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室的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04474发布日期:2021-08-24 16:1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殖室的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温湿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殖室的温湿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自然界中的昆虫有一百多万种,分布广泛,总体生物量巨大,在生态系统或食物链中起着复杂而重要的作用。部分昆虫可为人类制造或提供原材料、食品或药品等,其作用和价值值得我们去开挖。

人类很早就对昆虫进行了利用和研究,特别是近代以来加快了研究和开发的力度。自然界的天然昆虫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昆虫养殖逐渐受到了重视。养殖的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人类提供原材料;(2)食用或药用;(3)提供动物蛋白饲料;(4)培养害虫天敌或生产昆虫病毒,用于防治农林业害虫;(5)用于科学研究;(6)用于服装制造。

现有的昆虫在养殖室进行工厂化养殖,而养殖室内一般设置了送风系统,通过送风系统往养殖室内进行送风,但是对于送风系统输送的气流的温湿度是有严格的要求,需要根据养殖室内昆虫不同生长阶段需求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养殖室的温湿度控制系统的技术方案,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实用性强,通过转轮除湿器可以对进入除湿段的空气进行除湿处理,而温控装置对应安装在表冷段和加热段,可以对进入到表冷段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处理,而对进入到加热段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升温处理,电极加湿器对进入到加湿段的空气进行加湿处理,通过除湿段、表冷段、加热段和加湿段,对输送到养殖室内的空气进行温湿度调节,使得输送到养殖室内的空气的温湿度符合昆虫养殖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达到昆虫养殖的最佳温湿度要求,从而提高昆虫养殖的成活率和品种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养殖室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养殖室设置有送风系统,送风系统内设置有温湿度控制段,温湿度控制段包括除湿段、表冷段、加热段和加湿段,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转轮除湿器、温控装置和电极加湿器,转轮除湿器位于除湿段,温控装置位于表冷段和加热段,电极加湿器位于加湿段。

进一步,转轮除湿器包括除湿机体和安装底座,除湿机体位于安装底座上,除湿机体的前侧面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除湿机体的左侧面上设置有再生风入口和再生风出口,安装底座支撑固定除湿机体,保证除湿机体的结构稳固性和牢固性,降低转轮除湿器工作时的机械振动和机械噪声,通过进风口和出风口实现送风管道与转轮除湿器之间的连接导通,使得空气在转轮除湿器内流通,通过转轮除湿器对进入到除湿机体内的空气进行除湿处理后,再输送到送风管道内继续输送,再生风入口和再生风出口的设计实现再生风的导通,通过再生风可以对除湿机体内部的转轮进行再生处理,保证转轮的除湿效果。

进一步,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再生风入口与再生风出口之间均设置有导向托板,导向托板上设置有两个导向口,导向托板的底部设置有穿槽,安装底座上设置有延伸板,延伸板与穿槽相匹配,导向托板通过穿槽活动卡接在延伸板上,且导向托板通过紧定螺钉与延伸板限位固定,导向托板的设计可以引导管道与进风口、出风口、再生风入口、再生风出口之间的连接,对接入的管道端部进行支撑托举,有效提高管道与接口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和紧密性,防止连接接口处的松动而导致出现渗漏现象,而且导向托板通过穿槽沿着延伸板滑移,从而对导向托板与接口之间的间距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更便于管道与接口之间的连接安装。

进一步,安装底座包括底板和挡架组件,挡架组件位于除湿机体的后侧,挡架组件包括l型挡杆和支撑柱,l型挡杆套设在支撑柱上,l型挡杆的两端与折弯处均设置有支撑柱,l型挡杆的两端底面均设置有支撑螺母,支撑螺母旋接在对应的支撑柱上,l型挡杆的折弯处的顶面设置有限位螺母,限位螺母旋接在对应的支撑柱上,支撑柱的底端固定在底板上,挡架组件的设计可以从后侧限位支撑除湿机体,保证除湿机体在底板上的放置稳固性,采用l型挡杆的巧妙设计可以同时对除湿机体后侧部未设置接口的两侧面进行限位支撑,保证挡架组件与除湿机体的接触面积,并且通过l型挡杆直角的设计有效保证除湿机体在底板上的结构牢固性,l型挡杆的安装个数不定,同时l型挡杆套设在支撑柱上,从而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调整l型挡杆的实际安装个数和安装位置,确保对除湿机体的稳固支撑作用,通过3个支撑柱同时支撑l型挡杆,有效保证l型挡杆的自身结构强度,并且两端的支撑柱上设置支撑螺母,折弯处的支撑柱上设置限位螺母,每个l型挡杆对应两个支撑螺母和一个限位螺母,通过支撑螺母和限位螺母配合夹紧对应l型挡杆,保证l型挡杆在支撑柱上的安装牢固性,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安装调节方便简单。

