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控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76297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集成控温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它将一种节电型的调温控温器的全部电子电路和元器件,其中除了极少作调节控制用的元件外,全部密封在一个长约50mm,宽60mm,厚约15mm的整体中,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调节功能强,使用方便,成本低,防震,防湿,能工作在潮湿、易燃、易爆的恶劣的环境。该产品是系列产品,工作电压为220V或380V,额定电流由3A~60A,适用一切用电热丝、电热管、碳棒加温的电热设备。本产品可作为一种商品直接投放市场销售。用户根据本产品使用说明书,简单方便地安装在需调温控温的一切电热设备。
该产品是根据本人已申报专利“可调输出功率电热节电器”(申请专利号9020973.8)原理,进一步开发的新型产品。
该产品是国内首创,国外尚未见报导。
该产品属于电子技术应用领域。
基本原理说明该产品电路图如

图1,它有下面几部分组成1、电源。直流电源部分由变压器T,整流电桥D,滤波电容C1、C2和电阻R6组成。主要为定时器T1和光电耦合器T2提供所需直流电流。另一部分电源是直接从电网提供光电耦合器T2所需导通的交流电。
2、脉冲发生器。它主要由定时器T1和电位器R1、R2二极管D1、D2和电容C1组成。当电源Vc接通后,电源Vc通过电位器R1,二极管D1向电容C1充电,在此时定时器T1输出端3为高电平。当电容C1充电达某一定值电压时,电容C1分别向定时器第6脚和通过二极管D2,电位器R2向定时器第7脚同时放电,此时定时器输出端3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如此进行充放电,在定时器输出端3得到矩形脉冲的输出,改变充电放电的时间常数R1C1或R2C1,就可得到不同空占比的矩形脉冲。
3、光电耦合触发器。该电路主要由一支双向可控硅光电耦合器T2完成。由于双向可控硅光电耦合器有两种类型产品过零型、相位型。本实用新型同时生产这两种类型的产品。这两类产品主要不同之处,若采用过零型双向可控硅光电耦合器时,当它的输入端接入矩形脉冲时,在它的输出端,得到的交流正弦波的波形畸变很小。如果采用相位型双向可控硅光电耦合器时,所得到的正弦波的波形畸变较大。
4、功率扩展电路。光电耦合器T2的输出功率较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进行功率扩展,其扩展方法有两种一种采用一支大功率双向可控硅KS和两支限流电阻R4、R5组成,如图1。另一种是采用两支大功率单相可控硅T3、T4和三支电阻R4、R5、R7组成反向并联,如图2。本实用新型同时生产这两类封装的产品,以利提高输出功率的等级。
5、调节说明。如图1,当开关S拨到1的位置,此时可利用电位器R1或R2进行调温控制。调节电位器R1的阻值大小,可改变电热装置H通电的时间,调节电位器R2的阻值的大小,可改变电热装置H的断电时间。
当开关S拨到2的位置,此时置于电热装置中的热敏电阻Rt代替了电位器R1,是处于自动控制状态。如果适当调节电位器R2,若电热装置的实际温度高于所需控温的温度,热敏电阻Rt的阻值减小,供电时间减短,温度降低,电热装置的温度趋于平衡。反之,当电热装置的温度低于所需控温温度,热敏电阻Rt的阻值增加,供电时间增长,温度回升,趋于平衡。
封装说明本产品是将整流电桥D、滤波电容器C1、C2电阻R6,脉冲发生器,光电耦合触发电路,功率扩展电路,除需外部调节用的元件外,全部密封为一整体。
光电耦合器T2可以采用过零型双向可控硅光电耦合器,也可以采用调相型双向可控硅光电耦合器;在功率扩展电路中,可以采用一支大功率的双向可控硅KS扩大输出功率,也可以采用两支大功率单相可控硅T3、T4反向并联扩大功率,如图2。
图1是集成控温器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用两支反并单向可控硅组成的扩展电路图,图3是封装好的集成控温器外形图。
权利要求1.一种集成控温器其特征在于由整流器、滤波电路、脉冲发生器、光电耦合触发器、扩展电路所组成,并封装为一整体,调节电位器R1和R2即可调节输出功率。
2.根据权利1所说要求的集成控温器其特征在于,脉冲发生器接于整流滤波电路之后,它由定时器T1和脉冲调节器所组成;脉冲调节器由电位器R1、R2、二极管D1、D2和电容C1所组成。
3.根据权利1所说要求的集成控温器其特征在于光电耦合触发器接于脉冲发生器之后,它由电阻R3、R4、R5、和双向可控硅光电耦合器T2组成。
4.根据权利1所说要求的集成控温器其特征在于扩展电路接于光电耦合触发器之后,它可由一支双向可控硅或用两支反并单相可控硅组成。
5.根据权利3所说要求的集成控温器其特征在于双向可控硅光电耦合器T2,可以是过零型或调相型光电耦合器。
专利摘要一种集成控温器其特征在于由整流器、滤波电路、脉冲发生器、光电耦合触发器、扩展电路所组成,并封装为一整体。调节电位器R
文档编号G05D23/20GK2115552SQ91224278
公开日1992年9月9日 申请日期1991年9月6日 优先权日1991年9月6日
发明者吴永康, 李蓬 申请人:吴永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