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控制器测试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9930发布日期:2019-10-19 02:41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冷控制器测试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冷控制器测试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上动力系统、充电系统中使用的控制器,功率密度越来越高,在散热方式上也更多的采用液冷的形式。液冷即是使用冷却液作为热媒将控制器工作过程中的发热带走,以防止控制器内部过热损坏。

在控制器的生产测试过程中,在测试完成后控制器的水道腔体中会存留一些冷却液,在控制器装箱、运输之前需要将这部分冷却液排出,否则在控制器的装箱、运输过程中,存在冷却液溢出,污损包装箱和控制器的风险。一般使用人工倾斜控制器,利用重力将冷却液排除,然后用塞子封堵冷却液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内部水道复杂的控制器,会导致冷却液残留过多;或者在断开冷却液进水口连接后,用高压气枪将冷却液排除,这种方式在断开连接时,也会有部分冷却液流出,污染现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控制器测试辅助系统,用以解决液冷控制器腔体内残留的冷却液在搬运过程中溢出,污损包装箱和控制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冷控制器测试辅助系统,包括:

水泵、气泵、冷却液储存箱、三通阀门和管道;

其中,所述冷却液储存箱、所述水泵和所述三通阀门通过所述管道相连通;

所述气泵和所述三通阀门通过所述管道相连通;

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

其中,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冷却液储存箱的进水口,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三通阀门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气泵的出气口,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三通阀门的第二端;

所述第三管道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水泵的出水口,所述第三管道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三通阀门的第三端。

进一步地,在所述三通阀门的第一端与所述三通阀门的第三端连通时,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三管道、所述水泵和所述冷却液储存箱连通形成冷却液循环的闭合回路。

进一步地,还包括: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水泵、气泵和三通阀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三通阀门为电子阀。

进一步地,所述气泵的出气口高度高于所述闭合回路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三通阀门包括有三种连通状态;

其中,在第一连通状态下,仅所述三通阀门的第一端与第三端相连通;

在第二连通状态下,仅所述三通阀门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连通;

在第三连通状态下,所述三通阀门的任意两端均未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方案,通过在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连接处设置三通阀门和气泵,在控制器测试结束后,控制器内的水道腔体中会存留一些冷却液,仅通过改变三通阀门的连通状态,即可将控制器内存留的冷却液通过气泵输出的高压气体经第一管道排出到冷却液储存箱中。且在排液时无需将控制器从冷却循环的闭合回路中拆除,从而避免了在拆除控制器过程中造成的冷却液溢出,同时通过气泵排出的冷却液会通过第一管道流入冷却液储存箱中,排液过程不会污染测试现场。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冷控制器测试辅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水泵;2-气泵;3-冷却液储存箱;4-三通阀门;5-第一管道;6-第二管道;7-第三管道;8-控制器;9-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液冷控制器腔体内残留的冷却液在搬运过程中溢出,污损包装箱和控制器的问题,提供一种液冷控制器测试辅助系统。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冷控制器测试辅助系统,包括:

水泵1、气泵2、冷却液储存箱3、三通阀门4和管道;

其中,所述冷却液储存箱3、所述水泵1和所述三通阀门4通过所述管道相连通;

所述气泵2和所述三通阀门4通过所述管道相连通;

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控制器8。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控制器8为待测试的控制器,可以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或充电系统中使用的控制器,此类控制器因为功率较高,会产生较多热量,需要采用液冷的方式进行散热。

具体地,所述管道包括:第一管道5、第二管道6和第三管道7。

其中,所述第一管道5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冷却液储存箱3的进水口,所述第一管道5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三通阀门4的第一端,所述控制器8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5上;

所述第二管道6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气泵2的出气口,所述第二管道6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三通阀门4的第二端;

所述第三管道7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水泵1的出水口,所述第三管道7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三通阀门4的第三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所述第一管道5和所述第三管道7连接处设置三通阀门4和气泵2,在控制器8测试结束后,控制器8内的水道腔体中会存留一些冷却液,仅通过改变三通阀门4的连通状态,即可将控制器8内存留的冷却液可以通过气泵2输出的高压气体经第一管道5排出到冷却液储存箱3中。

其中,在所述三通阀门4的第一端与所述三通阀门4的第三端连通时,所述第一管道5、所述第三管道7、所述水泵1和所述冷却液储存箱3连通形成冷却液循环的闭合回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气泵2通过三通阀门4连接在所述闭合回路上,在利用气泵2排出控制器8存留冷却液时,无需将控制器8从冷却循环的闭合回路中拆除,从而避免了在拆除控制器8过程中造成的冷却液溢出,并且,通过气泵2排出的冷却液会通过第一管道5流入冷却液储存箱3中,排液过程不会污染测试现场。

具体地,所述液冷控制器测试辅助系统还包括:

控制模块9,所述控制模块9分别与所述水泵1、气泵2和三通阀门4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虚线指的是电气信号,双实线指的是液体管路或气体管路。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模块9的设置,可以实现控制器测试过程和排液过程的自动化进行,可以使得测试过程更加高效。

具体地,所述三通阀门4为电子阀,可以接收所述控制模块9的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切换连通状态。所述三通阀门4可以通过两个单向阀门替代,其中,第一单向阀门连接第一管道5和第三管道7,第二单向阀门连接第一管道5和第二管道6,具体地,第一单向阀门开启,第二单向阀门关闭时,第一管道5仅和第三管道7导通;第二单向阀门开启,第一单向阀门关闭时,第一管道5仅和第二管道6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第一管道5中的液体经第二管道6流至气泵2处,损坏系统,所述气泵2的出气口高度高于所述闭合回路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测试系统存在三种工作模式,分别为冷却模式、排液模式和空闲模式。

具体地,与三种模式对应地所述三通阀门4包括有三种连通状态;

其中,当控制器测试系统处于冷却模式时,所述三通阀门4为第一连通状态,此时仅所述三通阀门4的第一端与第三端相连通,启动水泵1后,冷却液储存箱3中的冷却液会在第三管道7和第一管道5形成冷却液循环闭合回路,控制器8进行循环冷却,在控制器测试结束后,关闭水泵1。

当控制器测试系统处于排液模式时,所述三通阀门4为第二连通状态,仅所述三通阀门4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连通,启动气泵2后,高压气体经第二管道6进入第一管道5上的控制器8,将控制器8腔体内留存的冷却液排出到冷却液储存箱3中,当观察到无冷却液从控制器8排出时,关闭气泵2。

当控制器测试系统处于空闲模式时,所述三通阀门4为第三连通状态,所述三通阀门4的任意两端均未连通。此时三通阀门4起到隔离作用,使三个管道相互隔绝。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三通阀门4和气泵2,在控制器测试结束后,可以通过高压气体将留存在控制器8内的冷却液彻底排出,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因控制器8内存在残留液体在进行搬运过程中,出现液体溢出,从而污损包装箱和控制器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冷却测试和排液设置在同一系统中,测试完成后,无需断开冷却液循环管路,仅通过切换三通阀门4的连通状态,即可实现对控制器8内残存冷却液的排出,可以实现全自动、无污染的过程控制,且效率高、效果好。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