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30573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散热装置,经由零件模块化之设计,可依实际空间组合所需之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高科技电子产品正朝向更轻薄小巧、多功、运算快速的趋势发展,不但使系统散热负荷持续增加,亦在电子组件运作频率及速度不断提升下,使其释出的热量亦愈来愈高,严重威胁电子组件的运作性能及稳定性,甚至因高温而烧毁该等昂贵的电子组件;基于散热装置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电子组件的寿命及运作质量,必需对发热组件的本身及产品系统进行有效且快速的散热。
唯习知技术是以中央处理器(CPU)上迭设铝挤型散热器与风扇之强制风冷式散热装置,很难满足未来高频高速电子组件与产品发展之散热需求。
而习知液冷散热系统的散热效能虽优于强制风冷式散热装置,但亦由于构成该系统的四个基本组件(帮浦、吸热板、储液槽及散热器)各自独立且必须以管件逐一连通,以致整个散热装置占用空间大,不易依产品既有狭小空间配置,且为配合狭小空间安装时避免管件褶弯阻塞,常须以硬质管件成形为复杂的3D形状而增加制程上的困难,亦由于管件及接头数多,不但组装繁复耗时费工,且由于配管消耗了帮浦一定比例的扬程(head),致使散热效能降低,更由于接头数多而增加冷却液泄漏及可靠度降低的风险,再由于在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及拆卸均需要每一部份单独处理,不但操作烦琐且耗时费工及增加成本,上述缺点不利于成本降低、散热性能、可靠度提升、空间利用、拆装、及量产制程,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液冷散热系统作改进。

发明内容在此实有必要提供藉由帮浦与吸热板合为一体所形成的底座,和位于底座上方由散热器(radiator)与储液槽(reserve tank)合为一体所形成的散热体直接结合,组成一模块化之整合式液冷散热系统,且底座与散热体的结合不需任何配管,以简化系统结构、精简构件数量、易于安装;具有上述经模块化设计的液冷散热装置兼具经济效益、可靠度高、简化制程、散热效能大幅提升、并对配合产品有限空间作充分利用者。
在此实有必要提供藉由帮浦与吸热板合为一体的设计手段,使流经吸热板的冷却液直接被贴近吸热板的帮浦迅速移往散热器,达到强化冷却效能、精简系统结构之功效。
在此实有必要提供藉由散热器与储液槽合为一体的设计手段,进一步达到强化冷却效能、精简系统结构之功效。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之构造、运用之技术手段即所预期达成之功效,兹举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下,相信本发明之发明目的、特征及其它特点,当可由此而得深入且具体之了解。

图1系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系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3系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4系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外观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第一图至第三图,系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包括一用以驱动冷却液循环之帮浦11、一用以吸收发热组件热量之吸热板12合为一体所形成的底座10,和位于底座10上方由一用以将传入系统中的热量散出之散热器21、及一用以储存系统的冷却液达一定存量之第一储液槽22与第二储液槽23合为一体所形成的散热体20直接结合,组成一模块化之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
该底座10中设置一容置室101,在容置室101二侧分别设有二平行之第一汇流槽102与第二汇流槽103,且在容置室101与二汇流槽之间设置连接道104,做为冷却液体相互交流之信道,在该底座10之容置室101中设置该帮浦11,该帮浦11二侧之入、出口111、112分别设在相对于第一汇流槽102与第二汇流槽103之连接道104中,该帮浦11之入、出口111、112各以一填补块113固定于此两连接道104中,使该两汇流槽成为冷却液进、出帮浦入、出口的汇聚槽,该两个汇流槽为开口朝上,且该帮浦11之下方容置一吸热板12,可贴于发热组件(CPU)上,容置该帮浦11与该吸热板12之底座10为以一种易于成形的材料制作,例如塑料、PE、ABS等藉射出、冲压、铸造等成形方式制作,并与高热传导材料制成的吸热板12锁固或胶合达到密封的目的。另,该底座10之两侧分别设一具有二固定孔106之固定凸耳105,藉由穿设于该固定孔106之锁固装置达到方便将本发明固定于主机板及机壳,并同时将吸热板12与发热组件予以定位,且使其紧密热接触。上所述之锁固装置系为弹簧107、螺丝108及C形环109等组成。
该散热体20系设置于底座10之上方,将帮浦11设置于其间,该散热体20之散热器21之二侧具有第一储液槽22与第二储液槽23,该二储液槽开口与相对于第一汇流槽102与第二汇流槽103之开口相对应,使储液槽与汇流槽相连通。
使用时,先将吸热板12与发热组件之间涂上热接口材质(TIM)(图未绘出),再将散热体20直接设置于底座10之上方,使该散热体20之第一储液槽22与第二储液槽23之开口与底座10之第一汇流槽102与第二汇流槽103之开口相结合,且藉由弹簧107、螺丝108及C形环109等锁固装置将本发明固定于主机板及机壳,并同时将吸热板12与发热组件予以定位,且使其紧密热接触,使发热组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吸热板12,再传至帮浦11中的冷却液,此高热焓值(enthalpy)的冷却液藉由的帮浦11中加压,促使本发明的冷却液流动循环,将传入冷却液的热量经由第一汇流槽102及第一储液槽22后直接导入散热器21,藉由散热器21上的鳍片而将热量散出,此时离开散热器21之低热焓值的冷却液经由第二储液槽23及第二汇流槽103后再度导入帮浦11下方之吸热板12吸热,如此周而复始构成一驱动冷却液循环的散热系统。
