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宽调制波形输出方法、充放电控制器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54474发布日期:2019-11-16 00:32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脉宽调制波形输出方法、充放电控制器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充放电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脉宽调制波形输出方法、充放电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充放电控制器是在发电系统中,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的一种设备。以光伏领域为例,目前常用的mppt(中文全称:最大功率点跟踪,英文全称:maximumpowerpointtracking)控制器采用高效的降压电路结构,基于mppt控制算法设计,相比普通pwm(pulse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充电方式,可提高太阳能系统能量10%-30%的利用率。mppt控制器通常采用同步整流结构,基于单片机输出一组pwm波控制主控管和同步整流管进行降压充电,pwm波的输出方式有分为跟随模式和互补模式,单片机的选取上通过dsp(中文全称:数字信号处理,英文全称:digitalsignalprocessing)芯片的内部寄存器配置很容易完成上述两种模式pwm波形的控制输出,但基于arm(advancedriscmachine,进阶精简指令集机器)的内部寄存器配置只能实现互补模式的pwm波输出,无法直接实现跟随模式的pwm波形输出。

在单片机的选取上,基于dsp芯片开发的mppt控制器通常缺少液晶显示和操作界面,基于arm开发的mppt控制器在算法控制方面有些欠缺,多功能mppt控制器通常采用arm和dsp芯片组合的方式实现,功能齐全,但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宽调制波形输出方法、充放电控制器及存储介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arm芯片无法同时输出跟随模式和互补模式,采用arm和dsp芯片组合的方式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脉宽调制波形输出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充放电控制器,所述充放电控制器包括arm芯片和上拉电阻,所述arm芯片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引脚连接,所述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一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引脚为第一输出端,所述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为第二输出端,包括:在跟随模式时,将所述第一引脚设置为推挽模式,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三引脚设置为开漏模式,并通过所述第一引脚输出第一直流脉冲信号,通过所述第二引脚输出所述第一直流脉冲信号的互补信号,通过所述第三引脚输出第二直流脉冲信号,所述第二直流脉冲信号在所述互补信号跳转为低电平时跳转为高电平,在所述第二直流脉冲信号跳转为高电平的第一预设时长后跳转为低电平,以使所述第二输出端在所述第一直流脉冲信号跳转为低电平后跳转至高电平并保持所述第一预设时长的时间;在互补模式时,将所述第一引脚设置为推挽模式,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三引脚设置为开漏模式,并通过所述第一引脚输出第一直流脉冲信号,通过所述第二引脚输出所述第一直流脉冲信号的互补信号,通过所述第三引脚输出直流恒定信号,以使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与所述第一直流脉冲信号互补的互补输出信号。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对arm芯片的不同引脚配置推挽模式或开漏模式,并控制不同引脚输出不同的波形信号,对充放电控制器进行调控,从而在只使用arm芯片的情况下实现了跟随模式和互补模式的波形输出,降低了硬件成本,并提高了充放电控制器在小功率段的转换效率。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互补信号设置死区时间,所述死区时间用于使所述互补信号在所述第一直流脉冲信号跳转至低电平后的所述死区时间后跳转至高电平,在所述第一直流脉冲信号跳转至高电平前的所述死区时间后跳转至低电平。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死区时间的设置避免h桥或半h桥的上下管因为开关速度问题发生同时导通,提高了脉宽调制波形输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当前采样电流值和断续电流判断切换至所述跟随模式或所述互补模式。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基于当前采样电流值和断续电流在跟随模式和互补模式中进行实时切换,提高了模式切换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了设备充放电效率。

可选地,所述基于当前采样电流值和断续电流值判断切换至所述跟随模式或所述互补模式,包括:在当前模式为跟随模式时,判断所述当前采样电流值是否大于所述断续电流值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和;在所述当前采样电流值大于所述断续电流值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和时,切换至所述互补模式;在所述当前采样电流值小于或等于所述断续电流值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和时,保持所述跟随模式;在当前模式为互补模式时,判断所述当前采样电流值是否小于所述断续电流值与第二预设阈值的和;在所述当前采样电流值小于所述断续电流值与第二预设阈值的和时,切换至所述跟随模式;在所述当前采样电流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断续电流值与第二预设阈值的和时,保持所述互补模式。

