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恒温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5761发布日期:2019-05-21 20:4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自动恒温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热水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恒温控制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自动恒温热水器包括电动恒温混水阀和手动冷水阀,电动恒温混水阀通过电源供电提供恒温的热水流出以供洗浴,手动冷水阀与外界冷水管连接,用于在断电或者电源出现问题时临时供水,但该临时供水为冷水不适宜洗浴,造成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在断电或者电源出现问题时能够手动调节出水温度、使用方便的自动恒温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恒温控制器,包括电动恒温混水阀、与外界冷水管连接的冷水接头、与外界热水管连接的热水接头和与外界出水装置连接的出水接头,所述电动恒温混水阀包括与冷水接头连通的第一冷水进水口、与热水接头连通的第一热水进水口以及与出水接头连通的电动混水出水口,所述自动恒温控制器还包括手动混水阀,所述手动混水阀包括与冷水接头连通的第二冷水进水口、与热水接头连通的第二热水进水口以及与出水接头连通的手动混水出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自动恒温控制器还包括水流发电机、控制器、蓄电池,所述水流发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并通过水流发电供给蓄电池蓄电,所述蓄电池供给控制器电力以控制自动恒温控制器的运行,所述电动恒温混水阀的电动混水出水口和手动混水阀的手动混水出水口均通过水流发电机后流至出水接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自动恒温控制器还包括壳体,所述手动混水阀包括穿出壳体设置的阀盖、设在壳体内随着阀盖转动而与冷水接头2和热水接头3配合以进行调节的阀芯,所述阀盖和阀芯之间设有用于供使用者按压而使得阀盖伸出或缩回壳体端面的按压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按压机构包括设在阀芯上的第一连接件、设在阀盖上的第二连接件、用于使第二连接件弹性离开第一连接件的弹簧、设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第一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周向限位且第二连接件沿轴向可活动设置在第一连接件上,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限定阀盖伸出壳体的位置,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限定阀盖缩回壳体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在第一连接件端部的外壁的第一限位凸起设在第二连接件端部的内壁的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相抵以限定第二连接件相对第一连接件离开的最大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设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连接件内壁设有供第一卡块移动的滑槽和凸设在滑槽远离第二连接件的底面处的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设有供第一卡块卡入的卡槽,所述第一卡块与卡槽配合以限定第二连接件相对第一连接件离开的最小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内壁铰接,所述滑槽由第二卡块分隔成卡入段和脱出段,所述卡入段在第二连接件相对第一连接件靠近时供第一卡块移动,所述脱出段在第二连接件相对第一连接件脱出时供第一卡块移动,所述第一卡块包括弧形的导向部,所述卡入段位于第二卡块处设有斜向设置第一导向斜面,所述导向部与第一导向斜面配合以将第一卡块卡入卡槽,所述脱出段位于第二卡块处设有斜向设置的第二导向斜面,所述导向部与第二导向斜面配合以将第一卡块在脱出卡槽时进入脱出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滑槽的起始处设有推块,所述推块与第一卡块配合以在第二连接件靠近第一连接件移动时将第一卡块推入卡入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周向限位指的是所述第一连接件外周面设有沿轴向设置的若干个凸条,所述第二连接件内壁设有与凸条配合的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用于容置弹簧的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手动混水阀与电动恒温混水阀一样既与外界的热水管路连通、又与冷水管路连通,在断电或者电源故障时,电动恒温混水阀停止工作,手动混水阀通过使用者操作以对冷热水进行混合,以进行淋浴,使用方便,当手动混水阀内的水流经过水流发电机时,水流发电机产生电能,供给蓄电池或者控制器或者发送唤醒信号,平时可以将手动混水阀通过按压操作而将凸设在壳体外的阀盖通过按压机构缩回壳体内,避免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电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配合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动混水阀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手动混水阀另一方向爆炸结构示意图。

1-电动恒温混水阀,1.1-第一冷水进水口,1.2-第一热水进水口,1.3-电动混水出水口,2-冷水接头,3-热水接头,4-出水接头,5-手动混水阀,5.1-第二冷水进水口,5.2-第二热水进水口,5.3-手动混水出水口,5.4-阀盖,5.5-阀芯,6-水流发电机,7-控制器,8-蓄电池,9-按压机构,9.1-第一连接件,9.1.1-滑槽,9.1.1.1-卡入段,9.1.1.2-脱出段,9.1.1.3-第一导向斜面,9.1.1.4-第二导向斜面,9.1.1.5-推块,9.1.2-凸条,9.1.3-安装孔,9.1.4-第二卡块,9.1.5-卡槽,9.2-第二连接件,9.2.1-凹槽,9.3-弹簧,9.4-第一限位结构,9.4.1-第一限位凸起,9.4.2-第二限位凸起,9.5-第二限位结构,9.5.1-限位件,9.5.1.1-第一卡块,9.5.1.2-导向部,11-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

