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29360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大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声音对策,特别是一种涉及防止液晶显示装置起动之后的,液晶面板、背光装置单元的漫射板和增强板以及框架等液晶显示装置的各个构件的热膨胀导致的相互摩擦引起的使人不快的声音的产生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力求大型化,一般的是画面的对角尺寸在20英寸到30英寸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还开发超过40英寸的大型显示装置,并逐渐地作为大型的电视或视频显示装置,或者终端站或CAD装置的显示装置而普及。在这样的大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需要具有与使用了阴极射线显像管的显示装置相比也毫不逊色的辉度。
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通常作为固定型的,将其放在桌上、地板上等使用,所以并不需要如笔记本式个人电脑的那种程度的薄型化,但即使是这样也为了发挥其特征需要适度的薄型化。由此,作为液晶面板采用透过型,大多采用具有正下方型的背光装置构造。
正下方型背光装置构造,不使用导光板,在液晶面板的内表面上并列配置冷阴极管等多个管状光源,将那些光出射到液晶面板上。在那些光源的背面上配置有反射板,在出射面上配置分散光源的光的漫射板,这样得到均匀的发光。多个管状光源,在将其两端部机械性地固定的同时还使其可进行电连接地被支承,并被保持在框架上。液晶显示装置的消耗电力,其大部分都是由背光装置引起的,产生的热量也是以背光装置为主要原因。消耗电力和发热,根据随着液晶显示装置的大型化的背光装置的管状光源的使用条数的增加而增加。
可是,在大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装置单元通常将由金属制的框架和背面反射板与由树脂制的构件组合,而形成为箱状。背光装置单元的前侧上配置的漫射板等的光学构件或液晶面板部分由塑料或玻璃等各种材料形成。这些材料材质不同的同时,厚度也有的薄,有的为了得到所需的强度形成得较厚。这样的话,比如在漫射板等的光学系列的构件,和支承那些的框架上热膨胀系数产生大的差异。由此,特别是在液晶显示装置起动之后,存在由于背光装置光源的点亮而产生的热量,因框架和各种构件的膨胀的差异使得构件彼此摩擦,产生与此相伴的使人不快的声音的问题。而且,不仅在起动之后,即使在停止之后也存在因框架或各种构件的收缩的差异使得构件彼此摩擦,在短暂的时间内,从液晶显示装置中发出与此相伴的使人不快的声音的问题。对于这些方面用作为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的图9进行详细说明。
液晶显示装置80,由液晶面板83和沟缘盖84以及正下方型背光装置单元82构成。在背光装置单元82中,漫射板87插入在框架88的上端的框架状部分89,和支承多个管状光源85的光源支承构件86之间,而被固定。多个管状光源85的背面由金属制的反射板90覆盖。
背光装置单元82的上端部,即载置液晶面板83的部分是框架88的框架状部分89。液晶面板83通常是玻璃制的,不能直接载置于框架88上。由此,框架88的与液晶面板83接触的部分上贴有橡胶等而作为衬垫。
另外,为了相对于背光装置单元82的液晶面板83的定位,需要将定位在液晶面板83的端面的定位部设置在框架88的上端部,用塑料另外地设置。框架或这些衬垫或定位材料,在液晶显示面板起动之后,由于膨胀系数的差异而引起与液晶面板的摩擦,成为产生咯吱声的原因。
另外,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载置覆盖背光装置单元的框架的开口的漫射板,在其上面覆盖漫射板固定用的框架型的框架,或者组装片状的框将漫射板安装在框架上。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情况同样也产生,由于漫射板和框架摩擦引起的咯吱声。
特别是,在大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由于液晶面板和漫射板很大,另一方面背光装置的发热量也很大,所以由各个构件和框架的热膨胀的差异引起的偏差变大,容易产生由摩擦引起的声音,该声响有时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起动之后,在温度上升的同时持续两个小时左右,有待于减轻其影响。
日本专利特开2001-209327号公报(图3、图4)发明内容本申请的发明人,为解决前述问题点进行了各种研究的结果是,着眼于起动之后或者停止之后的使人不快的声音是,由比如液晶面板或者背光装置单元的增强板和框架等各个构件的热膨胀率的差异引起的事情,发现通过减轻接触的构件之间的摩擦或者吸收相互变位消除使人不快的声音,而达到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使用了正下方型的背光装置单元的大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声音对策,目的在于,防止发生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起动之后的,由液晶面板、背光装置单元的漫射板、增强板、框架、反射板等的各个构件的热膨胀引起的相互摩擦而产生的使人不快的声音。
