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通信设备的测试方法

文档序号:665185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计算机通信设备的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通信设备的测试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以红外线装置进行信号传输的通信设备借助于两台计算机的相互配合来实现自动测试红外线装置的方法。
随着电子科技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不再是一个封闭的个体,现阶段人们已经可以轻易地通过一台计算机与网络另一端的计算机或外围设备进行数据的传输,而计算机在进行数据传输时通常需要借助于与其相对应的电子设备的互相配合。而红外线装置便是一种经常被用来进行短距离信号传输的工具,目前市面上所出售的笔记本型计算机通常配备有红外线装置,只要在接收端的计算机或外围设备(例如打印机等)也同样具有红外线装置,则该计算机便可以借助于红外线所发出的指令信号来驱动接收端的计算机或打印机执行指令的动作。
由于红外线装置主要是做为一台计算机与另一端的计算机或外围设备互相沟通的装置,因此通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该计算机所发出的指令信号能否被另一端的计算机所执行,而为了使计算机的通信质量能够获得较好的可用率,计算机在出厂之前必需对其上的红外线装置进行质量管理与检测,以避免具有瑕疵的产品被销售出去。
但由于计算机的通信设备是做为与外界计算机沟通的工具,因此对于一台计算机而言,其上的通信设备是无法在单机的状态之下进行测试的,它必须要借助于另一台计算机的辅助才能够执行测试的操作。因此公知技术的计算机在进行红外线装置的测试时,必须以两台计算机进行测试,接受测试的计算机被当做主端计算机,并将执行测试的计算机当做从端计算机,通过两台计算机之间红外线装置的沟通以确保良好的数据传送质量。
请参阅

图1所示,它是公知技术的计算机通信设备的测试方法流程图。首先,设定主端计算机与从端计算机进入红外线装置的测试程序(步骤102),随后将测试数据由从端计算机传送至主端计算机(步骤104),当主端计算机在接收到从端计算机所传送的测试数据后,该主端计算机将立刻进行处理并产生一个测试结果(步骤106),随后再将测试结果传回从端计算机(步骤108),接下来,从端计算机比较测试数据与测试结果以确定红外线装置是否正常工作(步骤110)。
由于计算机的红外线装置在进行检测时,通常必须选定多个不同波特率的传输速率对该红外线装置进行重复检测,因此在步骤104中,从端计算机每次将测试数据传送至主端计算机所使用的波特率并不相同。又在步骤106中,主端计算机可以利用一个特定的算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以产生测试结果,例如,从端计算机可以将所接收的测试数据进行循环冗余检验(CRC),而主端计算机亦可将所接收的数据进行相同的处理并随后将所产生的检验结果传回至从端计算机,因此从端计算机只要将测试数据与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判断接受测试的红外线装置是否正常工作,于是当测试结果与测试数据相匹配时,即可以确定计算机的红外线装置能够正常工作。
但是公知技术的测试方法必须以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测试,包括使从端计算机与主端计算机进入测试程序的设定,以及红外线装置通常至少要测试十种波特率的传输速率,这些都需要测试人员反复不断地进行测试,并选择不同的传输速率以达到测试的效果,然而以人工方式进行测试,不仅麻烦而且在测试过程中也很容易出错。
因此目前相关的业界都在积极地研发一种测试方法,应用于两台计算机之间红外线装置的测试,该测试方法可以对计算机的红外线装置自动进行测试,因此可以改善公知技术因为以人工进行测试所造成的困扰和错误,进而节省测试的时间并降低测试失败的机率。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通信设备的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可以自动地对红外线装置进行测试,以节省测试的时间并减少人工测试的失误。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通信设备的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可以确保两台计算机之间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的完整性,使测试失败的机率降至最低。
本发明的计算机通信设备的测试方法用于以红外线装置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设备,其步骤包括首先设定主端计算机与从端计算机进入红外线装置的测试程序,再将主端计算机与从端计算机的红外线装置设于最低波特率,由从端计算机发送一个测试命令至主端计算机,主端计算机在接收到测试命令时进入测试状态,再由从端计算机发送一个测试数据至主端计算机,主端计算机在接收到测试数据之后进行运算并产生一个测试结果,最后再将测试结果与测试数据进行比较以判定该红外线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由于本发明是以自动方式进行通信设备的测试,相比于公知技术以人工方式进行测试,本发明可以避免人工测试失误的发生并可以节省测试的时间;又由于本发明的从端计算机是以最低波特率将测试命令发送至主端计算机,而红外线装置在传输速率越低的状况下,其获得数据传输的完整性越好,因此本发明可以确保从端计算机将测试命令传送至主端计算机时,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从而使测试失败的机率降至最低。
