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泄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5702发布日期:2019-05-21 20:49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泄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泄压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内置泄压装置。



背景技术:

水路管道或容器在工作温变化时会导致其内部的滞液将发生膨胀或冻结,产生体积膨胀,从而引起胀裂。现在常用将管道等埋入地下,在其外包覆绝热层,或并设供热管道等办法,通过阻止腔内液体产生冻结来达到防冻裂目的,然而由于保温材料的包裹厚、薄不同,以及保温材料的材质不同,对管路的保护效果完全不同;若再加上气温下降的程度不同,对管路的保护效果又有不同。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水路管道被冻裂是经常发生的现象。

授权公告号为CN2791122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管道防冻裂装置,由进水管、水箱、隔栏、软质可压缩管、出水口组成。在水箱中设有可压缩的密封空心管,可在水受冻水澎涨时压缩密封空心管,从而达到泄压防止冻裂管道的效果。

上述的防冻裂装置具有较好的泄压效果,可以用于防止液体热胀冷缩导致的压力波动,也可缓解液体流动开关过程中的冲击压力,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在温度逐渐降低的过程中软质可压缩管内的气压也会逐渐下降,这样在水结冰之前软质可压缩管已开始发生较大的变形,这部分变形的空间会很快被液态的水占据,而当结冰开始后软质可压缩管能够变形的余量已变得很小,导致防冻效果大打折扣。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为提高泄压防冻裂效果容易考虑通过提前增加软质可压缩管的体积来实现,但这样会占用太多管路或容器的空间,甚至影响传输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内置泄压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管路容器的泄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内置泄压装置,包括内气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气囊,所述外气囊为弹性材料件,该外气囊上固连有气管,所述内气囊与外气囊通过所述气管连通,该内气囊为硬质弹性材料件。

在管路或容器内放置内气囊,并在内气囊里充入一定压力的气体,这样当管路或容器内的水受外界温度影响结冰后由于体积膨胀能够挤压内气囊来缓解管路内部的空间压力,从而达到防冻裂的效果,此外当管路或容器的水因环境热胀冷缩时产膨胀也能够挤压内气囊的空间来缓解压力突增,当管路或容器内的水流量因开关发生骤停冲击时也能够通过内气囊的变形缓解冲击力。通过另外设置为弹性材料件的外气囊,外气囊可以为软质的弹性材料如橡胶等,也可以为与内气囊相同的硬质弹性材料,并在外气囊上设置气管与内气囊相连通,这样在使用时将内气囊置于管路或容器内,外气囊设于管路或容器外,气管穿过管路或容器的管壁侧壁,由于外气囊具有弹性,当管路或容器内的压力提高时会挤压内气囊压缩,内气囊中的气体压力增加后能进入到外气囊中通过外气囊膨胀中和,提高了泄压体积比,即内气囊压缩相同的体积更加容易,提高内气囊变形量,从而提高了泄压效果。

在上述的内置泄压装置中,所述外气囊为软质弹性材料件。由于外气囊为软质弹性材料件,具有更好的弹性,这样随着外气囊和内气囊温度降低外气囊会自主收缩从而保证内气囊内部的压力不会降幅过大,而设置内气囊为硬质弹性材料件,如不锈钢板件,这样在结冰之前具有一定刚度的内气囊仅会有微量的变形甚至不变形,从而预留足够的变形余量给结冰阶段,提高泄压效果。

在上述的内置泄压装置中,所述内气囊的表面具有至少一个朝外拱起形成的凸环,当凸环有多个时,若干所述凸环均同心设置。通过在内气囊的侧面中央设置向外拱起且同心布置的凹环,这样凹环形成波纹状使内气囊的侧面具有更大的变形行程,当管路或容器内的水膨胀后内气囊有更大的变形余量,进一步提高泄压效果。

在上述的内置泄压装置中,所述内气囊呈片状。通过设置内气囊呈片状,这样在安装内气囊时可设置片状的内气囊与水流方向平行,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内气囊几乎不会对水的通过流量产生影响,内气囊可采用具有一定刚度和弹性的材料,这样在水流冲击下能保持形状稳定,避免影响流量;设置凸环位于内气囊的侧面中央,这样使片状的内气囊侧面能产生最大的形变空间,提高泄压效果。