可选地,所述充放电控制器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输出波形的第一通道,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引脚输出波形的第二通道,所述在所述当前采样电流值大于所述断续电流值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和时,切换至所述互补模式,包括:基于当前采样电流值与额定电流调节所述第一通道的占空比,所述占空比包含预设个最小单位,占空比为所述预设个最小单位时占空比为100%;将所述第二通道的占空比设置为所述预设个最小单位,以切换至所述互补模式。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当前采样电流值小于所述断续电流值与第二预设阈值的和时,切换至所述跟随模式,包括:基于所述当前采样电流值与额定电流调节所述第一通道的占空比;基于所述当前采样电流值调节所述第二通道的占空比,以使所述第二通道的占空比大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占空比,所述第二通道的占空比超过所述第一通道的占空比的值为第三预设阈值,以切换至所述跟随模式。

可选地,所述基于当前采样电流值与额定电流调节所述第一通道的占空比,包括:在所述当前采样电流值大于所述额定电流时,将所述第一通道的占空比减小一个最小单位;在所述当前采样电流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额定电流时,若当前处于提升、均衡或浮充阶段,基于脉宽调制模式确定所述第一通道的占空比;若当前不处于提升、均衡或浮充阶段,基于最大功率点跟踪模式确定所述第一通道的占空比。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当前采样电流值调节所述第二通道的占空比,包括:在所述第一通道的占空比大于第四预设阈值时,基于第一占空比公式确定所述第二通道的占空比的第一待调节值,将所述第二通道的占空比调节至所述第一待调节值;在所述第一通道的占空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时,基于第二占空比公式确定所述第二通道的占空比的第二待调节值,将所述第二通道的占空比调节至所述第二待调节值;所述第一占空比公式包括:第一待调节值=第二通道的占空比+2×死区时间+100个最小单位;所述第二占空比公式包括:第二待调节值=2×(第二通道的占空比+死区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放电控制器,所述充放电控制器包括arm芯片和上拉电阻,所述arm芯片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引脚连接,所述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一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引脚为第一输出端,所述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为第二输出端;在跟随模式时,所述第一引脚为推挽模式,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三引脚为开漏模式,并通过所述第一引脚输出第一直流脉冲信号,通过所述第二引脚输出所述第一直流脉冲信号的互补信号,通过所述第三引脚输出第二直流脉冲信号,所述第二直流脉冲信号在所述互补信号跳转为低电平时跳转为高电平,在所述第二直流脉冲信号跳转为高电平的第一预设时长后跳转为低电平,以使所述第二输出端在所述第一直流脉冲信号跳转为低电平后跳转至高电平并保持所述第一预设时长的时间;在互补模式时,所述第一引脚为推挽模式,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三引脚为开漏模式,并通过所述第一引脚输出第一直流脉冲信号,通过所述第二引脚输出所述第一直流脉冲信号的互补信号,通过所述第三引脚输出直流恒定信号,以使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与所述第一直流脉冲信号互补的互补输出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取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放电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脉宽调制波形输出方法中跟随模式的切换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跟随模式的引脚的输出波形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跟随模式的输出端的输出波形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脉宽调制波形输出方法中互补模式的切换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互补模式的引脚的输出波形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互补模式的输出端的输出波形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式切换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互补模式切换控制步骤的流程示意;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跟随模式切换控制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通道的占空比调节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通道的占空比调节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经本申请人研究发现,mppt控制器在单片机的选取上,dsp是一种特别适合于进行数字信号处理运算的微处理器,其主要应用是实时快速地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主要是用来计算的,优势是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较高的运行速度。因此,在大多数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算法的太阳能控制器中应用较为广泛。arm具有比较强的事务管理功能,可以用来跑界面以及应用程序等,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控制方面,它的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一般,但是外围接口比较丰富,标准化和通用性做的很好,而且在功耗等方面做得也比较好。因此,基于dsp开发的mppt控制器通常缺少液晶显示和操作界面,基于arm开发的mppt控制器在算法控制方面有些欠缺,多功能mppt控制器通常采用arm和dsp组合的方式实现,功能齐全,但成本较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脉宽调制波形输出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充放电控制器。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放电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充放电控制器包括arm芯片u1和上拉电阻r1,arm芯片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第二引脚分别与上拉电阻r1的第一端以及第三引脚连接,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一外接电源连接,第一引脚为第一输出端,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为第二输出端。

