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固化沥青防水涂料生产用温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6849发布日期:2019-08-03 15:55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固化沥青防水涂料生产用温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非固化沥青防水涂料生产用温控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沥青防水涂料生产工作中温度控制设备效率低下,加热方式简单,这样造成生产效率低下,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如果能够发明一种沥青涂料生产用的温控设备具有高效率的加热方式,控温功能,同时可以充分的利用能源,避免能量的浪费,就能解决问题,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固化沥青防水涂料生产用温控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固化沥青防水涂料生产用温控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非固化沥青防水涂料生产用温控设备,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内腔中设置有控温装置,所述控温装置包括定位柱和散热片,所述定位柱的侧壁上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位于反应釜的内腔中,所述定位柱的上端延伸到反应釜的外部,且所述定位柱的顶部固定在屋顶顶棚上,所述反应釜的外壁上中部位置环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下端的反应釜外部环设有控制环,所述控制环中设置有若干转棍,所述齿轮的一侧连接有动力转杆,所述动力转杆位于控制环的上端,所述散热片的实体中设置有若干散热管腔,散热管腔为连续弯折的管道,所述定位柱的实体中设置有导流管腔,所述定位柱的上端端部位置侧面固定连接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和导流管腔相连通,所述定位柱上背对导流管腔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和导流管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动力转杆上设置有两个控制板,所述动力转杆贯穿控制板中部嵌入的轴承,控制板的下端与控制环的上底面固定连接,两个控制板之间的动力转杆为丝杆结构,丝杆和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环为环状,且控制环的横截面为两个长方形对接成L字形状,在控制环的内壁上设置有两组转棍,一组转棍由若干均匀环设在反应釜周围的转棍组成,所述转棍由转筒中部活动套接轴杆组成,转筒位于控制环的内壁上开设的凹槽中,轴杆端部固定在凹槽内壁上,转筒部分延伸到凹槽外部且转筒与反应釜的外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导流管腔的入水口端与注水管相连通,导流管腔经过定位柱和散热片的连接处延伸到散热片实体中,且导流管腔和散热管腔的一端相连通,排水管的导流管腔相连通,导流管腔的另一端穿过定位柱和散热片的连接处延伸到散热片的实体中,导流管腔的散热管腔的另一端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装置通过散热片和散热管腔的设计,通过液体冲击的方式实现温度的快速传递,这样确保沥青涂料生产时的温度控制高效进行,提高了整个温控设备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通过水流加热的方式实现温度的控制,水流可以进行循环加热,避免沥青生产工作的能量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动力转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散热管腔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釜、2控温装置、3定位柱、4散热片、5齿轮、6控制环、7转棍、8动力转杆、9散热管腔、10导流管腔、11注水管、12排水管、13控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非固化沥青防水涂料生产用温控设备,包括反应釜1,反应釜1的形状如图1所示,反应釜1的下端连接有出料口,入料的方式可以通过反应釜1顶部的开口端进行入料,反应釜1的内腔中设置有控温装置2,控温装置2包括定位柱3和散热片4,定位柱3的侧壁上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散热片4,如图3所示散热片4的形状,这样水流通过散热片4时会反复冲击散热片4的管壁,有利于水流的快速散热,散热片4位于反应釜1的内腔中,定位柱3的上端延伸到反应釜1的外部,且定位柱3的顶部固定在屋顶顶棚上,反应釜1的外壁上中部位置环设有齿轮5,齿轮5下端的反应釜1外部环设有控制环6,控制环6中设置有若干转棍7,齿轮5的一侧连接有动力转杆8,动力转杆8位于控制环6的上端,散热片4的实体中设置有若干散热管腔9,散热管腔9为连续弯折的管道,定位柱3的实体中设置有导流管腔10,定位柱3的上端端部位置侧面固定连接有注水管11,注水管11和导流管腔10相连通,定位柱3上背对导流管腔10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2,排水管12和导流管腔10相连通。

进一步地,动力转杆8上设置有两个控制板13,动力转杆8贯穿控制板13中部嵌入的轴承,控制板13的下端与控制环6的上底面固定连接,两个控制板13之间的动力转杆8为丝杆结构,丝杆和齿轮5啮合连接,动力转杆8的一端延伸到外界,且动力转杆8端部与电机连接,进而电机驱动动力转杆8的转动。

进一步地,控制环6为环状,且控制环6的横截面为两个长方形对接成L字形状,在控制环6的内壁上设置有两组转棍7,一组转棍7由若干均匀环设在反应釜1周围的转棍7组成,转棍7由转筒中部活动套接轴杆组成,转筒位于控制环6的内壁上开设的凹槽中,轴杆端部固定在凹槽内壁上,转筒部分延伸到凹槽外部且转筒与反应釜1的外壁接触,具体位置分布关系如图1所示,这样设计可以将反应釜1直接放在控制环6上,且卡住反应釜1, 转棍7的作用辅助反应釜1的自由转动。

进一步地,导流管腔10的入水口端与注水管11相连通,导流管腔10经过定位柱3和散热片4的连接处延伸到散热片4实体中,且导流管腔10和散热管腔9的一端相连通,排水管12的导流管腔10相连通,导流管腔10的另一端穿过定位柱3和散热片4的连接处延伸到散热片4的实体中,导流管腔10的散热管腔9的另一端相连通,散热片4的倾斜板设计目的是,当反应釜1和散热片4进行相对转动时,会有沥青涂料液体冲击散热片4的板面效果,这样有利于温度快速传递到沥青液体中,具体分布如图3所示,这样水流的流动路程是,水流通过注水管11进入定位柱3中的导流管腔10中,水流通过导流管腔10随后进入散热管腔9中,水流通过散热管腔9进行散热,随后通过导流管腔10再次回到定位柱3中,最终水流经过排水管12排走。

工作原理:工作时通过电机驱动动力转杆8的转动,动力转杆8和控制环6的位置相对固定,控制环6通过支撑腿固定在地面上,这样动力转杆8转动时驱动反应釜1的绕中心轴转动,而控温装置2通过与棚顶的固定,控温装置2的位置不动,这样反应釜1和控温装置2之间的相对转动,使若干散热片4产生风扇旋转搅拌的效果,而通过向控温装置2中注入带有温度的水流,散热片4进行散热,进而控制反应釜1内腔中的沥青涂料温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