另,本发明为使流经吸热板12的冷却液直接被贴近吸热板12的帮浦11迅速移往散热器,该帮浦11之底部外壳可采用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板制成,使该金属板兼具帮浦11底板与吸热板功能。
另,参阅第四图为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基本构成相似,唯,底座10a与散热体20a的厚度不同,该底座10a较散热体20a厚,以至散热体20a之风扇30可以架设于底座10a上,藉由风扇30吹拂散热体20a上的鳍片(图未绘出)而将热量散出,从而构成一厚度接近一致的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更能充分利用产品有限空间发挥高散热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包含一底座内设置一帮浦,该帮浦底面设有一吸热板,一具有散热器之散热体系设置于底座之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其中容置该帮浦与该吸热板之底座与高热传导材料制成的吸热板达到密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其中该底座内设置一容置室,在容置室二侧分别设有二平行之第一汇流槽与第二汇流槽,该两个汇流槽为开口朝上,该散热体之散热器二侧具有第一储液槽与第二储液槽,该二储液槽开口与汇流槽之开口相对应且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其中该底座内之容置室与二汇流槽之间设置连接道,做为冷却液体相互交流之信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之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其中该帮浦二侧之入、出口分别设在相对于第一汇流槽与第二汇流槽之连接道中,该帮浦之入、出口各以一填补块固定于此两连接道中,使该两汇流槽成为冷却液进、出帮浦入、出口的汇聚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其中该底座之侧边分别设一具有复数固定孔之固定凸耳,藉由穿设于该固定孔之锁固装置予于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之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其中该锁固装置为弹簧、螺丝及C形环所组成。
8.一种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主要在一底座上设有一散热体,该底座中设置一具有吸热板功能之帮浦,在底座内二侧分别设有第一、二汇流槽,其开口朝上,该散热体具有散热器及该散热体包括在散热器二侧之第一储液槽与第二储液槽,其开口朝下与汇流槽之开口相对应且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之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其中该帮浦之底部外壳采用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板制成,使该金属板兼具帮浦底板与吸热板功能,可使流经吸热板的冷却液直接被贴近吸热板的帮浦迅速移往散热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之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其中容置该帮浦与该吸热板之底座,与高热传导材料制成的吸热板达到密封。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之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其中该底座内设置一容置帮浦与该吸热板之容置室,第一汇流槽与第二汇流槽设置在容置室之二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之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其中该底座内之容置室与二汇流槽之间设置连接道,做为冷却液体相互交流之信道。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之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其中该帮浦二侧之入、出口分别设在相对于第一汇流槽与第二汇流槽之连接道中,该帮浦之入、出口各以一填补块固定于此两连接道中,使该两汇流槽成为冷却液进、出帮浦入、出口的汇聚槽。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之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其中该底座之侧边分别设一具有复数固定孔之固定凸耳,藉由穿设于该固定孔之锁固装置予于固定。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之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其中该锁固装置为弹簧、螺丝及C形环所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包括一帮浦、一吸热板、一散热器及储液槽,藉由帮浦与吸热板合为一体的底座,以及由散热器与储液槽合为一体的散热体所组成的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且底座与散热体的结合不需任何配管,以简化系统结构、精简构件数量、易于安装。
文档编号G06F1/20GK1909218SQ200510036388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3日
发明者刘泰健, 杨志豪, 童兆年, 侯春树 申请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