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背包式全空气换热装置的温度监控模块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310129发布日期:2022-11-23 11:1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背包式全空气换热装置的温度监控模块及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温度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背包式全空气换热装置的温度监控模块及方法。


背景技术:

2.电子器(组)件的散热关系到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热设计是电子设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结构紧凑、安装空间有限的密闭机柜设备来说,液冷散热方式占用空间大,且需要额外的制冷设备,利用空气强制对流进行冷却的背包式全空气换热装置作为一种结构简单、经济型好、可靠性高的散热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3.背包式全空气换热装置在为密闭机柜设备提供制冷的同时,还能够监控供风温度,防止温度过高损坏密闭机柜内部元器件。
4.传统的背包式全空气换热装置,通常是在内循环出风口处设计安装温度传感器,用以监控出风温度,这种温度监控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5.1、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监控需要通过控制板才能实现,而控制板上元器件众多,且需要编制控制软件,加工及调试流程复杂;
6.2、控制板上元器件众多,可靠性较低,只要有一个元器件损坏便可能导致温度监控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不需要复杂元器件便能实现温度监控用于背包式全空气换热装置的温度监控模块及方法。
8.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用于背包式全空气换热装置的温度监控模块,包括48v转5v直流电源、第一温控器、第二温控器、第三温控器、第四温控器、第五温控器、第六温控器和信号输出电连接器;
9.所述48v转5v直流电源的输入端口与全空气换热装置的直流48v电源的输出端口电连接,所述48v转5v直流电源的6个输出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温控器、第二温控器、第三温控器、第四温控器、第五温控器、第六温控器的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一温控器、第二温控器、第三温控器、第四温控器、第五温控器、第六温控器的输出端口分别与信号输出电连接器的6个芯脚电连接,形成6条输出电路。
10.进一步地,所述48v转5v直流电源用于将全空气换热装置的直流48v高电平转换为直流5v高电平,作为第一温控器、第二温控器、第三温控器、第四温控器、第五温控器、第六温控器的输入电源。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温控器、第二温控器、第三温控器、第四温控器、第五温控器、第六温控器为常开型热敏器件,安装在全空气换热装置的内循环出风口处。
12.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出电连接器用于通过其内部芯脚,将直流5v高电平输出。
13.一种用于背包式全空气换热装置的温度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步骤1、设定第一温控器、第二温控器、第三温控器、第四温控器、第五温控器、第六温控器的闭合温度为t1℃,t2℃,t3℃,t4℃,t5℃,t6℃,且t1<t2<t3<t4<t5<t6;
15.步骤2、当内循环出风温度低于t1℃时,第一温控器、第二温控器、第三温控器、第四温控器、第五温控器、第六温控器的常开触点均未闭合,信号输出电连接器无5v高电平输出;
16.步骤3、当内循环出风温度在t1~t2℃之间时,第一温控器的常开触点闭合,第二温控器、第三温控器、第四温控器、第五温控器、第六温控器的常开触点未闭合,信号输出电连接器的芯脚1输出5v高电平;
17.步骤4、当内循环出风温度在t2~t3℃之间时,第一温控器、第二温控器的常开触点闭合,第三温控器、第四温控器、第五温控器、第六温控器的常开触点未闭合,信号输出电连接器的芯脚1、芯脚2输出5v高电平;
18.步骤5、当内循环出风温度在t3~t4℃之间时,第一温控器、第二温控器、第三温控器的常开触点闭合,第四温控器、第五温控器、第六温控器的常开触点未闭合,信号输出电连接器的芯脚1、芯脚2、芯脚3输出5v高电平;
19.步骤6、当内循环出风温度在t4~t5℃之间时,第一温控器、第二温控器、第三温控器、第四温控器的常开触点闭合,第五温控器、第六温控器的常开触点未闭合,信号输出电连接器(8)的芯脚1、芯脚2、芯脚3、芯脚4输出5v高电平;
20.步骤7、当内循环出风温度在t5~t6℃之间时,第一温控器、第二温控器、第三温控器、第四温控器、第五温控器的常开触点闭合,第六温控器的常开触点未闭合,信号输出电连接器的芯脚1、芯脚2、芯脚3、芯脚4、芯脚5输出5v高电平;
21.步骤8、当内循环出风温度高于t6℃时,第一温控器、第二温控器、第三温控器、第四温控器、第五温控器、第六温控器的常开触点闭合,信号输出电连接器的芯脚1、芯脚2、芯脚3、芯脚4、芯脚5、芯脚6输出5v高电平。