为了解决前述课题,本发明是,在具有液晶面板,和背光装置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各个构件相互的接触部分的至少一处上设置了咯吱声降低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构成背光装置单元的各个构件相互的接触部分的至少一处上设置有咯吱声降低装置。该情况下,前述背光装置单元具有光源和容纳该光源的框架以及配置在前述光源上部且由形成在该框架上的台阶部支承的光学板,前述咯吱声降低装置可以设置在前述框架和前述光学板之间的接触部分上,另外,前述背光装置单元具有支承前述光学板的隔离销,前述咯吱声降低装置也可以设置在前述光学板和前述隔离销的接触部分上。另外,前述背光装置单元,在背面上还备有具有增强构件的反射板,前述咯吱声降低装置也可以设置在前述反射板和增强构件之间。
另外,前述背光装置单元具有光源、容纳该光源的框架和配置在前述光源上部的光学板,以及配置在前述光源上部且由形成在前述框架上的台阶部支承的增强板,前述咯吱声降低装置可以设置在前述框架和前述增强板的接触部分上,另外,前述背光装置单元具有支承前述增强板的隔离销,前述咯吱声降低装置也可以设置在前述光学板和前述隔离销的接触部分上,另外,前述背光装置单元,在背面上备有具有增强构件的反射板,前述咯吱声降低装置也可以设置在前述反射板和前述增强构件之间。
进而,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前述咯吱声降低装置是摩擦降低装置或者相互变位吸收装置。该情况下,前述摩擦降低装置可以是,氟素系树脂膜、表面上实施了氟化处理的膜、聚缩醛树脂膜、聚乙烯膜或硅覆层膜等的活性膜、突起或者突条、或者是硅油或氟油。
另外,前述相互变位吸收装置可以是从铝或铜中选择的片状的金属,或者,绝缘性弹性片。
本发明通过具有上述的构造,能够得到下面那样的优良效果。
即,根据本发明,在具有背光装置的大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在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各个构件相互的接触部分上设置了咯吱声降低装置,能够防止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起动之后发生的、由热膨胀率的差引起的摩擦声音的产生,消除使人不快的咯吱声的产生。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大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具有成为热的产生源的光源的背光装置单元上设置摩擦降低装置,由此有效地防止摩擦声音的产生,能够消除使人不快的声音,使其更适用于大型的液晶显示装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作为前述咯吱声降低装置的使用滑性片、突起或者突条、硅油或者氟油、具有柔软性的薄片,所以可得到以简单的装置成本低的不产生摩擦声音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中,图2A是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IIA-IIA放大剖视图,图2B是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IIB-IIB放大剖视图。
图3中,图3A是图2A的IIIA部分的放大图,图3B是图2B的IIIB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摩擦降低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摩擦降低装置的又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6是从内侧看根据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面反射板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VII-VII放大剖视图。
图8中,图8A是图6的VIIIA-VIIIA的放大剖视图,图8B是图8A的VIIIB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示出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分解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 正下方型背光装置单元2 框架
3 液晶面板 8 间隙10 液晶显示装置 11 背面反射板12 增强板 13 漫射板16 滑性片 17 突起18 突条 21 液晶面板(增强板)的支承部22 反射板 51 隔离销52 增强构件 56 相互变位吸收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具体例子,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例。