在上述的内置防冻泄压装置中,所述内气囊的侧边边缘固连有用于固定内气囊位置的安装支架。内气囊呈片状使其外侧边缘处受到的压力始终较小而几乎不会发生变形,通过将安装支架设置于内气囊的侧边边缘,这样可以始终保持内气囊的位置稳定,从而保证其效果稳定。

在上述的内置泄压装置中,所述外气囊的外围罩设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底部具有定位支架。外气囊为软质材料,易被腐蚀且可能造成泄漏,通过在外气囊的外围罩设保护壳,这样使外气囊得到有效的物理保护,此外保护壳限定了外气囊的膨胀系数,避免因环境温度过高而导致体积过大或破裂,通过在保护壳的底部设置定位支架,这样使保护壳稳定安装在管路或容器的外表面。

在上述的内置泄压装置中,所述外气囊的外侧壁设有充气嘴,所述充气嘴穿出所述保护壳。水在密闭空间内结冰产生的作用力是很大的,在此过程中可能挤压内气囊产生过度的变形,这样当冰融化后可能内气囊不能完全复位,通过在外气囊上设置充气嘴,这样便于根据使用需求从外对外气囊充入气体而改变内气囊的气压,且能进一步便捷地实现内气囊复位,而保护壳在此过程中可保证即使外气囊内充入一定量的高压气体仍不会爆裂,保证复位效果。

在上述的内置泄压装置中,所述气管的外端与所述内气囊相螺接,该气管与内气囊的接合处位于该内气囊的外侧边缘。通过设置气管的外端与内气囊相螺接,这样内气囊可独立安装至管路或容器内然后与从外插入的气管组合,装配便捷,此外设置气管连接于内气囊的外侧边缘,这样保证气管不会随片状的内气囊变形而发生窜动,减小气管与容器或管路壁厚处密封失效的风险,提高工作稳定性。

在上述的内置泄压装置中,所述外气囊上设有用于检测外气囊内部实时压力的气压检测智能模块。通过在外气囊上设置气压检测智能模块,这样能够实时检测是否过压,欠压漏气等异常情况,提高使用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内置泄压装置通过设置为软质弹性材料件的外气囊,并在外气囊上设置气管与内气囊相连通,这样在使用时将内气囊置于管路或容器内,外气囊设于管路或容器外,气管穿过管路或容器的管壁侧壁,由于外气囊具有较好的弹性,随着外气囊和内气囊温度降低外气囊会自主收缩从而保证内气囊内部的压力不会降幅过大,而设置内气囊为硬质弹性材料件,这样在结冰之前具有一定刚度的内气囊仅会有微量的变形甚至不变形,从而预留足够的变形余量给结冰阶段,提高泄压效果,此外,外气囊还能够提高内气囊的泄压体积比,进一步提高泄压效果。

2、本内置泄压装置通过设置内气囊呈片状,这样在安装内气囊时可设置片状的内气囊与水流方向平行,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内气囊几乎不会对水的通过流量产生影响,内气囊可采用具有一定刚度和弹性的材料,这样在水流冲击下能保持形状稳定,避免影响流量;设置凸环位于内气囊的侧面中央,这样使片状的内气囊侧面能产生最大的形变空间,提高泄压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内置泄压装置隐去保护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内置泄压装置隐去保护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内置泄压装置装配至管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内置泄压装置装配至管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气囊;11、凸环;12、安装支架;

2、外气囊;21、充气嘴;

3、气管;

