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选择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6380316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选择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施图像数据的输出判断的图像数据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由图像生成装置所生成的图像数据,根据用户的要求恰当地由输出装置所输出。作为图像的输出装置,比如众所周知的CRT、LCD、打印机、投影机、电视接收机等,作为图像生成装置,比如众所周知的数码静态照相机(DSC)及数码摄像机(DVC)等(如参照专利文件1)。
专利文件1特开2000-209467号公报在由图像生成装置所生成的图像数据中,不一定只包含根据恰当的动作设定所生成的图像数据。作为动作设定为不恰当的图像数据、比如有包含镜头没有对准所希望的被摄体、而是对准了别的被摄体的图像数据的情况。还有,也包含有曝光不适当的亮图像数据及暗图像数据的情况,及在摄影时产生的手晃动的不清楚的图像数据的情况。在从输出装置输出图像时,有很多情况是没有必要输出这样的图像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用户在将图像从输出装置输出时,对于所得到的图像数据有必要进行是否作为输出对象的选择。特别是在处理大量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为了进行该选择大多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劳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自动地进行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恰当的选择。
为了至少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部分,本发明的输出装置是一种使用由图像生成装置生成的图像数据和至少包含在所述图像数据生成时的所述图像生成装置的动作信息、同时与所述图像数据构成相关关联的图像生成履历信息来输出图像的输出装置,具有解析所述图像数据和所述图像生成履历信息中的至少一方,决定与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图像的画质相关的画质参数值的解析部;根据所述画质参数值进行是否将所述图像数据作为输出对象来选择的输出对象判断的选择部;使用由所述选择部作为输出对象所选择的所述图像数据来输出图像的输出部。
本发明的输出装置根据所述图像数据和图像生成履历信息当中的至少一方可以恰当地进行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选择。
在上述的输出装置中,所述解析部解析所述图像数据和所述图像生成履历信息的双方,可以理想地决定所述画质参数值。
这样,就可以根据图像数据和图像生成履历信息的双方,恰当地进行画质参数值的决定。
在上述的各输出装置中,所述解析部使用根据所述图像生成履历信息的分量分布,就可以理想地进行所述图像数据的解析。
这样,就可以根据图像生成履历信息恰当地进行图像数据的解析。
在上述的各输出装置中,所述解析部只使用所述图像生成履历信息就可以理想地决定所述画质参数值。
这样,就可以不依靠图像数据、而根据图像生成履历信息恰当地进行画质参数值的决定。
在上述的各输出装置中,所述解析部决定表示与所述图像的锐度有关的特性的第一值,所述选择部根据所述第一值就可以理想地进行所述输出对象判断。
这样,根据图像的锐度就可以恰当地进行输出对象判断。
在上述的各输出装置中,所述解析部在可以计算所述图像内的各像素位置的边缘量的同时,可以理想地使用所述边缘量来决定所述第一值。
这样,就可以理想地使用边缘值来决定表示与所述图像的锐度有关的特性的第一值。
在上述的各输出装置中,所述解析部在所述图像生成履历信息包含有所述图像的被摄体位置信息的情况下,就可以理想地使用所述被摄体位置信息来决定所述第一值。
这样,就可以根据被摄体位置信息恰当地进行第一值的决定。
在上述的各输出装置中,所述解析部决定表示与所述图像的亮度有关的特性的第二值,所述选择部根据所述第二值就可以理想地进行所述输出对象判断。
这样,就可以根据与图像的亮度有关的特性恰当地进行输出对象判断。
在上述的各输出装置中,所述第二值就可以理想地为与在可以取得所述图像内的辉度值的范围内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区域的大小有关的值。
这样,就可以根据在可以取得辉度值的范围内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区域的大小恰当地决定第二值。
在上述的各输出装置中,所述解析部决定表示与所述图像的生成时的手晃动有关的特性的第三值,所述选择部根据所述第三值就可以理想地进行所述输出对象判断。
这样,就可以根据与所述图像的生成时的手晃动有关的特性恰当地进行所述输出对象判断。
在上述的各输出装置中,所述解析部在所述图像生成履历信息包含有快门速度信息及曝光时间信息的情况下,就可以理想地使用所述快门速度信息及曝光时间信息来决定所述第三值。
这样,就可以根据快门速度信息及曝光时间信息恰当地进行第三值的决定。
在上述的各输出装置中,所述选择部在所述图像生成履历信息还包含有镜头焦距信息的情况下,就可以理想地使用所述镜头焦距信息来进行所述输出对象判断。
这样,就可以根据镜头焦距信息恰当地进行所述输出对象判断。
在上述的各输出装置中,所述选择部可以理想地容许用户进行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变更。
这样,用户就可以根据喜好来进行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变更。
在上述的各输出装置中,所述选择部在显示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画质参数值的同时,可以理想地容许用户进行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变更。
这样,用户就可以使用画质参数来进行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变更。
在上述的各输出装置中,所述选择部在显示对具有所述图像内的所定的特征的区域实施所定的处理所得到的图像的同时,可以理想地容许用户进行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变更。
这样,用户就可以使用对具有图像内的所定的特征的部分实施所定的处理所得到的图像,来进行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变更。
还有,本发明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比如可以通过图像输出方法及图像输出装置、图像数据处理方法及图像数据处理装置、实现这些方法及装置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记录该计算机程序的记录介质、在包含该计算机程序的载波内实现的数据信号等方式来实现。


图1为表示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像输出系统例的说明图。
图2为表示数码静态照相机12的大致结构的方框图。
图3为概念的表示图像文件的内部结构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4为说明附属信息存储区域103的数据结构例子的说明图。
图5为说明Exif数据区域的数据结构例子的说明图。
图6为表示计算机PC的大致结构的方框图。
图7为表示打印机20的大致结构的方框图。
图8为表示以控制电路30为中心的打印机20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9为表示图像文件GF的生成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0为表示图像数据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1为表示输出对象选择处理的处理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12为说明输出对象判断处理的说明图。
图13为说明像素的配置例的说明图。
图14为表示进行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确认情况的说明图。
图15为说明分量W的分布的说明图。
图16为说明输出对象判断处理的说明图。
图17为说明分量W的分布的说明图。
图18为说明分量W的分布的说明图。
图19为说明输出对象判断处理的说明图。
图20为说明分量W的分布的说明图。
图21为说明分量W的分布的说明图。
图22为说明输出对象判断处理的说明图。
图23为说明输出对象判断处理的说明图。
图24为说明输出对象判断处理的说明图。
图25为说明输出对象判断处理的说明图。
图26为说明输出对象判断处理的说明图。
图27为说明输出对象判断处理的说明图。
图28为说明输出对象判断处理的说明图。
图29为表示阈值和镜头焦距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30为表示进行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确认情况的其他例子的说明图。
图31为表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输出系统的其他例子的说明图。
