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S架构的水务数字化监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86517发布日期:2022-01-29 10:44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BS架构的水务数字化监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基于bs架构的水务数字化监管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智慧水务数字化监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bs架构的水务数字化监管系统。


背景技术:

2.智慧水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生态社会的必要条件,而且水务智慧化以及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推动相关产业生态的发展,增加经济效益。然而,国内智慧水务相关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大部分智慧化水务体系仍然处于实践和优化的阶段,尚待成熟落地或是缺乏普适性。同时在国家政策驱动下,水务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水务信息化市场不断扩大,水务应用场景日趋复杂化。从水务行业的需求来看,需要智慧化管理手段,从而实现从纠错式管理方式到预防式管理方式的转变。而面对日益复杂的水务应用场景,需要基于水务用户的真实需求以及具体应用场景的特点定制智慧化解决方案。面对水务行业的需求和复杂的水务应用场景,需要研究具有普适性的智慧化水务体系,而建立全面和完善的水务数字化监管系统是实现该智慧水务体系的重要基础。
3.目前城市水务数字化监管系统的建立需要基于多种水信息数据采集,而采集点的建立无法满足每个水务应用场景综合分析的要求,例如污水处理应用场景需要城市主要河流的水质水文信息。其次,目前城市水信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信息(监测点的位置、监测的数据等)是分散单独采集、传输和存储的,缺乏信息共享途径和共同参与智慧化决策的基础,造成信息孤岛现象;城市水信息系统的海量数据版本不一、精度各异、缺乏筛选,造成数据价值被隐匿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不符合智慧水务业务的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实现以上目的,采用一种基于bs架构的水务数字化监管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一种基于bs架构的水务数字化监管系统,包括:
6.业务应用平台,用于获取水务信息后发布信息、实时报警,以及智能管理;
7.立体感知系统,用于感知立体空间中多种类型的内部水信息,以及接收业务应用平台的外部水信息;
8.数据中心,用于对水务数据的存储、管理、预处理、分析和挖掘;
9.所述立体感知系统与数据中心之间设置有用于数据实时交互的数据传输模块;
10.所述数据中心连接于业务应用平台的数据传输端。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立体感知系统包括用于汇总信息的内部信息感知模块,以及用于接收业务应用平台的外部信息感知模块。
12.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对城市水务信息的实时立体监控,省去现场勘察的人力和物力;通过数据可视化平台发布内部信息,同时收集来自政府管理人员的操作记录和物资出入库等外部信息,形成信息的闭环反馈感知,全方位提升城市水务数据的互通。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业务应用平台包括用于提供水务信息展示的信息发布系统、用于在线预警的实时报警系统和用于根据实时数据分析决策并实施调度的智能管控系统。
14.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利用b/s架构的优点,不需要安装客户端,直接将信息发布、报警、管理界面运行在浏览器,实现多用户访问和交互,简化开发流程,提升系统的易用性和共享性。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数据中心采用的是sql server数据库,且所述数据中心包括用于接收数据传输模块传输的水务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的数据存储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16.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对采集的海量数据进行清洗、集成、规约和转换预处理,提高水务大数据质量的一致性、真实性、价值性和可用性;通过对已有数据进行分布式统计分析,挖掘大数据集合中数据关联性,形成水务应用场景的属性规律,有助于发现业务数据中隐含的规律性信息以支持智慧决策。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包括光纤有线通信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线通讯模块采用的通信方式为4g/gprs。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20.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利用水务业务需要设置于工程实施点的实时监控设备及实时传输数据形成的立体感知系统,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在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并通过与业务应用平台进行实时数据交互,进而展示系统性采集的水务数据、经过实时报警系统的预警信号,以及智能管理系统处理后的水务数据整理。构建了实时性、协调性的标准化采集、存储及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了城市水场景的监管、调控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同时也解决了城市水信息系统的海量数据版本不一、精度各异、缺乏筛选,造成数据价值被隐匿的现象。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22.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水务数字化监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业务应用平台和数据中心采用的b/s架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模块的示意图。
25.图中:1、业务应用平台;11、信息发布系统;12、实时报警系统;13、智能管控系统;2、立体感知系统;21、内部信息感知模块;22、外部信息感知模块;3、数据中心;31、数据存储系统;32、数据处理系统;4、数据传输模块;41、光纤有线通信模块;42、无线通讯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b/s体系架构,即浏览器/服务器架构,采用无状态的面向对象的http协议,各组成部分通过网络实现物理连接,客户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与服务器实现连接,从而实现网络环境下对数据库的访问操作。基于b/s架构的水务数据库系统可以根据用户在浏览器端发送的请求进行相关的计算或调用,接着返回由标准的html文本以及客户端脚本组成的web页面,并且实现控制客户端的显示界面以及与数据库交互的功能。
28.请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bs架构的水务数字化监管系统,包括:
29.业务应用平台1,用于获取水务信息后发布信息、实时报警,以及智能管理;
30.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业务应用平台1包括用于提供水务信息展示的信息发布系统11,所述水务信息包含水务全要素地图、天气、水雨情、流量、水质、现场视频等水信息等;用于为用户的日常管理提供在线预警的实时报警系统12和用于根据实时数据分析决策并实施调度的智能管控系统13。如图2所示,在基于b/s架构的基础上,实现水务数据的监测和管理。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与服务器实现连接,从而实现网络环境下对数据库的访问操作,进而进行数据分析决策,管理等操作。
31.立体感知系统2,用于感知立体空间中多种类型的内部水信息,以及接收业务应用平台1的外部水信息;
32.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立体感知系统2包括用于汇总信息的内部信息感知模块21,以及用于接收业务应用平台1的外部信息感知模块22。具体信息内容包括实时监测工程实施点所采集的水位、流量、雨量、水质、视频等监测指标并记录。
3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以具体水务业务工作需求为导向,通过在工程实施地点的河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厂、防洪闸及排涝泵站等关键地址设置多种实时监测设备获取地面信息源数据,通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系统集成技术获取城市地理空间分布相关的数据及其属性,通过接收国家及当地气象部门数据获取天气相关数据,从而实现全方面立体信息的感知。
34.具体的,外部数据采集设备包括采集雨量、水位、水质等的数据采集设备、摄像机、智慧屏、门禁、污水处理厂、气盾泵、闸门等。
35.数据中心3,用于对水务数据的存储、管理、预处理、分析和挖掘;
36.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中心3采用的是sql server数据库,且所述数据中心3包括用于接收数据传输模块4传输的水务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的数据存储系统31和数据处理系统32。
37.数据中心3包括大数据报表、数据仓库平台、大数据平台底座(数据库)、大数据分析服务;现在的业务应用层可以针对特定的水利场景需求进行设计和展示,主要功能可以分为,运营管理(控制系统、运行管理、报警、调度、水质管理)、人员管理(包括人员定位、人员kpi等)、厂区管理(统计分析、报表管理、设备管理、值班管理、手机app等)。
38.具体的,所述数据库种类包含有水务基础数据库、水务业务数据库、水务监测数据库以及水务空间数据库。
39.所述立体感知系统2与数据中心3之间设置有用于数据实时交互的数据传输模块4;
40.所述数据中心3连接于业务应用平台1的数据传输端。
41.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数据传输模块4包括光纤有线通信模块41和无线通讯模块42。且所述无线通讯模块42采用的通信方式为4g/gprs。
42.具体的,通过自主搭建的光纤和租用的网络,利用光纤有线通信模块41和4g/gprs无线通讯模块42的方式实现数据传输。
4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