2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1)6个输出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第六温控器的输入端口电连接,第一~第六温控器的输出端口分别与信号输出电连接器的6个芯脚电连接,形成6条输出电路,结构简单,组成件多为结构件,不易损坏,可靠性高,加工及调试工作流程快捷高效;(2)先设定第一~第六温控器的闭合温度,然后根据内循环出风温度控制第一~第六温控器的常开触点的开合,并控制信号输出电连接器相应的芯脚输出5v高电平,实现了背包式全空气换热装置的温度监控。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背包式全空气换热装置的温度监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中背包式全空气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中背包式全空气换热装置与密闭机柜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6.其中:1-48v转5v直流电源,2-第一温控器,3-第二温控器,4-第三温控器,5-第四温控器,6-第五温控器,7-第六温控器,8-信号输出电连接器,9-直流48v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8.结合图1、图2,本发明一种用于背包式全空气换热装置的温度监控模块,包括48v转5v直流电源1、第一温控器2、第二温控器3、第三温控器4、第四温控器5、第五温控器6、第六温控器7和信号输出电连接器8;
29.所述48v转5v直流电源1的输入端口与全空气换热装置的直流48v电源9的输出端口电连接,所述48v转5v直流电源1的6个输出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温控器2、第二温控器3、第三温控器4、第四温控器5、第五温控器6、第六温控器7的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一温控器2、第二温控器3、第三温控器4、第四温控器5、第五温控器6、第六温控器7的输出端口分别与信号输出电连接器8的6个芯脚电连接,形成6条输出电路。
30.进一步地,所述48v转5v直流电源1用于将全空气换热装置的直流48v高电平转换为直流5v高电平,作为第一温控器2、第二温控器3、第三温控器4、第四温控器5、第五温控器6、第六温控器7的输入电源。
3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温控器2、第二温控器3、第三温控器4、第四温控器5、第五温控器6、第六温控器7为常开型热敏器件,安装在全空气换热装置的内循环出风口处。
32.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出电连接器8用于通过其内部芯脚,将直流5v高电平输出。
33.一种用于背包式全空气换热装置的温度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4.步骤1、设定第一温控器2、第二温控器3、第三温控器4、第四温控器5、第五温控器6、第六温控器7的闭合温度为t1℃,t2℃,t3℃,t4℃,t5℃,t6℃,且t1<t2<t3<t4<t5<t6;
35.步骤2、当内循环出风温度低于t1℃时,第一温控器2、第二温控器3、第三温控器4、第四温控器5、第五温控器6、第六温控器7的常开触点均未闭合,信号输出电连接器8无5v高电平输出;
36.步骤3、当内循环出风温度在t1~t2℃之间时,第一温控器2的常开触点闭合,第二温控器3、第三温控器4、第四温控器5、第五温控器6、第六温控器7的常开触点未闭合,信号输出电连接器8的芯脚1输出5v高电平;
37.步骤4、当内循环出风温度在t2~t3℃之间时,第一温控器2、第二温控器3的常开触点闭合,第三温控器4、第四温控器5、第五温控器6、第六温控器7的常开触点未闭合,信号输出电连接器8的芯脚1、芯脚2输出5v高电平;
38.步骤5、当内循环出风温度在t3~t4℃之间时,第一温控器2、第二温控器3、第三温控器4的常开触点闭合,第四温控器5、第五温控器6、第六温控器7的常开触点未闭合,信号输出电连接器8的芯脚1、芯脚2、芯脚3输出5v高电平;
39.步骤6、当内循环出风温度在t4~t5℃之间时,第一温控器2、第二温控器3、第三温控器4、第四温控器5的常开触点闭合,第五温控器6、第六温控器7的常开触点未闭合,信号输出电连接器8的芯脚1、芯脚2、芯脚3、芯脚4输出5v高电平;
40.步骤7、当内循环出风温度在t5~t6℃之间时,第一温控器2、第二温控器3、第三温控器4、第四温控器5、第五温控器6的常开触点闭合,第六温控器7的常开触点未闭合,信号输出电连接器8的芯脚1、芯脚2、芯脚3、芯脚4、芯脚5输出5v高电平;
41.步骤8、当内循环出风温度高于t6℃时,第一温控器2、第二温控器3、第三温控器4、
第四温控器5、第五温控器6、第六温控器7的常开触点闭合,信号输出电连接器8的芯脚1、芯脚2、芯脚3、芯脚4、芯脚5、芯脚6输出5v高电平。
42.如图3所示,背包式全空气换热装置,代替密闭机柜背板,安装于密闭机柜背部,实现密闭机柜的密封、冷却和温度监控功能。
43.作为一种具体示例,第一温控器2、第二温控器3、第三温控器4、第四温控器5、第五温控器6、第六温控器7的闭合温度可以设置为:t1=20℃,t2=30℃,t3=40℃,t4=50℃,t5=55℃,t6=60℃。
44.以上所述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