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掺稀量智能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71187发布日期:2024-03-12 21:00阅读:28来源:国知局
油田掺稀量智能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电数字数据处理的,尤其是涉及一种油田掺稀量智能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1、油田掺稀是油田开采过程中向地层补充能量、提高流动性、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稠油的黏度很高,所以在流动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阻力,不易从油井中抽出,通过高压将稀油注入井下,能够达到稀释稠油的目的,保证抽油效果。

2、目前,部分油田使用高压流量自控仪来进行掺稀量的调控,该装置为流量测量和控制一体化设计,从结构分为流量计、流量调节机构和控制器(流量控制及数据通讯)三部分,由控制器采集流量计的各种信号,与预先设定的量值进行分析和比较,如果从流量计采集的各种信号,偏离预先设定的量值,控制器将发出正确的调整指令给执行机构(流量调节机构),由执行机构调整阀门的开启度,使得高压流量自控仪达到预先设定的量值,实现闭环的自动调节流量控制。

3、油田的生产环境会对掺稀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高压流量自控仪设定的量值需要人工调整,所以当生产环境出现变化时,需要人工根据经验对掺稀量阈值进行调整,导致掺稀量不准确,出现过大或过小的情况,从而对石油的采收率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对掺稀量阈值调整的准确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油田掺稀量智能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油田掺稀量智能控制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油田掺稀量智能控制方法,包括:

4、当到达当前预设周期时,获取当前影响因素集合;

5、查询影响因素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当前影响因素集合相匹配的历史影响因素集合;

6、若存在与所述当前影响因素集合相匹配的历史影响因素集合,则提取所述历史影响因素集合对应的历史掺稀量阈值范围;

7、判断所述历史掺稀量阈值范围是否与当前掺稀量阈值范围相同;

8、若与所述当前掺稀量阈值范围不相同,则将所述当前掺稀量阈值范围更新为所述历史掺稀量阈值范围;

9、判断当前掺稀量是否处于所述当前掺稀量阈值范围;

10、若未处于所述当前掺稀量阈值范围,则调整稀油管道阀门的开度。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到达当前预设周期时,获取当前影响因素集合,并查找影响因素库中与当前影响因素集合相匹配的历史影响因素集合,从而找到与当前影响因素集合最为接近的历史影响因素集合,通过历史影响因素集合确定当前场景的当前掺稀量阈值范围,从而提高对掺稀量阈值调整的准确性,进而确保掺稀效果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提高采油效率。

12、可选的,所述当前影响因素集合包括当前井下参数、当前设备状况参数以及当前原油物理性质参数,所述查询影响因素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当前影响因素集合相匹配的历史影响因素集合,包括:

13、基于所述当前井下参数、当前设备状况参数以及当前原油物理性质参数计算所述当前影响因素集合的当前哈希值;

14、查找所述影响因素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当前哈希值相匹配的历史哈希值;

15、若存在与所述当前哈希值相匹配的历史哈希值,则将与所述当前哈希值相匹配的历史哈希值对应的历史影响因素集合作为与所述当前影响因素集合相匹配的历史影响因素集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哈希值进行匹配,可以快速地找到与当前影响因素集合相匹配的历史影响因素集合,提高了查询速度和效率,同时,哈希值是一种加密算法,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17、可选的,若不存在与所述当前哈希值相匹配的历史哈希值,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18、计算所述影响因素库中每个历史影响因素集合的匹配值;

19、计算所述当前影响因素集合的标准值;

20、计算所述匹配值与所述标准值之间的匹配差值;

21、判断是否存在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匹配差值;

22、若是,则将匹配差值最小的历史影响因素集合作为与所述当前影响因素集合相匹配的历史影响因素集合。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计算每个历史影响因素集合的匹配值和当前影响因素集合的标准值,以及匹配值和标准值的匹配差值,可以更准确地找到与当前影响因素集合相似的历史影响因素集合,通过选取匹配差值最小的历史影响因素集合,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当前情况,从而提高掺稀量的准确性。

24、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25、当到达当前预设周期时,获取当前预设周期的井下参数、当前预设周期的设备状况参数以及当前预设周期的原油物理性质参数;其中,下一预设周期与所述当前预设周期的时长相同;

26、基于所述当前预设周期的井下参数、当前预设周期的设备状况参数以及当前预设周期的原油物理性质参数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下一预设周期进行调整;

27、若需要对所述下一预设周期进行调整,则基于所述当前预设周期的井下参数、当前预设周期的设备状况参数以及当前预设周期的原油物理性质参数计算调整因子;

28、基于所述调整因子对所述下一预设周期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周期作为下一预设周期;