进一步,位于支撑柱最顶部的l型挡杆的顶面上设置有顶压板,顶压板抵触压紧在除湿机体的顶面上,顶压板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柱之间,在最顶部的l型挡杆上设置顶压板,通过顶压板限位压紧除湿机体的顶部,有效保证除湿机体在安装底座上的放置稳固性,提高结构安全性,降低除湿机体工作时的机械振动和机械噪声,并且顶压板固定在l型挡杆上,可以根据除湿机体的实际高度调整最顶部l型挡杆的实际高度,确保顶压板对除湿机体的限位压紧效果。

进一步,电极加湿器包括排水座、机箱和喷洒管组件,排水座的侧面设置有通槽,排水座的底面上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水口上设置有进水阀,排水口上设置有排水阀,机箱位于排水座上,进水口和排水口均通过排水座与机箱内部相贯通,机箱设置有两个,两个机箱的中部均设置有加固凸环,两个加固凸环之间连接设置有加固杆,两个加固凸环均通过辅助支杆与排水座固定连接,结构设计合理,排水座支撑固定机箱,同时排水座用于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排水座内有贯穿腔实现进水口、排水口与机箱之间的连通,通过进水口可以将水输送到机箱内进行加热蒸发,而排水口可以定期对机箱内部进行清理,通过进水阀控制水进入到机箱内,并且通过调节进水阀的大小可以对水进入到机箱内的流速和流量进行调整,通过两个机箱的设计可以同时进行加热蒸发处理,有效提高电极加湿器的工作效果,并且再其中一个机箱出现问题时,另一个机箱可以继续作用,而且两个机箱的中部均设置了加固凸环,通过加固杆将两个加固凸环之间的连接,使得两个机箱组合安装,有效保证电极加湿器的结构强度,同时加固凸环还通过辅助支杆与排水座之间安装,进一步提高机箱与排水座之间的安装牢固性,使得机箱的结构更加的稳固可靠,提高结构安全性能。

进一步,喷洒管组件包括汇集箱和分配管,汇集箱与送风系统的送风管道的内壁固定连接,汇集箱上设置有汇聚口和分配出口,汇聚口上设置有三通管,三通管通过连通软管与两个机箱的顶部相连通,连通软管上设置有支撑管板,支撑管板与送风管道的外壁固定连接,分配出口上设置有控制阀,分配管与分配出口相连接,分配管的底部设置有喷洒口,汇集箱和分配管均位于送风管道内,汇集箱将两个机箱输送的水蒸气汇聚一起,再通过分配管输送出,最终通过分配管底部的喷洒口喷出到送风管道内与空气接触进行加湿处理,汇聚口配合三通管的设计可以同时接入两根连通软管,两根连通软管对应连接两个机箱,实现水蒸气的输出,同时连通软管上设置了支撑管板,通过支撑管板对两个连通软管分别进行引导限位,更有利于两个连通软管的安装接线,也便于连通软管的整理,避免软管之间的相互缠绕等,汇集箱上的分配出口的设置个数不定,每个分配出口上对应安装了一个分配管,通过多根分配管可以同时喷洒水蒸气,从而对空气进行加湿处理,而且每个分配出口上均设置了控制阀,通过控制阀可以单独控制每个分配管的导通,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分配管的导通个数,从而对电极加湿器的喷洒加湿速率进行调整。

进一步,分配管上设置有调节件,调节件包括调节套和调节电机,调节套与分配管相匹配,调节套套设在分配管上,调节套上设置有调节槽口,调节套与调节电机相连接,调节电机通过安装架与汇集箱固定连接,设计合理,每个分配管上对应设置了一个调节件,调节电机带动调节套沿着对应分配管表面转动,改变调节槽口与喷洒口的重叠面积,从而实现分配管底部的喷洒面积进行调整,进而对分配管的喷洒速率进行调节,适用于不同的加湿需求,多个调节电机均安装在安装架上,通过安装架与汇集箱固定实现调节件的整体安装固定,保证调节件的结构稳固性。