一种自动恒温控制器,包括电动恒温混水阀1、与外界冷水管连接的冷水接头22、与外界热水管连接的热水接头3和与外界出水装置连接的出水接头4,所述电动恒温混水阀1包括与冷水接头2连通的第一冷水进水口1.1、与热水接头3连通的第一热水进水口1.2以及与出水接头4连通的电动混水出水口1.3,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恒温控制器还包括手动混水阀5,所述手动混水阀5包括与冷水接头2连通的第二冷水进水口5.1、与热水接头3连通的第二热水进水口5.2以及与出水接头4连通的手动混水出水口5.3。

该自动恒温控制器的原理为,外界的热水管通过热水接头3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一热水进水口1.2供给电动恒温混水阀1,另一路通过第二热水进水口5.2供给手动混水阀5,冷水管同样经过冷水接头2并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一冷水进水口1.1供给电动恒温混水阀1,另一路通过第二冷水进水口5.1供给手动混水阀5,电动混水出水口1.3和手动混水出水口5.3的水均通过水流发电机6再流至出水接头4,在通常情况下,电动恒温混水阀1通过使用者设定的温度自动混水,输出恒温的混合水流,并且电动恒温混水阀1输出的水经过水流发电机6对蓄电池8重电,蓄电池8对控制器7供电,使得整个自动恒温控制器有持续的电能,手动混水阀5缩回在壳体11内避免使用者误操作,而在断电或者电源故障的情况下,电动恒温混水阀1无法工作,将手动混水阀5从壳体11内按压处,通过转动阀盖5.4以进行手动混水,输出手动混水后的水流进行淋浴,并且手动混水阀5输出的水可以经过水流发电机6,使水流发电机6产生电能

其中,所述自动恒温控制器还包括水流发电机6、控制器7、蓄电池8,所述水流发电机6与控制器7电连接并通过水流发电供给蓄电池8蓄电,所述蓄电池8供给控制器7电力以控制自动恒温控制器的运行,所述电动恒温混水阀1的电动混水出水口1.3和手动混水阀5的手动混水出水口5.3均通过水流发电机6后流至出水接头4。

当手动混水阀5内的水流经过水流发电机6时,水流发电机6产生电能,电能可供蓄电池8进行蓄电,也可以在断电或者电源故障时供给控制器7运行,也可用于蓄电池8长时间不使用时控制器7将其休眠保护而断电时提供其唤醒的电信号。

其中,所述自动恒温控制器还包括壳体11,所述手动混水阀5包括穿出壳体11设置的阀盖5.4、设在壳体11内随着阀盖5.4转动而与冷水接头2和热水接头3配合以进行调节的阀芯5.5,所述阀盖5.4和阀芯5.5之间设有用于供使用者按压而使得阀盖5.4伸出或缩回壳体11端面的按压机构9。

通常情况下使用电动恒温混水阀1进行混水和淋浴,手动混水阀5为在断电或者电源故障等紧急状况下才使用,平时不使用时可以将手动混水阀5通过按压操作而将凸设在壳体11外的阀盖5.4通过按压机构9缩回壳体11内,在使用时再按压阀盖5.4而将缩在壳体11内的阀盖5.4伸出,操作简单,外形美观,且在正常使用时,阀盖5.4缩回至壳体11内,使用者不会与电动恒温混水阀1混淆使用而影响出水温度。

其中,所述按压机构9包括设在阀芯5.5上的第一连接件9.1、设在阀盖5.4上的第二连接件9.2、用于使第二连接件9.2弹性离开第一连接件9.1的弹簧9.3、设在第一连接件9.1和第二连接件9.2之间的第一限位结构9.4、第二限位结构9.5,所述第二连接件9.2与第一连接件9.1周向限位且第二连接件9.2沿轴向可活动设置在第一连接件9.1上,所述第一限位结构9.4用于限定阀盖5.4伸出壳体11的位置,所述第二限位结构9.5用于限定阀盖5.4缩回壳体11的位置。

阀盖5.4与第二连接件9.2、第二连接件9.2与第一连接件9.1、第一连接件9.1与阀芯5.5均周向限位,故阀盖5.4旋转可带动阀芯5.5旋转,而第一连接件9.1与第二连接件9.2可沿轴向相对运动,即表现为阀盖5.4可相对壳体11伸出或缩回,弹簧9.3提供第二连接件9.2相对第一连接件9.1脱开的弹性力,在按压操作时,第一限位结构9.4用于限定第二连接件9.2相对第一连接件9.1离开的最远距离,表现为阀盖5.4伸出壳体11的最大伸出量,第二限位结构9.5用于限定第二连接件9.2相对第一连接件9.1离开的最小距离,表现为阀盖5.4缩回至壳体11内。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9.4包括设在第一连接件9.1端部的外壁的第一限位凸起9.4.1设在第二连接件9.2端部的内壁的第二限位凸起9.4.2,所述第一限位凸起9.4.1和第二限位凸起9.4.2相抵以限定第二连接件9.2相对第一连接件9.1离开的最大距离。