图中10-图像输出系统,10B-图像输出系统,12-数码静态照相机,14-监视器,14B-监视器,20-打印机,20B-打印机,21-滑架,22-滑架电机,23-压纸滚筒,24-电机,25-跃动轴,26-驱动皮带,27-皮带轮,28-位置检测传感器,29-操作面板,30-控制电路,31-CPU,32-PROM,33-RAM,34-存储卡槽,35-周边装置输入输出部,37-驱动缓冲器,38-总线,39-信号发送器,40-分配输出器,101-图像数据存储区域,102-图像生成履历信息存储区域,103-附属信息存储区域,121-光学回路,123-图像取得电路,124-控制电路,126-选择·决定按钮,127-液晶显示器,130-闪光灯,150-CPU,151-RAM,152-HDD,153-存储卡槽,154-监视器驱动电路,211-打印头,CV-电缆,GD-图像数据,GF-图像文件,GI-图像生成履历信息,MC-存储卡,P-打印纸,PC-计算机。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实施例按以下的顺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A.图像输出系统的结构
B.图像文件的结构C.图像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D.图像输出装置的结构E.数码静态照相机的图像处理F.根据图像的锐度特性进行图像选择G.根据图像的亮度特性进行图像选择H.根据图像的手晃动特性进行图像选择I.输出对象确认处理的其他结构J.图像输出系统的其他结构K.变形例A.图像输出系统的结构图1为表示可以适用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输出装置的图像输出系统的例子说明图。图像输出系统10具有作为生成图像文件的图像生成装置的数码静态照相机12、作为根据图像文件实施输出对象判断的图像数据处理装置的计算机PC、作为输出图像的图像输出装置的打印机20。在数码静态照相机12中所生成的图像文件,通过电缆CV将存储有图像文件的存储卡MC直接插入计算机PC内,被发送到计算机PC。计算机PC进行读入的图像文件所包含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对象判断,通过电缆CV将判断为输出对象的图像数据发送到打印机20。打印机20使用读入的图像数据将图像输出。作为图像输出装置,除了打印机20以外,可以使用CRT显示器、LCD显示器等的监视器14、投影机等。下面,对于将存储卡MC直接插入到计算机PC内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可以将作为图像数据处理装置的计算机PC和作为图像输出装置的打印机称为广义上的「输出装置」。
图2为表示数码静态照相机12的大致结构的方框图。该实施例的数码静态照相机12具有收集光信息的光学回路121和控制光学回路取得图像的图像取得电路122、将取得的数字图像进行加工处理的图像处理电路123、作为辅助光源的闪光灯130、控制各电路的控制电路124。控制电路124具有图中未表示的存储器。
数码静态照相机12将取得的图像保存到存储卡MC内。作为数码静态照相机12的图像数据的保存格式,JPEG形式为一般所使用的格式,但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TIFF格式及GIF格式、BMP格式、RAW数据格式等保存格式。
数码静态照相机12还具有设定种种摄影条件(比如光圈值、快门速度、曝光调整模式、闪光灯模式、被摄体区域、摄影模式等)的选择·决定按钮126和液晶显示器127。液晶显示器127是在试映摄影图像、使用选择·决定按钮126设定光圈值时使用。
光圈值根据数码静态照相机12的机种可以将事先决定的所定的范围内的值设定下来,比如可以设定从2至16之间的所定的距离的值(比如2,2.8,4,5.6···等)。还有,作为光圈值通常是使用F值。这样,光圈值越大则光圈越小。
作为曝光调整模式,可以在自动程序(自动调整模式)、光圈优先模式、快门速度优先模式、手动模式等事先准备的多个模式当中选择一个。在设定自动程序的情况下,通过将光圈值和快门速度自动地调整到标准值,曝光就被设定到标准值。在设定手动模式的情况下,用户就可以使用设定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在光圈值及快门速度被用户设定的情况下,也可以为自动地选择使用该设定值的曝光调整模式的结构。
闪光灯模式为控制闪光灯130的动作的条件,比如可以在自动闪光模式、闪光禁止模式、强制闪光模式等事先准备好的多个模式当中选择其中一个。
被摄体区域为表示图像内的被摄体的位置的摄影条件,用户可以设定图像内的坐标。还可以通过设定以所设定的坐标为中心的任意大的圆及矩形,来表示图像内的被摄体的位置和大小。
摄影模式可以从事先定好的多个模式、如标准模式、人物模式、风景模式、夜景模式等当中进行选择。在指定这些摄影模式中的一个模式的情况下,根据被指定的摄影模式,相关的参数(快门速度、闪光灯模式等)就被自动地设定。比如,作为摄影模式在选择了标准模式的情况下,与图像数据生成相关的参数就被设定为标准值。
在进行数码静态照相机12的摄影的情况下,图像数据和图像生成履历信息作为图像文件被存储到存储卡MC内。图像生成履历信息也可以包含有摄影时(图像数据生成时)的快门速度等参数的设定值(详细的情况在后面叙述)。
B.图像文件的结构图3为概要地表示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的图像文件的内部结构的例子的说明图。图像文件GF具有存储图像数据GD的图像数据存储区域101和存储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I的图像生成履历信息存储区域102。图像数据GD比如以JPEG格式被存储、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I比如以TIFF格式(使用特征来特定数据及数据区域的格式)被存储。还有,本实施例的文件的结构、数据的结构这一用语是指文件或数据等被存储于存储装置内的状态的文件或数据的结构。
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I为与在数码静态照相机12等的图像生成装置所生成图像数据时(摄影的时候)的图像有关的信息,包含以下的设定值。
·光圈值。
·曝光时间。
·快门速度。
·镜头焦距(以35mm胶卷换算)。
·闪光灯(有无闪光)。
·被摄体区域。
·曝光调整模式。
·摄影模式。
·厂家名称。
·型号名称。
·伽马值。
本实施例的图像文件GF基本上可以具有上述的图像数据存储区域101和图像生成履历信息存储区域102,使用根据已规格化的文件格式的文件结构。下面,对于将本实施例的图像文件GF适合于Exif文件格式的情况进行具体地说明。
Exif文件具有根据数码静态照相机用图像文件尺寸规格(Exif)的文件结构,该规格由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JEITA)所决定。还有,Exif文件格式和图3所示的概念图一样具有存储JPEG图像数据的JPEG图像数据存储区域、和存储与被存储的JPEG图像数据有关的各种信息的附属信息存储区域。JPEG图像数据存储区域相当于图3的图像数据存储区域101、附属信息存储区域相当于图像生成履历信息存储区域102。在附属信息存储区域内存储有与摄影日期、时间、快门速度、被摄体这些与JPEG图像有关的图像生成履历信息。
图4为说明附属信息存储区域103的数据结构例子的说明图。在Exif文件格式中是使用特定数据区域的层次的特征。各数据区域可以将下级的特征所特定的多个下级的数据区域包含于其内部。在图4中,被四方框所围起来的区域表示了一个数据区域,在其左上方写有特征名称。在该实施例中,特征名称包含有APPO、APP1、APP6三个数据区域。APP1数据区域在其内部包含有特征名称为IFDO、IFD1的两个数据区域。IFD0数据区域在其内部包含有特征名称为PM、Exif、GPS三个数据区域。数据及数据区域根据规定的地址或偏离值被存储,可以通过特征名称来检索地址或偏离值。在输出装置中,通过指定对应所希望的信息的地址或偏离值就可以取得对应所希望的信息的数据。
图5为说明在图4中通过按照APP1-IFD0-Exif的顺序寻找特征名称、可以参照的Exif数据区域的数据结构(数据的特征名称和参数值)的例子的说明图。Exif数据区域如图4所示那样可以包含有特征名称为MakerNote的数据区域,MakerNote的数据区域还可以包含有个多数据,但在图5中省略了图示。
在Exif数据区域中存储有与图5所示那样的光圈值和曝光程序、曝光时间、快门速度、闪光灯、镜头焦距(以35mm胶卷换算)、被摄体区域等信息有关的参数值。
光圈值为与图像生成时的光圈值有关的信息,作为参数值使用F值。这样,光圈值越大则光圈越小。
曝光程序为识别曝光调整模式的信息,比如从包含以下的四个值的多个值当中进行选择并设定。
参数值1手动模式。
参数值2自动程序。
参数值3光圈优先模式。
参数值4快门速度优先模式。
曝光时间为与图像生成装置在图像生成时曝光的时间有关的信息,参数值为以秒单位来记录曝光时间的值。
快门速度为与图像生成时的快门速度有关的信息,参数值为以APEX单位来记录快门速度的值。还有,快门速度和曝光时间无论哪一个都是指图像生成装置在图像生成时曝光的时间,是分别以不同的单位来换算同样的值的。
闪光灯信息为与闪光灯的动作有关的信息,可以在判断是否进行了辅助光源的光照射时使用。特征名称闪光灯的参数值可以包含有与闪光灯的动作模式和动作结果有关的四个信息。动作模式比如可以从包含以下的三个值的多个值当中来设定。
1强制闪光模式。
2禁止闪光模式。
3自动闪光模式。
动作结果比如从有闪光和无闪光这两个值当中来设定。使用该动作结果就可以进行在图像数据生成时是否进行了辅助光源的光照射的判断。
在图像生成装置中,具有探测闪光灯所闪光的对象物的反射光的装置。在闪光灯的罩等障碍物遮住闪光灯的闪光的情况及在闪光灯进行了动作但没有闪光的情况下,光就没有被照射。根据反射光的有无就可以识别这样的情况。在闪光灯信息内可以包含有与有无探测这样的反射光的装置和在图像数据生成时有无反射光的探测有关的信息。在有反射光探测装置的情况,在没有探测到反射光的情况下,即使上述的动作结果为有闪光,也可以判断辅助光源的光照射没有进行。
