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电压驱动调节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7664发布日期:2019-11-01 21:54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源电压驱动调节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电压驱动调节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设备不断被发明出来,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其中低压设备在人们生活中较为常见,比如烤烟宝,内置低压供电电源,由于烤烟宝是长时间循环利用的产品,且在不断地开启中所需的电压必须保证电压高且稳定,然而,烤烟宝实际中往往出现功率不足的问题,导致烤烟宝被认为出现故障,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电压驱动调节电路,具有构思巧妙、人性化设计的特性,能够实时检测低压设备工作时供电电源输出功率信号,对信号调节后转换为低压设备工作时供电电源的补偿信号。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源电压驱动调节电路,包括功率采集电路、调频反馈电路和稳压输出电路,所述功率采集电路运用型号为YK-3D3的功率采集器J1采集低压设备工作时供电电源输出功率信号,所述调频反馈电路分两路接收功率采集电路输出信号,一路运用可变电阻RW1和电容C2、电容C3组成衰减电路对信号衰减,同时运用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电容C4、电容C5组成调频电路对信号调频,二路运用二极管D3、二极管D4组成开关电路限制电位,最后两路信号经运放器AR2对信号加法处理,其中三极管Q3反馈调节运放器AR2输出信号电位,所述稳压输出电路运用三极管Q4和稳压管D5组成稳压电路对信号稳压后输出,也即是为低压设备工作时供电电源输出功率的补偿信号;

所述调频反馈电路包括可变电阻RW1,可变电阻RW1的触点2接电阻R3、电阻R2、电容C2的一端,可变电阻RW1的输出1接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可变电阻RW1的触点3接电容C3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基极、二极管D2的负极以及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2的正极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电阻R3的另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容C5的一端和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容C4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3的基极和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以及运放器AR2的同相输入端,运放器AR2的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4、电阻R5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接运放器AR2的输出端和三极管Q3的发射极。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采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一路运用可变电阻RW1和电容C2、电容C3组成衰减电路对信号衰减,防止信号电位超出调频电路调节范围,同时运用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电容C4、电容C5组成调频电路对信号调频,电容C4为去耦电容,滤除低频信号噪声,电容C5为旁路电容,滤除高频信号噪声,二路运用二极管D3、二极管D4组成开关电路限制电位,滤除信号中的高电平和低电平信号,最后两路信号经运放器AR2对信号加法处理,保证信号的一致性,实现了对信号的校准和调频;

2.运放器AR2同相放大信号,补偿信号的导通损耗,为了进一步检测运放器AR2输出信号,运用三极管Q3反馈调节运放器AR2输出信号电位,当运放器AR2输出信号电位过低时,会导致补偿信号功率不足,因此三极管Q3反馈信号至三极管Q2基极电位处,提高运放器AR2同相输出端信号电位,也即是提高运放器AR2输出信号电位,最后运用三极管Q4和稳压管D5组成稳压电路对信号稳压后输出,进一步提高的信号的稳定性,通过补偿信号的方式,保证低压设备工作时供电电源恒功率输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源电压驱动调节电路的电路模块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源电压驱动调节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附图2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一种电源电压驱动调节电路,包括功率采集电路、调频反馈电路和稳压输出电路,所述功率采集电路运用型号为YK-3D3的功率采集器J1采集低压设备工作时供电电源输出功率信号,所述调频反馈电路分两路接收功率采集电路输出信号,一路运用可变电阻RW1和电容C2、电容C3组成衰减电路对信号衰减,同时运用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电容C4、电容C5组成调频电路对信号调频,二路运用二极管D3、二极管D4组成开关电路限制电位,最后两路信号经运放器AR2对信号加法处理,其中三极管Q3反馈调节运放器AR2输出信号电位,所述稳压输出电路运用三极管Q4和稳压管D5组成稳压电路对信号稳压后输出,也即是为低压设备工作时供电电源输出功率的补偿信号;

