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隐藏式发光装置的散热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64014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隐藏式发光装置的散热风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设备领域的散热风扇,尤其涉及一种除了能用来排除热量,同时具备发光效果的散热风扇。
背景技术
一般的计算机主机板都包含有中央处理器以及多种集成电路芯片,而这些处理器或芯片在运作时会产生热量,以至于任何一种计算机设备都必须配备散热风扇来提供排除热量的功能,否则过高的温度将会造成计算机组件的损坏。
传统的散热风扇结构,是在一体成型的框座内组装马达与扇叶,马达则以电线连接电源,在计算机开机的同时,马达同时被启动而运转,以保持计算机机壳内的温度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基于求新求变以及吸引年轻消费者的考虑,目前的计算机主机也讲求炫目的造型,连带的使趋于呆板的传统散热风扇也成了厂商们改善的对象。例如,在散热风扇装设发光装置,便能使风扇运转的同时产生闪烁的灯光,以提升视觉效果。
厂商们设计具备发光效果的散热风扇的另一个原因,是基于传统的计算机散热风扇如果发生故障而无法运转时,除非使用者将计算机机壳拆开来检视,否则并不容易发现,因而很容易造成计算机组件烧毁。目前厂商们设计具备发光装置的散热风扇的技术手段,是将光源设在扇叶的后方,因此,当扇叶旋转时,灯光因为受到旋转中的叶片阻挡而会产生闪烁的视觉效果;而当扇叶停止运转时,则闪烁灯光的视觉效果便不会出现。因此,借助这种设计,使用者便可以轻易地判断散热风扇是否处理正常运转的状态,以便于及时更换故障的散热风扇,避免计算机烧毁。
图5与图6显示了传统的具备发光装置的散热风扇的设计方式,是在散热风扇另外增设光源;一般是采用低耗电且长寿命的发光二极管(LED);其结构是将数个发光二极管6设在一软质的条带B上,再将该条带B包围于散热风扇的框座A外围,而发光二极管6则穿出框座A周边所设置的洞孔A1,让发光二极管的端部朝向框座的内径方向;LED与设在马达4的电路板5之间则以电线连接,最后再将扇叶3结合于马达4。这种传统的结构设计由于没有隐藏电线与LED,而且软质条带是外露于框座的外面,因此整体显得很不雅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解决传统具备发光装置的散热风扇,其电线与LED没有被隐藏,而且以软质条带固定LED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不雅观的缺陷。
因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隐藏式发光装置的散热风扇,是在一框座内设置一连结有马达的风扇,以及借助电线连接发光二极管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座包括有一下框座,具有从中央延伸到周边的肋条,该肋条设有凹槽,所述下框座的周边设有与该凹槽相通的竖沟槽,以及和该竖沟槽相通的定位槽,所述发光二极管是设在该定位槽,而且该电线是置入在该凹槽与竖沟槽;一上框座,是与所述下框座对合地组合而构成一框座,将该马达、风扇、电路板与电线包围于框座中。
如上所述的具有隐藏式发光装置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上框座设有竖板,当该上框座与下框座组合后,使该竖板穿入该竖沟槽而将该竖沟槽的垂直面遮蔽。
如上所述的具有隐藏式发光装置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下框座设有扣孔,而且所述上框座设有对应该扣孔的扣钩,并借助该扣钩与扣孔相互扣合。
如上所述的具有隐藏式发光装置的散热风扇,其中还有一定位孔贯通到下框座的内径壁面。
如上所述的具有隐藏式发光装置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下框座与上框座是以透明的塑料制造而成。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技术手段,是将散热风扇的框座分为上框座与下框座两部分,使得扇叶、马达、电路板、电线与LED可以先被组装于下框座的内空间后,再将上框座与下框座组合,使得扇叶、马达、电路板、电线与LED被包围在上、下框座之间,如此一来,便可以避免传统的散热风扇在框座外围包覆软质条带的不雅观。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技术手段,是在下框座设置数个从中央往周边延伸的肋条,而且在肋条上设置凹槽,下框座的周边则设置与该凹槽相通的竖沟槽,以及和该竖沟槽相通的定位槽,该定位槽是用来将LED设置其内,而凹槽与竖沟槽则用来容纳电线,因此,电线与LED得以被隐藏起来,进一步使散热风扇的外观质感。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技术手段,是在上框座设置数个竖板,当上、下框座对合组装时,得以使该竖板插入下框座的竖沟槽,进而使竖板遮蔽住竖沟槽的垂直开口,以避免容纳于竖沟槽内的电线脱离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技术手段,是在下框座设置数个扣孔,而且在上框座设置数个对应该扣孔的扣钩,当上、下框座对合组装时,利用该扣钩与扣孔相互扣合而固定,因此,在组合时非常方便。
为了使散热风扇产生更炫目的视觉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透明的塑料来制造,使得灯光可以在透明的框座产生折射而产生更富变化的光影。
以下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结构及功能做更详细的说明。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具有隐藏式发光装置的散热风扇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具有隐藏式发光装置的散热风扇的立体图。
图3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将LED与电线组装在底座的结构的平面视图。