镜头焦距(以35mm胶卷换算)为与镜头的中心和其焦点、即与胶卷及CCD等曝光单元的距离有关的信息,参数值为以mm单位记录距离的值。该参数值为在保持实际的镜头焦距和曝光单元的大小及镜头焦距的比率的条件下,换算为使用35mm胶卷的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的值。
被摄体区域为表示图像内的被摄体的位置的信息,作为参数值来设定图像内的中心坐标。另外,为了表示被摄体的大小,在设定了圆形及矩形的区域的情况下,也将圆的半径及矩形的宽度和高度一同进行设定。
被相关地附加到图像数据的信息也适宜存储到图4的Exif数据区域以外的区域。比如将作为特定图像生成装置的信息的厂家名称及型号名称存储到特征名称为IFD0的数据区域内。
C.图像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图6为表示本实施例的计算机PC的大致结构的方框图。计算机PC具有实施图像数据处理的CPU150、和随机存储CPU150的运算结果及图像数据等的RAM151、在输出对象判断程序等图像数据处理时存储必要的数据的硬盘驱动器(HDD)152。而且,计算机PC还具有在装入存储卡MC的同时、从存储卡取得数据的存储卡槽153、和驱动监视器14的监视器驱动电路154、进行与打印机20及数码静态照相机12等接口的I/F电路155。I/F电路155内装有考虑到和打印机20及数码静态照相机12连接的容易性而定的接口电路。作为这样的接口电路,比如可以使用并行接口电路及通用串行接口电路等。
数码静态照相机12所生成的图像文件GF通过电缆或通过存储卡MC被发送到计算机PC。通过用户的操作,当图像修饰操作及打印机驱动器这一图像数据处理操作程序被启动时,CPU150就解析图像文件GF,实施进行输出对象判断的图像数据处理。即、CPU150和RAM151、HDD152作为解析部和选择部而发挥其功能。另外,也可以为通过检测对存储卡MC的存储卡槽153的插入、或检测通过对I/F电路155的电缆、数码静态照相机12的连接,图像数据处理操作程序自动地启动的结构。对于CPU150所实施的详细的图像数据处理,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对于由CPU150所选择的作为输出对象的图像数据,图像输出装置、如接收到发送到打印机20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输出装置就实施图像的输出。
D图像输出装置的结构图7为表示本实施例的打印机20的大致结构的方框图。打印机20为可以输出图像的打印机,比如为将蓝色C、红色Mg、黄色Y和黑色K四种颜色墨汁喷到打印介质上形成墨点图形的喷墨方式的打印机。另外,也可以使用将墨粉转印·定影到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相片方式的打印机。在墨汁方面,在上述四种颜色的基础上,还可以使用比蓝色浓度淡的淡蓝色LC和比红色Mg浓度淡的淡红色LM、比黄色Y浓度浓的暗黄色DY。取代此方法,在进行单色打印的情况下,也可以为只使用黑色K的结构、也可以使用红色R及绿色G。使用的墨汁及墨粉的种类可以根据输出图像的特征来决定。
打印机20如图所示的那样、是由驱动连接在滑架21上的打印头211、进行墨汁喷出及墨点形成的装置、和通过滑架电机22使滑架21沿压纸滚轴23的轴方向来回动作的装置、通过送纸电机24运送打印用纸的装置及控制电路23所构成。通过这些结构,打印机20作为输出部发挥功能。让滑架21沿压纸滚轴23的轴方向来回动作的装置是由使和压纸滚轴23的轴平行设置的使滑架21保持可以跃动的跃动轴25、和在滑架电机22之间设置无端的驱动皮带26的皮带轮27、检测滑架21的原点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28等所构成。运送打印用纸P的装置是由压纸滚轴23和让压纸滚轴23旋转的送纸电机24、图中未示的给纸辅助滚轴、将送纸电机24的旋转传送给压纸滚轴23及给纸辅助滚轴的齿轮组(图中未示)所构成。
控制电路30和打印机的操作面板29进行信号联系,恰当地控制送纸电机24及滑架电机22、打印头211的动作。提供给打印机20的打印用纸P被设置于夹在压纸滚轴23和给纸辅助滚轴的之间,根据压纸滚轴23的旋转角度只将所定量送出。
滑架21具有打印头211,另外,还可以装载可以使用的墨汁的墨盒。在打印头211的下面设置有喷出可使用的墨汁的喷嘴(图示省略)。
图8为表示以打印机20的控制电路30为中心的打印机20的结构方框图。在控制电路30的内部设置有与CPU31和PROM32、RAM33、从存储卡MC取得数据的存储卡槽34、送纸电机24、滑架电机22等进行数据联系的周边装置输出入部(PIO)35和驱动缓冲器37等。驱动缓冲器37作为将喷出墨点的开·关信号提供给打印头211的缓冲器来使用。这些装置相互与总线38相连接,可以相互进行数据的联系。另外,在控制电路30内还设置有根据所定频率输出驱动波形的发送器39、和将来自发送器39的输出按所定的时间分配给打印头211的分配输出器40。
CPU31解析计算机PC所发送来的图像数据,取得墨点数据,在取得和送纸电机24及滑架电机22的动作的同步的同时,根据所定的时间将墨点数据输出到驱动缓冲器37。其结果,根据图像数据图像被输出。
E.数码静态照相机的图像处理图9为表示数码静态照相机12的图像文件GF的生成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数码静态照相机12的控制电路124(图2)根据摄影要求、如快门按钮的按下,生成图像数据GD(步骤S90)。在设定了快门速度及摄影模式等参数值的情况下,使用被设定的参数值进行图像数据GD的生成。
控制电路124将生成的图像数据GD和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I作为图像文件GF存储到存储卡MC内(步骤S92),结束本处理程序。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I包含有快门速度、曝光时间等图像生成时所用的参数值及任意地设定摄影模式等所得到的参数值、厂家名称及型号名称等自动被设定的参数值。另外,图像数据GD在从RGB颜色空间变换到YCbCr颜色空间后,JPEG被压缩,作为图像文件GF被存储起来。
通过在数码静态照相机12实施以上的处理,在存储卡MC内所存储的图像文件GF内设定图像数据GD的同时,设定包含有在图像数据生成时的各参数值的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I。
F.根据图像的锐度特性选择图像F1.根据图像的锐度特性选择图像的第一实施例图10为表示在本实施例的图像数据处理装置所实施的图像数据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将存储有图像文件GF的存储卡MC直接插入计算机PC的情况来进行说明。作为图像数据处理装置的计算机PC的CPU150(图6),当存储卡MC插入到存储卡槽153时,就从存储卡MC读出图像文件GF(图3)(步骤S100)。接下来,在步骤S102,CPU150就实施成为输出对象的图像数据的选择处理。接下来,在步骤S104,就实施容许在步骤S102所选择的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用户的确认的处理。对于这两个步骤(S102、104)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叙述。接下来,在步骤S106,CPU150就将输出对象图像数据发送到图像输出装置,结束本处理程序。
图11为表示对输出对象选择处理(相当于图10中的步骤S102)的一个图像数据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计算机PC的CPU150(图6)在步骤S110从图像文件GF的附属信息存储区域检索表示图像数据生成时的信息的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I。在发现了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I的情况下(步骤S112Y),CPU150就取得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I,使用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I在实施后面所述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的同时,将判断结果记录到RAM151(步骤S114),结束本处理程序。
另一方面,在使用绘图操作等所生成的图像文件内不包含具有快门速度等信息的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I。CPU150在没有发现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I的情况下(步骤S112N),就将图像数据作为输出对象的判断结果记录到RAM151内(步骤S116),结束本处理程序。
在有多个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比如存储卡MC在包含有多个图像数据的情况下,CPU150就对各图像数据实施图11的处理。其结果,所有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对象判断结果均被记录到RAM151内。另外,图9~图11的处理流程,在后面所述的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同样。