实施例1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图2A是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IIA-IIA放大剖视图,图2B是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IIB-IIB放大剖视图。另外,图3A是图2A的IIIA部分的放大图,图3B是图2B的IIIB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摩擦降低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摩擦降低装置的又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图3示出的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10由液晶面板3和沟缘盖4以及正下方型背光装置单元1构成,长方形平板状的液晶面板3通过漫射板13和增强板12,支承在框状的沟缘盖4和背光装置单元1的框架2上设置的支承部21之间。为了方便于说明,下面,将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及背光装置的出射面侧表示为上侧。
沟缘盖4,具有与液晶面板3的图像显示区域对应的长方形的开口,是将图像显示区域从周围环绕的环状框架型的框体,并具有上面的水平壁41和从水平壁41的外周向下方延长的垂直壁42。在水平壁41的内侧上,形成有将液晶面板3的周围边缘部从上方按压的内侧端边缘部43。
液晶面板3,是在两片玻璃基板之间密封有液晶层的结构,在上下两面上配置有偏光板31、32。比液晶面板3中的图像显示区域更外侧的周围边缘上,设置和外部驱动输入部的连接部。液晶面板3,通过增强板12的上面设置的漫射板13载置,沟缘盖4和背光装置单元1的框架2用螺栓5、6连接,将液晶面板3的周围边缘部夹持并支承在框架2上。
背光装置单元1是,向液晶面板3的图像显示区域上出射、照射光的装置,虽未图示,但在由框架2和背面反射板11形成的箱状的空间内,配置有多条成为光源的冷阴极管等的管状光源,另外,配置有将该管状光源的两端部机械性固定的同时使其不能电连接地支承的光源支承构件。另外,背光装置单元1包含配置在其箱状的内侧面等上的反射板22(参照图3A及B)、在成为箱状的开口部的光源的出射面上配置的增强板12和漫射板13。增强板12是起着防止液晶面板3或漫射板13由自重或振动引起的弯曲的增强作用的结构,由于用透明的材质制成的,特别是对于在大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进行稳定的显示非常有效。
在本实施例中,在该增强板12上采用丙烯树脂。这是因为,丙烯树脂与玻璃等相比由热引起的膨胀率并不高,并在透明度、成本、加工性能、重量等方面综合看来良好,由于随着液晶显示装置的大型化而增强板12也需要增大,作为增强板12的材质是良好的。漫射板13是,将来自光源的光分散而得到均匀的发光的结构,图中仅示出了一片,但是也不介意使用多片。另外,虽图中未示,但也可以配置棱镜板。无论哪一个,在背光装置单元1中包含有漫射板或棱镜板等的光学板。
形成背光装置单元1的背面的背面反射板11通过螺栓7安装在框架2上。
框架2,形成为整体稍稍向上变宽的框状,在图示的例子中,设置有作为长方形环状的架子而形成的台阶部,该台阶部环绕其上方开口的附近,并成为液晶面板或增强板12、漫射板13的支承部21。增强板12,和在其上面重叠配置的漫射板13,配置成使其覆盖框架2的开口,其周围边缘通过框架2的液晶面板的支承部21来支承。漫射板13的上部周围边缘,通过沟缘盖4的安装,由面板压板14压住,将增强板12和漫射板13坚固地保持住。在增强板12和面板压板14之间插入的衬垫材料15。另外,在增强板12的端面和框架2的开口内侧面之间,为了吸收增强板12的热膨胀,设置有间隙8。框架2的开口形成为,液晶面板的支承部21的架子内径与沟缘盖4的开口大致相同的尺寸形状。
在具有正下方型背光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该正下方型背光装置采用由如上述的结构构成的多个管状光源,在液晶面板3的背面配置的背光装置1的增强板12和框架2的支承部21之间的接触部分上,设置有作为咯吱声降低装置的摩擦降低装置。分别如图2A的IIIA、图2B的IIIB部分的放大3A和图3B中所示,在框架2的液晶面板(增强板)的支承部21和增强板12的接触部分上,在框架2一侧上贴付有由氟素系树脂膜(比如住友3M公司的ゥルトラテ一プ(商品名))构成的滑性片16。滑性片16也可以贴付在与支承部21接触的增强板12侧的周围边缘部分上。
如果设置这样的咯吱声降低装置,特别在大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则能够防止在起动之后发生的、伴随着正下方型背光装置的点亮引起的发热、由直接加热的增强板12和框架2的热膨胀的差异引起的摩擦声音的产生。即,由于两者的热膨胀的差异,通过贴付有滑性片16,顺利地通过增强板12的移动被吸收,所以能够消除由摩擦引起的使人不快的声音的产生。
其中,在框架2的支承部21和增强板12的接触部分上,设置咯吱声降低装置,这对防止声音的产生上特别有效。这是因为,增强板12与漫射板13相比其厚度非常厚,另外随着液晶显示装置的大型化,为了确保其强度还需要使其更厚,使用面板压板14等而非常坚固地被保持的增强板12,由热引起的膨胀,特别容易从与框架2的支承部21的接触部分产生使人不快的的声音。
并且,作为前述摩擦降低装置的滑性片,除了氟素系树脂膜以外,也可以使用比如表面上实施了氟化处理的膜、聚缩醛树脂膜(POM)、聚乙烯膜或实施硅覆层处理的膜这样的低摩擦系数的膜。
另外,作为其它的摩擦降低装置也可以是,在液晶面板或液晶面板背面上配置的增强板12和背光装置单元1的框架2的支承部21的接触部分上设置的、如图4所示的突起17或如图5所示的突条18。在突条18的情况下,根据沿着大致膨胀方向的轴线而排列。如果突起17或者突条18形成在接触面上,则通过减少相互的接触面积,能够减少摩擦并降低摩擦声音。并且突起17或者突条18也可以根据需要混合使用。另外,这些摩擦降低装置并不限于在增强板12,也可以在框架2上设置突起17或者突条18。在框架2的支承部21等上设置突起17或者突条18的事情,因为只需在制作框架2的模具上实施加工即可,所以比较容易。
