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开启的扣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917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易开启的扣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合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折叠式机壳上且易开启的扣合装置。
(2)背景技术如图1所示,一般如笔记本电脑、电子翻译机及数字个人助理机等的电子设备所采用的具有一底座91及一与该底座91枢接的上盖92的折叠式机壳9,通常还具有一用于扣合该底座91与该上盖92的扣合装置93。该扣合装置93包括一设置于该上盖92并可沿平行于该上盖92侧边921方向移动的卡掣件94及一设置于该底座91相对应于该卡掣件94处的抵扣部95。该卡掣件94具有一朝该扣抵部95延伸的卡钩941及一突伸出该上盖92外并能带动该卡钩941往相同方向移动的推压部942。该扣抵部95一般为形成于该底座91上供该卡钩941扣抵的一扣槽。
该卡掣件94能于一扣合位置及一解扣位置间移动,当在该扣合位置时,该卡钩941勾抵于该扣抵部95上,使该上盖92卡固于该底座91上;当在该解扣位置时,该卡钩941由该扣抵部95脱离,使该上盖92能相对于该底座91转动。该扣合装置93通常还具有一设置于该卡掣件94与该上盖92间的复位弹簧(图未示出),该复位弹簧恒使该卡掣件94往该扣合位置移动。因此当该上盖92与该底座91彼此相互盖合时,藉由该复位弹簧使得该卡掣件94与该扣抵部95相互扣抵,而使得该扣合装置93能自动地将该上盖92锁合于该底座91上。若欲将该上盖92掀启,则必须先推动该推压部942,将该卡掣件94由该扣合位置平移至该解扣位置,使该卡钩941释放该扣抵部95,而能将该上盖92由该底座91上掀开。
但是由于该复位弹簧的作用,因此当沿平行于该上盖92侧边921方向推压该推压部942,使该卡掣件94移动至该解扣位置时,该上盖92尚未掀离该底座91,所以仍必须持续施加推压的力量,再藉由另一外力将该上盖92自该底座91上掀启。通常使用者要完成上述动作,必须使用双手分别操作解扣及掀盖的动作,方能顺利达到掀启该上盖的目的,且掀启该上盖92的动作必须藉由使用者皮肤与该上盖92侧边921间的摩擦才能传递掀启该上盖92所需的力量,因此更将造成使用者操作时额外的负担。特别由于现有的电子设备整体设计趋向于轻薄短小,因此该底座91及该上盖92均更加小巧质轻。所以使用者以双手掀启该上盖92时,若未能设法使该底座91稳固,更会造成该底座91连同该上盖92一同被掀启,而无法使该上盖92相对于该底座91掀离的窘境。
(3)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操作且易开启的扣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折叠式机壳且易开启的扣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易开启的扣合装置包括一第一构件及一与该第一构件相配合的第二构件;其特点是该第一构件具有一包含一第一基面及一相反于该第一基面的第二基面的基座,以及一由该第二基面往远离该第一基面方向延伸的卡钩部;该第二构件位于该基座的该第二基面侧,并具有一固定座、一可活动地设置于该固定座上的卡掣件,及一抵顶于该固定座与该卡掣件间并恒使该卡掣件往该第一构件靠近的复位弹簧;该卡掣件具有一本体、一由该本体往该第一构件方向延伸的卡扣部,以及一由该本体延伸至该基座的该第一基面侧的按压部;该卡掣件能于一扣合位置及一解扣位置间移动,当在扣合位置时,该卡扣部扣抵于该卡钩部使该第一构件与该第二构件彼此接合;当在解扣位置时,该卡扣部释放该卡钩部使该第一构件与该第二构件相互脱离。
(4)
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易开启的扣合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以往具有一扣合装置的折叠式机壳的一立体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易开启的扣合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说明该扣合装置设置于一机壳上的位置;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扣合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解扣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侧视图,说明该扣合装置的一卡掣件于一扣合位置;及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侧视图,说明该扣合装置的该卡掣件于一解扣位置。