图12为说明本实施例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的说明图。图12(a)所示的图像IMC12a为在中央照有人物、并在背景照有树木的图像。图12(b)所示的图像IMG12b和图像IMC12a的被摄体为同样的,但是在轮廓模糊这一点上和图像IMC12a不同。象这样模糊的图像数据如是在图像数据生成时焦点移动的情况及产生手晃动的情况下所生成的。在本实施例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中,CPU150(图6)将象图像IMC12a那样轮廓清楚的有锐度的图像作为输出对象来选择,将图像IMG12b那样轮廓模糊的没有锐度的图像从输出对象中删除。为了进行这样的判断,CPU150解析图像数据,使用边缘量来决定表示与作为画质参数值的图像的锐度有关的特性的值(在后面叙述),根据该特性值进行判断。
作为与图像的锐度有关的特性值,比如可以使用图像内的各像素位置的边缘量的平均值。边缘量为表示该像素位置的辉度值的变化的大小的值。作为某像素位置的边缘量可以使用该像素位置旁边的各像素位置的辉度值的差分。作为这样的差分的计算方法,可以使用种种方法,比如可以使用Prewitt算符。如图13所示那样,多个像素依据X轴方向和与其直交的Y轴方向被配置,还有,P(i,j)为表示依据X轴第i、依据Y轴第j的像素的辉度值。在这一情况,根据Prewitt算符,像素位置(i,j)的边缘量E(i,j)的运算公式就如下面所示的运算公式所表示。
数1Δfx=〔P(i+1,j+1)-P(i-1,j+1)〕+〔P(i+1,j)-P(i-1,j)〕+〔P(i+1,j-1)-P(i-1,j-1)〕Δfy=〔P(i-1,j-1)-P(i-1,j+1)〕+〔P(i,j-1)-P(i,j+1)〕+〔P(i+1,j-1)-P(i+1,j+1)〕E(ii,jj)=Δfx+Δfy]]>将辉度值作为参数在不包含有颜色空间中表现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比如使用RGB颜色空间表现的情况下,将辉度值作为参数通过变换到包含颜色空间、比如变换到HSL颜色空间或YCbCr颜色空间等,就可以取得各像素位置的辉度值。
图12(c)表示了该实施例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在该实施例中,使用上述的运算公式所得到的平均边缘量Eave是将所定的阈值以上的图像数据作为输出对象来选择的。平均边缘量Eave将未达到阈值的图像数据从输出对象中删除。在轮廓清楚的有锐度的图像中,由于图像内的被摄体的轮廓清楚,就会有边缘量大的像素变多起来的倾向。另一方面,在轮廓模糊没有锐度的图像中,由于图像内的被摄体的轮廓模糊,就会有边缘量小的像素变多起来的倾向。即、在有锐度的图像中有平均边缘量Eave变大、在模糊的图像中有平均边缘量Eave变小的倾向。这样,通过平均边缘量Eave将阈值以上的图像作为输出对象来选择,就可以将模糊的图像从输出对象中删除。作为这样的所定的阈值,就可以根据图像输出结果的响应评价使用所定的值。比如,在可以取得辉度值的范围为0~255的情况下,也可以将20作为所定的阈值。还有,在本实施例中,没有使用图像生成履历信息、只通过解析图像数据来决定画质参数值(在该例中为平均边缘值)。
图14为表示从监视器14上来进行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确认的情况的说明图。图14所示的画面为图10的输出对象确认处理(步骤S104)的用户进行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确认及变更的画面。如图示那样,在画面中显示有多个图像数据的图像一览。在每个图像的左下方表示有识别图像的编号,在图像的右下方输出图像的数字被表示在x的右侧。输出图像的数字是根据在步骤S102(图10)中RAM151(图6)所记录的输出对象判断结果来设定的。在该实施例中,作为输出对象所选择的图像数据被设定为1,从输出对象中被删除的图像数据被设定为0。在图14的例子中,编号1、2、4的三个有锐度的图像的输出数字被设定为1,编号3的没有锐度的图像的输出数字被设定为0。
在图14的画面中,用户对各个图像进行选择,可以变更其输出数字。在被选择的图像中,将被选择的图像用围框来显示。在图14的例子中,选择了编号2的图像。在围住被选择的图像的围框的右下方,表示有变更输出数字用的箭形符号。用户通过操作这些箭形符号就可以增加或减少输出数字。即、用户通过调整输出数字,就可以进行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变更。在图14的画面的右侧,显示有与被选择的图像有关的信息。在该实施例中,还显示有输出对象判断所使用的画质参数值的平均边缘量。用户可以一边参考这些信息一边变更其图像的输出数字。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对模糊的图像事先将输出数字设定为0,因而用户就可以减少进行将模糊的图像从输出对象中删除的劳动。
在图14的画面中,通过用户进行输出数字的确认、操作画面右下方的输出开始按钮,CPU150(图6)就将处理转移到下一个步骤的发送处理(图10S106)。在发送处理中,CPU150根据输出数字,将图像数据(输出对象图像数据)发送到为图像输出装置的打印机20。打印机20根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将图像输出。
F2.根据图像的锐度特性选择图像的第二实施例图15为说明在第二实施例中计算平均边缘量所使用的分量W的分布的说明图。图15(b)为表示图15(a)的图像IMG中的直线B-B上的分量W的分布(X方向的分量分布)的说明图,图15(c)为表示直线C-C上的分量W的分布(Y方向的分量分布)的说明图。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那样,使用离图像IMG的中心越近的像素分量就变得越大的分量W的分布、来计算边缘量的带有分量的平均值,并使用带有该分量的平均值来实施输出对象判断处理。
图16为说明本实施例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的说明图。图16(a)所示的图像IMG16a和图16(b)所示的图像IMG16b这两个图像为照有人物的图像,在中央照有人物,而且在背景上还照有树木。另外,图像中的十字标志表示这些图像的中心。在图像IMG16a中,中央所照的人物有锐度、背景的树木照的模糊。在图像IMG16b中则相反,中央所照的人物模糊、背景的树木照的有锐度。象图像IMG16b那样的图像数据,比如在图像数据生成时镜头没有对准人物而是对准了背景的情况下所生成的。
在两个图像IMG16a和IMG16b的各自的下方,标有图15(b)所示的分量W的X方向的分布。另外,Y方向的分布省略了图示。使用这样的分量W所得到的带有分量的平均边缘量,如图像IMG16a那样、在位于图像中央的被摄体为有锐度的图像中就变得大、如图像IMG16b那样、在位于图像中央的被摄体为模糊的图像中就变得小。
图16(c)表示了该实施例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在该实施例中,带有分量的平均边缘量EWave将所定的阈值以上的图像数据作为输出对象来选择。带有分量的平均边缘量EWave将未达到阈值的图像数据从输出对象中删除。在生成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将所希望的被摄体放置在图像中心的情况是很多的。为此,在该实施例中,就可以将离图像中心近的被摄体拍成有锐度的图像数据、比如将焦点对准了所希望的被摄体的图像数据作为输出对象来选择,将离图像中心近的被摄体拍成模糊的图像数据、比如镜头移动的图像数据从输出对象中删除。
计算带有分量的平均边缘量的分量W的分布,在图像中想拍成更加有锐度的区域的分量可以比其他的区域的分量大。比如也可以将带有分量的平均边缘量作为图像内的所定的一部分区域的边缘量的平均值。图17为说明计算这样的带有分量的平均边缘量的分量W的分布的说明图。在图17(a)的图像IMG内设定有所定的区域A1。分量W的大小为该区域A1内的一定值,在该区域A1以外为0。这样,不用拘泥区域A1以外的数据、就可以将离图像中心近的被摄体拍成模糊的图像数据从输出对象中删除。作为区域A1,比如形状可以和原来的图像的形状一样,面积比原来的图像要小(比如为20%),并可以使用位于图像中心的区域。另外,区域A1内的分量的大小,也可以为离图像的中心越近的像素就变得越大的结构。这样,就可以将离区域A1内的图像的中心近的区域拍成模糊的图像从输出对象中删除。另外,在该实施例中,没有使用图像生成履历信息、只通过解析图像数据来决定画质参数值(在该例中为带有分量的平均边缘量)。
F3.根据图像的锐度特性选择图像的第三实施例图18为说明在第三实施例中带有分量的平均边缘量的计算所使用的分量W的分布的说明图。和图1 5的例子的差异为直线B-B和直线C-C不是为通过图像的中心、而是为通过被摄体的中心的结构这一点上。在该实施例中,图像生成履历信息包含有作为被摄体位置信息的被摄体区域信息(图5),CPU150(图6)通过解析图像生成履历信息就可以取得被摄体区域的中心坐标。计算带有分量的平均边缘量的分量W如图18所示那样为离被摄体区域的中心越近就变得越大的结构。
图19为说明本实施例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的说明图。图19(a)所示的图像IMG19a和图19(b)所示的图像IMG19b这两个图像为照有人物和背景的树木的图像。和图16所示的图像IMG16a及图像IMG16b的区别在于;对每个图像设定了图像内的被摄体区域的中心、而且人物没有被放置在图像的中央、而是放置在了被摄体区域的中心旁边。在这两个图像IMG19a和IMG19b的每个图像当中,在解析被相关地附加在这些图像数据内的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I所得到的被摄体区域的中心坐标位置(图5)上标有十字标志,而且标有被摄体区域(在该例中为矩形)。
在两个图像IMG19a和IMG19b的各自的下方,标有图18(b)所示的分量W的X方向的分布。另外,Y方向的分布省略了图示。使用这样的分量W所得到的带有分量的平均边缘量,如图像IMG19a那样、在被摄体区域旁边拍成为有锐度的图像中就变得大、如图像IMG1b那样、在被摄体区域旁边拍成为模糊的图像中就变得小。在该实施例中,和图16(c)所示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一样、带有分量的平均边缘量EWave将所定的阈值以上的图像数据作为输出对象图像数据来选择。带有分量的平均边缘量EWave将未达到所定的阈值的图像数据从输出对象中删除。这样,就可以将被摄体区域旁边的被摄体拍成有锐度的图像作为输出对象来选择,将拍成模糊的图像从输出对象当中删除。