其中,arm芯片u1可以是arm7tdmi、strongarm、arm720t、arm9tdmi、arm922t、arm940t、rm946t、arm966t、arm10tdm1或其他能够进行脉宽调制的芯片。可选地,外接电源的电压可以是+3.3v或对应arm芯片适用的其他高电平电压。

可选地,第一引脚为标号为29、名称为pa8/usart1_ck/tim1_ch1/mco的引脚,第二引脚为标号为26、名称为pb13/spi2_sck/tim1_ch1n的引脚,第三引脚为标号为32、名称为pa11/usart1_cts/tim1_ch4的引脚,上述三个引脚的输出均受定时器1的通道控制,通常由pwm通道1控制第一引脚的输出,由pwm通道4控制第三引脚的输出。

应当理解的是,arm芯片u1中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的输出模式包括推挽模式和开漏模式,从而能够基于下述脉宽调制波形输出方法进行跟随模式或互补模式的输出。其中,推挽模式可完全独立产生高低电平,推挽模式为低阻,这样,才能保证口线上不分走电压或分走极小的电压(可忽略),保证输出与电源相同的高电平;开漏模式就是不输出电压,低电平时接地,高电平时不接地,如果外接上拉电阻,则在输出高电平时电压会拉到上拉电阻的电源电压。

进一步地,第一引脚为第一输出端,输出pwmh信号,上拉电阻r1的第一端为第二输出端,输出pwml信号。

请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脉宽调制波形输出方法中跟随模式的切换流程示意图,其具体步骤可以如下:

步骤s22:将第一引脚设置为推挽模式,第二引脚、第三引脚设置为开漏模式。

步骤s24:通过第一引脚输出第一直流脉冲信号,通过第二引脚输出第一直流脉冲信号的互补信号,通过第三引脚输出第二直流脉冲信号。

第二直流脉冲信号在互补信号跳转为低电平时跳转为高电平,在第二直流脉冲信号跳转为高电平的第一预设时长后跳转为低电平,以使第二输出端在第一直流脉冲信号跳转为低电平后跳转至高电平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长的时间。具体地,请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跟随模式的引脚的输出波形图,其中,δt1和δt2为死区时间,δt3为上述第一预设时长。请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跟随模式的输出端的输出波形图。

可选地,为了避免h桥或半h桥的上下管因为开关速度问题发生同时导通,提高了脉宽调制波形输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互补信号可以设置有死区时间(如图3中的δt1和δt2),使互补信号在第一直流脉冲信号跳转至低电平后的死区时间后跳转至高电平,在第一直流脉冲信号跳转至高电平前的死区时间后跳转至低电平。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死区时间δt1和δt2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其具体数值。

基于上述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的输出信号,充放电控制器控制电池在第一引脚高电平时充电后,跟随该高电平充电时间进行跟随充电,该跟随充电的时间小于高电平充电时间。

请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脉宽调制波形输出方法中互补模式的切换流程示意图,其具体步骤可以如下:

步骤s32:将第一引脚设置为推挽模式,第二引脚、第三引脚设置为开漏模式。

步骤s34:通过第一引脚输出第一直流脉冲信号,通过第二引脚输出第一直流脉冲信号的互补信号,通过第三引脚输出直流恒定信号。

具体地,请参考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互补模式的引脚的输出波形图,其中,δt1和δt2为死区时间。请参考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互补模式的输出端的输出波形图。

基于上述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的输出控制,使第二输出端输出与第一直流脉冲信号互补的互补输出信号,充放电控制器控制电池在互补模式下进行持续充电。

通过上述步骤s22-s24以及步骤s32-s34中,本实施例通过对arm芯片的不同引脚配置推挽模式或开漏模式,并控制不同引脚输出不同的波形信号,对充放电控制器进行调控,从而在只使用arm芯片的情况下实现了跟随模式和互补模式的波形输出,降低了硬件成本,并提高了充放电控制器在小功率段的转换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充放电控制器在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时,当充电时电感电流处于断续模式时,按照互补模式的输出方式控制充电电路,会产生反向电流,甚至控制不当将导致电池反向放电,如果充电时电感电流为断续电流时不进行同步整流,将不会产生反向电流,但此时会存在小功率段转换效率不高的情况,基于上述两点考虑,在当充电时电感电流处于断续模式时,采取跟随模式的同步整流方式,能够提高电感电流断续时(即小功率段)控制器的转换效率;当电感电流处于连续模式时,采取互补模式的同步整流方式,能够保证中高功率段充放电控制器的转换效率。

