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的PLC系统多点测试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7599发布日期:2018-12-28 18:52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的PLC系统多点测试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的PLC系统多点测试笔。



背景技术:

PLC控制系统,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专为工业生产设计的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是工业控制的核心部分。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推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取代传统继电器控制装置以来,PLC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PLC的功能也不断完善。随着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PLC在开关量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模拟量处理和运动控制等功能。今天的PLC不再局限于逻辑控制,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等领域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PLC系统测试笔结构复杂,操作不便,不利于携带,成本较高,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便携的PLC系统多点测试笔,它能解决目前PLC系统测试笔结构复杂,操作不便,不利于携带,成本较高,实用性较差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下壳体1、第一探针2、第二探针3、第一指示灯4、第一红外灯5、上壳体6、第三探针7、第四探针8、第二指示灯9、第二红外灯10、第一连接线11、第一电阻12、第二连接线13、第三连接线14、第二电阻15、第四连接线16,所述下壳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探针2、第二探针3,下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指示灯4、第一红外灯5,所述上壳体6的下端与下壳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上壳体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探针7、第四探针8,上壳体6上设置有第二指示灯9、第二红外灯10,所述第一连接线11分别与第一电阻12、第一探针2、第一指示灯4、第一红外灯5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13与第二探针3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线14分别与第二电阻15、第三探针7、第二指示灯9、第二红外灯10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线16与第四探针8连接。

进一步的,它还包含显示屏17,所述显示屏17设置在下壳体1上,显示屏17与第一连接线11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1、上壳体6的一侧分别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线11和第二连接线13从下壳体6的通孔穿出,所述第三连接线14和第四连接线16从上壳体6的通孔穿出。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1、上壳体6上分别设置有放置槽18,所述第一连接线11和第二连接线13收容于下壳体1上的放置槽18内,所述第三连接线14和第四连接线16收容于上壳体6上的放置槽18内。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1与上壳体6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6的一侧设置有夹子19。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通过四个探针分别与PLC系统待测物件接触进行多点测试,操作简单,降低操作人员的负担,并且便于携带,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对应图1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下壳体1、第一探针2、第二探针3、第一指示灯4、第一红外灯5、上壳体6、第三探针7、第四探针8、第二指示灯9、第二红外灯10、第一连接线11、第一电阻12、第二连接线13、第三连接线14、第二电阻15、第四连接线16、显示屏17、放置槽18、夹子19。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下壳体1、第一探针2、第二探针3、第一指示灯4、第一红外灯5、上壳体6、第三探针7、第四探针8、第二指示灯9、第二红外灯10、第一连接线11、第一电阻12、第二连接线13、第三连接线14、第二电阻15、第四连接线16,所述下壳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探针2、第二探针3,下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指示灯4、第一红外灯5,所述上壳体6的下端与下壳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上壳体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探针7、第四探针8,上壳体6上设置有第二指示灯9、第二红外灯10,所述第一连接线11分别与第一电阻12、第一探针2、第一指示灯4、第一红外灯5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13与第二探针3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线14分别与第二电阻15、第三探针7、第二指示灯9、第二红外灯10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线16与第四探针8连接。

它还包含显示屏17,所述显示屏17设置在下壳体1上,显示屏17与第一连接线11连接。显示屏17通过第一连接线11与外接电源连接,能够用于显示时间,提高PLC系统测试的实用性。

所述下壳体1、上壳体6的一侧分别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线11和第二连接线13从下壳体6的通孔穿出,所述第三连接线14和第四连接线16从上壳体6的通孔穿出。第一连接线11和第二连接线13从下壳体6通孔穿出与电源连接,用于给第一指示灯4、第一红外灯5、显示屏17提供电源,第三连接线14和第四连接线16从上壳体6的通孔穿出与电源连接,用于给第二指示灯9、第二红外灯10提供电源。

所述下壳体1、上壳体6上分别设置有放置槽18,所述第一连接线11和第二连接线13收容于下壳体1上的放置槽18内,所述第三连接线14和第四连接线16收容于上壳体6上的放置槽18内。通过放置槽18能够将第一连接线1、第二连接线13、第三连接线14、第四连接线16进行收容,便于携带使用。

所述下壳体1与上壳体6为螺纹连接。可将下壳体1与上壳体6分离后使用,方便第一探针2、第二探针3和第三探针7、第四探针8分别进行PLC系统测试。

所述上壳体6的一侧设置有夹子19。通过夹子19便于随身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第一连接线11、第二连接线13、第三连接线14、第四连接线16分别与外部电源连接,接通电源后,第一探针2、第二探针3、第三探针7、第四探针8可分别与PLC系统待测物件接触,可下壳体1与上壳体6连接后使用,也可下壳体1与上壳体6分离后使用,当短路时,第一指示灯4、第二指示灯9亮,正常时,第一指示灯4、第二指示灯9关闭,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降低了操作人员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