计算带有分量的平均边缘量的分量W的分布,在图像内想拍成更加有锐度的区域的分量可以比其他的区域的分量大。比如也可以将带有分量的平均边缘量作为位于被摄体区域的中心坐标的所定的一部分区域的边缘量的平均值。图20为说明这样的分量W的分布的说明图。在图20(a)的图像IMG内设定有所定的区域A2。分量W的大小为该区域A2内的一定值,在该区域A2以外为0。这样,不用拘泥区域A1以外的数据、就可以将离被摄体区域中心近的被摄体拍成模糊的图像数据从输出对象中删除。作为区域A2,比如形状可以和原来的图像的形状一样,面积比原来的图像要小(比如为20%),并可以使用位于被摄体区域的中心的区域。另外,区域A2内的分量的大小,也可以为离被摄体区域的中心越近的像素就变得越大的结构。图21为说明这样的分量W的例子的说明图。和图20的差异在于在区域A2内、分量W的大小离被摄体区域的中心越近就变得越大的结构这一点上。这样,就可以将区域A2内的离被摄体区域的中心近的区域拍成模糊的图像从输出对象当中删除。
被摄体区域信息在不仅包含有被摄体的中心坐标、还包含有与被摄体区域(在该实施例中为矩形)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作为上述的所定的区域A2就可以使用被摄体区域。这样,就可以对图像生成履历信息所包含的被摄体区域信息实施更恰当的输出对象判断。
这样,图像生成履历信息在包含有被摄体位置信息(在该实施例中为被摄体区域信息)的情况下,通过离被摄体的位置近的区域的分量使用大的分量分布来决定画质参数值,就可以实施更恰当的输出对象判断。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解析图像数据和图像生成履历信息两方面来决定画质参数值(在该例中为带有分量的平均边缘量)。
F4.根据图像的锐度特性选择图像的第四实施例图22为说明本实施例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的说明图。和图20所示的实施例的差异不在于阈值是事先决定的值、而在于边缘量的平均值这一点、即在于在图像内使用均等的分量所计算的边缘量的平均值这一点上。在图22(a)的图像IMG内设定有位于被摄体区域中心的所定的区域A3。图22(b1)和图22(c1)为表示计算带有分量的平均边缘值的分量W1的分布的说明图。另外,图22(b2)和图22(c2)为表示阈值的计算所使用的分量W2的分布的说明图。分量W1在区域A3内为一定值,在区域A3以外为0。分量W2不依据图像内的位置为一定值。使用这样的分量W1所计算的带有分量的平均边缘量EWave为表示一部分的区域A3的锐度的特征,使用分量W2所计算的阈值Eth为表示图像整体的锐度的特征。
图22(c)表示了该实施例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在该实施例中,使用上述的分量W1的分布所得到的平均边缘量EWave将使用上述的分量W2的分布所得到的阈值Eth以上的图像数据作为输出对象来选择。带有分量的平均边缘量EWave将未达到阈值Eth的图像数据从输出对象当中删除。即、将所定的区域的锐度和图像整体的锐度相比较,就可以将所定的区域的锐度为最有锐度的图像数据、比如焦点对准了所定的区域旁边的被摄体的图像数据作为输出对象来选择,将所定的区域的锐度为最模糊的图像数据、比如焦点从所定的区域旁边的被摄体移开的图像数据从输出对象当中删除。该实施例的阈值EWth为每个图像数据不同的值,是由图像整体的锐度所决定的值。因此,就可以更恰当地实施将在各种条件下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的输出对象判断与该图像数据相吻合。
作为计算带有分量的平均边缘量EWave的分量W1的分布,在图像内想拍成更加有锐度的区域的分量可以比其他区域的分量大,比如,可以使用上述的各实施例的分量W的分布。作为计算阈值Eth的分量W2的分布,也可以使用最小的分量。这样,就可以将更多的图像作为输出对象来选择。另外,想拍成更加有锐度的区域的分量也可以使用比其他区域的分量小的分布。这样,就可以更确切地进行将想拍成更加有锐度的区域和其他区域相比较。作为这样的分量W2的分布,比如可以使用从均等的分布扣除分量W1后所省下的分布。
F5.根据图像的锐度特性选择图像的变形例作为与上述的各实施例的图像的锐度有关的特性值,在边缘量的平均值以外也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值。比如,也可以将对全像素数的边缘像素的比例作为与图像的锐度有关的特性值来使用。在这里,所谓「边缘像素」是指该像素位置的边缘量为所定的边缘阈值以上的像素。作为该边缘阈值,可以根据图像输出结果的响应评价来使用所定的值。比如,在可以取得辉度值的范围为0~255的情况下,也可以将40作为所定的边缘阈值。边缘像素有在模糊的图像中变少、在有锐度的图像中变多的倾向。这样,通过将边缘像素比例在所定的阈值以上的图像数据作为输出对象来选择,就可以将模糊的图像从输出对象中删除。作为该阈值,可以根据图像输出结果的响应评价来使用所定的值。比如也可以将全像素数的20%作为所定的阈值。另外,在该例中没有使用图像生成履历信息、只通过解析图像数据来决定画质参数值(在该例中为边缘像素比例)。
作为边缘像素比例,和上述的各实施例的带有平均边缘量的计算同样、也可以使用想拍成更有锐度的区域的分量使用大的分量分布来计算像素数的带有分量的边缘像素比例。这样,就可以实施更加重视想拍成锐度的区域的判断。还有,在这一情况,作为判断带有分量的平均边缘量的大小的阈值,和上述的第四实施例同样、可以取代事先决定好的值而使用图像内的均等的分量所计算的边缘像素的比例、及根据图像内的位置使用大小不同的分量所计算的边缘像素的比例。另外,在使用图像生成履历信息所包含的被摄体位置信息来设定分量分布的情况下,解析图像数据和图像生成履历信息两方来决定画质参数值(在该例中为边缘像素比例)。
G.根据图像的亮度特性选择图像G1.根据图像的亮度特性选择图像的第一实施例图23为说明本实施例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的说明图。图23(a)~(c)所示的三个图像IMC23a~IMC23c为照有人物的图像。这三个图像其亮度相互不同。图像IMC23a表示为亮度高的图像,还有图像IMC23b表示为亮度恰当的图像、图像IMC23c表示为亮度低的图像。在亮度高的图像IMC23a中,由于有各像素的辉度值变高的倾向,因而其平均辉度值就变大。在亮度低的图像IMC23c中,由于有各像素的辉度值变低的倾向,因而其平均辉度值就变小。在生成图像数据时,将曝光调整为图像生成装置受到的光量为恰当量。在曝光从恰当量移开的情况下、比如变为比恰当值大的情况下,图像生成装置受到的光量变得比恰当量多,就会生成象图像IMC23a那样亮度的图像。另一方面,曝光变为比恰当值小的情况下,图像生成装置受到的光量变得比恰当量少,就会生成象图像IMC23c那样昏暗的的图像。
图23(d)表示了该实施例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在该实施例中,平均辉度值Bave作为与图像的亮度有关的特性值来被使用。平均辉度值Bave将位于所定的恰当范围(在该实施例中,下限值为Bth以上、上限值为未达到Bth)内的图像数据作为输出对象来选择。平均辉度值Bave将位于恰当范围外的图像数据从输出对象中删除。这样,就可以将过于明亮的图像数据及过于昏暗的图像数据、比如在图像生成时曝光没有被恰当地设定的图像数据从输出对象中删除。作为这样的恰当范围,就可以使用根据图像的输出结果的响应评价所决定的范围。比如在可以取得辉度值的范围为0~255的情况下,也可以将50以上未达到200的作为所定的恰当范围。还有,在该实施例中,没有使用图像生成履历信息、只通过解析图像数据来决定画质参数值(在该例中为平均辉度值)。
作为平均辉度值,和上述的各实施例的带有分量的平均边缘量的计算一样、也可以使用想拍成更有锐度的区域的分量使用大的分量分布来计算的带有分量的平均辉度值。这样,就可以进行更加重视所希望的区域的亮度的判断。还有,在使用图像生成履历信息所包含的被摄体位置信息、设定分量分布的情况下,解析图像数据和图像生成履历信息两方来决定画质参数值(在该例中为平均辉度值)。
G2.根据图像的亮度特性选择图像的第二实施例图24为说明本实施例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的说明图。图24(a)~(c)所示的三个图像IMC24a~IMC24c为照有水果的图像。这三个图像其亮度相互不同。图像IMC24a表示为亮度高的图像,还有图像IMC24b表示为亮度恰当的图像、图像IMC24c表示为亮度低的图像。在亮度高的图像IMC24a中,由于各像素的辉度值变高,因而就有可以取得辉度值范围的最大值的像素(限制像素)的比例变大的倾向。另一方面,在亮度低的图像IMC24c中,由于各像素的辉度值变低,因而就有可以取得辉度值范围的最小值的像素(限制像素)的比例变大的倾向。在图像IMC24a中,辉度值最大值的限制区域用纵线所表示。在图像IMC24c中,辉度值最小值的限制区域用横线所表示。限制像素(辉度值最小值及辉度值最大值的像素)的数在图像数据生成时图像生成装置从曝光量的恰当量的偏离越大就变得越多。比如,在图像数据生成时的曝光比恰当值大的情况下,如图像IMC24a那样、就容易生成很多辉度值为最大值的限制像素的图像数据。另一方面,在曝光比恰当值小的情况下,如图像IMC24c那样、就容易生成很多辉度值为最小值的限制像素的图像数据。