进一步,温控装置包括控制箱,控制箱的前侧顶部设置有进口,控制箱的后侧底部设置有出口,控制箱内设置有换热架,换热架包括换热管和侧箱,换热管均匀分布在侧箱上,侧箱固定安装在控制箱的内侧壁上,侧箱包括引入箱和引出箱,引入箱上设置有引入管,引出箱上设置有引出管,换热管的一端与引入箱内部相连通,换热管的另一端与引出箱内部相连通,结构设计合理,进口的设计可以引导送风管道内的空气通入到控制箱内,经过控制箱内换热架的换热处理,实现制冷或加热处理,而出口将控制箱内的空气继续输送回送风管道内,换热介质通过引入管进入到引入箱内,再从引入箱进入到各个换热管内,通过换热管与空气接触实现热交换,完成制冷或加热过程,再将换热介质从换热管的另一端输送到引出箱再从引出管输出,位于表冷段的温控装置在工作时,输送的换热介质为制冷介质,而位于加热段的温控装置工作时,输送的换热介质为制热介质。

进一步,换热管设置有散热架,散热架包括散热片板和连接板,散热片板上均匀设置有安装卡槽,安装卡槽与换热管相匹配,散热片板通过安装卡槽安装在换热管上,散热片板均匀分布在换热管上,散热片板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板上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与控制箱安装固定,散热架的设计可以提高换热管的换热速率,通过多个散热片板增加换热管表面的热量散发速率,提高空气的制冷或加热速率,并且散热架还可以对换热管起到稳固支撑的作用,换热管的个数设置有多个,同一散热片板上设置有与多个换热管对应的安装卡槽,实现同于散热片板与多个换热管之间的限位安装,再通过多个散热片板之间连接的连接板,配合支撑座将散热架固定安装在控制箱内部,对换热架起到辅助支撑固定作用,有效保证整个换热架的结构牢固性。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实用性强,通过转轮除湿器可以对进入除湿段的空气进行除湿处理,而温控装置对应安装在表冷段和加热段,可以对进入到表冷段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处理,而对进入到加热段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升温处理,电极加湿器对进入到加湿段的空气进行加湿处理,通过除湿段、表冷段、加热段和加湿段,对输送到养殖室内的空气进行温湿度调节,使得输送到养殖室内的空气的温湿度符合昆虫养殖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实现养殖室内不同阶段的环境温湿度控制,达到昆虫养殖的最佳温湿度要求,从而提高昆虫养殖的成活率和品种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转轮除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除湿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安装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管道与转轮除湿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温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换热管与侧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换热架与散热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散热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电极加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两个机箱之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排水座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喷洒口裸露出时的温控装置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轮除湿器;2-电极加湿器;3-温控装置;4-除湿机体;5-安装底座;6-进风口;7-出风口;8-再生风入口;9-再生风出口;10-导向托板;11-导向口;12-延伸板;13-紧定螺钉;14-穿槽;15-底板;16-挡架组件;17-l型挡杆;18-支撑柱;19-支撑螺母;20-限位螺母;21-顶压板;22-控制箱;23-进口;24-出口;25-换热架;26-换热管;27-侧箱;28-引入箱;29-引出箱;30-引入管;31-引出管;32-散热架;33-散热片;34-连接板;35-支撑座;36-安装卡槽;37-排水座;38-机箱;39-喷洒管组件;40-进水口;41-排水口;42-进水阀;43-排水阀;44-加固凸环;45-加固杆;46-辅助支杆;47-汇集箱;48-分配管;49-送风管道;50-汇聚口;51-分配出口;52-三通管;53-连通软管;54-支撑管板;55-控制阀;56-喷洒口;57-调节件;58-调节套;59-调节电机;60-调节槽口;61-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6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养殖室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养殖室设置有送风系统,送风系统内设置有温湿度控制段,温湿度控制段包括除湿段、表冷段、加热段和加湿段,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转轮除湿器1、温控装置3和电极加湿器2,转轮除湿器1位于除湿段,温控装置3位于表冷段和加热段,电极加湿器2位于加湿段。

转轮除湿器1包括除湿机体4和安装底座5,除湿机体4位于安装底座5上,除湿机体4的前侧面上设置有进风口6和出风口7,除湿机体4的左侧面上设置有再生风入口8和再生风出口9,安装底座5支撑固定除湿机体4,保证除湿机体4的结构稳固性和牢固性,降低转轮除湿器1工作时的机械振动和机械噪声,通过进风口6和出风口7实现送风管道49与转轮除湿器1之间的连接导通,使得空气在转轮除湿器1内流通,通过转轮除湿器1对进入到除湿机体4内的空气进行除湿处理后,再输送到送风管道49内继续输送,再生风入口8和再生风出口9的设计实现再生风的导通,通过再生风可以对除湿机体4内部的转轮进行再生处理,保证转轮的除湿效果。

