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手持地面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92969发布日期:2019-09-03 20:45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手持地面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地面站。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的运用渐渐涉及到多种领域。如专业的地理信息采集、矿业勘探、航拍摄影、农业灌溉、货物配送和旅行跟拍等等。而无人机地面站作为无人机地面端的控制机器,是无人机操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有的无人机地面站由于功能集成多,附带设备多和操作复杂,使得人们对布局合理,携带方便,易于控制的地面站需求越来越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手持地面站,旨在解决地面站不易携带,操作复杂的问题,具有体积小,操作简单,便于手持操作的=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手持地面站,包括壳体、显示屏、单片机、数传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电源、手持部、摇杆、拨杆、拨杆、旋钮、无线通信天线和数传天线。

单片机、电源、数传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置于壳体内。

单片机可进行预先编程或安装飞行辅助控制软件。

数传模块和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和单片机相连,显示屏嵌入且固定在壳体表面中央,手持部设置在屏幕两侧。

摇杆、拨杆、旋钮设置在手持部上,所述上拨杆和旋钮设置在摇杆上侧。

无线通信天线和数传天线设置在壳体侧壁上,且在壳体内分别与数传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相连,

更佳的,数传天线和无线通信天线两侧各设置两个拨杆。

进一步的,无线通信天线和数传天线与壳体固定连接,无线通信天线和数传天线能够向壳体侧壁转动。

进一步的,无线通信模块包括3G/4G通信模块和WIFI通讯模块。

可选的,壳体上的拨杆的个数为四个。

进一步的,壳体侧壁上设有数据传输接口。

本实用新型具的有益效果:

1、设计结构合理,体积小,设有手持部使得无人机地面站的控制简单方便。

2、设有单片机、无线通信模块和数传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和数传模块传输的各类信息,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发出指令控制,能够更好的处理无人机的飞行数据、任务规划调度和通信传输。

3、摇杆、拨杆位置设置合理,能够操作满足使用者的操作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壁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连接示意图。

图标:1-壳体,2-显示屏,3-摇杆,4-手持部,5-拨杆,6-旋钮,7无线通信天线,8-数传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显示屏2,摇杆3,手持部4,摇杆3设置在手持部4上。如图2所示手持部4下方比壳体中心部位突出一部分,便于操作者手持,摇杆下方设有一块与手掌接触的区域,该区域斜向下与壳体边缘平滑连接,操作者在手持地面站时,手掌部分贴在该区域上,能够优化手持操作的体验。

操作者操作时,握住手持部4操作摇杆3控制无人机飞行,同时摇杆3上侧设置有两个拨杆5和一个旋钮6,操作者通过调整拨杆5状态和调整旋钮6来控制的飞行模式和飞行设备工作状态以满足对多种功能和模式的无人机的控制需求。

如图3所示,壳体上侧壁设置了无线通信天线7和数传天线8用于接收和传输通信数据和无人机的各种飞行数据和飞行指令,在天线两侧各设置了一个拨杆5,可用于调节无人机的设备状态或搭载的有效载荷工作状态,设置在此位置的拨杆5可根据不同类型的无人机设备所需设置相对应的状态控制。同时设置在此处的拨杆,操作者在遥控无人机飞行时可同时使用食指拨动拨杆3,操作控制更佳。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摇杆输入、拨杆旋钮输入、3G/4G和WIFI通信模块、显示屏和电源与单片机相连接,单片机将操作人员对摇杆、拨杆和旋钮的操作所产生的电位信号转换成飞行控制信号和设备控制信号,再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和数传模块传递给无人机飞控以控制无人机。

同时,地面站通过无线通信天线7和数传天线8接收无人机的飞行数据和、飞行状态和设备状态并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后通过显示屏显示,操作人员通过显示屏能够得知无人机的各项参数状态,同时,单片机根据返回的数据能够对设备的不良工作状态进行提醒警告。

单片机能够预先安装或预先编程飞行控制辅助软件,对无人机传递来的飞行状态和参数进行处理,配合辅助控制软件能够对无人机的飞行状态进行模拟,操作人员操作无人机飞行的操作指令经过单片机和辅助软件的模拟,可以得到模拟的飞行状态和修正参数,能够很好的辅助操作人员对无人机进行操作。

本实施例还设有数据输出接口:USB接口和HDMI接口,能够将无人机的飞行记录数据和飞行状态数据等传输到其他设备中。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应局限于该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因此,凡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所做出的等效替换和修改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