基于上述原因,为了保证转换效率,提高模式切换的灵活性,从而提高设备充放电效率,本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控制器需要根据断续电流进行灵活的模式切换,其具体步骤可以包括:基于当前采样电流值和断续电流判断切换至跟随模式或互补模式。

请参考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式切换的流程示意图,该模式切换中“基于当前采样电流值和断续电流判断切换至跟随模式或互补模式”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s41:确定当前工作模式为跟随模式或互补模式。

步骤s42:在当前工作模式为跟随模式时,判断当前采样电流值是否大于断续电流值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和。

步骤s43:在当前采样电流值大于断续电流值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和时,切换至互补模式。

步骤s44:在当前采样电流值小于或等于断续电流值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和时,保持跟随模式。

步骤s45:在当前模式为互补模式时,判断当前采样电流值是否小于断续电流值与第二预设阈值的和。

上述当前采样电流值为当前的充电电流的实际值,断续电流可以由当前采样电流和电感值等计算获得,该第一预设阈值与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充放电控制器的具体硬件调节。

步骤s46:在当前采样电流值小于断续电流值与第二预设阈值的和时,切换至跟随模式。

步骤s47:在当前采样电流值大于或等于断续电流值与第二预设阈值的和时,保持互补模式。

进一步地,充放电控制器的pwm的输出实际上为对外输出脉宽可调(占空比调节)的方波信号,信号频率是自动重装寄存器的值决定,占空比是比较寄存器的值决定。具体地,pwm输出的频率是不变的,改变的是自动重装寄存器内的值,该值的改变将导致pwm输出信号占空比的改变。占空比为一个周期内电平时间与周期的比值。同时,在对充放电控制器的pwm输出配置时,使能定时器1及端口时钟,例如第一通道(pwm通道1)对应的引脚为第一引脚pa8/usart1_ck/tim1_ch1/mco、第二引脚pb13/spi2_sck/tim1_ch1n,第二通道(pwm通道4)对应的引脚为第三引脚pa11/usart1_cts/tim1_ch4,请参考图9,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互补模式切换控制步骤的流程示意图。该步骤具体可以如下:

步骤s52:基于当前采样电流值与额定电流调节第一通道的占空比。

上述占空比包含预设个最小单位,占空比为预设个最小单位时占空比为100%。在占空比为100%时,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则为完全互补信号。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占空比100%忽略死区时间的影响。

步骤s54:将第二通道的占空比设置为预设个最小单位,以切换至互补模式。

在第二通道占空比为预设个最小单位即100%时,第三引脚输出信号为直流恒定信号,则在第二引脚输出信号为高电平时使第二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与第一输出端的第一直流脉冲信号互补。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预设个最小单位的数量可以是1200,占空比为100%时等效于占空比为1200,将第二通道的占空比设置为预设个最小单位即将其设置为1200。

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跟随模式切换控制步骤的流程示意图,该步骤具体可以如下:

步骤s62:基于当前采样电流值与额定电流调节第一通道的占空比。

应当理解的是,请参考图11,步骤s62与步骤s52对第一通道的占空比调节步骤可以包括:(1)在当前采样电流值大于额定电流时,将第一通道的占空比减小一个最小单位;(2)在当前采样电流值小于或等于额定电流时,若当前处于提升、均衡或浮充阶段,基于脉宽调制模式确定第一通道的占空比;若当前不处于提升、均衡或浮充阶段,基于最大功率点跟踪模式确定第一通道的占空比。