进风口6与出风口7之间、再生风入口8与再生风出口9之间均设置有导向托板10,导向托板10上设置有两个导向口11,导向托板10的底部设置有穿槽14,安装底座5上设置有延伸板12,延伸板12与穿槽14相匹配,导向托板10通过穿槽14活动卡接在延伸板12上,且导向托板10通过紧定螺钉13与延伸板12限位固定,导向托板10的设计可以引导管道与进风口6、出风口7、再生风入口8、再生风出口9之间的连接,对接入的管道端部进行支撑托举,有效提高管道与接口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和紧密性,防止连接接口处的松动而导致出现渗漏现象,而且导向托板10通过穿槽14沿着延伸板12滑移,从而对导向托板10与接口之间的间距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更便于管道与接口之间的连接安装。

安装底座5包括底板15和挡架组件16,挡架组件16位于除湿机体4的后侧,挡架组件16包括l型挡杆17和支撑柱18,l型挡杆17套设在支撑柱18上,l型挡杆17的两端与折弯处均设置有支撑柱18,l型挡杆17的两端底面均设置有支撑螺母19,支撑螺母19旋接在对应的支撑柱18上,l型挡杆17的折弯处的顶面设置有限位螺母20,限位螺母20旋接在对应的支撑柱18上,支撑柱18的底端固定在底板15上,挡架组件16的设计可以从后侧限位支撑除湿机体4,保证除湿机体4在底板15上的放置稳固性,采用l型挡杆17的巧妙设计可以同时对除湿机体4后侧部未设置接口的两侧面进行限位支撑,保证挡架组件16与除湿机体4的接触面积,并且通过l型挡杆17直角的设计有效保证除湿机体4在底板15上的结构牢固性,l型挡杆17的安装个数不定,同时l型挡杆17套设在支撑柱18上,从而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调整l型挡杆17的实际安装个数和安装位置,确保对除湿机体4的稳固支撑作用,通过3个支撑柱18同时支撑l型挡杆17,有效保证l型挡杆17的自身结构强度,并且两端的支撑柱18上设置支撑螺母19,折弯处的支撑柱18上设置限位螺母20,每个l型挡杆17对应两个支撑螺母19和一个限位螺母20,通过支撑螺母19和限位螺母20配合夹紧对应l型挡杆17,保证l型挡杆17在支撑柱18上的安装牢固性,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安装调节方便简单。

位于支撑柱18最顶部的l型挡杆17的顶面上设置有顶压板21,顶压板21抵触压紧在除湿机体4的顶面上,顶压板21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柱18之间,在最顶部的l型挡杆17上设置顶压板21,通过顶压板21限位压紧除湿机体4的顶部,有效保证除湿机体4在安装底座5上的放置稳固性,提高结构安全性,降低除湿机体4工作时的机械振动和机械噪声,并且顶压板21固定在l型挡杆17上,可以根据除湿机体4的实际高度调整最顶部l型挡杆17的实际高度,确保顶压板21对除湿机体4的限位压紧效果。

电极加湿器2包括排水座37、机箱38和喷洒管组件39,排水座37的侧面设置有通槽,通槽可以引导排水管与排水口41、进水管与进水口40之间的连接,对排水管、进水管进行梳理,排水座37的底面上设置有进水口40和排水口41,进水口40上设置有进水阀42,排水口41上设置有排水阀43,机箱38位于排水座37上,进水口40和排水口41均通过排水座37与机箱38内部相贯通,机箱38设置有两个,两个机箱38的中部均设置有加固凸环44,两个加固凸环44之间连接设置有加固杆45,两个加固凸环44均通过辅助支杆46与排水座37固定连接,结构设计合理,排水座37支撑固定机箱38,同时排水座37用于设置进水口40和排水口41,排水座37内有贯穿腔实现进水口40、排水口41与机箱38之间的连通,通过进水口40可以将水输送到机箱38内进行加热蒸发,而排水口41可以定期对机箱38内部进行清理,通过进水阀42控制水进入到机箱38内,并且通过调节进水阀42的大小可以对水进入到机箱38内的流速和流量进行调整,通过两个机箱38的设计可以同时进行加热蒸发处理,有效提高电极加湿器2的工作效果,并且再其中一个机箱38出现问题时,另一个机箱38可以继续作用,而且两个机箱38的中部均设置了加固凸环44,通过加固杆45将两个加固凸环44之间的连接,使得两个机箱38组合安装,有效保证电极加湿器2的结构强度,同时加固凸环44还通过辅助支杆46与排水座37之间安装,进一步提高机箱38与排水座37之间的安装牢固性,使得机箱38的结构更加的稳固可靠,提高结构安全性能。