为了对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现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图1是公知技术的计算机通信设备的测试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的主端计算机与从端计算机的通信设备模块结构方块图;图3是本发明的计算机通信设备的测试方法流程图;图4是本发明的从端计算机的操作流程图;图5是本发明的主端计算机的操作流程图。
请参阅图2所示,它是本发明的主端计算机与从端计算机的通信设备模块结构方块图。图中从端计算机302与主端计算机304分别具有一个红外线装置306、310以及一个测试模块308、312,而从端计算机302的红外线装置306更具有一个测试命令发送模块314与一个确认信息接收模块316,而主端计算机304的红外线装置310则具有一个测试命令接收模块322与一个确认命令发送模块324。此外,从端计算机302的测试模块308具有一个测试数据发送模块318、一个测试结果接收模块320以及一个比较模块340;而主端计算机304的测试模块312则具有一个测试数据接收模块326、一个测试结果发送模块328以及一个运算模块338。当测试开始时,从端计算机302将产生一个测试命令,并由测试命令发送模块314经由标号330的路径送往主端计算机304,之后再由主端计算机304的测试命令接收模块322所接收;而主端计算机304在依据测试命令的内容将自己设定为测试状态之后,再由主端计算机304的确认命令发送模块324发出确认命令,并经由标号332所示的路径送往从端计算机302,并由从端计算机302的确认信息接收模块316所接收。接下来,从端计算机302的测试数据发送模块318将经由路径334传送一个测试数据至主端计算机304,并由主端计算机304的测试数据接收模块326所接收,随后在主端计算机304的运算模块338进行处理以产生一个测试结果。该测试结果再由主端计算机304的测试结果发送模块328经由路径336传回至从端计算机302,并由从端计算机302的测试结果接收模块320所接收,随后再由从端计算机302的比较模块340进行测试数据与测试结果的比较,以便得知主端计算机304的接受测试的元件是否能正常工作。其中,本发明的比较模块340中所使用的算法可以是CRC或其他算法,事实上只要是主端计算机与从端计算机可同时执行并可产生测试结果以进行比较的算法都可应用于本发明之中。
请参阅图3所示,它是本发明的计算机通信设备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所使用的通信设备是红外线装置,其测试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设定主端计算机与从端计算机进入红外线装置的测试程序(步骤202),将主端计算机与从端计算机的红外线装置设于最低波特率(步骤204),由从端计算机发送一个测试命令至主端计算机(步骤206),主端计算机在接收到测试命令之后,将回传一个确认信息至从端计算机,并设定自己进入测试状态(步骤208),再由从端计算机发送一个测试数据至主端计算机(步骤210),当主端计算机接收到该测试数据之后则进行运算并产生一个测试结果(步骤212),最后主端计算机再将测试结果传送至从端计算机(步骤214)。从端计算机在收到测试结果后,将测试结果与测试数据进行比较以判定该红外线装置是否正常工作(步骤216)。
经由上述流程图所做的说明可知,本发明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操作人员均不需要对主端计算机或是从端计算机进行人工操作,相比于公知技术必须借助于人工方式进行测试,本发明可以避免人工测试失误的发生并节省测试的时间;又由于本发明在步骤204中,是已先将主端计算机与从端计算机之红外线装置设于最低波特率,因此在步骤206中,从端计算机发送至主端计算机的测试命令是以最低波特率发送,由于红外线装置的特性是传输速率越低,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就会越好,因此本发明可以确保从端计算机发送至主端计算机的测试命令的完整,进而使得整个测试过程失败的机率降至最低。
请参阅图4所示,它是本发明的从端计算机的操作流程图。首先,将红外线装置设于最低波特率(步骤402),之后再向主端计算机发送一个测试命令(步骤404),并等候主端计算机的回应(步骤406)。当主端计算机传回接收到测试命令的确认信息时,从端计算机将等待一段足够长的时间使主端计算机可以依据测试命令完成转换,并进入测试状态(步骤408),之后再由从端计算机向主端计算机发送一个测试数据(步骤410),接下来便等候并接收主端计算机送回依据该测试数据所产生的测试结果(步骤412),之后再将测试结果与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并依据比较结果判定主端计算机的红外线装置是否正常工作(步骤414),当比较结果显示红外线装置是正常工作时该从端计算机将回到步骤402;当比较结果显示红外线装置是不正常工作时,则告知操作人员(步骤416)。
请参阅图5所示,它是本发明的主端计算机的操作流程图。首先,将红外线装置设于最低波特率(步骤502),判断是否有来自从端计算机的测试命令(步骤504),当有测试命令传来时,则解译该测试命令(步骤506),并判断该测试命令是否为正确命令(步骤508),当该测试命令是正确时则向从端计算机发送确认命令(步骤510),并将该主端计算机置于该测试命令所指定的波特率(步骤512),否则主端计算机将传送一个“未执行测试”的命令至从端计算机(步骤514),此时主端计算机将进入测试状态,并等待接收从端计算机所发出的测试数据(步骤516),当测试数据已由从端计算机传送到时,主端计算机将利用测试算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产生一个测试结果并将该测试结果回传至从端计算机(518)。
