制模块2经连接单元自动发送信号给红外模块3;红外模块3触发漏电保护器连接空调的开关,空调开启;当人员佩戴手环离开房间时,红外模块3未识别到手环,数据分析与检测模块4的单片机可以对时间进行监控,当人员离开房间的时间超过设定时间,此处,令设定时间为15分钟;超过15分钟时,单片机发送信号给红外模块3红外模块3触发漏电保护器连接空调的开关,空调关闭;漏电保护器的LED屏10与红外模块3相连,实时将手环上的指令反馈在LED屏10上;温感控制模块2探测到空调内部有故障引起的温度异样也会通过红外模块3发送到手环上并在 LED屏10上进行显示。

综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不乏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