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加气加氢合建站智能管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27838发布日期:2022-12-21 00:16阅读:68来源:国知局
加油加气加氢合建站智能管控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加注站管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油加气加氢合建站智能管控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追求,加氢站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加注站而得到迅速发展。但是目前现有氢能源汽车运行数量较少,不足以维持加氢站的日常运营,所以出于成本考虑加油加气加氢合建站得以广泛建设,而目前市面上的加油、加气、加氢的管控系统都是相互独立的。
3.发明人知晓的一种智能加氢系统及方法(中国专利文献cn498635a)及一种智慧加油站综合管理系统(中国专利文献cn233027a)公开了仅适用于加油站或加氢站的管理系统,多个系统之间相互独立运行,互不兼容。
4.但本技术发明人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仅适用于某单一燃料的管理系统若运用于多种燃料合建站,则在运营管理和操作上造成诸多不便,且浪费运营成本及人力成本。
5.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用于加深对本公开的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多个单一燃料管理系统应用在多燃料合建站造成运营成本及人力成本的大大浪费,且造成在运营管理和操作上的诸多不便。
7.鉴于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加油加气加氢合建站智能管控设备,实现在一个管控系统上管控整站多种燃料站的运营。
8.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加油加气加氢合建站智能管控设备,包括运行有加油加气加氢合建站plc智能管控软件的服务器和电连接其的上位机显示装置,所述服务器电连接有卸气控制装置、压缩控制装置、储存控制装置、加注控制装置和紧急切断装置;所述卸气控制装置包括流量计,所述压缩控制装置包括现场仪表和气体压缩机,所述现场仪表具体包括压力仪表、温度仪表、流量仪表。所述储存控制装置包括冷水机组和储气容器,所述储气容器电连接有压力变送器和温度变送器,所述加注控制装置包括顺序控制阀组和液位探测器,所述液位探测器电连接有加油机潜油泵。
9.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量计具体为质量流量计。
10.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压缩机具体为隔膜压缩机,所述隔膜压缩机配置有鼓泡卸载装置。
11.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顺序控制阀组具体为气动阀。
12.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紧急切断模块具体为esd紧急切断装置,所述esd紧急切断装置具体包括安全继电器、浪涌保护器、分励脱扣器、急停按钮。
13.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急停按钮采用双常闭触点,触点分别连接至plc的数字量输入接口上,且每个急停按钮均单独连接至plc上。
14.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位机显示装置还电连接有可燃气体报警控制模块、火灾报警控制模块和视频监控控制模块。
15.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燃气体报警控制模块具体包括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和可燃气体探测器,所述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的低报、高报(双常闭触点)信号通过开关量连接至服务器,泄漏浓度值通过rs485通讯接口modbus rtu协议上传至服务器。
16.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火灾报警控制模块具体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焰探测器、感烟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所述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火灾信号(双常闭触点)通过开关量连接至服务器,火灾信息通过rs485通讯接口modbus rtu协议上传至服务器。
17.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任一技术效果或优点:
18.1. 由于有机集成了多种硬件设备,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一燃料相互独立的管控系统不便于运营管理和操作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在一个管控系统上管控整站多种燃料的运营。
19.2. 通过采集现场仪表的信号,实现全线气体泄漏自检和预警功能,自动控制气体压缩机的启停,气动阀门的开关,实现高压、中压和低压储气容器的顺序储气及加注设备的顺序取气。
20.3. 采用质量流量计,具有卸车计量功能。
21.4.压缩机配置鼓泡卸载装置,适应冷态开车。
22.5.储存控制装置与冷水机组控制装置联动,保证天然气和氢气的预冷温度,确保安全。
23.6.顺序控制阀组采用气动阀自动控制高压、中压和低压的顺序充装。
24.7.储气容器处安装压力变送器和温度变送器,实时计算储气质量;对储气容器压力的波动次数进行实时监测,折算为具体充装次数并自动记录及预警。