其中,额定电流为充放电控制器的额定工作电流。提升阶段是对于电压低于充电电压的电瓶、电池开始充电阶段,这时充电电流保持最大,可以充分利用电池板能力最大限度充电;均衡阶段,是指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池的个体差异、温度差异等原因造成电池端电压不平衡,为了避免这种不平衡趋势的恶化,需要提高电池组的充电电压,对电池进行活化充电,以达到均衡电池组中各个电池特性的充电阶段;浮充阶段是电瓶、电池充电接近充满状态,通过涓流充电(小电流充电,每安时几十个毫安),使电瓶、电池最大限度可以充满同时给均衡电路提供能力,调节各个电瓶、电池电压值一致。

最大功率点跟踪模式是利用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从供电组件中提取最大功率给太阳能供电系统中的电池充电。由单片机控制程序追踪最大功率点,方式完全自动,不需要用户干预调整。在组件最大功率点随环境条件而变化时,控制器自动跟踪组件最大功率点,确保从太阳能组件中获取最大的能量。

可选地,基于脉宽调制模式确定第一通道占空比时,基于需要维持的目标电压减小或增大占空比,以使充放电控制器进行恒压输出;基于最大功率点跟踪模式确定第一通道占空比时,扫描确定最大功率点,尝试减小或增大占空比是否会使当前功率靠近最大功率点,从而确定当前功率为最大功率点时的第一通道的占空比。

步骤s64:基于当前采样电流值调节第二通道的占空比,以使第二通道的占空比大于第一通道的占空比,第二通道的占空比超过第一通道的占空比的值为第三预设阈值,以切换至跟随模式。

第二通道的占空比大于第一通道的占空比时,第二引脚输出的第二直流脉冲信号的高电平持续时长会比第一引脚输出的第一直流脉冲信号长,以实现充放电控制器的跟随模式。

其中,第三预设阈值与第一预设时长(图3中的δt3)对应,通过第三预设阈值量的占空比使第二输出端输出信号的高电平比第一输出端的第一直流脉冲信号的高电平持续时间多出第一预设时长。

应当理解的是,请参考图12,上述步骤s54和s64中的“基于当前采样电流值调节第二通道的占空比”,可以包括:在第一通道的占空比大于第四预设阈值时,基于第一占空比公式确定第二通道的占空比的第一待调节值,将第二通道的占空比调节至第一待调节值;在第一通道的占空比小于或等于第四预设阈值时,基于第二占空比公式确定第二通道的占空比的第二待调节值,将第二通道的占空比调节至第二待调节值。

可选地,第一占空比公式包括:第一待调节值=第二通道的占空比+2×死区时间+100个最小单位;第二占空比公式包括:第二待调节值=2×(第二通道的占空比+死区时间)。

可选地,该第四预设阈值可以设置为96(百分比表示为8%)或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为其他数值。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与充放电控制器配合,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处理器(如充放电控制器中的arm芯片u1)读取并运行时,执行脉宽调制波形输出方法中任一步骤。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脉宽调制波形输出方法、充放电控制器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应用于充放电控制器,所述充放电控制器包括arm芯片和上拉电阻,所述arm芯片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引脚连接,所述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一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引脚为第一输出端,所述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为第二输出端,包括:在跟随模式时,将所述第一引脚设置为推挽模式,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三引脚设置为开漏模式,并通过所述第一引脚输出第一直流脉冲信号,通过所述第二引脚输出所述第一直流脉冲信号的互补信号,通过所述第三引脚输出第二直流脉冲信号,所述第二直流脉冲信号在所述互补信号跳转为低电平时跳转为高电平,在所述第二直流脉冲信号跳转为高电平的第一预设时长后跳转为低电平,以使所述第二输出端在所述第一直流脉冲信号跳转为低电平后跳转至高电平并保持所述第一预设时长的时间;在互补模式时,将所述第一引脚设置为推挽模式,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三引脚设置为开漏模式,并通过所述第一引脚输出第一直流脉冲信号,通过所述第二引脚输出所述第一直流脉冲信号的互补信号,通过所述第三引脚输出直流恒定信号,以使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与所述第一直流脉冲信号互补的互补输出信号。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对arm芯片的不同引脚配置推挽模式或开漏模式,并控制不同引脚输出不同的波形信号,对充放电控制器进行调控,从而在只使用arm芯片的情况下实现了跟随模式和互补模式的波形输出,降低了硬件成本,并提高了充放电控制器在小功率段的转换效率。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设备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因此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执行区块数据存储方法中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