29、若不需要对所述下一预设周期进行调整,将所述当前预设周期作为下一预设周期。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考虑井下参数、设备状况参数和原油物理性质参数等对预设周期的影响,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是否需要对下一预设周期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掺稀量的控制精度和适应性,避免了因固定预设周期而导致的误差和不适配问题,可以更加精细地控制掺稀量,进而提高采收率和生产效益。

31、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当前预设周期的井下参数、当前预设周期的设备状况参数以及当前预设周期的原油物理性质参数计算调整因子,包括:

32、基于所述当前预设周期的井下参数预测下一预设周期的井下参数;

33、计算所述下一预设周期的井下参数与当前预设周期的井下参数的第一差值;

34、基于所述第一差值确定第一调整系数;

35、基于所述当前预设周期的设备状况参数预测下一预设周期的设备状况参数;

36、计算所述下一预设周期的设备状况参数与标准设备状态参数的第二差值;

37、基于所述第二差值确定第二调整系数;

38、基于所述当前预设周期的原油物理性质参数预测下一预设周期的原油物理性质参数;

39、计算所述当前预设周期的原油物理性质参数与下一预设周期的原油物理性质参数的第三差值;

40、基于所述第三差值确定第三调整系数;

41、基于所述第一调整系数、第二调整系数、第三调整系数以及每个调整系数对应的权重值计算所述调整因子。

4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综合考虑井下参数、设备状况参数和原油物理性质参数计算调整因子,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实际情况,提高调整因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预测下一预设周期的井下参数、设备状况参数和原油物理性质参数,可以提前做出调整,提高调整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并且通过为每个调整系数设定不同的权重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使调整因子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43、可选的,在所述调整稀油管道阀门的开度之前,还包括:

44、查询当前掺稀量和上一时刻的第一掺稀量对应的阀门开度和稀油的流速是否相同;

45、若是,则获取当前掺稀量下一时刻的第二掺稀量;

46、当所述第二掺稀量与所述第一掺稀量对应阀门开度和稀油的流速相同时,基于第一掺稀量、第二掺稀量和线性差值算法对所述掺稀量进行修正;

47、当修正后的当前掺稀量未处于所述当前掺稀量阈值范围时,执行所述整稀油管道阀门的开度的步骤。

4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整稀油管道阀门的开度之前,对当前掺稀量进行修正,以提高掺稀量的准确性和控制精度,通过查询当前掺稀量和上一时刻的第一掺稀量对应的阀门开度和稀油的流速是否相同,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当存在异常情况时,获取当前掺稀量下一时刻的第二掺稀量,并根据第一掺稀量、第二掺稀量和线性差值算法对掺稀量进行修正,从而减小因数据异常而导致出现误调稀油管道阀门的开度的可能性,进而提高掺稀量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49、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50、当稀油管道阀门的开度和稀油的流速发生变化时,计算所述稀油管道阀门的开度和稀油的流速发生变化的前一时刻的第三掺稀量和后一时刻的第四掺稀量的掺稀量差值;

51、判断所述掺稀量差值是否属于预设区间;

52、若否,则基于历史掺稀量对所述第四掺稀量进行修正。

5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考虑稀油管道阀门的开度和稀油的流速的变化,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提高掺稀量的控制精度和适应性;如果掺稀量差值不属于预设区间,基于历史掺稀量对第四掺稀量进行修正,可以避免因数据异常而导致的误差和问题。

5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油田掺稀量智能控制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5、一种油田掺稀量智能控制系统,包括:

56、获取模块,用于当到达当前预设周期时,获取当前影响因素集合;

57、查询模块,用于查询影响因素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当前影响因素集合相匹配的历史影响因素集合;若存在与所述当前影响因素集合相匹配的历史影响因素集合,则提取所述历史影响因素集合对应的历史掺稀量阈值范围;

58、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历史掺稀量阈值范围是否与当前掺稀量阈值范围相同;若与所述当前掺稀量阈值范围不相同,则将所述当前掺稀量阈值范围更新为所述历史掺稀量阈值范围;

59、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掺稀量是否处于所述当前掺稀量阈值范围;若未处于所述当前掺稀量阈值范围,则调整稀油管道阀门的开度。

6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到达当前预设周期时,获取当前影响因素集合,并查找影响因素库中与当前影响因素集合相匹配的历史影响因素集合,从而找到与当前影响因素集合最为接近的历史影响因素集合,通过历史影响因素集合确定当前场景的当前掺稀量阈值范围,从而提高对掺稀量阈值调整的准确性,进而确保掺稀效果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提高采油效率。

61、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

63、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4、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