图24(d)表示了该实施例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在该实施例中,限制像素的比例Crate作为与图像的亮度有关的特性值来被使用。限制像素比例Crate将所定的阈值以下的图像数据作为输出对象来选择。限制像素比例Crate将比所定的阈值大的图像数据从输出对象中删除。这样,就可以将过亮的图像数据及过暗的图像数据、比如在图像生成时曝光没有被恰当地设定的图像数据从输出对象中删除。作为这样的所定的阈值,就可以使用根据图像的输出结果的响应评价所定的值。比如,也可以将全像素数的10%作为阈值。还有,辉度值为最大值的限制像素的比例和辉度值为最小值的限制像素的比例也可以各自分别评价,而且,也可以将判断各自的比例的大小的阈值作为各自不同的值。这样,就可以进行考虑辉度值为最大值的限制像素给予画质的影响和辉度值为最小值的限制像素给予画质的影响的不同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另外,也可以取代限制像素的比例、而将限制像素的数作为与图像的亮度有关的特性值来使用。这样,就可以进行不依据图像的大小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
H.根据图像的手晃动特性选择图像H1.根据图像的手晃动特性选择图像的第一实施例图25为说明本实施例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的说明图。图25(a)、(b)所示的两个图像IMC25a和IMC25b为照有人物的图像。这两个图像的差异在于图像IMC25a在图像生成时图像生成装置曝光的时间比较短、图像IMC25b在图像生成时图像生成装置曝光的时间比较长这一点上。另外,在图像IMC25a中,人物照的有锐度;在图像IMC25b中,人物照的模糊。在图像生成装置曝光之际,当图像生成装置的面对方向变化时,图像内的被摄体的位置就会变化,因而所得到的图像就为模糊图像。象这样的模糊现象被称为手晃动,图像生成装置曝光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产生。为此,曝光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生成象图像IMC25b那样的手晃动的模糊图像。
图25(c)表示了该实施例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在该实施例中,将图像生成装置曝光的时间Et作为与手晃动有关的特性值来使用。可以使用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1(图3)所包含的曝光信息及快门信息的参数值来取得曝光的时间Et。曝光的时间Et将所定的阈值以下的图像数据作为输出对象来选择。曝光的时间Et将比所定的阈值大的图像数据从输出对象中删除。曝光的时间Et越长,就越容易生成手晃动的模糊图像。这样,曝光的时间Et通过将比所定的阈值大的图像数据从输出对象中删除,就可以抑制输出手晃动的模糊图像。作为这样的所定的阈值,就可以使用根据图像的输出结果的响应评价所定的值。比如,也可以将1/15秒作为所定的阈值。还有,在该实施例中,没有使用图像数据、只通过解析图像生成履历信息来决定画质参数值(在该例中为受光的时间)。
H2.根据图像的手晃动特性选择图像的第二实施例图26为说明本实施例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的说明图。图26(a)、(b)所示的两个图像IMC26a和IMC26b为照有汽车、并在背景上照有树木的图像。这两个图像在图像生成时图像生成装置曝光的时间同样长,但图像IMC26a表示了时间的设定是由用户手动设定的情况的图像,图像IMC26b表示了时间的设定是自动设定的情况的图像。在图像IMC26a中,背景的树木不模糊,但奔走的汽车沿着其行进方向照的模糊。另一方面,在图像IMC26b中,由于手晃动,汽车和背景的树木两方均照的模糊。在图像生成装置当中,具有用户可以设定图像生成装置在图像生成时曝光的时间、比如快门速度的装置。用户为了生成表现被摄体的动作的图像数据及将夜景拍照的明亮的图像数据,可以设定慢的快门速度。比如,如图像IMC26a所示的那样、在生成使用模糊来表现汽车的动作的图像的情况下,就设定慢的快门速度。
图26(c)表示了该实施例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和图25(c)所示的例子的差异在于根据图像生成装置曝光的时间(比如快门速度)的设定模式的种类、对图像选择的条件追加了判断这一点上。在该实施例中,使用解析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1所得到的曝光程序信息的参数值(图5)来判断用户是否设定了曝光的时间。曝光程序信息为识别由快门速度及光圈值所决定的曝光的调整模式的信息。作为由用户所设定的快门速度的曝光调整模式比如设定快门速度优先模式(参数值4)及手动模式(参数值1)。在曝光程序信息的参数值为1或4的情况下,即、快门速度的设定为用户的手动设定的情况下,不依据曝光的时间Et、将图像数据作为输出对象来选择。在快门速度的设定不是手动设定的情况下,就根据和图25(c)所示的处理同样的曝光时间Et来实施判断处理。这样,曝光时间即使在长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用户所设定的图像数据作为输出对象来选择。还有,在该实施例中,没有使用图像数据、只通过解析图像生成履历信息来决定画质参数值(在该例中为受光的时间)。
H3.根据图像的手晃动特性选择图像的第三实施例图27为说明本实施例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的说明图。图27(a)、(b)所示的两个图像IMC27a和IMC27b为照有人物的图像。这两个图像为根据在昏暗的环境下生成的图像数据所照的图像,在图像生成时图像生成装置曝光的时间同样长。另外,图像IMC27a表示了在图像生成时辅助光源、比如闪光灯闪光的情况下的图像,另一方面,图像IMC27b表示了在图像生成时没有辅助光源的情况下的图像。在图像IMC27a的图像中,人物明亮、照得有锐度。另一方面,在图像IMC27b的图像中,整体昏暗、人物由于手晃动照得模糊。在昏暗的环境下生成图像数据的情况,为了取入更多的光,就有图像生成装置将曝光的时间设定较长的倾向。但在让闪光灯等辅助光源发光、将光照射到被摄体上生成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图像生成装置是在闪光灯闪光的闪光时间内接受所有的光的。即、即使在图像生成装置将曝光的时间设定较长的情况下,曝光时间和闪光灯的闪光时间几乎完全相同。闪光灯的闪光时间非常短,比如为1/200秒以下。因此,在使闪光灯闪光所生成的图像数据方面,不容易产生手晃动的模糊。
图27(c)表示了该实施例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和图25(c)所示的例子的差异在于对有无辅助光源的发光的判断被追加到了图像选择的条件内这一点上。在该实施例中,使用解析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1所得到的闪光灯信息的参数值(图5)来判断辅助光源是否进行了闪光。在闪光灯信息的动作结果为有闪光的情况下,就可以判断辅助光源发光了。另外,在有反射光探测装置的情况,并有反射光的情况下,就可以判断辅助光源发光了。解析闪光灯信息,在得到辅助光源发光的判断结果的情况下,不依据曝光的时间Et,将图像数据作为输出对象来选择。在没有得到辅助光源发光的判断结果的情况下,就和图25(c)所示的处理同样根据曝光的时间Et实施判断处理。这样,即使在图像生成装置曝光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让闪光灯闪光所生成的图像数据作为输出对象来选择。还有,在该实施例中,没有使用图像数据,只通过解析图像生成履历信息来决定画质参数值(在该例中为受光的时间)。
H4.根据图像的手晃动特性选择图像的第四实施例图28为说明本实施例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的说明图。图28(a)、(b)所示的两个图像IMC28a和IMC28b为照有人物的图像。图像IMC28a表示了图像生成时的镜头焦距比较短的情况的图像,人物小、照得有锐度。另一方面,图像IMC28b表示了镜头焦距比较长的情况的图像,人物大、并由于手晃动照得模糊。镜头焦距为表示镜头的中心和其焦点、即胶卷及CCD等曝光单元的距离的值。镜头焦距越长,对位于同样距离的被摄体就可以得到更加扩大的图像。另外,越是通过更大的扩大率生成图像的情况,由于图像生成装置的面对方向的移动,图像内的被摄体的位置移动就变得越大。即、在镜头焦距长、图像的扩大率大的情况下,即使图像生成装置曝光的时间短,也容易生成手晃动的模糊图像。另一方面,在镜头焦距短、图像的扩大率小的情况下,即使图像生成装置曝光的时间长,也不容易生成手晃动的模糊图像。
图28(c)表示了该实施例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和图25(c)所示的例子的差异在于判断图像生成装置曝光时间Et的大小的阈值Etthd是根据镜头焦距所设定的这一点上。图29为表示该实施例的阈值Etthd和镜头焦距的关系的说明图。阈值Etthd为与镜头焦距成反比例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将解析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1(图3)所得到的镜头焦距(以35mm胶卷换算)信息的参数值作为镜头焦距来使用。通过使用根据镜头焦距所设定的阈值,将曝光的时间Et为阈值Etthd以下的图像数据作为输出对象来选择,就可以更恰当地实施容易产生手晃动的输出对象判断。另外,该阈值Etthd也可以为伴随着镜头焦距的增加分成多个阶段、阶梯状地减少的结构。这样,就可以使用简单的处理来实施阈值Etthd的调整。根据这样的镜头焦距使用所设定的阈值的曝光时间Et的大小的判断,根据上述的手晃动特性,在图像选择的各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还有,在该实施例中,没有使用图像数据、只通过解析图像生成履历信息来决定画质参数值(在该例中为受光的时间)。