进而作为其它的摩擦降低装置,也可以使用硅油、氟油等的润滑材料。这些摩擦降低装置,设在适当需要的地方上。
如上所述,虽然将增强板12和框架2的接触面作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构造上在框架的端面上将液晶面板直接或者通过光学板载置的情况下,在其接触面上当然也能适用本发明。该情况下,前述摩擦降低装置只要设置在液晶面板3、光学板或框架2的液晶面板支承部的至少任意一个上即可。
另外,摩擦降低装置,不仅可以设置在液晶面板或液晶面板背面上配置的背光装置单元1的漫射板13或增强板12,和支承部21的接触部分上,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液晶面板3和增强板12的接触部分上。该情况下,虽在图中未示出,但在液晶面板3的背面周围边缘部或增强板12的上面周围边缘上,设有摩擦降低装置。
并且,在实施例1中,虽作为咯吱声降低装置以使用了摩擦降低装置的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仅是摩擦降低装置,也可以是软质金属板或绝缘性板等、能够利用自身变形而吸收热膨胀的差异的相互变位吸收装置。
实施例2在大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由于自重容易使背面反射板11、增强板12以及漫射板13的中央部分弯曲。由此,存在以下情况,在背光装置单元1的中央部分等上,设置如称作隔离销的比如呈圆锥形的突起,而用于增强板12或漫射板13等的光学板的支架,还有在背面反射板11上设置增强构件。设置该隔离销的方法对于在大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进行稳定的显示是非常有效的,另外,在背面反射板上设置增强构件的方法,由于作为背面反射板11可以使用金属制的薄板,所以对于大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重量减轻和强度维持上是非常有效的。
然而,如果使用这样的隔离销或增强构件,则在使用时隔离销和增强板12或漫射板13等的光学板的接触面,以及背面反射板11和增强构件之间的安装面上产生使人不快的咯吱声。
其中,作为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制造了如下液晶显示装置,即,在隔离销和增强板12或漫射板13等的光学板的接触面上设有作为咯吱声降低装置的摩擦降低装置,同时,在背面反射板11和增强构件的安装面上也设置作为咯吱声降低装置的相互变位吸收装置。
用图6~图8说明本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并且,图6是从内侧看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背面反射板的俯视图,图7是图6的VII-VII扩大剖视图,另外,图8A是图6的VIIIA-VIIIA扩大剖视图,图8B是图8A的VIIIB部分的扩大图。在这些图6~图8中,由于液晶显示面板、增强板、漫射板等的安装装置、管状光源等与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情况相同,所以省略图示,同时,对于与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相同的结构部分赋予同样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图6~图8中,在背面反射板11的内表面的中央部分上,安装多个隔离销51,另外,在背面反射板11的外表面的中央部分上,沿着其长度方向安装有两条增强构件52。
该隔离销51,如图7所示,形成为一端开口的细长中空的圆锥形状,在本实施例2中,采用相对于40英寸型的液晶显示面板高度约20mm,底面的直径约10mm及上面的直径约2mm的销17个,将其开口端用安装小螺钉53安装在背面反射板11的内表面上,将上面与增强板12接触,并作为设置在该增强板12上的漫射板13、偏光膜32、液晶显示面板3等的支架而使用。该情况下,为了降低隔离销和增强板12之间的摩擦而避免产生使人不快的声音,在隔离销的上面涂布作为摩擦降低装置的硅油。
另外,两条增强构件52由比如SECC(电镀锌钢板,JIS)、SGCC(熔融镀锌钢板,JIS)、不锈钢或铁板而成,为了在使用薄的材料的同时增大强度,截面形成大致“コ”字状,用固定螺栓54安装在背面反射板11上,使其开口部与背面反射板11的外表面接触。并且,图11中的增强构件52的突起开口部55是作为用于固定图中未示出的电路基板等的固定螺栓用而设置的。
同时,在该增强构件52和背面反射板11之间,如图11所示,配置有比如作为咯吱声降低装置的由铝带构成的相互变位吸收装置56。该铝带,由于在具有导电性的同时还具有柔软性,所以自身变形并吸收增强构件52和背面反射板11之间的热膨胀的差异,而避免使人不快的声音的产生,同时,还能使两者之间电导通。通过制成这样的结构,在两个增强构件52上固定了比如液晶显示面板驱动用的控制基板等的情况下,通过两个增强构件52及背面反射板11能够得到密封(gland),因此可以减少EMI(电磁干扰噪音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并且,作为相互变位吸收装置56,除铝带之外,也可以使用铜箔带等具有柔软性的薄片状的金属,另外,如果没有必要将电路基板等安装到增强构件52上,则也可以使用绝缘性弹性片。
以上,参照