4、保护壳;41、定位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内置泄压装置包括内气囊1,还包括外气囊2,外气囊2为橡胶件,外气囊2的底部固连有金属制的气管3,内气囊1与外气囊2通过气管3连通,内气囊1为不锈钢材料件。内气囊1放置于管路内,并在内气囊1里充入一定压力的气体,这样当管路内的水受外界温度影响结冰后由于体积膨胀能够挤压内气囊1来缓解管路内部的空间压力,从而达到防冻裂的效果。通过另外设置为橡胶材质的外气囊2,并在外气囊2上设置气管3与内气囊1相连通,这样将内气囊1置于管路内,外气囊2设于管路外,气管3穿过管路的管壁侧壁且气管3的外周面与管路的壁厚密封闭合,气管3能为外气囊2提供支撑作用,由于外气囊2具有较好的弹性,随着外气囊2和内气囊1温度降低外气囊2会自主收缩从而保证内气囊1内部的压力不会降幅过大,而设置内气囊1为不锈钢材料件,这样在结冰之前具有一定刚度的内气囊1仅会有微量的变形甚至不变形,从而预留足够的变形余量给结冰阶段,提高防冻裂效果。进一步来讲,内气囊1的表面具有若干朝外拱起形成的凸环11,若干凸环11均同心设置。通过在内气囊1的侧面中央设置若干向外拱起且同心布置的凹环,这样多个凹环相互连接成波纹状使内气囊1的侧面具有更大的变形行程,当管路内的水冻结后内气囊1有更大的变形余量,进一步防冻裂效果。内气囊1呈片状,内气囊1包括两个相对扣合的不锈钢薄板,两不锈钢薄板的外缘沿周向密封焊接,凸环11位于薄板中央。通过设置内气囊1呈片状,这样在安装内气囊1时可设置片状的内气囊1侧面与水流方向平行,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内气囊1几乎不会对水的通过流量产生影响,内气囊1具有一定刚度和弹性,这样在水流冲击下能保持形状稳定,避免影响流量;设置凸环11位于内气囊1的侧面中央,这样使片状的内气囊1侧面能产生最大的形变空间,提高泄压效果。内气囊1的侧边边缘固连有用于固定内气囊1位置的安装支架12。安装支架12呈弹片状,内气囊1呈片状使其外侧边缘处受到的压力始终较小而几乎不会发生变形,通过将安装支架12设置于内气囊1的侧边边缘,这样可以始终保持内气囊1的位置稳定,从而保证其效果稳定。弹片状的安装支架12具有弹性可从管路的端口插入并使安装支架12顶撑在管路的内侧壁,这样保证内气囊1位置稳定。气管3的外端与内气囊1相螺接,气管3与内气囊1的接合处位于内气囊1的外侧边缘。通过设置气管3的外端与内气囊1相螺接,这样内气囊1可独立安装至管路或容器内然后与从外插入的气管3组合,装配便捷,此外设置气管3连接于内气囊1的外侧边缘,这样保证气管3不会随片状的内气囊1变形而发生窜动,减小气管3与容器或管路壁厚处密封失效的风险,提高工作稳定性。外气囊上设有用于检测外气囊内部实时压力的气压检测智能模块。气压检测智能模块可为市售的气压传感器和控制器组合件,通过在外气囊上设置气压检测智能模块,这样能够实时检测是否过压,欠压漏气等异常情况,提高使用安全性。

如图1、图3、图4所示,外气囊2的外围罩设有保护壳4,保护壳4可采用不锈钢材质,保护壳4的底部具有定位支架41。外气囊2为软质材料,易被腐蚀且可能造成泄漏,通过在外气囊2的外围罩设保护壳4,这样使外气囊2得到有效的物理保护,此外保护壳4限定了外气囊2的膨胀系数,避免因环境温度过高而导致体积过大或破裂,保护壳4底部设有U形的定位支架41与管路的外周面配合固连。进一步来讲,外气囊2的外侧壁设有充气嘴21,充气嘴21穿出保护壳4。水在密闭空间内结冰产生的作用力是很大的,在此过程中可能挤压内气囊1产生过度的变形,这样当冰融化后可能内气囊1不能完全复位,通过在外气囊2上设置充气嘴21,这样通过从外对外气囊2充入大量气体可提高内气囊1的气压,从而便捷地实现内气囊1复位,而保护壳4在此过程中可保证即使外气囊2内充入一定量的高压气体仍不会爆裂,保证复位效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