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肥料生产智能温控调节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56444发布日期:2022-03-05 10:04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肥料生产智能温控调节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生物肥料生产智能温控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2.微生物肥料又称生物肥料、接种剂或菌肥等,是指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为核心,使农作物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的一类肥料制品。微生物肥料和微肥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活的生命,而后者是矿质元素。微生物资源丰富,种类和功能繁多,可以开发成不同功能、不同用途的肥料。而且微生物菌株可以经过人工选育并不断纯化、复壮以提高其活力,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所需的菌株已成为可能。
3.但是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保证温度可控,以往的微生物肥料生产智能温控调节设备不能实现快速的降温与升温,导致生产周期长。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微生物肥料生产智能温控调节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肥料生产智能温控调节设备,包括生产罐,所述生产罐的外侧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一连接架,所述生产罐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一侧焊接有注入口,所述注入口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封盖,所述封盖的顶部焊接有把手,所述盖板的顶部中心点焊接有入料口,所述盖板的顶部另一侧通过螺纹连接有回流管,所述生产罐的一侧通过螺纹连接有排出管,所述排出管的底部焊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通过螺丝连接有水泵,所述盖板的顶部一侧通过螺丝连接有红外温控器主体。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生产罐的内侧底部通过螺丝连接有温控盘,所述温控盘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旋管,所述温控盘的顶部一侧通过螺纹连接有连通管,所述第一螺旋管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温控顶盘,所述温控顶盘的顶部中心点开设有入料孔,所述入料孔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孔。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入料口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的顶部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焊接有搅拌叶。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出管的一侧焊接有转折管,所述转折管的一端外侧贴合有第二螺旋管,所述转折管的一端贯穿在所述第二螺旋管中,所述第二螺旋管的底端通过螺纹连接有稳定盘,所述稳定盘的底部通过螺丝连接有加热盘主体,所述稳定盘的一侧通过螺纹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水泵的一侧。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出管与所述排水管连接处的一侧焊
接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的内部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顶部中心点焊接有阻挡盘。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泵的一侧通过螺丝连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回流管的一端。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板与所述生产罐的连接处卡接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扣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固定环。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种微生物肥料生产智能温控调节设备,通过设有第一螺旋管,当生产罐在生产过程中温度过高时,第一螺旋管中的冷却液就会及时地将装置内的热量带出去;
14.2、该种微生物肥料生产智能温控调节设备,通过设有第二螺旋管和加热盘主体,当生产罐温度过低时,加热盘主体开始给第二螺旋管中的液体加热,从而通过循环带动生产罐中的温度上升;
15.3、该种微生物肥料生产智能温控调节设备,通过设有转杆和阻挡盘,可以按照温度情况管控排出管中液体的流向,温度过高时流向转折管,温度较高时流向排水管,使控温更加准确,使生产周期变短。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肥料生产智能温控调节设备的整体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肥料生产智能温控调节设备的整体拆分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肥料生产智能温控调节设备的整体拆分示意图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肥料生产智能温控调节设备的整体拆分示意图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1.图中:1、生产罐;101、温控盘;102、第一螺旋管;103、连通管;104、温控顶盘;105、入料孔;106、进水孔;2、连接板;201、第一连接架;3、盖板;301、固定扣;302、固定环;4、注入口;401、封盖;402、把手;5、入料口;501、第二连接架;502、第一电机;503、转轴;504、搅拌叶;6、回流管;7、排出管;701、转折管;702、第二螺旋管;703、稳定盘;704、加热盘主体;705、连接管;8、排水管;801、电机箱;802、第二电机;803、转杆;804、阻挡盘;9、水泵;901、排液管;10、红外温控器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肥料生产智能温控调节设备,包括生产罐1,生产罐1的外侧焊接有连接板2,连接板2的一侧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一连接架201,生产罐1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盖板3,盖板3的顶部一侧焊接有注入口4,注入口4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封盖401,封盖401的顶部焊接有把手402,盖板3的顶部中心点焊接有入
料口5,盖板3的顶部另一侧通过螺纹连接有回流管6,生产罐1的一侧通过螺纹连接有排出管7,排出管7的底部焊接有排水管8,排水管8通过螺丝连接有水泵9,盖板3的顶部一侧通过螺丝连接有红外温控器主体10。
24.其中,生产罐1的内侧底部通过螺丝连接有温控盘101,温控盘101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旋管102,温控盘101的顶部一侧通过螺纹连接有连通管103,第一螺旋管102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温控顶盘104,温控顶盘104的顶部中心点开设有入料孔105,入料孔105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孔106,将控温液从进水孔106注入,液体会顺着第一螺旋管102流至温控盘101中。
25.其中,入料口5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架501,第二连接架501的顶部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一电机502,第一电机50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转轴503,转轴503的外侧焊接有搅拌叶504,第一电机502的工作会带动转轴503旋转,从而使搅拌叶504旋转,加速肥料发酵生产。
26.其中,排出管7的一侧焊接有转折管701,转折管701的一端外侧贴合有第二螺旋管702,转折管701的一端贯穿在第二螺旋管702中,第二螺旋管702的底端通过螺纹连接有稳定盘703,稳定盘703的底部通过螺丝连接有加热盘主体704,稳定盘703的一侧通过螺纹连接有连接管705,连接管705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在水泵9的一侧,当控温液流至转折管701中,若需要降温,控温液会顺着转折管701流至稳定盘703中,该过程中热量会被第二螺旋管702吸收,若是需要升温,加热盘主体704会开始工作,从而将热量传至转折管701中。
27.其中,排出管7与排水管8连接处的一侧焊接有电机箱801,电机箱801的内部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二电机802,第二电机80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转杆803,转杆803的顶部中心点焊接有阻挡盘804,当生产罐1仅仅需要简单的降温,第二电机802会带动转杆803转动,从而带动阻挡盘804转动,进而将转折管701堵住,使控温液流至排水管8中,并在排水管8中简单的将温度散至空气中。
28.其中,水泵9的一侧通过螺丝连接有排液管901,排液管901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在回流管6的一端,保证控温液最后会通过水泵9回到生产罐1中。
29.其中,盖板3与生产罐1的连接处卡接有固定扣301,固定扣301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固定环302,从而使盖板3扣的更紧。
30.工作原理:先将盖板3打开,将生产原料倒至生产罐1中,并盖上盖板3,然后打开封盖401,将控温液从进水孔106注入,液体会顺着第一螺旋管102流至温控盘101中,此时打开第一电机502,第一电机502的工作会带动转轴503旋转,从而使搅拌叶504旋转,加速肥料发酵生产,当控温液流至转折管701中,若需要降温,控温液会顺着转折管701流至稳定盘703中,该过程中热量会被第二螺旋管702吸收,若是需要升温,加热盘主体704会开始工作,从而将热量传至转折管701中,当生产罐1仅仅需要简单的降温,第二电机802会带动转杆803转动,从而带动阻挡盘804转动,进而将转折管701堵住,使控温液流至排水管8中,并在排水管8中简单的将温度散至空气中,做种温控液会通过水泵9以及回流管6回到生产罐1中;该装置解决了以往的微生物肥料生产智能温控调节设备不能实现快速的降温与升温,导致生产周期长的问题。
31.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
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