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3661发布日期:2019-10-22 21:01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变暖,空气中含量不断升高的二氧化碳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合理排放并有效控制与利用二氧化碳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会消耗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同时,二氧化碳浓度适度地增加可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氧,另外,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气含量相对减少)也会刺激植物细胞呼吸作用增强,将二氧化碳作为植物的气肥,固定在植物细胞里,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新的用途。

但是,传统的智能大棚系统针对二氧化碳气体浓度方面只是检测,没有进行相应的处理与应用,且系统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传统的智能大棚系统针对二氧化碳气体浓度方面只是检测,没有进行相应的处理与应用,且系统不稳定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植物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而加以利用和控制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且系统稳定的基于51单片机的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包括有主控制器、传感器、键盘、液晶显示器、二氧化碳补给设备,所述传感器、所述键盘、所述液晶显示器、所述二氧化碳补给设备均与所述主控制器进行电连接,所述二氧化碳补给设备由继电器模块、气泵、密闭容器构成,所述继电器模块与所述气泵电连接,所述气泵与所述密闭容器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密闭容器放置于大棚外,所述主控制器、所述传感器、所述键盘、所述液晶显示器、所述二氧化碳补给设备均与外部供电设备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控制器型号为STC89C52、所述传感器型号为MA-Z14A、所述液晶显示器型号为LCD1602。

优选地,所述继电器模块最大负载为交流250V/10A,直流30V/10A。

优选地,所述外部供电设备为超级电容,安装在大棚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将产生的电能储存在所述超级电容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植物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而加以利用和控制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且系统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基于51单片机的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的模块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有主控制器、传感器、键盘、液晶显示器、二氧化碳补给设备,所述传感器、所述键盘、所述液晶显示器、所述二氧化碳补给设备均与所述主控制器进行电连接,所述二氧化碳补给设备由继电器模块、气泵、密闭容器构成,所述继电器模块与所述气泵电连接,所述气泵与所述密闭容器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密闭容器放置于大棚外,所述主控制器、所述传感器、所述键盘、所述液晶显示器、所述二氧化碳补给设备均与外部供电设备电连接。

所述主控制器型号为STC89C52、所述传感器型号为MA-Z14A、所述液晶显示器型号为LCD1602。

所述继电器模块最大负载为交流250V/10A,直流30V/10A。

所述外部供电设备为超级电容,安装在大棚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将产生的电能储存在所述超级电容中。

工作原理:当基于51单片机的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开始工作后,传感器对棚内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进行检测,将收集到的气体浓度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通过主控制器的P3.0与P3.1端口将电压信号传入单片机内,利用单片机编程,与用户利用外部键盘输入的浓度预设值进行对比,利用液晶显示屏显示,当检测值大于等于预设值,单片机通过P1.0端口控制继电器模块开关使气泵停止从密闭容器中抽取二氧化碳气体,若检测值小于预设值,则气泵开始从密闭容器中抽取二氧化碳气体,始终将棚内的CO2浓度控制接近在用户所输入的预设值,同时本控制系统利用夜间植物呼吸作用所产生的CO2气体为原料,利用气泵将夜间由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抽取出来,储存至棚外的密闭容器内,提供给白天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CO2,充分利用了大棚内的CO2,既清洁又环保。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