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WIFI的插卡取电设备的远程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54209发布日期:2019-11-16 00:29阅读:1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WIFI的插卡取电设备的远程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远程控制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wifi的插卡取电设备的远程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插卡取电开关,又称取电开关、节电开关、节能开关。主要是应用于酒店、宾馆。解决空房状态下,切断房间的电源,从而达到用电安全和节能。

目前,在很多酒店中,客人进入房间后把卡插入插卡取电设备才能打开房间电源,入住体验差。例如:夏天天气炎热,房间闷热,这时客人入住时,打开空调和换气设备,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将房间调整到人体舒适的环境,入住体验差;冬天天气寒冷,房间冰冷,这时客人入住时,打开空调制热,也是需要一段时间房间才能暖和起来,入住体验差;房间空置了一段时间,屋内空气质量很差,这时客人入住时,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wifi的插卡取电设备的远程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具体为:

一种基于wifi的插卡取电设备的远程控制系统,包括感应模块,用于接收指令信号并控制客房中各用电器通断电的启动关闭;

安装于客房墙壁上并与感应模块相适配的信号接收模块,用于向感应模块发送通断电以及启动关闭指令,信号接收模块接收来自于房客的指令信号;

远程服务器,用于建立区域无线连接和远程无线信号连接,通过远程服务器接收来自于移动网络的信号并通过区域无线连接向信号接收模块发送信号;

插卡取电设备,用于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对信号接受模块发送指令;

移动终端,用于辅助插卡取电设备进行配网,其中,移动终端与插卡取电设备之间通过蓝牙无线连接。

所述感应模块与信号接收模块、信号接收模块、远程服务器、插卡取电设备、以及移动终端依次信号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卡取电设备上设置有配网按钮,打开配网按钮,插卡取电设备进入配网模式,与附近的无线网络进行适配。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卡取电设备为一带芯片的卡槽状装置,房卡插入该插卡取电设备中,通过磁感应激活此插卡取电设备。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感应模块线缆连接电磁开关,电磁开关连接安装在客房中的总闸开关和智能集成器,智能集成器信号连接无线控制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智能集成器上设置有反馈模组,反馈模组连接客房中的无线网络并信号连接移动终端。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馈模组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基于wifi的插卡取电设备的远程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房卡安装,将商家所配给的房卡安装在对应的插卡取电设备中;

步骤二,与移动终端建立连接,打开插卡取电设备上的配网按钮,同时通过移动终端上的蓝牙与插卡取电设备进行匹配;

步骤三,连接网络,移动终端通过附近的无线网络或运营商提供的4g网络与客房内的远程服务器建立连接,通过移动终端上的app辅助插卡取电设备向远程服务器发送指令;

步骤四,指令接收与传达,远程服务器接收来自于插卡取电设备发出的指令信号并传递至信号接收模块中;

步骤五,反向传输,智能集成器向各用电器发送启动指令后,通过智能集成器上设置的反馈模组将各用电器的开闭情况以及温度调节情况进行反馈。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具备以下优点:通过移动终端与插卡取电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借助移动终端作为媒介发送指令,并由远程服务器接收来自于异处的信号,实现远程控制客房室内通风、热水器加热、空调制冷制热温度,能够在在客人入住前打开房间电源,配合其它电器设备,提前将房间调整到人体舒适的环境,提升客人的入住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wifi的插卡取电设备的远程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基于wifi的插卡取电设备的远程控制系统中感应模块与用电器的连接框图。

图中:100-感应模块;200-信号接收模块;300-远程服务器;400-插卡取电设备;500-移动终端;101-电磁开关;102-总闸开关;103-智能集成器;104-反馈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另外,本发明中的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wifi的插卡取电设备的远程控制系统,包括感应模块100,用于接收指令信号并控制客房中各用电器通断电的启动关闭功能,利用感应模块自动控制设备的通断电,无需人工操作,提高便捷性;

安装于客房墙壁上并与感应模块100相适配的信号接收模块200,用于向感应模块100发送通断电以及启动关闭指令,信号接收模块200接收来自于房客的指令信号,并通过磁场的方式将指令发送至感应模块100,实现智能控制功能;