图4为显示沿图2的A-A割线的局部平面剖视图。
图5为显示公知具有发光装置的散热风扇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显示公知具有发光装置的散热风扇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下框座 11内空间12肋条121凹槽13竖沟槽 14定位槽15扣孔16连通槽2上框座 21竖板22扣钩3扇叶
4马达 5电路板51电线 6发光二极管A框座 A1洞孔B条带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散热风扇,是将作为整个散热风扇骨架的框座分为上框座2与下框座1,其中的下框座1比上框座2具有较大的厚度,而且在下框座1的上方设置一内空间11,使该内空间11能容纳马达4与扇叶3。所述下框座1更进一步在其内空间11的下方中央设置一用来组装马达4的座体10,座体10的周边与下框座1的内空间侧壁面之间连接有数个肋条12,每一肋条12的上面则形成有凹槽121,对应于每一凹槽121的内空间侧壁设有连通于该凹槽121的竖沟槽13,且竖沟槽13的上端贯通下框座1的上面,以及在下框座1上面的水平面设置与该竖沟槽13相通的连通槽16,再设置与该连通槽16相通的定位槽14,该定位槽14的一端则连通到内空间11的内壁面。本实用新型还在下框座1的上面设适当位置设置数个扣孔15。
本实用新型的上框座2基本上为具有对应于下框座1的轮廓形状,但在上框座2的下面周边设置数个向下延伸而对应于前述竖沟槽13的竖板21,以及数个对应于所述扣孔15的扣钩22。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括有马达4与扇叶3,该扇叶3是连结于马达4的中心轴;马达4则结合有电路板5,从电路板5则连接数条电线51,再于每一电线51设置发光二极管6。
前述各组件的组合方式,是将扇叶3组合于马达4的中心轴后,再将马达4与电路板5一起组装于下框座1的内空间11,然后将每一条电线51分别置入下框座1的各个凹槽121,而且将电线51沿着竖沟槽13与连通槽16设置其内,最后将发光二极管6设置在定位槽14内,使得LED的端部朝向下框座1的内空间11方向,藉以使电线51被隐藏于下框座1的表面以下。另外将上框座2的各个竖板21对准下框座1的各个竖沟槽13后,将竖板21插入竖沟槽13,使得竖板21遮蔽竖沟槽13的垂直面开口(如图3所示),以避免容纳于竖沟槽13内的电线脱离出来,最后将扣钩22扣入扣孔15(如图4所示),以将上框座2和下框座1固定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组合后的形态如图2所示。
为了获得较佳的灯光视觉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是采用透明的塑料来制造上框座2与下框座1,因此,虽然发光二极管6被隐藏于框座的内部,但是LED所发光的灯光仍然可以穿过透明的上、下框座而折射,进而产生炫目的视觉效果。再有,由于电线51也被良好地隐藏于框座内,因此,整个散热风扇的外观不会像传统的同类产品显得杂乱,让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隐藏式发光装置的散热风扇更具有质感。
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具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下所作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隐藏式发光装置的散热风扇,是在一框座内设置一连结有马达的风扇,以及借助电线连接发光二极管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座包括有一下框座,具有从中央延伸到周边的肋条,该肋条设有凹槽,所述下框座的周边设有与该凹槽相通的竖沟槽,以及和该竖沟槽相通的定位槽,所述发光二极管设在该定位槽,而且该电线置入在该凹槽与竖沟槽;一上框座,与所述下框座对合地组合而构成一框座,该马达、风扇、电路板与电线包围于框座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隐藏式发光装置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座设有竖板,该上框座与下框座组合,该竖板穿入该竖沟槽而将该竖沟槽的垂直面遮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隐藏式发光装置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座设有扣孔,而且所述上框座设有对应该扣孔的扣钩,并借助该扣钩与扣孔相互扣合。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具有隐藏式发光装置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还有一定位孔贯通到下框座的内径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具有隐藏式发光装置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座与上框座是以透明的塑料制造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隐藏式发光装置的散热风扇,是将用来组装扇叶与马达的框座分为上框座与下框座两部分,其中的下框座具有从中央延伸到周边的肋条,该肋条设有凹槽,下框座的周边设有与该凹槽相通的竖沟槽,以及和该竖沟槽相通的定位槽;连接于马达的电路板同时以电线连接有发光二极管,所述的凹槽与竖沟槽用来容纳该电线,而定位槽则用来组装发光二极管,最后将上框座与下框座组合,以将该马达、风扇、电路板与电线包围于框座中,借助这种结构使得电线与发光二极管不露出框座之外。
文档编号G06F1/20GK2725592SQ20042007412
公开日2005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9日
发明者李雅欣 申请人:政久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