镜头焦距(以35mm胶卷换算)信息的参数值为在保持曝光单元的大小和镜头焦距的比率的条件下、将实际的镜头焦距换算成使用35mm胶卷的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的值。手晃动的模糊图像,图像的扩大率越大就越容易产生。另外,图像的扩大率为不仅依据镜头焦距、也因镜头焦距和曝光单元(或胶卷)的大小的比率而变化的值。因此就有必要使用镜头焦距和图像生成装置的曝光单元(或胶卷)的大小的比率来判断手晃动的容易产生性。该实施例的镜头焦距(以35mm胶卷换算)信息的参数值为事先考虑到曝光单元的大小进行换算的值。这样,通过使用35mm胶卷换算的镜头焦距来决定阈值,就可以省略通过图像生成装置、根据不同的胶卷及曝光单元的大小来调整阈值的处理。
1.输出对象确认处理的其他的结构例图30为表示从监视器14上进行输出对象数据的确认情景的其他的例子的说明图。图30所示的画面为在图10的步骤S104的输出对象确认处理中用户进行输出对象数据的确认及变更的画面。在画面中显示有照有花的两个图像。和图14所示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所显示的图像被分割为多个区域、而且用双重线将边缘像素的比例最高的区域框起来进行强调来显示的这一点上。在画面中,左边的图像为镜头对准了图像中央的花的图像,右边的图像为镜头对准了图像下方的花的图像。用户根据边缘像素的数,通过确认所强调显示的区域,就可以容易地确认镜头对准了图像内的哪一个被摄体。即、根据镜头可以容易地进行输出对象数据的确认和变更。在每个图像的下方,显示有多个输出对象判断所用的画质参数值。用户通过参考这些信息,就可以更恰当地进行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确认和变更。
强调区域的设定,也可以根据边缘像素的比例以外的种种特征来实施。比如,由于根据曝光进行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确认和变更,因而也可以强调显示限制像素的比例最高的区域。这样,用户就可以容易地确认在所希望的被摄体旁边是否存在很多限制像素。图像的分割方法也可以使用事先决定好的方法、比如图30所示的那样分成九个的方法,还有,也可以为用户指定分割方法的结构。
作为强调显示具有所定的特征的区域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处理具有所定的特征的像素的数据来显示的方法。比如可以使用将边缘像素的颜色变更为红色来强调显示的方法。还有,也可以变更具有其他的特征的像素的颜色、比如变更限制像素的颜色来强调显示。这样,用户就可以容易地确认具有图像内的所定的特征的像素的分布的情况及量,可以更加简单地进行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确认和变更。
J.图像输出系统的其他的结构例图31为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输出系统的其他的例子的说明图。图像输出系统10B具有作为生成图像文件的图像生成装置的数码静态照相机12和作为图像输出装置的打印机20B。作为图像输出装置,除了打印机20B以外,可以使用CRT显示器、LCD显示器等监视器14B、投影机等。在以下的说明中,是将打印机20B作为图像输出装置来使用的。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输出装置的打印机20B在具有输出图像的输出部的基础上、还具有实施输出对象判断的解析部和选择部这一点上,(在后面叙述)和上述的输出系统的实施例(图1)不同。
在数码静态照相机12中所生成的图像文件通过电缆CV、通过将存储有图像文件的存储卡MC直接插入打印机20B,就被发送到打印机20B。打印机20B使用读入的图像文件实施上述的图像数据处理(图10),根据作为输出对象被选择的图像数据来输出图像。
作为本实施例的打印机20B的结构,可以使用和上述的实施例的打印机20(图7、图8)同样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控制电路30(图8)在实施图像的输出处理的基础上,还实施图像数据处理。控制电路30的CPU31实施图像数据处理,RAM33将CPU31的运算结果及图像数据等随机存入,PROM32对于输出对象判断程序等图像数据处理存储必要的数据。即、CPU31和RAM33和PROM32作为解析部和选择部发挥功能。另外,存储卡槽34(图8)从所装入的存储卡MC中取得数据。
在数码静态照相机12中所生成的图像文件GF通过电缆或通过存储卡被发送到打印机20B。CPU31在接收到图像文件GF时,就实施上述的图像数据处理程序(图10)。
CPU31读出接收到的图像文件(步骤S100),并实施输出对象判断处理(步骤S102)。CPU31在将输出对象判断结果记录到RAM33后,就实施输出对象确认处理(步骤S104)。在输出对象确认处理中,用户通过操作面板29就可以进行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确认及变更。操作面板29在不具有显示上述的图14及图30所示的画面的充分大的情况下,操作面板29可以为显示识别图像数据的编号及文件名称和各个图像数据的输出张数、用户变更其输出张数的结构。在用户的变更、确认完成后,CPU31就根据输出对象图像数据将图像进行输出。在该实施例中,取代图像数据的发送处理(步骤S106)而实施图像的输出处理。
在该实施例中,打印机20B由于具有实施图像数据处理的解析部和选择部,因而不用使用计算机PC等图像数据处理装置就可以自动地实施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选择处理。
以上,如说明的那样,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由于自动地实施输出对象判断处理,因而就可以减少用户的选择输出对象的劳动。而且,由于使用各种条件来实施输出对象判断,因而就可以更恰当地实施输出对象判断。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该宗旨的范围内可以以种种的方式来实施,如下面那样的变形也可以。
K.变形例K1.变形例1在上述的各实施例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也可以为实施依据多个判断条件的判断、通过使用逻辑和及逻辑与恰当地将这些判断结果组合起来、决定最终的判断结果的结构。比如,实施与手晃动有关的判断,对于得到从输出对象中被删除的判断结果的图像数据,还要实施边缘量的平均值的判断,还可以为只将得到从输出对象中被删除的判断结果的图像数据从输出对象中删除的结构。这样,就可以更恰当地实施对输出对象判断。对于为了决定最终的判断结果、根据多个判断条件将多个判断结果组合起来的方法,可以根据图像的输出结果的响应评价来决定。
K2.变形例2在上述的各实施例的输出对象判断处理所使用的判断条件,也可以为根据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1所包含的信息来决定的结构。比如也可以为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1在包含有快门速度信息和闪光灯信息、曝光程序信息的情况下、将有闪光灯闪光及曝光时间为手动设定的图像数据不依据曝光时间作为输出对象来选择、对于除此之外的图像数据、根据曝光的时间来实施输出对象判断的结构。另外,也可以为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1在包含有快门速度信息及曝光时间信息的情况下、使用与手晃动有关的判断和边缘像素比例的判断来决定最终的判断结果、在不包含快门速度信息及曝光时间信息的情况下、使用边缘像素比例的判断来决定最终的判断结果的结构。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利用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1所包含的信息来实施输出对象判断。
K3.变形例3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也可以为省略输出对象确认处理(图10的步骤S104)的结构。在这一情况,根据由选择部自动选择的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由输出部将图像输出。这样,用户不用进行是否作为输出对象的选择、就可以实施图像的输出。
K4.变形例4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图像生成装置具有进行输出对象判断的解析部和选择部的结构。比如,作为图像生成装置的数码静态照相机12(图2)的控制电路124,可以作为实施上述的图像数据处理的解析部和选择部来发挥功能。控制电路124使用生成的图像文件GF实施上述的图像数据处理(图10)。在输出对象确认处理(步骤S104)中,用户通过液晶显示器127和决定按钮126就可以进行输出对象数据的确认及变更。在用户的变更、确认完成后,控制电路124将输出对象图像数据保存到存储卡内。在该变形例中,取代图像数据的发送处理(步骤S106)、而实施对存储卡的图像数据的保存处理。存储卡MC所保存的输出对象图像数据通过电缆或通过存储卡MC,被发送到打印机等图像输出装置。另外,对于输出对象图像数据,在实施其他的图像数据处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为将输出对象图像数据发送到计算机等图像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另外,在该变形例中,数码静态照相机12即是图像生成装置的同时,也是具有实施输出对象判断处理的解析部和选择部的图像数据处理装置。
K5.变形例5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在实施输出对象判断之前进行画质调整处理的结构。作为画质调整处理,如可以使用将图像的锐度调整到恰当的值的锐度调整处理、及将图像颜色的均衡(比如RGB的均衡)调整到恰当的值的彩色均衡调整处理等。这样,通过画质调整处理,就可以将画质改善的图像数据作为输出准备来选择。另外,也可以为在实施了输出对象判断后进行画质调整处理的结构。这样,就可以输出改善了画质的图像。