(5)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易于开启的扣合装置1的一较佳实施例是使用于一笔记本电脑上,该笔记本电脑的折叠式机壳2包括一底座21、一与该底座21枢接的上盖22,以及该扣合装置1。该上盖22具有一与该底座21枢接的第一侧边221及一相反于该第一侧边221的第二侧边222。所以该上盖22能相对于该底座21于一开启状态与一盖合状态间转动。当该上盖22于开启状态时,该上盖22与该底座21张开呈一角度,而当该上盖22于盖合状态时,该上盖22收合并贴靠于该底座21上。
如图2至图5所示,该扣合装置1包括一设置于该上盖22上的第一构件3及一设置于该底座21上供该第一构件3扣合的第二构件4。
该第一构件3具有一包含一固设于该第二侧边222上的第二基面312及一相反于该第二基面312的第一基面311的基座31,以及一由该第二基面312往远离该第一基面311方向延伸的卡钩部32。该基座31具有一固设于该上盖22的座体313、两由该座体313往该底座21方向延伸的臂部314,以及一由该座体313与该臂部314所界定出的缺口310。在本实施例中,该卡钩部32为两分别设置于各该臂部314远离该座体313端的凸钩,但是并不以此为限,由于该卡钩部32是用以与该第二构件4产生干涉作用,因此能设置于该第二基面312上适当地对应于该第二构件4之处。
该第二构件4位于该基座31的该第二基面312侧并具有一设置于该底座21上的固定座41、一可活动地设置于该固定座41上的卡掣件42、一用以枢接该固定座41与该卡掣件42的枢接组件43,及一设置于该卡掣件42上并抵顶于该固定座41与该卡掣件42间的复位弹簧44。该复位弹簧44恒使得该卡掣件42由该固定座41往该第一构件3方向靠近。
在本实施例中,该卡掣件42与该固定座41是以能相对转动的枢接方式连接,但是并不以此为限。由于该卡掣件42与固定座41连接方式及与其配合的该复位弹簧44设置与抵顶方式具有多种态样能供替代,且为熟习该项技术人士所能轻易思及,所以在此不多加赘述。
该卡掣件42具有一本体421、一设置于该本体421对应于该卡钩部32处并由该本体421往该第一构件3方向延伸的卡扣部422,以及一由该本体421延伸至该基座31的该第一基面311侧的按压部423。该卡掣件42还具有一位于该卡扣部422及该枢接组件43间并由该本体421往该第一构件3方向延伸的凸缘424,以及一由该卡扣部422及该凸缘424所界定的容置空间420。在本实施例中,该按压部423位于该卡扣部422与该凸缘424间并将该容置空间420区隔为两相对应该凸钩的容置槽。该容置槽能收纳该凸钩并予以适当的保护。
该卡掣件42能于一如图6所示的扣合位置及一如图7所示的解扣位置间转动,当在扣合位置时,该卡扣部422扣抵于该卡钩部32使该第一构件3与该第二构件4彼此接合,此时该按压部423由该基座31的该第二基面312侧经该缺口310突伸至该基座31的该第一基面311侧,同时该上盖22于盖合状态并与该底座21彼此卡合。当在解扣位置时,该卡扣部422释放该卡钩部32使该第一构件3与该第二构件4相互脱离,此时该上盖22能相对于该底座21旋转并进入开启状态。该复位弹簧44恒使该卡掣件42往该扣合位置移动,按压该按压部423能使该卡掣件42以该枢接组件43为轴心由该扣合位置往该解扣位置转动,此时该按压部423退出该缺口310而完全移动至该基座31的该第二基面312侧。
如图4及图5所示,该枢接组件43具有两形成于该固定座41上的穿孔430,以及两形成于该卡掣件42上相对于该穿孔430的凸柱431。因此该卡掣件42便能以穿设于该穿孔430中的该凸柱431为轴心相对于该固定座41进行旋转。当然,该枢接组件43也能只以一形成于该固定座41上的穿孔430,以及一形成于该卡掣件42上的凸柱431而达到相同功效。由于该枢接组件43具有多种为熟习该项技术人士所能简单推想的实施态样,且非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手段,所以在此不多加赘述。该第二构件4还具有一形成于该固定座41上并用以限制该卡掣件42转动角度的挡止部45。所以该卡掣件42由该扣合位置往该解扣位置转动时,便能藉由该挡止部45防止该卡掣件42与该固定座41产生过大的相对转角,确保该复位弹簧44于弹性范围内,以增加该复位弹簧44的使用寿命。
而该卡钩部32具有一不垂直于该第一基面311的第一斜面321,而该卡扣部422具有一远离该枢接组件43的第二斜面4221。因此当该上盖22(见图2)由该开启状态往盖合状态转动时,将使得该第一构件3沿平行该第一基面311方向朝该第二构件4迫近,此时藉由该第一斜面321推顶该第二斜面4221能使该卡掣件42往该解扣位置转动,并使该卡钩部32能顺利进入该容置空间420。
归纳上述,由于本实用新型易开启的扣合装置1的该卡掣件42能于该扣合位置及该解扣位置间移动,因此能将该上盖22扣合于该底座21上,及相对地将该上盖22与该底座21解扣,使该上盖22能相对于该底座21转动。且由于第一斜面321及第二斜面4221的设计,使得使用者欲将该上盖22由该开启状态转动至该盖合状态,并将其卡合于该底座21上时,只需将该上盖22朝该底座21方向轻压就可以了,藉由该卡钩部32的该第一斜面321推顶该卡扣部422的该第二斜面4221,使得该卡钩部32能顺利进入该容置空间420。同时藉由该复位弹簧44的弹性恢复力将该卡掣件42朝该卡钩部32推进,使该该卡掣件42能自动地转动至扣合位置。而使得该上盖22锁合于该底座21上。