25.8.具有完善的保护机制,与esd紧急切断装置安全联锁,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将设备停止在安全可控的状态;具有整站设备能耗功能,进行运营分析及优化运营方案。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加油加气加氢合建站智能管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服务器的电控连接示意图。
28.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上位机显示装置的电控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竖直”、“水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
的限制。本技术所涉及“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涉及“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30.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或依赖的程序均为本技术领域的常规程序或简单程序,本领域技术人员均能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做出常规选择或者适应性调整。
31.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单元模块(零部件、结构、机构)或传感器等器件,如无特别说明,则均为常规市售产品。
32.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加油加气加氢合建站智能管控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加油、加气、加氢相互独立的管控系统不便于运营管理和操作的技术问题。
33.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串扰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34.本实用新型包括运行有加油加气加氢合建站plc智能管控软件的服务器和电连接其的上位机显示装置。所述加油加气加氢合建站plc智能管控软件为简单程序,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基于对应的场景进行常规的、适应性调整即可得到。所述服务器电连接有卸气控制装置、压缩控制装置、储存控制装置、加注控制装置和紧急切断装置。本实用新型有机集成了加油、加气、加氢合建站各管控系统,功能强大、方便运营管理。
35.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36.实施例一
37.本例公开一种加油加气加氢合建站智能管控设备,参见图1,包括:站控服务器和上位机显示装置。控制天然气及氢气的卸气、压缩、储存和加注,以及汽油和柴油的储存和加注。工作原理如下:
38.参见图2,所述站控服务器包括卸气控制装置、压缩控制装置、储存控制装置、加注控制装置和esd紧急切断装置;所述卸气控制装置包括质量流量计,具有卸车计量功能,所述压缩控制装置包括现场仪表和隔膜压缩机,通过采集现场仪表的信号,自动控制隔膜压缩机的启停,气动阀门的打开或关闭,实现高压、中压和低压储气容器的顺序储气及加注设备的顺序取气;隔膜压缩机采用软启动的方式,降低启动冲击,延长其使用寿命。所述隔膜压缩机配置有鼓泡卸载装置,适应冷态开车;针对隔膜压缩机设置大循环控制模式应对加氢及加气高峰,保证加氢加气效率的同时,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所述现场仪表具体包括压力仪表、温度仪表、流量仪表。所述储存控制装置包括冷水机组和储气容器,与冷水机组联动,保证天然气和氢气的预冷温度,确保安全;所述储气容器连接有压力变送器和温度变送器,实时计算储气质量;实现全线气体泄漏自检和预警功能;所述加注控制装置包括气动阀和液位探测器。气动阀自动控制高压、中压和低压的顺序充装。所述液位探测器连接有加油机潜油泵,对储气容器压力的波动次数进行实时监测,折算为具体充装次数并自动记录及预警,控制加油机潜油泵的启停,具有油罐液位监控功能,双层油罐和双层管道渗漏监测功能、三次油气回收设备启停。所述esd紧急切断装置具体包括安全继电器、浪涌保护器、分励脱扣器、急停按钮。所述急停按钮采用双常闭触点,触点分别连接至plc的数字量输入接口上,且每个急停按钮均单独连接至plc上。具有完善的保护机制,与esd紧急切断装置安全联锁,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将设备停止在安全可控的状态;具有整站设备能耗功能,进行运营分析及优化运营方案,实现加油加气加氢站异常情况下的紧急切断功能。
39.参见图3,所述上位机组态上位机显示装置电连接有可燃气体报警控制模块和火
灾报警控制模块。可燃气体报警控制模块具体包括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和可燃气体探测器。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的低报、高报(双常闭触点)信号通过开关量连接至服务器,泄漏浓度值通过rs485通讯接口modbus rtu协议上传至服务器。所述火灾报警控制模块具体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焰探测器、感烟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所述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火灾信号(双常闭触点)通过开关量连接至服务器,火灾信息通过rs485通讯接口modbus rtu协议上传至服务器。
40.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41.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