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上述的实施例是例示出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并不是将本发明力图限制于特定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而是可与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的技术方案相等地适用的方案。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面板和背光装置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各个构件的相互接触部分的至少一处上设置了咯吱声降低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咯吱声降低装置设置在构成前述背光装置单元的各个构件的相互接触部分的至少一处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背光装置单元具有光源和容纳该光源的框架,以及配置在前述光源上部的、由形成在该框架上的台阶部支承的光学板,前述咯吱声降低装置设置在前述框架和前述光学板的接触部分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背光装置单元进一步具有支承前述光学板的隔离销,前述咯吱声降低装置还设置在前述光学板和前述隔离销的接触部分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背光装置单元进一步具有在背面上具有增强构件的反射板,前述咯吱声降低装置还设置在前述反射板和增强构件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背光装置单元进一步具有支承前述光学板的隔离销以及背面上具有增强构件的反射板,前述咯吱声降低装置还设置在支承前述光学板的隔离销以及前述反射板和增强构件之间。
7.如权利要求2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背光装置单元具有光源;容纳该光源的框架;配置在前述光源上部的、由形成在前述框架上的台阶部支承的增强板;配置在前述增强板上部的光学板,前述咯吱声降低装置设置在前述框架和前述增强板的接触部分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背光装置单元进一步具有支承前述增强板的隔离销,前述咯吱声降低装置还设置在前述增强板和前述隔离销的接触部分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背光装置单元进一步具有在背面上具有增强构件的反射板,前述咯吱声降低装置还设置在前述反射板和增强构件之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背光装置单元进一步具有支承前述增强板的隔离销以及在背面上具有增强构件的反射板,前述咯吱声降低装置还设置在前述隔离销和增强板之间以及前述反射板和增强构件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咯吱声降低装置是摩擦降低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摩擦降低装置是滑性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滑性片是氟素系树脂膜、表面上实施了氟化处理的膜、聚缩醛树脂膜、聚乙烯膜或者硅覆层膜中的任意一个。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摩擦降低装置是突起或者突条。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摩擦降低装置是硅油或者氟油。
16.如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咯吱声降低装置是相互变位吸收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相互变位吸收装置是具有柔软性的薄片。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具有柔软性的薄片是从铝或者铜中选择的片状的金属。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具有柔软性的薄片是绝缘性弹性片。
全文摘要
在具有背光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各个构件的相互接触部分的至少一处上设置咯吱声降低装置。前述咯吱声降低装置设置在液晶面板、背光装置单元的漫射板、增强板、框架或背面反射板的相互接触部分的至少一处上。前述咯吱声降低装置可以是氟素系树脂膜、表面上实施了氟化处理的膜或者聚缩醛树脂膜、聚乙烯膜或者硅覆层膜等的滑性片、突起或者突条、硅油或者氟油等的摩擦降低装置,或者是,具有柔软性的薄片等相互变位吸收装置。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在液晶显示装置起动之后的、由液晶面板、背光装置单元的漫射板、增强板、框架、反射板等各个构件的热膨胀引起的相互摩擦而产生的使人不快的声音。
文档编号G06F1/16GK1601338SQ20041007983
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6日
发明者中川泰二, 森本诚治, 美田淳也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鸟取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