K6.变形例6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作为图像文件GF的具体例,将Exif格式的文件作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与本发明有关的图像文件的格式不限于此。即也可以为包含图像生成装置所生成的图像数据、和记录图像数据的生成时条件(信息)的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I的图像文件。通过使用这样的文件,根据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I和图像数据GD中的至少一方、就可以实施恰当的输出对象判断。
K7.变形例7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作为图像生成装置是使用数码静态照相机12来进行说明的,但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数码摄像机等图像生成装置来生成图像文件。
K8.变形例8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是将图像数据GD和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I包含在同一图像文件GF内的情况作为例子进行了说明的,但图像数据GD和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I并没有必要一定要存储在同一文件内。即、将图像数据GD和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I相关地附在一起也可以,如生成将图像数据GD和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I相关地附在一起的相关联数据,将一个或多个图像数据和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I分别存入独立的文件内,在处理图像数据GD时也可以参照相关联的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I。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在使用图像数据GD和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I被存入分别的文件内的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I的图像处理的时候,图像数据GD及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I为一体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实质上和被存入同一文件内的情况一样发挥功能。即、至少在图像处理的时候,在本实施例的图像文件GF内包含有图像数据GD和图像生成履历信息GI被相关地附在一起的状态。而且,也包括存储于CD-ROM、CD-R、DVD-ROM、DVD、RAM等光盘介质内的图像文件。
权利要求
1.一种输出装置,是一种使用由图像生成装置生成的图像数据和至少包含在所述图像数据生成时的所述图像生成装置的动作信息、同时与所述图像数据构成相关关联的图像生成履历信息来输出图像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解析所述图像数据和所述图像生成履历信息中的至少一方,决定与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图像的画质相关的画质参数值的解析部;根据所述画质参数值进行是否将所述图像数据作为输出对象来选择的输出对象判断的选择部;使用由所述选择部作为输出对象所选择的所述图像数据来输出图像的输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部通过解析所述图像数据和所述图像生成履历信息的双方来决定所述画质参数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部使用根据所述图像生成履历信息的分量分布,实施所述图像数据的解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部只使用所述图像生成履历信息来决定所述画质参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部决定表示与所述图像的锐度有关的特性的第一值,所述选择部根据所述第一值进行所述输出对象判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部可以计算所述图像内的各像素位置的边缘量,并且使用所述边缘量来决定所述第一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部在所述图像生成履历信息包含有所述图像的被摄体位置信息的情况下,使用所述被摄体位置信息来决定所述第一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部决定表示与所述图像的亮度有关的特性的第二值,所述选择部根据所述第二值进行所述输出对象的判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值为与在所述图像内可以取得辉度值的范围内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区域的大小有关的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部决定表示与在所述图像的生成时的手晃动有关的特性的第三值,所述选择部根据所述第三值进行所述输出对象的判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部在所述图像生成履历信息包含有快门速度信息及曝光时间信息的情况下,使用所述快门速度信息及曝光时间信息来决定所述第三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部在所述图像生成履历信息包含有镜头焦距信息的情况下,使用所述镜头焦距信息来进行所述输出对象的判断。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部容许用户进行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变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部在显示所述画质参数值的至少一部分的同时,容许用户进行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变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部在在所述图像内的具有规定的特征的区域内显示通过实施规定的处理而得到的图像的同时,容许用户进行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变更。
16.一种图像数据处理装置,是一种对用于发送到根据由图像生成装置所生成的图像数据来输出图像的图像输出装置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的图像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所述图像数据和至少包含在所述图像数据生成时的所述图像生成装置的动作信息,同时与所述图像数据构成相关关联的图像生成履历信息中的至少一方进行解析,决定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的与图像的画质有关的画质参数值的解析部;根据所述画质参数值进行是否将所述图像数据作为输出对象来选择的输出对象判断的选择部。
17.一种图像数据处理方法,是一种对用于发送到根据由图像生成装置所生成的图像数据来输出图像的图像输出装置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的图像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对所述图像数据和至少包含在所述图像数据生成时的所述图像生成装置的动作信息,同时与所述图像数据构成相关关联的图像生成履历信息中的至少一方进行解析,决定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的与图像的画质有关的画质参数值的步骤;(b)根据所述画质参数值进行是否将所述图像数据作为输出对象来选择的输出对象判断的步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输出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其目的是自动地进行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恰当选择。对图像数据和图像生成履历信息中的至少一方进行解析,决定与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的画质有关的画质参数值,同时根据画质参数值进行是否将图像数据作为输出对象来选择的输出对象判断。
文档编号G06T7/00GK1496109SQ0315865
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0日
发明者早石育央, 小泉孝彦, 彦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