喷洒管组件39包括汇集箱47和分配管48,汇集箱47与送风系统的送风管道49的内壁固定连接,汇集箱47上设置有汇聚口50和分配出口51,汇聚口50上设置有三通管52,三通管52通过连通软管53与两个机箱38的顶部相连通,连通软管53上设置有支撑管板54,支撑管板54与送风管道49的外壁固定连接,分配出口51上设置有控制阀55,分配管48与分配出口51相连接,分配管48的底部设置有喷洒口56,汇集箱47和分配管48均位于送风管道49内,汇集箱47将两个机箱38输送的水蒸气汇聚一起,再通过分配管48输送出,最终通过分配管48底部的喷洒口56喷出到送风管道49内与空气接触进行加湿处理,汇聚口50配合三通管52的设计可以同时接入两根连通软管53,两根连通软管53对应连接两个机箱38,实现水蒸气的输出,同时连通软管53上设置了支撑管板54,通过支撑管板54对两个连通软管53分别进行引导限位,更有利于两个连通软管53的安装接线,也便于连通软管53的整理,避免软管之间的相互缠绕等,汇集箱47上的分配出口51的设置个数不定,每个分配出口51上对应安装了一个分配管48,通过多根分配管48可以同时喷洒水蒸气,从而对空气进行加湿处理,而且每个分配出口51上均设置了控制阀55,通过控制阀55可以单独控制每个分配管48的导通,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分配管48的导通个数,从而对电极加湿器2的喷洒加湿速率进行调整。

分配管48上设置有调节件57,调节件57包括调节套58和调节电机59,调节套58与分配管48相匹配,调节套58套设在分配管48上,调节套58上设置有调节槽口60,调节套58与调节电机59相连接,调节电机59通过安装架61与汇集箱47固定连接,设计合理,每个分配管48上对应设置了一个调节件57,调节电机59带动调节套58沿着对应分配管48表面转动,改变调节槽口60与喷洒口56的重叠面积,从而实现分配管48底部的喷洒面积进行调整,进而对分配管48的喷洒速率进行调节,适用于不同的加湿需求,多个调节电机59均安装在安装架61上,通过安装架61与汇集箱47固定实现调节件57的整体安装固定,保证调节件57的结构稳固性。

温控装置3包括控制箱22,控制箱22的前侧顶部设置有进口23,控制箱22的后侧底部设置有出口24,控制箱22内设置有换热架25,换热架25包括换热管26和侧箱27,换热管26均匀分布在侧箱27上,侧箱27固定安装在控制箱22的内侧壁上,侧箱27包括引入箱28和引出箱29,引入箱28上设置有引入管30,引出箱29上设置有引出管31,换热管26的一端与引入箱28内部相连通,换热管26的另一端与引出箱29内部相连通,结构设计合理,进口23的设计可以引导送风管道49内的空气通入到控制箱22内,经过控制箱22内换热架25的换热处理,实现制冷或加热处理,而出口24将控制箱22内的空气继续输送回送风管道49内,换热介质通过引入管30进入到引入箱28内,再从引入箱28进入到各个换热管26内,通过换热管26与空气接触实现热交换,完成制冷或加热过程,再将换热介质从换热管26的另一端输送到引出箱29再从引出管31输出,位于表冷段的温控装置3在工作时,输送的换热介质为制冷介质,而位于加热段的温控装置3工作时,输送的换热介质为制热介质。

换热管26设置有散热架32,散热架32包括散热片板33和连接板34,散热片板33上均匀设置有安装卡槽36,安装卡槽36与换热管26相匹配,散热片板33通过安装卡槽36安装在换热管26上,散热片板33均匀分布在换热管26上,散热片板33之间通过连接板34固定连接,连接板34上设置有支撑座35,支撑座35与控制箱22安装固定,散热架32的设计可以提高换热管26的换热速率,通过多个散热片板33增加换热管26表面的热量散发速率,提高空气的制冷或加热速率,并且散热架32还可以对换热管26起到稳固支撑的作用,换热管26的个数设置有多个,同一散热片板33上设置有与多个换热管26对应的安装卡槽36,实现同于散热片板33与多个换热管26之间的限位安装,再通过多个散热片板33之间连接的连接板34,配合支撑座35将散热架32固定安装在控制箱22内部,对换热架25起到辅助支撑固定作用,有效保证整个换热架25的结构牢固性。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