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温控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09105发布日期:2021-06-18 16:23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温控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控箱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温控箱。



背景技术:

温控箱即可控制温度的箱体,内含温度控制装置。其机箱主体采用优质的铝合金型材,具有结构坚固、外形美观、散热性能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电子、通信、自动化、传感器、智能卡、工业控制、精密机械等行业,是高档仪器仪表的理想箱体。

风机在换气过程中灰尘往往会随空气被吸入,附着在防尘网上,时间一长就容易使温控箱的控温效果降低,且每次清理都需要停机、取下防尘网,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温控箱,旨在改善现有温控箱无法对吸入的灰尘进行处理,时间一长使得温控箱的控温效果降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温控箱,包括温控组件和换气组件。

所述温控组件包括箱体、箱门、冷凝器、电加热丝、温控器和隔热层,所述箱门铰接在所述箱体上,所述冷凝器安装在所述箱体内顶部,所述箱体内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电加热丝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温控器安装在所述箱体侧壁内部,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箱体侧壁内。

所述换气组件包括第一风机、第一防尘网、第二防尘网、驱动件、毛刷和第二风机,所述箱体两侧壁内分别开设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一防尘网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空腔两侧均连通有第一换气孔,所述第二防尘网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二空腔两侧均连通有第二换气孔,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顶部,所述毛刷固定在所述驱动件的活塞杆底端,所述第二空腔底部通过通风管连通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三空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包括箱体本体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固定在所述箱体本体外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支脚和第一防滑套,四个所述支脚分别固定在所述箱体本体外底部四角,所述第一防滑套套设在所述支脚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箱体还包括第一手持件,所述第一手持件固定在所述箱体本体外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手持件包括第一把手和第二防滑套,两个所述第一把手对称固定在所述箱体本体外壁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箱门包括门板、铰接件和第二手持件,所述门板一侧通过所述铰接件与所述箱体本体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手持件固定在所述门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手持件包括第二把手和第三防滑套,所述第二把手固定在所述门板上,所述第三防滑套套设在所述第二把手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箱门还包括玻璃板,所述玻璃板嵌设在所述门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为矿物棉层,所述隔热层厚度为0.8-1.2cm。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毛刷包括毛刷本体和连杆,所述毛刷本体侧部通过所述连杆与所述驱动件的活塞杆底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自动调节温度的温控箱,使用时,温控器通过控制冷凝器或电加热丝工作实现对温控箱内的温度调节,在箱体侧壁内设置隔热层,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降低箱体热传递对温度调节功能的影响,装置工作时,第一风机将箱体内空气由第一空腔抽至外界,新空气从第二空腔经第二防尘网过滤后进入箱体内,第二空腔顶部的驱动件带动毛刷上下移动对第二防尘网进行除尘,清扫下来的灰尘被第二风机通过通风管抽至外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调节温度的温控箱能够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快速清理灰尘,有效避免了灰尘在温控箱内的堆积,保证了温控箱的控温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自动调节温度的温控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温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温控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换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换气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温控组件;110-箱体;111-箱体本体;112-支撑件;1121-支脚;1122-第一防滑套;113-第一手持件;1131-第一把手;1132-第二防滑套;120-箱门;121-门板;122-铰接件;123-第二手持件;1231-第二把手;1232-第三防滑套;130-冷凝器;140-电加热丝;150-温控器;160-隔热层;170-凹槽;200-换气组件;210-第一风机;220-第一防尘网;230-第二防尘网;240-驱动件;250-毛刷;251-毛刷本体;252-连杆;260-第二风机;270-第一空腔;271-第一换气孔;280-第二空腔;281-第二换气孔;282-第三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温控箱,包括温控组件100和换气组件200,温控组件100可自动调节温控箱内的温度,换气组件200能够在换气的同时有效阻碍灰尘进入温控箱。

请参阅图2和图3,温控组件100包括箱体110、箱门120、冷凝器130、电加热丝140、温控器150和隔热层160,箱体110包括箱体本体111和支撑件112,支撑件112固定在箱体本体111外底部,使箱体本体111底部远离放置面的污染,支撑件112包括支脚1121和第一防滑套1122,第一防滑套1122为橡胶套,四个支脚1121分别固定在箱体本体111外底部四角,第一防滑套1122套设在支脚1121上,提高了箱体110的放置稳定性,箱体110还包括第一手持件113,第一手持件113固定在箱体本体111外侧壁,方便转移装置,第一手持件113包括第一把手1131和第二防滑套1132,第二防滑套1132为橡胶套,两个第一把手1131对称固定在箱体本体111外壁两侧,增大了抓握时的摩擦力,箱门120铰接在箱体110上,箱门120包括门板121、铰接件122和第二手持件123,门板121一侧通过铰接件122与箱体本体111一侧转动连接,第二手持件123固定在门板121上,第二手持件123包括第二把手1231和第三防滑套1232,第三防滑套1232为橡胶套,第二把手1231固定在门板121上,第三防滑套1232套设在第二把手1231上,增大了抓握时的摩擦力,箱门120还包括玻璃板,玻璃板嵌设在门板121上,方便观察箱内情况。

冷凝器130安装在箱体110内顶部,箱体110内底部开设有凹槽170,电加热丝140设置在凹槽170内,温控器150安装在箱体110侧壁内部,冷凝器130和电加热丝140均与温控器150电性连接,温控器150通过控制冷凝器130或电加热丝140工作实现对温控箱内的温度调节,隔热层160设置在箱体110侧壁内,起到隔热的作用,降低箱体110热传递对温度调节功能的影响,隔热层160为矿物棉层,隔热层160厚度为0.8-1.2cm。

请参阅图4和图5,换气组件200包括第一风机210、第一防尘网220、第二防尘网230、驱动件240、毛刷250和第二风机260,箱体110两侧壁内分别开设有第一空腔270和第二空腔280,第一风机210和第一防尘网220均设置在第一空腔270内,第一空腔270两侧均连通有第一换气孔271,第二防尘网230设置在第二空腔280内,第二空腔280两侧均连通有第二换气孔281,驱动件240设置在第二空腔280顶部,毛刷250固定在驱动件240的活塞杆底端,毛刷250包括毛刷本体251和连杆252,毛刷本体251侧部通过连杆252与驱动件240的活塞杆底端固定连接,第二空腔280底部通过通风管连通有第三空腔282,第二风机260设置在第三空腔282内,装置工作时,第一风机210将箱体110内空气由第一空腔270抽至外界,新空气从第二空腔280经第二防尘网230过滤后进入箱体110内,第二空腔280顶部的驱动件240通过连杆252带动毛刷本体251上下移动对第二防尘网230进行除尘,清扫下来的灰尘被第二风机260通过通风管抽至外界,有效避免了灰尘在温控箱内的堆积。

具体的,该自动调节温度的温控箱的工作原理:使用时,温控器150通过控制冷凝器130或电加热丝140工作实现对温控箱内的温度调节,装置工作时,第一风机210将箱体110内空气由第一空腔270抽至外界,新空气从第二空腔280经第二防尘网230过滤后进入箱体110内,第二空腔280顶部的驱动件240通过连杆252带动毛刷本体251上下移动对第二防尘网230进行除尘,清扫下来的灰尘被第二风机260通过通风管抽至外界,有效避免了灰尘在温控箱内的堆积,保证了温控箱的控温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冷凝器130、电加热丝140、温控器150、第一风机210、驱动件240和第二风机260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冷凝器130、电加热丝140、温控器150、第一风机210、驱动件240和第二风机260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