由于该第二构件4设置该底座21且位于该基座31的第二基面312侧,但是该按压部423却穿过该缺口310突伸至该基座31的第一基面311侧,因此当使用者以手指按压该按压部423往该解扣位置转动时,不只因为该卡掣件42往该解扣位置转动而使得该第一构件3与该第二构件4相互脱离外,还同时使得该第一构件3与该第二构件4间于该缺口310处形成一因该按压部423内缩而腾让出的空间,因此使用者不再需要藉由皮肤与该上盖22间摩擦以传递掀启该上盖22所需的作用力,而能直接以原来按压该按压部423而已伸入该缺口310的手指,轻扣该基座31的该座体313邻近该缺口310的边缘,就可以施加掀开该上盖22所需的力,轻易地以单手将该上盖22掀启至开启状态,而特别适用于折叠式机壳2上。
权利要求1.一种易开启的扣合装置,包括一第一构件及一与该第一构件相配合的第二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构件具有一包含一第一基面及一相反于该第一基面的第二基面的基座,以及一由该第二基面往远离该第一基面方向延伸的卡钩部;该第二构件位于该基座的该第二基面侧,并具有一固定座、一可活动地设置于该固定座上的卡掣件,及一抵顶于该固定座与该卡掣件间并恒使该卡掣件往该第一构件靠近的复位弹簧;该卡掣件具有一本体、一由该本体往该第一构件方向延伸的卡扣部,以及一由该本体延伸至该基座的该第一基面侧的按压部;该卡掣件能于一扣合位置及一解扣位置间移动,当在扣合位置时,该卡扣部扣抵于该卡钩部使该第一构件与该第二构件彼此接合;当在解扣位置时,该卡扣部释放该卡钩部使该第一构件与该第二构件相互脱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开启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具有一座体、两由该座体往相同方向延伸的臂部,以及一由该座体与该臂部所界定出的缺口;当在扣合位置时,该按压部由该基座的该第二基面侧经该缺口突伸至该基座的该第一基面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开启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构件还具有一连接该固定座与该卡掣件的枢接组件,使该卡掣件能相对于该固定座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开启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钩部具有一不垂直于该第一基面的第一斜面,该卡扣部具有一远离该枢接组件的第二斜面;当该第一构件沿平行该第一基面方向朝该第二构件靠近时,藉由该第一斜面推顶该第二斜面能使该卡掣件往该解扣位置转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开启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掣件还具有一位于该卡扣部及该枢接组件间并由该本体往该第一构件方向延伸的凸缘,以及一由该卡扣部及该凸缘所界定并能容纳该卡钩部的容置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易开启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压部位于该卡扣部与该凸缘间并将该容置空间区隔为两容置槽。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开启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枢接组件具有一形成于该固定座上的穿孔,以及一形成于该卡掣件上相对于该穿孔的凸柱。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开启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构件还具有一形成于该固定座上并用以限制该卡掣件由该扣合位置往该解扣位置转动角度的挡止部。
专利摘要一种易开启的扣合装置,包括一具有一基座及一由基座延伸出的卡钩部的第一构件,以及一具有一固定座、一可活动地设置于固定座上的卡掣件及一恒使卡掣件往第一构件靠近的复位弹簧的第二构件;卡掣件具有一本体、一由该本体延伸出的卡扣部,以及一由本体延伸并突伸出第一构件的按压部;卡掣件能于一扣合位置及一解扣位置间移动,当在扣合位置时,卡扣部扣抵于卡钩部使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彼此接合;当在解扣位置时,卡扣部释放卡钩部使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相互脱离。
文档编号G06F1/16GK2599633SQ0229257
公开日2004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9日
发明者庄伟賓, 陈武勇, 庄伟 申请人: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