本发明的测试方法可以应用于任何需要进行红外线装置测试的计算机主机,例如工作站、个人计算机、笔记本型计算机、掌上型计算机或是PDA。此外,本发明的测试方法可以在存储之后,并入工厂质量管理检测的一部分,于是便可以达到在工厂中自动测试计算机的红外线装置的目的。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计算机通信设备的测试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它并非是用以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任何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所做的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下列所述的权利要求做为依据。
权利要求
1.一种计算机通信设备的测试方法,其步骤包括(a)设定主端、从端计算机进入红外线装置的测试程序;(b)将主端、从端计算机的红外线装置设于最低波特率;(c)由从端计算机发送一个测试命令至主端计算机;(d)主端计算机接收到测试命令则进入测试状态;(e)由从端计算机发送一个测试数据至主端计算机;(f)主端计算机依据测试数据进行运算并产生一个测试结果;以及(g)比较测试结果与测试数据以判定该红外线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通信设备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c)的从端计算机以最低波特率将测试命令发送至主端计算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通信设备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e)依据测试命令所指定的波特率发送测试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通信设备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f)运用循环冗余检验运算方法产生测试结果。
5.一种利用从端计算机与主端计算机的互相配合以判断红外线装置是否正常工作的装置,它包括一个从端红外线装置,该装置被设置于从端计算机之中,并被用以发送一个测试命令,以及接收主端计算机所发出的一个确认命令;一个主端红外线装置,该装置被设置于主端计算机之中,并被用以依据该测试命令使主端计算机进入测试状态,以及在主端计算机进入测试状态时发送出确认命令;一个从端测试模块,该模块被设置于从端计算机之中,当从端计算机接收到确认命令之后将对主端计算机发送一个测试数据,并接收由主端计算机所发出的测试结果,并随后进行比较,以判断红外线装置是否正常工作;以及一个主端测试模块,该模块被设置于主端计算机之中,并被用以接收从端计算机所发出的测试数据并进行运算,以产生测试结果并将该测试结果发送至从端计算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从端计算机与主端计算机的互相配合以判断红外线装置是否正常工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主端测试模块利用循环冗余检验进行运算,以产生测试结果。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从端计算机与主端计算机的互相配合以判断红外线装置是否正常工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从端红外线装置包括一个测试命令发送模块,用以发送测试命令,以及还包括一个确认命令接收模块,用以接收该确认命令。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从端计算机与主端计算机的互相配合以判断红外线装置是否正常工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主端红外线装置包括一个测试命令接收模块,用以接收测试命令并产生一个确认命令,以及还包括一个确认命令发送模块,用以发送该确认命令。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从端计算机与主端计算机的互相配合以判断红外线装置是否正常工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从端测试模块包括一个比较模块,用以比较测试数据与测试结果,进而产生一个比较结果。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从端计算机与主端计算机的互相配合以判断红外线装置是否正常工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从端测试模块包括一个测试数据发送模块,使从端计算机在接收到确认命令后发送测试数据,以及还包括一个测试结果接收模块,用以接收该测试结果。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从端计算机与主端计算机的互相配合以判断红外线装置是否正常工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主端测试模块包括一个运算模块,使主端计算机在接收到测试数据后产生测试结果。
全文摘要
一种计算机通信设备的测试方法,其步骤包括:首先设定主端计算机与从端计算机进入红外线装置的测试程序,再将主端计算机与从端计算机的红外线装置设于最低波特率,由从端计算机发送一个测试命令至主端计算机,主端计算机在接收到测试命令时进入测试状态,再由从端计算机发送一个测试数据至主端计算机,主端计算机在接收到测试数据之后进行运算并产生一个测试结果,最后再将测试结果与测试数据进行比较以判定该红外线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文档编号G06F11/08GK1369791SQ0110347
公开日2002年9月18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14日
发明者张桐瑞, 陈玄同, 林光信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