所述调频反馈电路分两路接收功率采集电路输出信号,两路信号为同等频率的信号,将信号分为两路可以实现对信号分别调节,能够提高信号的精度,因此一路运用可变电阻RW1和电容C2、电容C3组成衰减电路对信号衰减,防止信号电位超出调频电路调节范围,同时运用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电容C4、电容C5组成调频电路对信号调频,电容C4为去耦电容,滤除低频信号噪声,电容C5为旁路电容,滤除高频信号噪声,三极管Q1、三极管Q2起到放大三极管的作用,二路运用二极管D3、二极管D4组成开关电路限制电位,滤除信号中的高电平和低电平信号,最后两路信号经运放器AR2对信号加法处理,保证信号的一致性,运放器AR2同相放大信号,补偿信号的导通损耗,为了进一步检测运放器AR2输出信号,运用三极管Q3反馈调节运放器AR2输出信号电位,当运放器AR2输出信号电位过低时,会导致补偿信号功率不足,因此三极管Q3反馈信号至三极管Q2基极电位处,提高运放器AR2同相输出端信号电位,也即是提高运放器AR2输出信号电位,实现了对信号的校准和调频,可变电阻RW1的触点2接电阻R3、电阻R2、电容C2的一端,可变电阻RW1的输出1接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可变电阻RW1的触点3接电容C3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基极、二极管D2的负极以及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2的正极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电阻R3的另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容C5的一端和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容C4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3的基极和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以及运放器AR2的同相输入端,运放器AR2的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4、电阻R5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接运放器AR2的输出端和三极管Q3的发射极。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稳压输出电路运用三极管Q4和稳压管D5组成稳压电路对信号稳压后输出,进一步提高了信号的稳定性,也即是为低压设备工作时供电电源输出功率的补偿信号,通过补偿信号的方式,保证低压设备工作时供电电源恒功率输出,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运放器AR2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三极管Q4的基极接电阻R6的另一端和稳压管D5的负极,稳压管D5的正极接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接信号输出端口。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功率采集电路运用型号为YK-3D3的功率采集器J1采集低压设备工作时供电电源输出功率信号,稳压管D1稳压,功率采集器J1的电源端接电阻R1、电容C1的一端和电源+5V,功率采集器J1的接地端接地,功率采集器J1的输出端接电阻R1、电容C1的另一端和稳压管D1的负极以及二极管D2的正极,稳压管D1的正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一种电源电压驱动调节电路,包括功率采集电路、调频反馈电路和稳压输出电路,所述功率采集电路运用型号为YK-3D3的功率采集器J1采集低压设备工作时供电电源输出功率信号,所述调频反馈电路分两路接收功率采集电路输出信号,两路信号为同等频率的信号,分别对信号调节能够提高信号的精度,因此一路运用可变电阻RW1和电容C2、电容C3组成衰减电路对信号衰减,防止信号电位超出调频电路调节范围,同时运用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电容C4、电容C5组成调频电路对信号调频,电容C4为去耦电容,滤除低频信号噪声,电容C5为旁路电容,滤除高频信号噪声,三极管Q1、三极管Q2起到放大三极管的作用,二路运用二极管D3、二极管D4组成开关电路限制电位,滤除信号中的高电平和低电平信号,最后两路信号经运放器AR2对信号加法处理,保证信号的一致性,运放器AR2同相放大信号,补偿信号的导通损耗,为了进一步检测运放器AR2输出信号,运用三极管Q3反馈调节运放器AR2输出信号电位,当运放器AR2输出信号电位过低时,会导致补偿信号功率不足,因此三极管Q3反馈信号至三极管Q2基极电位处,提高运放器AR2同相输出端信号电位,也即是提高运放器AR2输出信号电位,实现了对信号的校准和调频,所述稳压输出电路运用三极管Q4和稳压管D5组成稳压电路对信号稳压后输出,也即是为低压设备工作时供电电源输出功率的补偿信号,通过补偿信号的方式,保证低压设备工作时供电电源恒功率输出。

以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局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及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思路前提下,所作的拓展以及操作方法、数据的替换,都应当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