第一限位凸起9.4.1设在第一连接件9.1端部的外壁,第二限位凸起9.4.2设在第二连接件9.2端部的内壁,故第一限位凸起9.4.1和第二限位凸起9.4.2配合可以使第二连接件9.2可相对第一连接件9.1离开最大距离,该最大距离接近于第二连接件9.2的长度。

其中,所述第二限位结构9.5包括设在第一连接件9.1和第二连接件9.2之间的限位件9.5.1,所述限位件9.5.1的一端设有第一卡块9.5.1.1,所述第一连接件9.1内壁设有供第一卡块9.5.1.1移动的滑槽9.1.1和凸设在滑槽9.1.1远离第二连接件9.2的底面处的第二卡块9.1.4,所述第二卡块9.1.4设有供第一卡块9.5.1.1卡入的卡槽9.1.5,所述第一卡块9.5.1.1与卡槽9.1.5配合以限定第二连接件9.2相对第一连接件9.1离开的最小距离。

第一连接件9.1与第二连接件9.2相对移动时,第一卡块9.5.1.1在滑槽9.1.1内移动,当阀盖5.4缩回壳体11内即第二连接件9.2相对第一连接件9.1的离开距离最小时,第二卡块9.1.4的卡槽9.1.5供第一卡块9.5.1.1卡入,以限定阀盖5.4缩在壳体11内。

其中,所述限位件9.5.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9.2内壁铰接,所述滑槽9.1.1由第二卡块9.1.4分隔成卡入段9.1.1.1和脱出段9.1.1.2,所述卡入段9.1.1.1在第二连接件9.2相对第一连接件9.1靠近时供第一卡块9.5.1.1移动,所述脱出段9.1.1.2在第二连接件9.2相对第一连接件9.1脱出时供第一卡块9.5.1.1移动,所述第一卡块9.5.1.1包括弧形的导向部9.5.1.2,所述卡入段9.1.1.1位于第二卡块9.1.4处设有斜向设置第一导向斜面9.1.1.3,所述导向部9.5.1.2与第一导向斜面9.1.1.3配合以将第一卡块9.5.1.1卡入卡槽9.1.5,所述脱出段9.1.1.2位于第二卡块9.1.4处设有斜向设置的第二导向斜面9.1.1.4,所述导向部9.5.1.2与第二导向斜面9.1.1.4配合以将第一卡块9.5.1.1在脱出卡槽9.1.5时进入脱出段9.1.1.2。

限位件9.5.1可相对第二连接件9.2转动,当第二连接件9.2相对第一连接件9.1靠近时,第一卡块9.5.1.1进入卡入段9.1.1.1,当第二连接件9.2相对第一连接件9.1距离最近时,第一导向斜面9.1.1.3与导向部9.5.1.2配合将第一卡块9.5.1.1推入卡槽9.1.5与第二卡块9.1.4配合进行限位,表现为阀盖5.4被按压入壳体11内且保持缩在壳体11的状态,当需要使用手动混水阀5时,按压阀盖5.4,使导向部9.5.1.2与第二导向斜面9.1.1.4配合,第一卡块9.5.1.1进入脱出段9.1.1.2,在弹簧9.3弹性力的作用下第二连接件9.2离开第一连接件9.1,表现为阀盖5.4伸出壳体11,最后通过第一限位凸起9.4.1和第二限位凸起9.4.2的配合使得阀盖5.4保持在伸出壳体11状态。

其中,所述滑槽9.1.1的起始处设有推块9.1.1.5,所述推块9.1.1.5与第一卡块9.5.1.1配合以在第二连接件9.2靠近第一连接件9.1移动时将第一卡块9.5.1.1推入卡入段9.1.1.1。

推块9.1.1.5可以保证第二连接件9.2相对第一连接件9.1靠近时,第一卡块9.5.1.1可以进入卡入段9.1.1.1而非脱出段9.1.1.2。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9.2与第一连接件9.1周向限位指的是所述第一连接件9.1外周面设有沿轴向设置的若干个凸条9.1.2,所述第二连接件9.2内壁设有与凸条9.1.2配合的凹槽9.2.1。

凸条9.1.2与凹槽9.2.1配合,一方面可以使第一连接件9.1和第二连接件9.2周向限位,另一方面可以在第二连接件9.2相对第一连接件9.1移动时进行导向。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9.1设有用于容置弹簧9.3的安装孔9.1.3。

安装孔9.1.3可以保证弹簧9.3移动的稳定性。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