远程服务器300,用于建立区域无线连接和远程无线信号连接,通过远程服务器300接收来自于移动网络的信号并通过区域无线连接向信号接收模块200发送信号,实现区域网与移动网的转换连接;

插卡取电设备400,用于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对信号接受模块200发送指令,其中,插卡取电设备400上设置有配网按钮,打开配网按钮后,插卡取电设备400进入配网模式,与附近的无线网络进行适配;

移动终端500,用于辅助插卡取电设备400进行配网,其中,移动终端500与插卡取电设备400之间通过蓝牙无线连接,利用移动终端500上的操作系统无线连接附近的无线网络热点,再由蓝牙连接插卡取电设备400,移动终端500作为中间信号的传递桥梁和介质,实现插电取卡设备400与无线网络的间接连接。

所述感应模块与信号接收模块100、信号接收模块200、远程服务器300、插卡取电设备400、以及移动终端500依次信号连接,其中,移动终端500可以是手机、平板、智能手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

插卡取电设备400为一带芯片的卡槽状装置,插卡取电设备400中安装有房卡,当房客在所述插卡取电设备所属商家的服务台进行登记并缴费后,服务台为房客分发房卡与该插卡取电设备400,在房卡插入该插卡取电设备400中后,通过磁感应激活此插卡取电设备,此时,可利用插装有房卡的插卡取电设备400配合手机等终端远程启动对应该房卡的客房中的热水器与空调,实现淋浴室水温加热、空调制冷、空调通风、空调制热等控制。

实施例2

为了进一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优化,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一种基于wifi的插卡取电设备的远程控制系统,所述感应模块100线缆连接电磁开关101,电磁开关101连接安装在客房中的总闸开关102和智能集成器103,智能集成器103信号连接无线控制器,具体的,无线控制器为空调、热水器等用电器的控制器,当感应模块接收到信号后,向电磁开关发送指令使其动作,打开总闸开关和智能集成器并接通电源。

所述智能集成器103上设置有反馈模组104,反馈模组104连接客房中的无线网络并信号连接移动终端500,反馈模组104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客房环境温度并利用反馈模组104向移动终端500上发送信号,房客可通过移动终端500远程控制客房中的空调温度以及实时环境温度。

实施例3

一种基于wifi的插卡取电设备的远程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房卡安装,将商家所配给的房卡安装在对应的插卡取电设备中,在安装到位后,插卡取电设备发出提示音,如若安装错误或未安装到位,则不会发出提示音,此时需要手动重新安装,具体的提示音可以是语音提示或嘀嗒提示音,本申请中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二,与移动终端建立连接,打开插卡取电设备上的配网按钮,同时通过移动终端上的蓝牙与插卡取电设备进行匹配,使得移动终端与插卡取电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关系;

步骤三,连接网络,移动终端通过附近的无线网络或运营商提供的4g网络与客房内的远程服务器建立连接,借助移动终端作为媒介,间接实现远程服务器与插卡取电设备的远程无线连接,通过移动终端上的app辅助插卡取电设备向远程服务器发送指令;

步骤四,指令接收与传达,远程服务器接收来自于插卡取电设备发出的指令信号并传递至信号接收模块中,信号接收模块再向感应模块发送指令,感应模块向电磁开关和智能集成器发送指令使其动作,打开总闸开关和智能集成器并接通电源;

步骤五,反向传输,智能集成器向各用电器发送启动指令后,通过智能集成器上设置的反馈模组将各用电器的开闭情况以及温度调节情况进行反馈,另外,利用反馈模组上安装的温度传感器采集实时室内温度,并实时发送至移动终端上,方便房客查询当前室内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智能集成器为现有技术的应用,通过移动终端与插卡取电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借助移动终端作为媒介发送指令,并由远程服务器接收来自于异处的信号,实现远程控制客房室内通风、热水器加热、空调制冷制热温度,能够在在客人入住前打开房间电源,配合其它电器设备,提前将房间调整到人体舒适的环境,提升客人的入住体验为本申请的创新点,其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客房不能进行环境温度的预设定,入住体验差的问题。

以上仅就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但凡在本发明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