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发热组件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5211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发热组件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废热发电进而带动强制散热之发光(热)原件结构,尤 指一种应用于发光二极管、电力半导体等其它发光且产热或发热的强制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灯泡、灯管等发光组件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近来由于资源匮乏、环保意 识升高,各种相对耗能较低的发光组件已被制造出来并广为使用,以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为例,各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在近几年陆续被开发出来,其中又以白 色发光二极管的开发成功最为重要。此乃因为白光发光二极管可作为照明灯具的光源,此 种光源的路灯用电量比水银灯少75%,比高压钠灯少49%,故具有低耗能的优势,为节约 能源的一项重要发展。然而大功率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也会放出高热,但发光二极管照明的 最大问题在于发光二极管不耐高热,一般来说温度不能超过120°C,若超过此温度,则发光 二极管的亮度将快速下降,甚至失效,故与发光二极管接触的散热机构的快速散热能力是 发光二极管能应用的最大挑战,这也说明了散热模块的开发对发光二极管于照明方面的应 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关键地位。目前在发光二极管的散热机构方面,大量的使用了散热鳍片及热管等机构,以期 能将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热快速带走。但这些散热之结构等的接口方式,限制了 其与发光二极管直接接合散热的可能性,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散热结构,如散 热鳍片与热管等,其材料多是金属,断不能直接与发光二极管接触,因此就目前习知的应用 于发光二极管的散热机构以自然对流或外加电能风扇强制对流,以自然对流方式通常散热 鳍片过于庞大且散热效率不彰,而以外加电能风扇则落为耗能之口实。因此一种利用废热转电能趋动风扇强制对流加以降低发光二极管的机构将成为 绿能产品,此产品由热转电之芯片,辅以风扇动能与其它散热机构的整合,并在各电子零件 长时间于操作温度环境下可靠且稳定的运作,实为本案所欲解决之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发光二极管本身产热,藉由热电组件之等性, 提供废热发电趋动风扇,以强制对流与发光组件结合以提供良好的散热及绝缘功能的发 光、发热组件的散热装置。一种发光、发热组件的散热装置,包括发光、发热组件1,其特征在于—金属层2,与发光、发热组件1接触;一热电组件3,安置于金属层2上所开设的容置槽的中间位置;一热管4,安置于金属层2上所述容置槽两侧另行开设的容置槽内,热管4上布置 有散热鳍片组6;一散热鳍片组5,置于热电组件3的冷面3b —侧;一小型风扇,置于散热鳍片组5内部;[0012]热电组件电力正极3c与热电组件电力负极3d分别与小型风扇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利用废热转电能趋动风扇强制对流加以降低发光二极管的机构将成为绿能 产品,此产品由热转电之芯片,辅以风扇动能与其它散热机构的整合,并在各电子零件长时 间于操作温度环境下可靠且稳定的运作。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俯视图;图2为图1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图1实施例的正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 发光、发热组件 2 金属层3:热电组件3a:热电组件热面3b:热电组件冷面 3c:热电组件电力正极3d 热电组件电力负极4 热管5、6 散热鳍片组 5a 小型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发光装置,包含一第一金属层,设有复数个发光组件。一热电 组件,该热电组件以塞贝克效应(Seeback Effect)为作用原理,即将两种不同的材料导体 连成一电路,当连结的两端具有温差时,电路内会有电动势产生。进而将热能转成电能,该 热电组件可置于发热源之垂直或水平方向。一风扇,该风扇由热电组件产出之电力趋动,进 行强制对流方式将发光组件产生之热排掉,达到保护电子组件及系统之安全及可靠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发光装置,包含一发光、发热组件,该组件 具有多个发光、发热组件,即为发光二极管(LED),且该发光二极管更设于一基格上,而该 基格可选自硅基板(SiSubstrate)、陶瓷基板(Ceramics Substrate)、以及金属电路基板 (MCPCB) (submount)中的一种。一金属层,该金属层可为铜、铝、合金,或覆铜基板等导热金 属复合材料制成。一热电组件,该组件依循塞贝克效应(Seeback Effect),由两种不同金属 接合成的电路,若两接点间有温差时,即会产生电位差。一热管组,热管与金属层以容置槽 方式结合。并以多个金属薄片组成散热大面积。一散热鳍片组,鳍片本身为金属,用以迅速 将热传导至环境。如为增加散热鳍片散热效果。亦可在散热鳍片组对应位置布置一下吹式 小型风扇,该小型风扇电源亦由热电组件因温差而产出之电力提供。一小型风扇,该风扇电 源来自热电组件因温差产生之电力而转动进而产强制对流之流动空气。进而降低整体机构 之温度。为将本实用新型之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 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俯视图;同时亦请配合参阅图2,为图1实施例的侧视 图。图3则为本实用新型各组件之正视图。发光、发热组件1正极的部分是最大的热源,故而大部分的热自发光、发热组件的正极产生后,即传导至金属层2,而为了加强其散热效率,在金属层2内开设容置槽,在容置 槽的正中央处(或以另一金属延伸面导出置于金属层2垂直面)安置一热电组件3 (3a,3b, 3c, 3d组合而成),在金属层2上所述容置槽两侧另开有容置槽用以容置热管4,热管4上布 置有散热鳍片组6。热电组件3接触金属层2面称为热面3a,而在另一侧,称为冷面3b,其 上部置以散热鳍片组5。热电组件3侧边,两电力导线一为电力正极3c,一为电力负极3d。 若增加散热鳍片组5效益,在散热鳍片组5可内勘一小型风扇5a,该风扇电力便由热电组件 电力正极3c及电力负极3d提供。该小型风扇还可置于热管4平行面(该小型风扇布置方 式并未在图中显示),即产生正对热管之强制对流风,或垂直置于热管4顶部,以下吹式强 制降低环境温度。 在较佳实施例之详细说明中所提出之具体实施例仅用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之 技术内容,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狭义地限制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及以 下申请专利范围之情况,所做之种种变化实施,皆属于本实用新型之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发光、发热组件的散热装置,包括发光、发热组件(1),其特征在于一金属层(2),与发光、发热组件(1)接触;一热电组件(3),安置于金属层(2)上所开设的容置槽的中间位置;多个热管(4),与所述金属层(2)结合;一散热鳍片组(5),置于热电组件(3)上,其中一小型风扇,置于散热鳍片组(5)内部;热电组件电力正极(3c)与热电组件电力负极(3d)分别与小型风扇的正极和负极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发光、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风扇置 于热管(4)平行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发光、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风扇垂 直置于热管(4)顶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发光、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发热 组件(1)是发光二极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发光、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金属层 (2)上设置多个容置槽,用以容纳所述热管(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发光、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散热结 构的发光、发热装置还包括多个散热鳍片组(6),设置于所述热管(4)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废热发电进而带动强制散热之发光(热)原件结构,尤指一种应用于发光二极管、电力半导体等其它发光且产热或发热的强制散热结构。一种发光、发热组件的散热装置,包括发光、发热组件(1),其特征在于一金属层(2),与发光、发热组件(1)接触;一热电组件(3),安置于金属层(2)上所开设的容置槽的中间位置;一热管(4),安置于金属层(2)上所述容置槽两侧另行开设的容置槽内,热管(4)上布置有散热鳍片组(6);一散热鳍片组(5),置于热电组件(3)的冷面(3b)一侧;一小型风扇,置于散热鳍片组(5)内部;热电组件电力正极(3c)与热电组件电力负极(3d)分别与小型风扇的正极和负极相连。
文档编号H01L25/16GK201584413SQ20092017520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日
发明者刘轩诚, 戚国强 申请人:明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靖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