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电源的两线通讯控制电路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8608发布日期:2021-12-22 19:29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带电源的两线通讯控制电路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有线通讯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带电源的两线通讯控制电路及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当2颗芯片需要交换数据时,通常通过uart,spi,iic等协议实现。uart,spi,iic等通讯方式都要保证两边的芯片皆具备电源;有些应用场景也通过无线2.4g、蓝牙、433等无线通讯协议,但是在一些危险行业(比如炸山,开矿等爆破行业)尽量用有线通讯才能保证安全。因此,发明一种自带电源的两线通讯控制电路成为该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自带电源的两线通讯控制电路及装置。
4.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带电源的两线通讯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子电路、输入电源、发送子电路及接收子电路;所述控制子电路分别与所述发送子电路及所述接收子电路电连接,所述输入电源与所述发送子电路电连接,所述发送子电路与所述接收子电路通讯连接;所述接收子电路包括电源转换模块及信号接收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包括整流桥单元及第一电容;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包括第一电阻;所述整流桥单元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发送子电路的第一信号传输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用作数据接收端;所述整流桥单元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及正向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整流桥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发送子电路的第二信号传输端电连接,所述整流桥单元的第四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5.优选地,所述发送子电路包括第一信号使能控制模块及第二信号使能控制模块;所述第一信号使能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信号使能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使能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信号使能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使能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的高低使能;所述第二信号使能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的高低使能。
6.优选地,所述第一信号使能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场效应管及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及所述控制子电路的使能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及所述第二信号使能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及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及所述控制子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
7.优选地,所述第一信号使能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及第四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子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
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子电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
8.优选地,所述第二信号使能控制模块包括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及第五场效应管;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所述第一信号使能控制模块、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及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及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控制子电路电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
9.优选地,所述第二信号使能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及第八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子电路电连接。
10.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自带电源的两线通讯控制电路。
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带电源的两线通讯控制电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自带电源的两线通讯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子电路、输入电源、发送子电路及接收子电路;所述控制子电路分别与所述发送子电路及所述接收子电路电连接,所述输入电源与所述发送子电路电连接,所述发送子电路与所述接收子电路通讯连接;所述接收子电路包括电源转换模块及信号接收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包括整流桥单元及第一电容;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包括第一电阻;所述整流桥单元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发送子电路的第一信号传输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用作数据接收端;所述整流桥单元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及正向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整流桥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发送子电路的第二信号传输端电连接,所述整流桥单元的第四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有线通讯方式,通过两个信号传输端传输信号及电源,实现了通讯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且接收子电路部分省去了电源,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自带电源的两线通讯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自带电源的两线通讯控制电路的发送子电路的电路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自带电源的两线通讯控制电路的接收子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7.实施例一
18.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如图1及图3所示,包括控制子电路1、输入电源2、发送子电路3及接收子电路4;所述控制子电路1分别与所述发送子电路3及所述接收子电路4电连接,所述输入电源2与所述发送子电路3电连接,所述发送子电路3与所述接收子电路4通讯连接;所述接收子电路4包括电源转换模块及信号接收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包括整流桥单元d1及第一电容c1;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包括第一电阻r8;所述整流桥单元d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r8的第一端及所述发送子电路3的第一信号传输端data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8的第二端用作数据接收端;所述整流桥单元d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及正向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整流桥单元d1的第三端与所述发送子电路3的第二信号传输端xdata电连接,所述整流桥单元d1的第四端及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有线通讯方式,通过两个信号传输端传输信号及电源,实现了通讯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且接收子电路部分省去了电源,成本低廉。
19.优选地,所述发送子电路3包括第一信号使能控制模块31及第二信号使能控制模块32;所述第一信号使能控制模块31及所述第二信号使能控制模块32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2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使能控制模块31与所述第二信号使能控制模块32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使能控制模块3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data的高低使能;所述第二信号使能控制模块32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xdata的高低使能。
20.优选地,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信号使能控制模块31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1及第二场效应管q2;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及所述控制子电路1的使能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2及所述第二信号使能控制模块32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xdata及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及所述控制子电路1电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
21.优选地,所述第一信号使能控制模块31还包括第二电阻r1、第三电阻r2及第四电阻r3;所述第二电阻r1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三电阻r2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子电路1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3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子电路1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电连接。
22.优选地,所述第二信号使能控制模块32包括第三场效应管q3、第四场效应管q4及第五场效应管q5;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2、所述第一信号使能控制模块31、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及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data及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与所述控制子电路1电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源极接地。
23.优选地,所述第二信号使能控制模块32还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及第八电阻r4;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4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子电路1电连接。
24.优选地,在所述发送子电路中,数据发送端tx及电源输入端vbat为同一个电平基准。当tx=1(高电平)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不导通,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导通,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导通,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导通,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不导通,从而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data=1(高电平),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xdata=0(低电平);当所述数据发送端tx=0(低电平)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导通,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不导通,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不导通,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不导通,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导通,从而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data=0(低电平),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xdata=1(高电平)。数据发送端tx及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data的信号相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xdata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data的信号相反,因此两根信号传输导线的信号相反。
25.在所述接收子电路中,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xdata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data的信号相反。当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data=1,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xdata=0时,经过所述整流桥单元d1,所述整流桥单元d1的第2脚为高电平,第4脚为低电平,同时数据接收端rx=1;当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data=0,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xdata=1时,经过所述整流桥单元d1,所述整流桥单元d1的第2脚为高电平,第4脚为低电平,同时数据接收端rx=0。因此所述整流桥单元d1的第2脚为高电平,第4脚为低电平,从而所述整流桥单元d1的2脚及4脚作为所述接收子电路的电源正(+)负(

)端,同时述接收子电路通过数据接收端rx接收数据。
26.实施例二
27.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装置,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自带电源的两线通讯控制电路。
2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自带电源的两线通讯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子电路1、输入电源2、发送子电路3及接收子电路4;所述控制子电路1分别与所述发送子电路3及所述接收子电路4电连接,所述输入电源2与所述发送子电路3电连接,所述发送子电路3与所述接收子电路4通讯连接;所述接收子电路4包括电源转换模块及信号接收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包括整流桥单元d1及第一电容c1;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包括第一电阻r8;所述整流桥单元d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r8的第一端及所述发送子电路3的第一信号传输端data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8的第二端用作数据接收端;所述整流桥单元d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及正向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整流桥单元d1的第三端与所述发送子电路3的第二信号传输端xdata电连接,所述整流桥单元d1的第四端及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有线通讯方式,通过两个信号传输端传输信号及电源,实现了通讯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且接收子电路部分省去了电源,成本低廉。
2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自带电源的两线通讯控制电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
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